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太子之爭,司馬懿支持曹丕,那麼曹植有哪些人支持呢?

2020-12-13 騰訊網

在曹操二十五個子嗣之中,先後出現於曹操視野裡的儲嗣候選人有四位:曹昂、曹衝、曹丕、曹植。最能當得太子者人選至少有二位,正室劉夫人所生長子曹昂和環夫人所生曹衝。不過,這兩個人都不幸去世。其中,曹昂在宛城之戰中陣亡,而曹衝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在曹衝去世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卻是你的大幸。」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如若曹衝仍然健在,將沒有我的太子之位。」曹衝死後,有實質意義競爭儲嗣候選人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了。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風流文採而嶄露頭角,深受曹操喜愛。於是就發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間的立嗣之爭。

在這場魏國太子之爭中,曹丕一開始並不佔據優勢,也即曹丕之所以能夠笑到最後,離不開司馬懿等人的輔佐。彼時,支持曹丕的有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朱鑠等人。其中,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因為輔佐曹丕即位,從而被稱之為「曹丕四友」或者「曹魏四友」。所以,問題來了,魏國太子之爭,司馬懿支持曹丕,那麼曹植有哪些人支持呢?

一、丁儀、丁廙

首先,就丁儀、丁廙兄弟來說,無疑是曹植的心腹了。丁儀(?一220年),字正禮,沛國(治今安徽濉溪)人,丁衝之子,丁廙之兄。東漢末年,丁儀與曹操的長女清河公主曾有婚約,但曹丕卻以丁儀有眼病為理由,向曹操提出把清河公主嫁給夏侯楙,結果丁儀不能娶公主為妻。當然,曹丕之所以這麼做,應該也是因為丁儀、丁廙支持曹植即位。後來,丁儀被曹操聘任為西曹掾。丁儀兄弟與曹植交好,希望輔佐曹植為曹操的太子。曹丕成為太子之後,丁儀、丁廙兄弟自然遭到了疏遠。不過,因為曹操還沒有去世,所以曹丕也沒有趕盡殺絕。到了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自立為帝之後,丁儀、丁廙被滿門抄斬。曹植著有一詩《又贈丁儀王粲》。

二、楊修

其次,在曹植的心腹謀士中,楊修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了。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母為袁氏(司徒袁安曾孫女)。由此,和袁紹、袁術一樣,楊修也出自東漢末年的世家大族。當然,楊修並沒有像袁紹、袁術一樣割據一方,而是選擇輔佐曹操和曹植。楊修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楊修數次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通過考驗,頗為氣憤,後來他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

到了公元219年,在漢中之戰中,曹操被劉備擊敗。而就楊修來說,也被曹操下令處死。對此,在臨死前,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進一步來說,即便沒有被曹操殺死,等到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後,楊修作為曹植曾經的心腹,自然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三、邯鄲淳

邯鄲淳(約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禮(或作正禮),東漢時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國魏書法家,官至給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藝經》一卷而著名,被稱為「笑林始祖,與丁儀、丁廙、楊修為曹植的「四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篡漢自立,最終把邯鄲淳拉到自己身邊任博士給事中。邯鄲淳為報知遇作《投壺賦》,洋洋千餘言,曹丕認為寫得很好,賞賜帛千匹以嘉獎。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邯鄲淳曾經支持曹植即位,但是,因為自己頗有才華,加上身邊沒有什麼黨羽,所以沒有被曹丕為難。換而言之,在魏文帝曹丕看來,留下邯鄲淳,也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威脅。

四、荀惲

荀惲(約193年—222年),字長倩,潁川潁陰人,三國時期魏國大臣,荀彧長子,荀攸從弟,荀俁、荀詵、荀顗、荀粲之兄。作為著名謀士荀彧的兒子,荀惲的妻子曹操之女安陽公主。在荀彧去世後,荀惲繼承父親的爵位,後來被封為虎賁中郎將。值得注意的是,在魏國太子之爭中,荀惲與曹植友善,而與夏侯尚不睦,這引起曹丕的極大不滿。不過,荀惲早逝,他的兒子荀甝繼承了爵位,也即因為英年早逝,荀惲在一定程度上躲過了曹丕的怒火。此外,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考慮到荀惲的立場,這意味著在曹丕、曹植爭奪世子之位的過程中,荀彧也可能是偏向於支持曹植的。《全三國文》輯錄有荀彧死後曹植為荀彧所作的誄:「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百寮士庶,唏噓沾纓,機女投杼,農夫輟耕,輪給輒而不轉,馬悲鳴而倚衡。」

在此基礎上,曹植對荀彧之死表示哀悼,而曹丕卻未有任何表示,這足以說明荀彧和曹丕、曹植二人的關係親疏。總的來說,在東漢末年的魏國太子之爭中,雖然曹丕擁有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等人的支持,但是,對於曹植來說,身邊也有不少文臣謀士的輔佐。當然,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戰勝了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自此之後,曹植遭到了曹丕的嚴加防範,太和六年(232年),曹植被當時在位的魏明帝曹叡改封陳王,同年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是什麼讓曹丕贏到了最後?
    曹昂死後,曹丕成了長子,本著古人「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只要曹丕不傻不犯錯,似乎沒有曹植什麼事。但是偏偏曹操特別喜歡這個兒子,多次向身邊人表示要讓曹植繼承他,丁儀、楊修為此也過來輔佐他。從此曹植便被捲入了奪嫡之爭,但最後的贏家卻還是曹丕。
  • 曹操諸子立儲奪嫡之爭,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為何得立?
    再看曹丕和曹植,同母所生,都有乃父之風,並且皆是文採飛揚,天下聞名。可是曹衝非常聰明,有神童之譽,「心地仁愛,識見通達」,流傳下來的故事有「曹衝稱象」、「刀穿單衣智救庫吏」等故事,據《三國志·魏書二十·鄧哀王傳》記載,曹操「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可惜曹衝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年僅十三歲就病亡,早早退出奪嫡之爭,然而曹丕和曹植的爭嫡之戰才剛剛開始。
  • ...聯盟》司馬懿對柏靈筠動心《軍師聯盟》司馬懿柏靈筠同房第幾集
    電視劇《軍師聯盟》正在熱播,司馬懿當上御史中丞之後被曹丕忌憚,他將才女柏靈筠送給了司馬懿,自此司馬懿陷入三角戀的危機中。目前的劇情,司馬懿已經對柏靈筠有所動心,那麼《軍師聯盟》中司馬懿和柏靈筠同房了沒有,在第幾集?從劇照看出柏靈筠是有孩子的。張春華為何做出讓步呢?
  • 三國最大的贏家:「冢虎」司馬懿
    提起《三國演義》中的謀士,除了諸葛孔明外,就不得不提魏國的權臣司馬懿。他也是三國那段歷史上重要的人物!蜀國和魏國的較量,其實就是孔明和司馬懿的較量!只不過在這場鬥智鬥勇,互探虛實的你來我往中,諸葛亮早早地就病死在了五丈原!
  • 司馬懿不愧三國最大贏家,熬死曹丕、耗死諸葛亮、急死曹叡
    司馬懿一心保全司馬家,並沒有想能成為掌權者,甚至當時年輕的他還非常的敬佩諸葛亮,說:諸葛亮年僅不到二十歲,便有著胸懷大志,自己如果能見上一面,高談闊論,定是人生一大快事。可是命運就是那麼巧合,司馬懿多年後這句話,果然被自己實現了。司馬懿入仕之後,先是跟著曹丕,幫助曹丕與曹植爭奪世子之位。
  • 他助司馬懿發動變亂,而一生自稱曹魏重臣,是「又當又立」嗎
    前言:在歷朝歷代政權交接之時,處於時代背景下的每一個人,都會在歷史的浪潮中隨波逐流。而其中每一個家族、勢力之中,都有施謀者和參與者的分別,同樣也有游離在家族之外,心裡有其它的相反傾向的人。例如在魏晉交接之中的司馬家,就有後一種別樣人物司馬孚。司馬孚原是曹魏老臣,也是對曹家取而代之的司馬家族成員。
  • 《軍師聯盟》曹操死前對司馬懿說了什麼 《軍師聯盟》結局曹真怎麼...
    現今,曹操頂著巨大壓力想要給曹丕挑刺,那麼如若曹丕真的抓住了汲布,那麼無異於向曹操和曹植公然宣戰,這樣一來,日後他要是再犯錯,必定就會萬劫不復。司馬懿的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使得曹丕幡然醒悟。曹植府邸,楊修趕來道喜。楊修道,據他分析,這次曹丕有可能只是獲個小罪,但曹植的世子之位必然是穩操勝券。曹丕府中,甄宓持著曹植之詩,哀怨地彈琴託哀。
  • 曹操為什麼沒有選擇曹植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曹丕?
    我們知道曹植的七步詩很出名,而且謝靈運曾說,天下的才共分十鬥,自己佔一鬥,曹植得八鬥,可以側面反映出曹植的文採過人,而且讀過曹植寫的《洛神賦》以及相關詩集的也一定會佩服曹植的才能之高,據說落筆成文,頃刻而就。曹植的過人之處在於文筆。
  • 曹丕為何不殺曹植?不是因為兩首「續命詩」,而是曹植太無用
    南朝文學家謝靈運評價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曹植因此在後世博得「才高八鬥」的美名,文採風流、卓爾不群,曹植的才華在後世贏得了巨大的名聲。然而縱觀三國英雄人物,出身曹魏世家的曹植除了文採風流之外,在政治軍事上毫無建樹,可謂「無用之人」,不堪重用。
  • 司馬懿73歲算高壽?他的弟弟活了93歲,跨越整個三國!
    普遍都認為司馬氏能夠最後篡魏,靠的是司馬懿熬死了曹家祖孫三代曹操、曹丕、曹叡。司馬懿享年73歲,在三國時期確實算是高壽了,但是他的三弟司馬孚更恐怖,從東漢到西晉,歷仕魏國五代皇帝,活了93歲!司馬懿、司馬孚的父親是司馬防,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因每人的字中都有「達」字,而且都比較有才,故時號司馬八達。司馬朗是老大、司馬懿是老二、司馬孚是老三,他們三人在曹操時代就受到徵辟,開始做官。
  • 淺析曹植最終失敗之緣由
    可是結果卻並非曹植獲勝,而是不被曹操所喜的曹丕取得勝利,這不免讓人疑惑。今日我們就來談談曹植失敗之緣由。曹操子嗣眾多,但相較於曹丕、曹昂、曹植、曹衝四子,其餘顯得平庸,又或是本不足以和四子相爭。也許是歷史必然,曹昂、曹衝早亡,最終剩下曹丕、曹植相爭。
  • 《三國機密》第45集曹丕一箭雙鵰太機智,司馬懿淪為階下囚受炮烙
    在《三國機密》中有不少聰明的人,如曹操劉平司馬懿等人。相應的也有一些人智慧尚欠,非常容易被人暗算。比如曹植,暗算曹植的人正是他的哥哥曹丕。曹丕的手段非常高明,就連司馬懿也沒有預測到。曹丕原本是被冷落的一個,曹操計劃將士子之位傳給曹植,而漢代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所以曹操的做法是有悖禮法的,由此可見曹操有多麼偏愛曹植。曹丕也甚至於此,如果曹植繼位,自己將永無出頭之日,於是設下了狠毒的計謀。郭嘉在臨死前給曹節留了一個錦囊,錦囊中寫到劉平是皇帝的孿生兄弟。
  • 三國魏文帝曹丕的死因揭秘及其墓地在哪
    他終結了漢王朝,一舉開創了魏國,與蜀國、吳國形成三國鼎立之勢。雖然在位時間很短,只有區區六年,但是曹丕取得的功勳卻不容小覷,特別是廢除宦官幹政和創設九品中正制上,為後世的集權統一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曹丕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他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在八歲的時候就能做出整篇的文章。
  • 曹丕給予了司馬懿實際的兵權,而他藉此機會推翻了漢室
    這個時候的曹操就找到了司馬懿。曹操對司馬懿說,他認為在自己的兒子當中誰是適合當太子的人。這個時候司馬懿的回答真的是不按常理出牌,因為他說要選擇為曹操守墓,要為曹衝儘自己的忠義。司馬懿這麼做是有深意的,他只不過是不想捲入太子的爭奪戰當中,因為太子爭奪戰無論哪一方獲勝,必然有死傷的一方。當時的司馬懿為曹衝守墓只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
  • 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如何?曹丕最大程度容忍,曹植曾提不合理要求
    自從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開始,曹丕和曹植之間的儲位之爭可以徹底畫上句號了。再加上曹彰曾經在洛陽有立曹植的想法,權力交替後的曹植佔據非常不利的地位。曹丕上位後也作出了清洗的舉動,他誅殺了曹植黨羽丁儀、丁廙,並將他兩家所有男的全殺了。曹植如此被動,居然還在曹丕自立前,穿上喪服哭泣,這點爆了曹丕所有的怒火。曹丕原本想因此殺掉曹植,但太后出馬攔下了。
  • 他是司馬懿親弟 在司馬家篡魏時痛哭流涕:我死都是魏國大臣
    這人是司馬懿的親弟弟、晉武帝司馬炎叔祖父司馬孚。司馬孚來幹嘛呢?他來為曹奐送行。司馬孚拉著曹奐的手,痛哭流涕地說:「臣死之日,固為大魏純臣也。」君臣兩人哭哭啼啼,場面十分感人。司馬孚沒有食言。7年後的272年,司馬孚去世,享年93歲。
  •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為太子,只因他做錯了這兩件事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成為魏王,曹植幾乎作了魏國的太子。幫他在曹操面前說話的,有楊修、丁儀、丁廙【yi】等人。曹植做了兩件錯事,使得曹操打消了立他為太子的念頭。第一件。他擅自叫人開了宮裡的「司馬門」,讓他所乘的車子直馳而出。按照漢朝的法律,任何大官到了司馬門,必須下車步行。曹操很氣他這種目無法律的行為,下令將主管公家馬車的官(公車令)砍頭。
  • 曹操一生都想傳位給曹植,為何去世前突然選擇曹丕?他想到了什麼
    曹操一生都想傳位給曹植,為何去世前突然選擇曹丕?他想到了什麼曹操被後人稱為一代梟雄,所在的魏國也是實力最為雄厚的一個。在曹操如日中天的時候,就開始尋覓合適的繼承人。曹操一生有很多的兒子,不過最出色的就是曹衝。曹衝在曹操所有兒子中,是最聰慧的一個。在6歲的時候,就表現出超人的智慧。有一次曹操問曹衝,這是大象這麼重,該怎麼稱重量呢?誰知曹衝答道,讓大象上船,計算吃水深度,在放置同等質量的物品就可以計算出來。曹操聽後十分的開心,一直帶在身邊,逢人就誇曹衝,也一直想讓曹衝繼位。
  • 司馬八達中除了司馬懿,其餘的不值一提,你覺得是這樣子嗎?
    司馬懿,字仲達,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有城府且能隱忍,長得一副鷹視狼顧臉蛋,為了不出仕自斷雙腿。他是三代託孤輔政重臣,善謀奇策,多次徵伐有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主,後來詐病除曹爽,發動高平陵政變架空魏室。司馬孚,字叔達,溫厚廉讓、博涉經史,是一位令世人敬重的道德君子。曹操執政後,司馬孚擔任曹植的文學掾,後轉任太子曹丕的中庶子,再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