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沒有選擇曹植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曹丕?

2020-12-13 東方早行

看完三國的人都會很奇怪為什麼曹操沒有選擇和自己政見一致的曹植作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曹丕?

三國演義曹操圖

其實,曹植和曹丕都是非常優秀的,無論選哪個作為繼承人都會開創一番事業,不同的是兩個人所代表的階級立場不一樣,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一個勢必要退出歷史舞臺。

我們知道曹植的七步詩很出名,而且謝靈運曾說,天下的才共分十鬥,自己佔一鬥,曹植得八鬥,可以側面反映出曹植的文採過人,而且讀過曹植寫的《洛神賦》以及相關詩集的也一定會佩服曹植的才能之高,據說落筆成文,頃刻而就。曹植的過人之處在於文筆。

三國演義曹植圖

曹丕代表士大夫階級,因為曹丕的老師是司馬懿和賈詡,曹植的老師是楊修,還被曹操因為雞肋之事所殺。

歷史反映出來的曹植嗜酒如命,有一次因為飲酒過度誤了曹操的大事,所以,曹操原本想著傳位給曹植的,但是經過此事之後打消了這個念頭。曹丕的上臺會保留士大夫階層的地位,所以司馬懿和賈詡極力向曹操推薦曹丕為魏王人選,以控顧自己的地位,希望在新王手裡繼續得到重用。每一個歷史階段,畢竟士大夫貴族階層代表著金錢和社會資源,所以曹丕自然而然成了這些人擁護的對象,而曹植肯定會被淘汰出局,曹植無法撼動這些人的利益關係,無法融入這個圈子,所以冷落屬於正常現象。

我們知道曹操在臨死前一再的吩咐曹丕要好生對待自己的兄弟,但是曹丕和曹叡父子是如何逼迫曹植的,歷史記載的清清楚楚。

三國演義曹丕圖

綜上所述,為什麼曹操沒有選擇和自己政見一致的曹植,而是選擇了曹丕為繼承人?原因有三,其一就是士大夫階層對曹丕的極力推薦和擁護;其二就是曹丕過人的能力;其三就是曹植的各種舉動實在得不到曹操的認可。

相關焦點

  • 曹操一生都想傳位給曹植,為何去世前突然選擇曹丕?他想到了什麼
    曹操一生都想傳位給曹植,為何去世前突然選擇曹丕?他想到了什麼曹操被後人稱為一代梟雄,所在的魏國也是實力最為雄厚的一個。在曹操如日中天的時候,就開始尋覓合適的繼承人。可是,曹衝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就意外去世了,這對於曹操打擊很大。曹操對強勁的對手袁紹,因廢長立幼,內部產生極大的分歧,從而實力大大的削弱。跟曹操的最後對決中,以失敗而告終。曹操得勝以後,深知其中的厲害,便想早一點立嗣。在曹植和曹丕兩個人中猶豫不決,便請教手下的謀臣賈詡。賈詡是一個聰明的人,說立誰都會遭到曹操猜忌。於是便答道,袁紹和劉表,就是很喜愛自己的小兒子。
  • 曹丕為何不殺曹植?不是因為兩首「續命詩」,而是曹植太無用
    兄死弟亡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被立為世子。三年之後,曹操在洛陽病逝。老爹死了,曹丕作為繼承人,順理成章地繼位為魏王。但是這個魏王的頭銜,一開始並不屬於曹丕。 至少有三個人曾經對曹丕的儲君地位構成威脅。第一個,是曹操的長子曹昂。按照封建繼承制中「立長不立幼」的原則,有大哥曹昂在,絕對輪不到曹丕來繼承王位。可惜的是,曹昂在宛城之戰中,死了。 曹昂為什麼死呢?被他爹曹操坑了。
  • 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是什麼讓曹丕贏到了最後?
    曹昂死後,曹丕成了長子,本著古人「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只要曹丕不傻不犯錯,似乎沒有曹植什麼事。但是偏偏曹操特別喜歡這個兒子,多次向身邊人表示要讓曹植繼承他,丁儀、楊修為此也過來輔佐他。從此曹植便被捲入了奪嫡之爭,但最後的贏家卻還是曹丕。
  • 曹操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四個候選人中,曹丕僅排第四
    三國時期,身處亂世,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亂世梟雄曹操,白手起家建立偌大曹魏,雄踞北方,對於繼承人的選擇,也是重中之重;曹操一開始的選擇,當然是曹昂。曹衝夭折後,曹操每當看見周不疑的時候就想起曹衝來,心突已,於是命人暗殺之,曹丕為其求情。曹操說:「這個人不是你可以駕馭的。」於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殺了。也就是說,周不疑這樣的神童,只有同樣是神童的曹衝能夠駕馭了,曹丕都差得遠。
  • 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如何?曹丕最大程度容忍,曹植曾提不合理要求
    本文為《文墨中的三國》專欄第46篇。自從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開始,曹丕和曹植之間的儲位之爭可以徹底畫上句號了。再加上曹彰曾經在洛陽有立曹植的想法,權力交替後的曹植佔據非常不利的地位。黃初二年,這個不知是為了業績還是有他人指使,舉報曹植喝醉酒之後言辭傲慢,對天子的使者多有威脅的話語。此事傳出後,有關部門表示應該對曹植治罪,但曹丕考慮到了太后,只是將他貶為安鄉侯。為此事,曹丕特意下詔表示要包容曹植。曹丕指出,曹植是朕的同母弟,我能包容天下萬物,更何況是曹植呢?
  • 曹操放棄曹植的真相:不自律,不足以成大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曹操一共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有:曹植、曹丕、曹衝、曹昂
    根據史料的記載,曹操一生,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由十三個後、夫人、姬妾所生,當然,曹操的後,夫人和姬妾,可不止十三個,而且曹操除了有二十五個兒子之外,也有女兒,至於所生女兒的數目,史料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曹操的女兒中,有三個是嫁給漢獻帝為貴人的,她們分別是:曹節
  • 曹操愛而不得的女人,曹丕的女人曹植的女神,卻是三國最慘的女人
    甄宓,本名甄洛,人們喜歡稱她為甄姬,她在正史史書沒有名字,只稱其為甄氏, 三國曹魏四個重要的男人都曾拜倒在甄宓的石榴裙下。 曾有人傳,曹操打官渡之戰攻鄴城就是為了她,卻沒想到他兒子曹丕搶先一步奪走甄宓,讓曹操大為光火。
  • 曹操諸子立儲奪嫡之爭,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為何得立?
    從小隨曹操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被曹操暱稱「黃須兒」,深得寵愛。然而曹操曾經問其志向,回答「好為將」,可是曹操選擇世子是為了將來全盤治理國家著想,重在文治,而不是武功。曹丕在曹昂去世後,為嫡長子,文武雙全,博聞強識,擅長詩文及辭賦,其名作有《燕歌行》、《與吳質書》等;曹植也是嫡子,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詩詞歌賦造詣極高,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以及集大成者,被南朝文學家謝靈運稱譽「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並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因而是對嫡長子曹丕極有威脅的競爭者。
  • 魏國太子之爭,司馬懿支持曹丕,那麼曹植有哪些人支持呢?
    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如若曹衝仍然健在,將沒有我的太子之位。」曹衝死後,有實質意義競爭儲嗣候選人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了。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風流文採而嶄露頭角,深受曹操喜愛。於是就發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間的立嗣之爭。
  • 曹操的兒子中誰最適合做皇帝,因一性格缺陷讓曹植難成帝王
    然而才高八鬥的曹植為什麼在世子之位中輸給了曹丕,最終未能成為曹魏政權的執掌者,還被自己的兄弟逼得七步成詩才免了殺身之禍,最終被封陳思王,鬱郁不得終,只能寫下《洛神賦》這樣抒發自己心緒文章的閒散王爺呢,這就得從曹植的性格與才學說起了。要知道在選擇繼承人的這個問題上,曹操是猶豫了很長時間的。
  • 作為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曹衝13歲就死去,是被曹丕害死的嗎?
    而曹丕則是靠著自己的"無作為"和孝順,他詩詞和智慧不如曹衝和曹植,他就索幸什麼都不做,這就是以無為勝有為。除此之外,曹丕的忠心程度令曹操十分放心,據說有一次曹操在睡覺中有刺客行刺,曹丕得知消息後趕緊號召所有府兵趕來救援,曹操看了之後深以為然,對曹丕的好感越發的好。
  • 仙凡之隔:曹植與曹丕的文學與立身
    曹植風骨飄逸,文採華美,在人們的心目中是金羈白馬、英姿勃發的少年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他的座右銘,與洛水女神的愛戀更是傳為千古佳話。一首《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贏得古今人的強烈同情。曹丕承曹操霸業是為魏文帝,由於猜疑手足,招致古今論家的批評。
  • 曹丕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不能有牛字,此詩成家喻戶曉名作
    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最喜歡兒子只有三子,一個是稱象的曹衝,一個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曹植,最後一個就是曹丕,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傳位子嗣曹丕都不是首選,但最後曹操還是立嗣曹丕。
  • 曹丕見兩牛打架,命曹植百步成詩,不能有牛字,結果成千古佳作
    曹丕與曹植兄弟雖然最終沒有刀劍相向,但兩人在魏王世子爭奪的過程中也是將兄親弟恭、骨肉親情拋到了九霄雲外。 曹操在繼承人選擇上一直打算打破嫡長子制度,讓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來作為繼承人。
  • 曹操兒子中,曹植其實是文武雙全,而諸子武力最高的者,當之無愧
    曹操雖然個子矮小,其貌不揚,卻阻擋不了他徵服美女的雄心。據歷史文獻記載,可以考證出的曹操妃嬪就至少有16位之多,其中還不乏原本已為人妻,後來被曹操納入後宮者。曹操有這麼多夫人,活動能力也的確非同凡響,史料有載的親生兒子就有25位之多。
  •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幾立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繼為帝,備受猜忌,鬱郁而死。曹植是建安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和詩歌創作集大成者,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稱「三曹」。其詩作善用比興,筆力雄健,詞採華美,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對五言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代表詩文作品有《洛神賦》《白馬篇》《贈白馬王彪》等。
  •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為太子,只因他做錯了這兩件事
    曹植於建安十六年、二十歲的時候,被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封為平原侯,三年以後,改封為臨淄侯。他很得寵。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成為魏王,曹植幾乎作了魏國的太子。幫他在曹操面前說話的,有楊修、丁儀、丁廙【yi】等人。曹植做了兩件錯事,使得曹操打消了立他為太子的念頭。第一件。
  • 曹植為什麼是才高八鬥,而不是九鬥、十鬥……
    八鬥之才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有才能,這個詞最開始是用來形容曹操的兒子曹植子建的。曹植十歲時就能誦讀《詩經》《論語》以及數十萬字的辭賦,還善於寫文章,真是記憶力超群,天資過人。他的父親曹操看了他寫的文章都不敢相信,問他是不是找人代寫的。
  • 知人善任的曹操,為何容不下聰明絕頂的楊修?原來是為曹家著想
    那麼現在問題已經來了,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就算是這樣的曹操為什麼最終都沒有辦法容下如此聰明的楊修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由於在那個時候楊修隨著整個形勢的發展也已經成為了曹家人的威脅,如果楊修不死的話,或許曹操真的沒有辦法睡一個安穩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