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都想傳位給曹植,為何去世前突然選擇曹丕?他想到了什麼
曹操被後人稱為一代梟雄,所在的魏國也是實力最為雄厚的一個。在曹操如日中天的時候,就開始尋覓合適的繼承人。
曹操一生有很多的兒子,不過最出色的就是曹衝。曹衝在曹操所有兒子中,是最聰慧的一個。在6歲的時候,就表現出超人的智慧。有一次曹操問曹衝,這是大象這麼重,該怎麼稱重量呢?誰知曹衝答道,讓大象上船,計算吃水深度,在放置同等質量的物品就可以計算出來。曹操聽後十分的開心,一直帶在身邊,逢人就誇曹衝,也一直想讓曹衝繼位。可是,曹衝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就意外去世了,這對於曹操打擊很大。
曹操對強勁的對手袁紹,因廢長立幼,內部產生極大的分歧,從而實力大大的削弱。跟曹操的最後對決中,以失敗而告終。曹操得勝以後,深知其中的厲害,便想早一點立嗣。在曹植和曹丕兩個人中猶豫不決,便請教手下的謀臣賈詡。賈詡是一個聰明的人,說立誰都會遭到曹操猜忌。於是便答道,袁紹和劉表,就是很喜愛自己的小兒子。曹操聽後暗自笑了,賈詡的意思是不能廢長立幼,言外之意就是立曹丕。
曹丕這個人,從小就跟隨曹操東徵西討,對於行兵打仗很有見地。而且很有抱負,一直在朝中位於副丞相之位,對於朝中事物都十分的了解。而曹植這個人,比較有文人的氣質,整日與文人研讀詩書,吟詩作畫放蕩不羈。一首七步詩,聞名於天下。兩個人的優缺點,對於立嗣的標準,一看就很明了。
曹操原來是很疼愛曹植的,很長時間以後都想傳位於他。但是,經過很多事情以後,曹操在死之前發現曹植做一個文人是可以的,但做一個君王是不夠的。而曹丕具有一個帝王該有的條件的,況且在朝中曹丕勢力很大,很多人都是支持曹丕的。兩者權衡之後,曹操最終選擇傳位給曹丕,而曹丕繼位以後,改名為魏王。
在古代就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的規矩,曹丕是曹植的長兄,而且能力更比曹植要強。所以,曹丕佔盡了優勢,這也是曹丕能當上魏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