近日,阿里影業發布了一則名為《有關手機遊戲植入協議之持續關連交易》的通告,稱「浙江東陽(本公司之合併附屬公司)已於2017年8月11日與愛九遊 (AGH 之合併實體)訂立手機遊戲植入協議。根據手機遊戲植入協議,浙江東陽及愛九遊已同意透過手機遊戲植入方式合作,已於中國推廣劇集 A 及該手機遊戲。」
根據此次手機遊戲植入協議項,愛九遊應付浙江東陽固定費用500萬元以及收入分成費(分成基準包括協議期內的遊戲總收入的協定部份和劇集A每集的播放量),獲得在遊戲中植入A劇集中出現的人物、場景、情節和臺詞等的授權。
隨著泛娛樂的發展,「影遊聯動」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為了提高作品的影響力,影視和遊戲間的聯動開發以及相互植入也成「家常便飯」。《花千骨》、《老九門》等熱門劇集均開發了同名遊戲;《小別離》、《微微一笑很傾城》、《我的前半生》等則有不同程度的遊戲廣告植入;深度植入後,《微微一笑很傾城》被調侃為《新倩女幽魂》的加長版廣告……不過在看了這麼多的植入案例後,不難發現影視和遊戲的聯動運營雖然進行了很多嘗試,但想達到不錯的效果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不過在看了這麼多的植入案例後,不難發現影視和遊戲的聯動運營雖然進行了很多嘗試,但想達到不錯的效果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影遊聯動頻撲街,IP跨界開發需要更多新玩法
雖然阿里影業並未指明協議中的手遊和劇集具體名稱,但從阿里此前發布的信息來看,推測極有可能是《最強男神》和《自由之戰2》。其中《最強男神》是阿里影業出品的電競網劇,《自由之戰2》則是阿里遊戲與蓋婭呼籲戰略合作發行的遊戲。
此前,就有消息稱《最強男神》將與《自由之戰2》進行深度的聯合開發,包括劇遊聯動和內容合作等。《最強男神》在劇中組團徵戰的電競項目便是《自由之戰2》,在今年7月份的CJ上,劇中的主演還為遊戲進行了站臺。阿里表示將會以網劇為源頭,以電影、遊戲為升級,進行全新的網應遊跨界聯動,將《最強男神》打造成大IP。
近幾年,行業就一直反覆提及「影遊」聯動,但目前來看效果並不理想。《花千骨》、《老九門》的播放量動輒幾百億,但開發的同名遊戲也只是在電視劇播放的周期內比較火爆,劇集結束幾個月之後,熱度便會漸漸消散。
IP的作用只在初期吸引到用戶,將粉絲、觀眾轉化為玩家。毋庸置疑,藉助IP的影響力可以增加遊戲的熱度,並且節省一筆宣傳成本,下載轉化率、收入相較於無IP的遊戲較高。
但是大多數IP開發的遊戲在玩法上與劇集內容並沒有深度的結合,後期容易造成用戶的流失,用戶黏性較低,難以維持長期熱度。同時又對粉絲、觀眾的依賴性較強,並不能發展成為輻射較廣的遊戲產品。以APP Store暢銷榜的遊戲為例,位居前列的很少有IP改編的遊戲。
影遊聯動開發尚處初期,相互間的改編因為存在「次元壁」而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微微一笑很傾城》與《新倩女幽魂》的深度植入卻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大眾印象較為深刻,傳播也相對較廣。其中劇集播放量超二百億,上線有段時日的遊戲也獲得了「新生」,算是遊戲與IP深度結合的成功例子。
與其他的劇集相比,《微微一笑很傾城》具備天然「影遊聯動」的基因:青春、偶像、網遊。《新倩女幽魂》並不是簡單的在劇集中露個面或只出現在安利臺詞裡,而是貫穿全劇,甚至直接引領著劇情的發展。同時該遊戲的端遊項目組還參與了劇本的討論,並為劇中的遊戲部分提供了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劇中肖奈的扮演者楊洋,在現實中則是《新倩女幽魂》的官方代言人。
雖然有人調侃說《微微一笑》是《新倩女幽魂》的加長版廣告,毋庸置疑的是,此次的深度植入,確實給該遊戲帶來了很好的推廣效果和前所未有的熱度。數據顯示,《微微一笑》開播之後,《新倩女幽魂》的端遊登陸總數創下了歷史新高;《倩女幽魂》手遊更是從APP Store免費榜的300名之外一路攀升至前三名,用戶數量增長超10倍;同時兩款遊戲的百度指數也增至10倍。
不過就算火爆如《微微一笑》,也收穫了不少槽點。首先被吐槽的是劇中的特效。大多數的網友認為,該劇中的網遊世界裡的畫面,既沒有古裝的「真實感」,又不如遊戲裡的質感,特效也是「五毛錢」;在服裝造型上,雖然有各位演員的顏值撐著,但鄭爽飾演的貝微微還是被吐槽「紅衣女神變成了紅衣女鬼」。遊戲和影視本來就是不同的次元世界,想要打通並不容易。
影視植入效果「兩重天」:有的遊戲依舊火爆,有的遊戲已經消失
目前,國內遊戲行業的推廣仍舊是走「粗獷路線」,影視植入更是簡單粗暴,大多為以下幾種:
1、深度植入。劇中會另闢一個網遊的世界,使用遊戲中的人物、場景、情節對話等,較為少數。比如《微微一笑》,即將上映的《十萬個冷笑話2 》也將遊戲《穿越火線》中的幾位經典角色放進了影片中。2、道具植入。這是目前使用較多的植入方法,比如《外科風雲》、《我的前半生》中植入的《海濱消消樂》,《杉杉來了》中的《拳皇三國》就是簡單粗暴投放廣告的典型例子,劇中人物一言不和就開始玩遊戲。雖然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種場景,但《我的前半生》中靳東扮演的「諮詢圈」精英真的會玩消消樂這種小清新的遊戲?
3、場景植入。比如最近播出的《我的少年時代》植入了一款名為《問道》的手遊,劇集中的電梯中便多次出現「問道」的易拉寶,不免讓觀眾聯想起被《歡樂頌》的電梯中「唯品會」、「香飄飄」海報支配的恐懼感。4、臺詞植入。同樣是在《我的少年時代》裡,作為主演的薛之謙經常說的安利臺詞:「累了,玩會兒,問道手遊。」wuli謙謙,你確定累了的時候,觀眾更傾向的不是找三五好友去開黑!
5、中插植入。這種植入常見於網劇中,比如《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中插廣告中插入的《賓果消消消》。30s-1min中的時間裡,劇組腦洞大開,演員賣力,但跟劇情毫不接壤的廣告,著實尷尬。更荒謬的事,現在有的中插廣告,就算你買了會員,也不能跳過。
因此除了第一種外,其他幾種的植入方式都非常的生硬,在播出時會讓觀眾明顯感覺是廣告,只是從報紙、公交站臺、廣告牌移到了節目中。不分場合、身份的植入,還會直接影響到用戶的觀看體驗,自然也不會得到較高的營銷回報。
畢竟成功的營銷合作不止要有人氣、新增用戶,也要突出產品的形象,獲得口碑,並為遊戲的長期營收提供基石。同樣是影視植入,目前《倩女幽魂》手遊仍位居APP Store遊戲暢銷排行榜的第四名,而《杉杉來了》中的《拳皇三國》卻沒什麼名氣,APP Store上甚至搜不到這款遊戲,兩者取得的效果顯而易見。
遊戲推廣費用連年攀升,大力推廣才能形成用戶壁壘?
據《2017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1-6月中國遊戲用戶規模為5.07億人,其中客戶端遊戲用戶數量為1.36億人,網頁遊戲用戶數量為2.47億人,移動遊戲用戶數量為4.35億人;遊戲時長的實際銷售收入達到997.8億元,同比增長26.7%。
中國遊戲產業發展至今,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在提高,大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的同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純靠劇中幾秒鐘的鏡頭和臺詞,並不能完全向大眾展現遊戲的玩法、優勢,除非紅的像《王者榮耀》、《陰陽師》、《夢幻西遊》等,一露面大家就想打開遊戲玩一下;或者OPPO一樣,捨得花錢,到處投廣告,長期以來,大家滿腦子都是「OPPP R9S……」
不過,從一些遊戲廠商發布的公告可以看到,他們在推廣上的花費確實是不斷提高。前不久,《開心消消樂》的遊戲運營方樂元素髮布了IPO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公司的廣告費分別為1.3億、1.7億、2.5億, 2017年1-3月的廣告費為8566.48萬元,推廣費用不斷增加。
《賓果消消消》的運營方檸檬微趣也在IPO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的廣告運營成本不斷增加。其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銷售費用(主要用於市場和推廣)高達4044萬元,幾乎相當於2016年一整個年度營銷費用的一半。主要用於公司已經在市場上推廣運作2年多、小有名氣的主打產品《賓果消消消》上。
隨著遊戲市場,類型的日益同質化,以及遊戲數量的增多,一款遊戲在開發製作推向市場後,通過大力的市場推廣擴大遊戲的影響力和輻射面,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形成用戶壁壘。
影視作為一種大眾娛樂產品,是一種非常好的營銷手段,對於遊戲也是如此。但公司既然花了這麼多錢,又想獲得長久的運營,在影視植入上還是要多花點心思。尋求調性、氣質相同的作品,做合理的影視植入。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往影視作品中一放,既不考慮觀眾的觀看感受,也不顧及自己的推廣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