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獨子以外,可以說古代幾乎每個皇帝都對選誰做繼承人是充滿了疑慮,雖然中國有「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但是真正到了選誰做皇帝的時候,可就不是那麼絕對的管用了,就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廢掉了李承乾,而立了李治為太子。
三國時期,身處亂世,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亂世梟雄曹操,白手起家建立偌大曹魏,雄踞北方,對於繼承人的選擇,也是重中之重;曹操一開始的選擇,當然是曹昂。
曹昂,字子脩。曹操長子,沛國譙縣人。庶妻劉氏所生,但由於生母早死,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
曹操對這個兒子也是相當喜愛,費盡心思培養,曹昂文武雙全,如果不出意外,是曹操極為不錯的繼承人,但是因為曹操那個正常需求問題,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
結果計劃洩漏,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曹操的座騎絕影也因為張繡軍的伏擊而身亡在宛城,曹昂更是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曹操,主動將自己的座騎戰馬讓給父親曹操逃脫,步行保護其父脫身於宛城,而近身侍衛典韋為了堵住寨門讓曹操脫險負責斷後阻敵,最終曹昂與典韋、曹安民一同戰死於宛城。
因為曹昂的死,也還導致了曹操和原配丁夫人的離婚,而且自始至終丁夫人也沒有原諒過曹操;後來曹操病重,自認為時日無多,嘆息說:「我一生做事,沒有什麼後悔的。假如死後還有靈的話,子脩如果問我他的母親在哪,我將怎麼回答啊!」
至於曹操第二個中意的繼承人是曹衝,曹衝是曹操和環夫人之子。據史書記載,曹衝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曹衝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曹衝不僅留下了「曹衝稱象」的故事,而且心地仁愛,識見通達,曹操幾次對眾大臣稱讚曹衝,有想讓曹衝繼承大業的打算。
曹衝十三歲時,曹衝得了重病,曹操親自為他向天請求保全生命。到了曹衝死去時,曹操極為哀痛。曹丕寬解安慰曹操,曹操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一說就流下眼淚,為曹衝聘了甄氏已經死去的女兒與他合葬,追贈給他騎都尉的官印綬帶,命宛侯曹據的兒子曹琮做曹衝的後代。
荊州神童周不疑去許都與曹衝關係很好,曹操也很喜愛他們兩個。曹衝夭折後,曹操每當看見周不疑的時候就想起曹衝來,心突已,於是命人暗殺之,曹丕為其求情。曹操說:「這個人不是你可以駕馭的。」於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殺了。也就是說,周不疑這樣的神童,只有同樣是神童的曹衝能夠駕馭了,曹丕都差得遠。
曹操第三個中意的繼承人是曹植,但是與前兩位不同的是,曹植是自己把皇帝寶座給丟了;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曹植既因為有才而受寵,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便都來輔佐他。曹操有些猶疑,好幾次幾乎要立曹植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很是失望的事。最終丟掉了太子之位。
第四位,才是曹丕;其實曹操真心不太喜歡曹丕,雖然曹丕年幼之時,便通讀詩、論,長大一些就學習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而且從小的時候,曹操就讓曹丕學會了騎馬射箭,從十歲起,曹丕就隨父親徵戰南北。在曹操南徵張繡的時候,當時十歲的曹丕也從軍了。
張繡先降後反,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曹丕乘馬逃脫,於是曹丕在曹操心中的印象就不太好了;後來曹丕被司徒趙溫舉薦,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他真實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去趙溫官職。可見曹操多麼不待見他這個兒子。
曹衝死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卻是你的大幸。」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如若曹衝仍然健在,將沒有我的太子之位。」曹衝死後,有實質意義競爭儲嗣候選人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了。但是由於曹植自己作死,曹丕終於幸運的得到了皇帝之位。
曹操逝世後,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曹丕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但是曹丕也僅僅做了六年皇帝,就駕崩了;同他父親曹操一樣,皇位傳給了曹丕極為不喜愛的曹叡手上,原本曹丕想將帝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曹禮,可惜他也沒想到自己會這麼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