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這首僅僅只有四句歌詞的兒歌,卻傳唱了50年。今天上午,「我愛北京天安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市民圖片·實物展」,這首歌的詞曲作者來到現場——一對低調的堂姐弟——金月苓和金果臨,他們都是上海人,那年她19歲,他才13歲。
圖說:金月苓和金果臨 官方圖
為之歌唱
展覽開幕當天,一群白領用《我愛你中國》《我和我的祖國》《紅旗飄飄》等歌曲快閃的形式拉開展覽的序幕,其中,就有大家從小唱到大的《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的詞曲作者金月苓和金果臨來到現場回憶了當年創作的過程。
原來,《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歌詞創作於1969年,那一年金果臨13歲,是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受英語書上最簡單的兩句話「I love Beijing, I love Tiananmen」啟發有感而發,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了一位普通的孩子對祖國對天安門的熱愛。創作歌曲的金月苓當年是上海玻璃廠的一名19歲的女工,家對面有一所學校,她經常聽到學校裡傳來孩子們的歌聲,就想要寫首歌給孩子們傳唱。她找到當年刊登了兒歌的小冊子,挨個譜了曲,其中有一首就是她的堂弟金果臨的《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的歌詞四易其稿,三年後才正式定稿,1972年4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這首歌的詞曲,從此,將這首歌向全國推廣開來。
後來的金月苓考上中央音樂學院,成為中國唱片上海公司的一名音樂編輯,現在仍然在創作兒歌,金果臨則響應上山下鄉的號召進農場,後又回城進了企業。如今這首歌網上到處都可以免費下載,有人建議他們收取版權費,被他們拒絕了,金果臨說,這首歌唱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它屬於全國人民、屬於時代,感恩祖國,這一輩子為大家做了這麼一點事,就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他已經很滿足了。
圖說:小觀眾參觀展覽 官方圖
為之描繪
展廳,一座寬97釐米,深37釐米,高29釐米的「小號」天安門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座以1:118比例精準還原的高仿真紙藝模型,原汁原味地還原了天安門風貌,其上的眾多「小細節」——城樓上的燈籠、龍鳳彩繪,甚至臺階和瓦片數量都與真實場景無異。製作這座模型的是天津工藝美術大師、紙模設計師曹珉,整個建築鬥拱製作耗時約一年八個月。因為沒有圖紙,他特地找到故宮博物院,幾番「求教」,終於取得1942年梁思成先生測繪的圖紙複印件,他很珍惜這次創作,「這也是故宮博物院對我的信任,今年是建國70周年,也希望用紙藝模型這種傳統的文化記憶,為祖國70周年華誕獻禮。」 他還多次到天安門現場拍攝取材,記錄下城樓的每個設計要點和準確色標,製作過程中,七易其作,誤差不超毫米,模型完工後,得到古建專家認可。這也是這座模型製作完畢後首次展出。
在展館的一側,孩子們用多彩的畫筆,描繪出他們心中的天安門。12歲的小學生薑賞和14歲的中學生鈕清越用油畫的形式共同描繪她們心中的天安門,每個用色都很用心,「那紅色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拱門是要流向遠方的……」創作的過程中也讓她們深入了解了新中國70年的滄桑巨變,愛它被暴風雨擊打過的土地,也愛它的富饒,它的榮光。而天安門對孩子們而言,人雖未至,心嚮往之。
有的市民帶來了在天安門前的各個年代的照片,也有人獻上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建國系列紀念郵票……150幅與天安門的合影及其背後的故事,300餘件實物藏品,述說著歌中所唱「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情懷。除了上海市民踴躍參與外,北京及其它省市的市民也參與進來。主辦方還計劃將藏品及照片故事集結成冊,供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取閱。本次展覽將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持續至10月20日。(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