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放棄曹植的真相:不自律,不足以成大事

2021-02-08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簡寧朗讀音頻

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之中,曹操的兒子最多,據說有25個,能力也是最強,能徵善戰,才華橫溢的都有。

孫權七個兒子,為了帝位之爭,最後難有善終;

劉備雖然不只阿鬥一個兒子,但臨終將阿鬥託付給諸葛亮,免去了子嗣們之間的帝位爭鬥。

曹操在晚年對於將位置傳給誰,一度舉棋不定,主要有兩大人選,文韜武略,老成持重的曹丕,一個是才華橫溢,天資聰穎的曹植。

曹操是一個老文藝大叔,自然對能詩善賦的曹植更偏愛一些,一度想把位置傳給他,但最終卻還是選擇了曹丕,為什麼呢?

曹植與曹丕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都是曹操最愛的女人卞夫人所生,在眾多兒子中自然多受待見一點。

當年銅雀臺落成,文藝大叔曹操叫了一幫文人登臺做賦,曹植也在其中。

能夠七步成詩的曹植第一個就交了卷,寫下了《登臺賦》,精彩絕倫,震驚眾人,曹操也很滿意,認定曹植日後能繼承自己的大業。

曹操對曹植有刻意培養的意思,出去打仗的時候時常帶著曹植出去歷練歷練。

曹植雖然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身上的文人氣息太重,太過於追求自我,放蕩不羈,喝起酒來更是不加克制,極不自律。

說兩個他的小故事。

第一件事就是酒後醉闖司馬門,當時正值曹操外出,曹植又開始飲酒賦詩,好不開心。

酒興上來之後,擅自命人打開了宮裡的司馬門,乘坐著王室的車馬揚長而去,一直跑到金門,好不瀟灑。

按照當時的規定,這條道是禁道,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時才能行走,曹植卻將這麼重要的規定給拋到了九霄雲外。

曹操回來後,十分震怒,處死了掌握王室車馬的官員,對曹植也是十分地失望,在這件事發生後不久,曹操便下令曹丕為世子。

即便如此,曹操也沒有放棄過曹植,也給過他機會。

第二件就是在曹丕已經成為世子以後,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去樊城解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

臨行前,曹操召見曹植過來,準備吩咐點事情,但曹植卻喝的伶仃大醉,路都不能走,曹操大失所望,撤銷了他的軍職,再也不給他安排事情了。

而曹植主要的競爭對手曹丕,卻是事必躬親,做事成熟穩重,雖無大功,但也不出錯,嚴格按照曹操的命令做事。

一個人的圈子對其影響是巨大的,曹植將一手好牌最終打爛了,與他的交際圈子有很大關係。

當時朝中的世子之位爭鬥,就是曹丕和曹植,兩人也有著各自的陣營和智囊團。

曹丕的陣營中有賈詡(暗中相助),司馬懿,曹植的陣營中有大才子楊修,丁儀等人。

所謂物以類聚,曹植與楊修兩人都是大才子,風流倜儻,吟詩作賦,飲酒作樂,成為亦師亦友的一對組合。

楊修雖然也是才華橫溢,但品行著實不夠端正。

曹操一度在曹丕和曹植兩人中舉棋不定,經常會準備一些考題來測試二人誰更合適繼承自己的位置。

楊修便利用經常在曹操面前行走的便利,提前將考題洩露給曹植,可天下沒有包不住的火,這件事曹操也頗為惱火,後來曹操愣是找了個理由把喜歡耍小聰明的楊修給殺了。

而老謀深算的賈詡卻從來不多說什麼,曹丕曾去請教賈詡,如何能父親的歡心。

賈詡說的都是大道理,做一個靠譜的人,做一個自律的人,克己本分點就行了。

所謂大道至簡,兩方陣營中的主要謀士深深地影響著各自的性格,曹丕聽了賈詡的話,做事小心翼翼,從不出錯,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學著治理國家。

而曹植則每天和楊修等人混在一起,飲酒賦詩,瀟瀟灑灑地活著。

最終,曹植為自己的放蕩不羈,為他的不自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一個連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有什麼資格和能力管理天下人。

曹丕上位後,曹植就被遣送出了京城,一輩子都在監控之下,最終鬱鬱而終。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焦點

  • 曹操為什麼沒有選擇曹植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曹丕?
    看完三國的人都會很奇怪為什麼曹操沒有選擇和自己政見一致的曹植作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曹丕?三國演義曹操圖其實,曹植和曹丕都是非常優秀的,無論選哪個作為繼承人都會開創一番事業,不同的是兩個人所代表的階級立場不一樣,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一個勢必要退出歷史舞臺。
  • 淺析曹植最終失敗之緣由
    可是結果卻並非曹植獲勝,而是不被曹操所喜的曹丕取得勝利,這不免讓人疑惑。今日我們就來談談曹植失敗之緣由。曹操子嗣眾多,但相較於曹丕、曹昂、曹植、曹衝四子,其餘顯得平庸,又或是本不足以和四子相爭。也許是歷史必然,曹昂、曹衝早亡,最終剩下曹丕、曹植相爭。
  • 曹操為何看見曹植妻子衣著華麗,就逼亡她,背後有什麼深意?
    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的第三子,他在年少時,便隨曹操徵戰南北,因此父子感情深厚。再加上曹植才敏過人,十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等典籍,對諸子百家也多有涉獵。因此,每次面對曹操的提問,他都能對答如流,出口成章。 他的文章更是錦繡非常,曹操認定他是能成大事的人,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打算有朝一日,將他立為世子。
  • 曹操兒子中,曹植其實是文武雙全,而諸子武力最高的者,當之無愧
    曹操雖然個子矮小,其貌不揚,卻阻擋不了他徵服美女的雄心。據歷史文獻記載,可以考證出的曹操妃嬪就至少有16位之多,其中還不乏原本已為人妻,後來被曹操納入後宮者。曹操有這麼多夫人,活動能力也的確非同凡響,史料有載的親生兒子就有25位之多。
  •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為太子,只因他做錯了這兩件事
    曹植於建安十六年、二十歲的時候,被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封為平原侯,三年以後,改封為臨淄侯。他很得寵。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成為魏王,曹植幾乎作了魏國的太子。幫他在曹操面前說話的,有楊修、丁儀、丁廙【yi】等人。曹植做了兩件錯事,使得曹操打消了立他為太子的念頭。第一件。
  • 曹丕為何不殺曹植?不是因為兩首「續命詩」,而是曹植太無用
    曹昂的死,曹操很傷心。當時只有十歲的曹丕,恐怕還不知道大哥曹昂的死意味著什麼。他要在此後數年才明白,大哥不死,他就沒有出頭之日。 第二個對曹丕的地位構成威脅的人,叫曹衝。大哥曹昂死的這一年,曹衝剛出生不久,失去了長子的曹操對這個小兒子寵愛有加。
  • 曹操諸子立儲奪嫡之爭,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為何得立?
    作為卓有建樹的曹操,在選拔世子上面,更加重視個人品德和胸懷。 三國時期魏國郎中魚豢所著《典略》記載,曹操曾經為了考核曹丕和曹植,讓二子各出鄴城一門,然後又密令守門吏不得開門,以觀察他們的行為。楊修提前告知曹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曹植按照楊修的吩咐,便斬吏而出。
  • 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如何?曹丕最大程度容忍,曹植曾提不合理要求
    自從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開始,曹丕和曹植之間的儲位之爭可以徹底畫上句號了。再加上曹彰曾經在洛陽有立曹植的想法,權力交替後的曹植佔據非常不利的地位。曹丕上位後也作出了清洗的舉動,他誅殺了曹植黨羽丁儀、丁廙,並將他兩家所有男的全殺了。曹植如此被動,居然還在曹丕自立前,穿上喪服哭泣,這點爆了曹丕所有的怒火。曹丕原本想因此殺掉曹植,但太后出馬攔下了。
  • 曹植《洛神賦》:悼念亡父及政治幻滅
    文本斷層的出現是因為這裡「餘」的指稱對象由曹植轉為曹操, 曹植反以洛神自喻。這部分突兀的轉折文字先以「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為掩飾鋪墊, 後面看似尋常的文字卻暗含政治內容: (1) 「悵猶豫而狐疑」, 這暗示曹操的「狐疑」不決導致曹植未能立為世子, 使其難以實現政治理想。
  • 她從燕國穿越數百年,讓曹植詩文大有長進,後期以佛學聖道為主?
    曹植(劇照)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是魏武帝曹操的第四個兒子,他才華洋溢,詩文成就非凡,被後世學者稱為「仙才」。他生性豁達開朗,熱愛樂舞。有次名士邯鄲淳來訪,他接待他入座後,便自顧自地先沐浴,完畢後上妝,就跳著胡舞《五椎鍛》,又表演劍舞,朗誦詩文數千字,完畢後才更衣整容與邯鄲淳暢論古今大事,其豪邁氣慨讓邯鄲淳讚嘆不已。然而他這爛漫天真、放蕩不羈的個性似乎註定了他在政治方面的不順遂,他曾因貪杯誤事讓父親曹操放棄立他為太子之念,他也常得罪朝中大臣而遭多次的誣告,險遭殺身之禍。
  • 曹操一生都想傳位給曹植,為何去世前突然選擇曹丕?他想到了什麼
    曹操一生都想傳位給曹植,為何去世前突然選擇曹丕?他想到了什麼曹操被後人稱為一代梟雄,所在的魏國也是實力最為雄厚的一個。在曹操如日中天的時候,就開始尋覓合適的繼承人。可是,曹衝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就意外去世了,這對於曹操打擊很大。曹操對強勁的對手袁紹,因廢長立幼,內部產生極大的分歧,從而實力大大的削弱。跟曹操的最後對決中,以失敗而告終。曹操得勝以後,深知其中的厲害,便想早一點立嗣。在曹植和曹丕兩個人中猶豫不決,便請教手下的謀臣賈詡。賈詡是一個聰明的人,說立誰都會遭到曹操猜忌。於是便答道,袁紹和劉表,就是很喜愛自己的小兒子。
  • 曹操一共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有:曹植、曹丕、曹衝、曹昂
    根據史料的記載,曹操一生,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由十三個後、夫人、姬妾所生,當然,曹操的後,夫人和姬妾,可不止十三個,而且曹操除了有二十五個兒子之外,也有女兒,至於所生女兒的數目,史料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根據《後漢書》的記載,曹操的女兒中,有三個是嫁給漢獻帝為貴人的,她們分別是:曹節
  • 知人善任的曹操,為何容不下聰明絕頂的楊修?原來是為曹家著想
    那麼現在問題已經來了,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就算是這樣的曹操為什麼最終都沒有辦法容下如此聰明的楊修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由於在那個時候楊修隨著整個形勢的發展也已經成為了曹家人的威脅,如果楊修不死的話,或許曹操真的沒有辦法睡一個安穩覺吧。
  • 玉佩.洛神與曹植/姜舜源 文、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組玉佩制度湮沒不存。曹操統一北方後,出於政治需要,欲恢復傳統玉佩制度,侍中王粲「識舊佩,始復作之」,在漢明帝「大佩」的基礎上,創製出一套新式樣的組玉佩。曹植墓出土的這套組玉佩,被認為是目前所見王粲新款玉佩的最早實例。曹植唯一把這套組玉佩帶進墓中,大概是在他看來唯有玉能代表自己的品德和情操,值得終生寶愛吧!
  • 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是什麼讓曹丕贏到了最後?
    曹昂死後,曹丕成了長子,本著古人「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只要曹丕不傻不犯錯,似乎沒有曹植什麼事。但是偏偏曹操特別喜歡這個兒子,多次向身邊人表示要讓曹植繼承他,丁儀、楊修為此也過來輔佐他。從此曹植便被捲入了奪嫡之爭,但最後的贏家卻還是曹丕。
  • 三國殺:暴力文青,曹植解析
    武將小傳曹植,字子建,是曹操與卞夫人的第三個兒子(共四子:丕、彰、植、熊)。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最早見於《世說新語》: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而且對詩有嚴格要求:詩的主題必須為兄弟之情,但是全詩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詩是否為曹植所著作,至現今仍有爭議。
  •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幾立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繼為帝,備受猜忌,鬱郁而死。曹植是建安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和詩歌創作集大成者,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稱「三曹」。其詩作善用比興,筆力雄健,詞採華美,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對五言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代表詩文作品有《洛神賦》《白馬篇》《贈白馬王彪》等。
  • 曹植為什麼是才高八鬥,而不是九鬥、十鬥……
    八鬥之才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有才能,這個詞最開始是用來形容曹操的兒子曹植子建的。曹植十歲時就能誦讀《詩經》《論語》以及數十萬字的辭賦,還善於寫文章,真是記憶力超群,天資過人。他的父親曹操看了他寫的文章都不敢相信,問他是不是找人代寫的。
  • 懸案 | 為什麼荀彧收到曹操送來的空食盒就自殺了?
    荀彧在此前就因為反對曹操進位魏公,與曹操關係緊張,被免職留軍之後,更是憂鬱成疾,曹操送來空食盒,進一步加重了荀彧的憂慮,他無法再忍受這種精神折磨,遂飲藥服毒身亡。答案只能是,荀彧支持曹植,不喜歡曹丕,但荀彧一度曾是曹操信任的紅人,所以曹丕只好委屈自己,拿熱臉去貼冷屁股。第二,《三國志·荀彧傳》又載,荀彧長子荀惲,「(荀)惲又與(曹)植善,而與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惲。」荀惲支持曹植,遭到曹丕的忌恨,僅因娶了曹操的女兒(曹丕稱帝後封安陽公主),才得以保命不死。
  • 曹植詩文中對女人的描寫堪稱絕唱
    曹操這人命好,生的兒子一個賽一個棒,羨慕煞孫、劉。老曹在吟唱詩歌的時候,兩個兒子也學會了,這家庭教育,頂呱呱。父子三人被稱為「三曹。「後世也只有「三蘇」可以比比。說到曹植,咱一下就成劉姥姥了,進賈府只能帶一點土特產略表心意。你說呢,用什麼詞來形容曹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