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競猜,關鍵詞:曹操,曹丕,建安七子,漢賦,三國

2020-12-18 騰訊網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新一期的中國古代歷史競猜

第一題

首次見於玉臺新詠,標誌著漢樂府敘事詩的最高峰,此詩是?

第二題

古詩十九首之一,寫了主人公穿過一個自然景物去採花,但採花之後給不到自己想給的人很傷心,此詩是?

第三題

古代七夕詩的冠冕,通過連續的疊詞來表達情感,此詩是?

第四題

此人是梁孝王的門客之一,曾經上書勸諫吳王劉濞不要謀反,又曾經被人陷害入獄,此人是?

第五題

此人也是梁孝王門客之一,此人的代表作是漢賦成立的標誌,此人是?

第六題

接上題,此作是?

第七題

建安七子之冠冕是誰?

他最著名的的作品是?

此人最喜歡聽什麼叫?

第八題

建安七子中誰寫文章罵過曹操?

建安七子中誰最先死?

第九題

曹操想要怪罪上題罵他的人,上題的人怎麼解釋自己的檄文?

第十題

曹丕曾在給誰的信中,評價了七子大部分人的文學優劣?

第十一題

接上題,上題主人公曾經寫過哪個志怪小說?

第十二題

曹丕寫過什麼,成為文學評論的開始?

第十三題

三國時期,哪位書法家曾經撰寫過笑話集?

第十四題

一位梟雄站在石頭旁,感慨天地宇宙,此詩是?

第十五題

一位梟雄橫槊賦詩,高歌感嘆人才難得,此詩是?

第十六題

一位梟雄懷念討伐大軍閥的時光,感慨民生多艱,此詩是?

第十七題

本文諷刺了一個假隱士,運用新奇的手法,表現出對假隱士的蔑視,這個假隱士在文學史上非常重要,他發現了反切,本文是?

第十八題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但在誰死後就沒人能感受美景了?

第十九題

接上題,此人的後代有人被讚賞為一種動物的羽毛,哪個鄙陋不堪的人以為真有這種動物的毛,於是屁顛屁顛去拜訪?

第二十題

誰的詩如同出水芙蓉?

本期競猜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回答哦。

相關焦點

  • 漫繪鹽城古代名人:「建安七子」之一陳琳
    漫繪鹽城古代名人:「建安七子」之一陳琳 2020-10-21 0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建安七子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建安七子」。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並馳。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他們分別是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汝南應、東平劉楨。
  • 建安七子(上)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
  • 語文小知識: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分別是誰?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
  • 三國文學史之建安七子:挑起了三國一半的文學大旗
    「建安七子」這個稱呼是魏文帝曹丕提出來的,在曹丕著名的文學批評名作《典論》中提到了當時文壇上七位著名的作家,他們是魯國人孔融、廣陵人陳琳、山陽人王粲、北海人徐幹、陳留人阮瑀、汝南人應瑒、東平人劉楨。在魏晉文壇上,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並駕齊驅,難分高下。就各自文學集團中的地位而言,在竹林七賢中,嵇康和阮籍地位稍高一些,其他人氣場相對偏弱。建安七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孔融和王粲的名氣最大,氣場最強。關於孔融,大家都知道,就不必多說了。
  • 三國建安22年發生一件大事,導致許多人死亡,究竟發生了什麼?
    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七子」之名,最早見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曹丕在該文中歷數當時的文壇名流,特別舉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等七人,並評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並馳。」 漢末三國(184年—280年)這大約一百年的時間,為大眾所熟知的文人是這麼兩撥:建安年間的三曹與建安七子,正始年間的竹林七賢。
  • 他是「建安七子」,挽救荊州百萬百姓的姓名,為何會病死在路上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出身於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任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任司空,是當時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親王謙,曾任大將軍何進的長史。當年曹操攻打荊州,是王粲挽救了荊州百萬老百姓的姓名。
  • 建安二年亂軍中逃跑了兩個孩子,正是這兩個孩子改寫了三國歷史?
    按照歷史規律,後漢經過曹劉孫三家爭霸,最後應該歸於一統。但是孫堅孫策曹操劉備這樣的梟雄或者說禍害們紛紛死去之後,漢室並沒有復興,最後被最擅長扮豬吃老虎的司馬懿撿了大便宜。細看後漢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在漢獻帝建安二年,從亂軍之逃掉了兩個孩子,正是這兩個孩子阻止了三國歸漢。亂兵手不夠狠,馬不夠快,沒有殺掉這兩個小傢伙,犯了歷史錯誤。
  • 【常識備考】你不知道的建安文學
    (節選)魏文帝,字子桓,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與曹操、曹植並稱建安三曹。220年推行九品中正制,同時完成北方統一。對外平定邊患,與外夷修好,恢復西域建置。曹丕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226年,病逝於洛陽。諡號文帝,廟號高祖,葬於首陽陵。
  • 中華傳統文化研習專題之 建安文學
    這種充滿激情的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建安文學開啟了「文學自覺」即「為藝術而藝術」的偉大時代。一、什麼是建安文學?建安是東漢末代皇帝獻帝劉協的年號,文學史上的建安文學是指建安至黃初(魏文帝曹丕年號)太和(魏明帝曹睿年號)期間的文學,建安時期出現了文人詩歌創作的第一個高潮,標誌著文學發展新時代的到來。二、社會背景及文學特色。
  • 常識積累 | 「建安七子」相關考點知多少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並馳。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他們分別是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汝南應、東平劉楨。又因七人同居當時的鄴中,故又稱「鄴中七子」。建安七子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
  • 曹操兒子的奪嫡之爭拉開序幕,他們各顯奇能,推動建安文學的發展
    為了繼承曹操打下的基業,他的兒子曹丕、曹植、曹彰三人展開了一場奪嫡之爭,曹彰第一個出局,曹植文學才華橫溢,曹丕智勇雙全,他們和曹操一起,親手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學時代,曹操父子與建安諸子還共同開創了別具一格的建安學堂。
  • 建安風骨:三國文人特有的氣質
    其中的「建安骨」也就是後來文學史上的「建安風骨」,李白為何對建安風骨如此推崇備至?只因為建安時期的詩歌作品真實反映了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好男兒躊躇滿志的內在體現,也是文人士子歷史使命感的外在表現。
  • 曹操的真心話與曹丕的得意忘形
    讀過艾蘭女士的《世襲與禪讓:古代中國的王朝更替傳說歷史》,印象深刻,本篇討論漢魏禪代的重要碑刻《受禪表》,遂拈來作為標題。成湯伐夏桀,武王討商紂,後來始皇滅六國,劉項誅暴秦,走的都是「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董仲舒炮製的君權神授理論,部分解決了統治者執政合法性問題,為漢王朝長治久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曹操發明了一個四字成語,委婉的表達死亡,老人們會用到
    一說起曹操,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都是政治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三國時期最強大的諸侯,坐擁整個北方,袁紹、呂布、馬超等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後來漢獻帝加封他為魏王,曹魏正式建立。曹操畢生的遺憾,就是沒有稱帝。不過他要是稱帝了,便會留下篡位奸賊的罵名,曹操可不會這麼傻。
  • 三國的統一,為何沒有在建安年間完成?
    經過幾年的兼併戰爭,形成區域性統一,曹操統一北方,孫權穩定東南,劉備坐鎮西南。三國進入力量平衡的時代,三家之間相互不信任,彼此又無法消滅對方。曹操統一需要其中一方打破原有的力量平衡,在實力上擁有絕對優勢。建安年間,沒有一方具備統一的硬實力。
  • 曹丕將國號定為「魏」,不僅僅是因為曹操和曹丕二人的封爵是魏王
    需要說明一下,曹操生前未稱帝,代漢稱帝的是他的兒子曹丕,至於曹丕為什麼將國號定為「魏」,除了曹操、曹丕父子二人的封爵是「魏王」,其實背後還隱藏著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的原因。中國歷史上,以自己的姓為國號的極為少見,大家比較熟悉的也就南朝的陳霸先,作為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這一國號,正是因為陳霸先姓陳。陳朝之外,你基本找不出第二個,如果非要找出第二個,那春秋末年的「三家分晉」,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也算吧,這3個國家的國君分別是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算是以姓為國號。
  • 三國第一美女真是貂蟬?這個河北無極女人恐怕更勝一籌
    說道三國美女,人們必然首先想到貂蟬,畢竟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中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不過關於貂蟬的傳說,基本都是來自民間,史書上很暗尋其蹤跡,而且四大美女的評選更多是參考她們對歷史的影響,容貌度倒還真不是第一位。
  • 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大批名人去世,是巧合還是意外?
    建安是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的219年。雖然此時的漢朝仍舊保有一副空殼子,但其實已經是三國紛爭許久了。這一年的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不少大事。這一年,曹操本來想要圖謀漢中,怎奈又是慘敗而歸。
  • 為什麼說是曹丕使文學走向了獨立?
    說起建安文學,首推「三曹」,「三曹」之中,又往往以曹植最傑出,也有推曹操的,總歸曹丕最弱,幾乎已是公論。但力挺曹丕的不是沒有。比如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姜齋詩話》裡,就極力稱讚曹丕:「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就認為曹丕文才,不下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