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四類學科最集中 扎堆學管理回國難就業

2020-12-11 人民網

  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生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工薪家庭也紛紛選擇送子女出國留學。據統計,2012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39.96萬人,其中自費留學37.45萬人。而2012年度各類出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27.29萬人。隨著大量的海歸歸國,留學生的光環逐漸淡化,以往只存在於國內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開始困擾海歸,缺乏職業規劃,盲目追求熱門,冷門專業畢業生吃香……留學生在就業時開始呈現冷熱不均等問題。

  □權威發布

  海歸四類學科最集中

  3月30日,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首次就留學回國人員發布《2012年度萬名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報告》,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此次調查依據為,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中心辦理戶籍和就業證明信的11045條「海歸」數據記錄。

  據悉,海歸人員的主要學科為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和工學,這4個學科留學回國人數佔總回國人數的77.8%。按學位層次看,管理學和經濟學以碩士學位為主。除了這四大專業外,留學回國人數比例較多的是文學。

  教育部數據表示,海歸的高端人才以理學和工學為主,而獲有碩士學位的中端人才,除在理學和工學兩個學科有較高比例外,以管理學和經濟學為主。形成我國留學回國人員學科構成的兩個主要人才類別,即以管理和經濟學科為主的中級人才組和以理學和工學為主的高端人才組。

  此外,不同學科中的專業分布也各具特點。以工學為例,主要以建築工程、計算機、信息技術、電氣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和信息技術為主,居於前七位,所佔比例高達75%。

  學生留學熱選英美澳

  在「海歸」中,超過95%的人員就讀於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18個國家或地區高校。英國為主要留學國家,佔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的31.2%,其次是美國和澳大利亞。但從學位分布看,美國是獲有博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的主要留學國家,其次是日本和英國。

  而英國是獲得碩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的主要留學國家,其次是美國和澳大利亞。

  碩士學位留學回國人員更為集中,在留學的1867所院校中,50%集中在中國留學生人數前100名的院校。其中,最為集中的院校包括雪梨大學、紐卡斯爾大學等。

  海歸就業地首選北京

  北京成為海歸們最熱衷就業的城市。統計顯示,在北京範圍就業的海歸,絕大多數的原戶籍不在北京,原戶籍北京的留學回國人員比例不到10%,原戶籍較多分布於河北、山東、遼寧等省份。

  2012年度北京地區接收的回國就業人數達4678人,其中博士學位的人數有559人,佔11.9%,另外4119人為碩士學位留學回國就業人員,佔88.1%。從就業機構的類型分布看,國有企業居於遙遙領先的位置,說明是最有吸引力的就業市場,其次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此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的主要就業機構為高等院校和國家級事業單位,而獲有碩士學位的留學回國就業人員主要就職於企業。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白章德表示,目前很多留學生願意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就業,也造成了就業競爭大,其實,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不一定非要進大城市。

  □個例故事

  隨著海歸回國人數的增加,就業問題成為學生和家長關注的重點。一些申請時的熱門專業,由於選擇的人比較多,雖然就業面較廣,但真正就業時難以突出優勢。一些看似冷門的專業,在最終的就業時,也會有較好的表現。

  ■金融學

  學金融遭遇就業難

  在3月份英國使館文教處舉辦的一場專門針對英國留學生的招聘會上,剛剛從英國回來的Amy顯得比較疲憊。她告訴記者,現場有百餘個職位,但是還是沒有找到特別適合自己的公司。其實,從在國外臨近畢業時,她就已經給六七家公司投了簡歷,「但都石沉大海」。

  Amy說,她大學畢業後,同學間掀起了出國潮,她從大三時便開始準備申請英國的學校,最終畢業後,獲得了英國一所大學的錄取。「當時商科非常熱門,我就學了金融學專業」。到了英國才發現,商學院裡90%的都是中國學生。平時大家都在一起學習、聊天、吃飯,「除了上課是英文,平時都感覺不到在國外」。

  Amy說,在英國時,她一開始並沒有為就業的問題發愁,直到畢業的時候,才發現就業非常困難。她說,本打算畢業後,先在英國工作兩年積累點工作經驗,可是誰知英國取消工作籤證。「我在那也找過工作,可是對方一看我是中國人就問『你有工作籤證嗎』?但是我們只有找到肯錄用的公司才會給辦工作籤證,這就陷入了個怪圈」。Amy說,她在英國就投了六七家公司的簡歷,但是連通知面試的電話都沒有。同班的同學中,全部都回國來找工作了。她說,自己沒想到的是,國內找工作同樣不容易。在專場招聘會中,來了30多家單位,百餘個崗位,但是符合她的專業的僅兩個職位。她說,自己與用人單位交流時,對方認為她缺少工作經驗,這在求職中特別減分。

  Amy說,在現場時,特別想去一家諮詢類的公司,「好多人在排隊,都想去,隊伍一度都停在那不動」,但是對方認為她的專業不太對口。「招聘的單位中,要麼是需要專業學英語的,做英語老師,要麼是其他專業的」,Amy說,還有很多崗位是招聘專業的英語老師,但自己又不適合。自己沒有工作經驗,專業又沒有優勢,因此找工作感到格外頭疼。

  冷熱專業就業大

  ■電影檔案學

  小眾專業就業俏

  由於一些熱門專業的飽和,一些留學生在選擇科目時,也不再將目光鎖定在此前大熱的商科和計算機等專業,藝術、傳媒甚至是電影專業已經成為了不少文科和藝術專業學生的首選。

  北京男孩小智去年前往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攻讀電影檔案學碩士,這個專業不到10個人,半數是中國人。小智說,當初選擇這個專業,一部分是出於對電影及相關歷史的興趣,此外,經過他的一番調研,「電影檔案學」的就業情況倒是比其他不少熱門專業強了很多,全英國僅有東安格利亞一所大學開設了「電影檔案學」,即使是世界範圍內的高等學府,也鮮有開設這門課程的。小智認為,這樣冷門的專業能減輕未來就業的壓力,畢竟現在計算機業的就業者已嚴重飽和,而金融業受到經濟危機影響,也呈現不景氣狀態,選擇藝術文化類專業,就業前景相對比較輕鬆。

  小智的電影檔案學教授克萊爾·沃特森也在開學時告訴學生,「你們學的這個專業,未來相對容易就業,即使可供選擇的職位並不像商科、計算機業那麼多,但競爭對手也少了很多。別的行業可能成千上萬人去競爭一個職位,而你們可能只需要跟幾個人競爭。」

  就「電影檔案學」這個專業來說,未來就業並不僅局限於像「中國電影檔案館」這樣的事業單位,各地與影像資料打交道的機構也是理想選擇。在這個多媒體信息化的世界,幾乎所有國際大企業都有自己的影像資料保管部門,也都需要影像檔案專業的人才,比如可口可樂公司,就設有專職部門保存管理其影像資料(例如歷年來的廣告片)。

  ■管理學

  扎堆學管理回國難就業

  3年前,王璇(化名)從重慶一所高校畢業後決定去英國讀碩士。「當初選擇專業沒什麼想法,看看身邊的朋友、同學都在讀商科、學管理,自己也就隨大溜了。」王璇說,管理專業好入學,學起來也不算難,又好畢業。而在她父母看來,女孩子只要有國外留學背景,專業又選管理,回國就業怎麼著也是個「管理精英」。

  王璇就讀的是英國杜倫大學管理學專業,一年半後,她如期拿到了碩士畢業證。在英國,王璇發現,中國留學生雖然學歷更高,但對西方的企業文化不甚了解。「可以說,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的就業競爭能力是很薄弱的。」王璇說,她有7個大學同學陸續去了英國、美國等留學,其中4人因為在國外求職屢屢碰壁,而選擇回國就業。

  在英國讀書一年半,王璇的學費、生活費加在一起至少20萬,對於普通工薪家庭出身的她,這筆錢對父母已算「巨款」。回國找工作時,王璇心氣很高,發誓一定要找一個年薪20萬以上的工作,儘快把留學費用賺回來。然而,隨著一次次參加招聘會,投出了無數份簡歷,王璇對工作的期望值也逐漸降低。最終,在一家培訓機構市場部謀得一個助理職位,每月的月薪4000元。

  王璇說,她是所在部門裡惟一的「海歸」,儘管如此,自己的海歸背景在工作中並不具備優勢。現在回國就業留學生太多了,而自己學的又是沒有特點的管理學,「什麼都懂點,又什麼都不精。」王璇表示,由於只在英國待了一年半,英語能力並不出眾,加上又沒有海外工作和實習經歷,過去以為的這些「優勢」最終變成了就業時的「劣勢」。

  ■礦產學

  採礦專業工資高

  如果孩子要出國留學讀商科、金融等熱門專業,許多家長可能會非常開心,但如果要讀採礦專業,可能不少家長都會多少有些不情願。一來因為這個專業稍微偏門,二來家長擔心孩子學這個專業吃苦受累。而事實上,澳大利亞採礦專業目前的就業情況非常好,而且工作環境也不像家長想像得那樣惡劣。

  小陳是在澳大利亞巴拉瑞特大學採礦專業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他說,他之所以選擇採礦專業,是因為看到澳大利亞礦業的發展前景,因為礦區需要大量人才,使得學習礦業的留學生容易找到工作,拿到居留權。此外,從事礦業的工人工資比其他行業要高出1倍以上。有5年工作經驗的技術員年薪能到15萬至20萬澳元(約合15.2萬至20.2萬美元)。他說,不久前去礦區實習,礦業公司表示,等他畢業後就可以給他提供工作機會,第一年起薪8.3萬澳元(約合8.4萬美元)。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兼職教授高志存也表示,礦業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非常好,往往開設這些專業的大學的畢業生都是在畢業前就已經找到工作了。對於這個專業,不少國內的家長和學生有誤解,認為很危險,並且經常要下到礦下,其實澳大利亞尤其是西澳的採礦業高度發達與現代化,地理位置可能有些時候會偏一點,偶爾的現場工作也是需要的,但是多數時候,在寫字樓工作,而且工資很高。

  此外,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澳大利亞西部礦區今後5年需要15萬技術工人,才能滿足礦業發展需要。澳新銀行最新一份分析報告則指出,澳大利亞未來20年需要75萬熟練的礦業工人和工程師。

  □各方觀點

  ■HR看法

  就業信息獲得不夠暢通

  針對近年來歸國留學生在就業上遇到的諸多競爭與壓力,西門子公司(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才招募經理程大松表示,企業每年都會招聘很多海外留學歸來的畢業生。在實際招聘中,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招聘的時間節點上雙方的對稱性較差。他表示,海外留學生通常在每年4、5月份畢業,這與國內畢業生的畢業時間不同,企業在什麼時候發布招聘信息,並讓海歸們獲知,對雙方都不太容易。以前他們主要通過自己的網站或者在部分求職網站發布信息,對畢業生來說,獲得信息的渠道並不暢通。

  此外,企業招聘還是很注意實習認定,國內學生通過學籍檔案,可以看到實習的情況。但是大部分從國外回來的學生都沒有實習認定,一定程度影響用人單位選擇。程大松表示,他也接觸過一些留學生,由於在國外只讀了1年研究生,接觸的同學都是中國人,其實英文水平並不高,這也給他們的招聘帶來困擾。

  ■專家分析

  海歸就業預期高受關注

  對於社會關注的海歸就業難問題,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認為,這些問題本土的學生也會遇到,只不過海歸畢業生由於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大家對他們的期待也很高,現在海歸就業困難,也就備受關注。

  「根據我們去年的調查,超過8成的海歸表示,所從事的行業和所學的專業至少有部分相關,只有13.11%的海歸認為兩者完全不相關。」王輝耀認為,如果在出國前已經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有明確目的選擇專業的海歸們,回來後更容易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大展拳腳。

  對於不少學生反映的冷門專業熱門就業的情況,王輝耀分析,這主要取決於畢業當年的就業需求的是否會增加。例如,隨著世界各國普遍面臨老齡化問題,老齡化相關的專業,像心理輔導、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等老年學的專業,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

  王輝耀建議,選擇留學專業,既要考慮將來的就業情況,也應該考慮到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如果學生本身對專業不感興趣,無法發揮自己最大的學習能力,即使專業就業狀況好,學生也無法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孩子的職業發展也會非常平庸。

  ■專家支招

  四招規避「海待」風險

  對於專業的冷熱度在就業中呈現反比的現象,就業指導專家趙正寶認為,由於各個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造就了不同專業在各個國家就業情況不一樣。如何規劃職業走向,避免海外不留人,歸國變海待的情況發生?趙正寶給出幾點建議。

  首先,在確定留學專業時,就要與未來職業掛鈎。在選專業時要看該專業所對應的行業是夕陽行業還是朝陽行業,在未來的10至20年,社會是否對這個行業有需求。

  第二,學生在留學前要提前想好,畢業後是回國工作還是留在當地工作。

  第三,從就業角度考慮,留學選專業比選學校更重要。趙正寶解釋說,向英國這樣比較難融入當地文化和社會的國家,即便是名校畢業,也很難在當地找到工作。學校的導師、同學等這些名校資源很難在回國就業時發揮作用,所以專業吃香會比名校在就業時帶來的效益更大。

  第四,對於金融、管理等專業性不強的專業,學生留學時儘量慎選,可通過第二學位等方式學習。因為,目前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很多,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招聘方看中的不僅是專業,而更側重能力。

  趙正寶透露,從目前經濟、管理、營銷等專業的招聘情況看,頂著「海歸」頭銜的畢業生沒有國內985名校同類專業的畢業生吃香。在這些專業性不強的通泛類專業中,除了像哈佛、耶魯等頂尖學校的畢業生還有光環效應,另外一些在國外留學並在相關行業有工作經驗的「海歸」,在國內應聘中還具有優勢,多數留學生歸國就業競爭力並不明顯。

  ■連結

  各國留學就業趨勢

  >>英國留英畢業生就業多元化

  2012年1月由英國商務、創新和技能部發布的《2011國際學生的出路追蹤》報告顯示,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歸國後的平均起薪為9675英鎊,是國內學生平均起薪(4152英鎊)的2倍多。

  2012年留英校友職業發展研討會的現場調查顯示:廣大中國留英校友認為,英國教育帶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是創新的思考方式、國際化的視野和經驗,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中英雙語溝通的能力。95%的留英校友在回國6個月內就能找到工作,其中超過75%在三個月內成功就業。同時,65%的留英校友表示英國留學後的工資薪酬比留學前有所提高。

  留英校友歸國後的就業去向則呈現愈發多元化的趨勢,其中以商業、IT和網際網路,以及廣告傳媒業領域居多。同時,在過去幾年中,在創意文化產業、教育,及化工能源領域就業的歸國留英校友數量也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澳大利亞

  九成中國僱主願僱傭留澳畢業生

  澳大利亞使館教育領事徐佩儀女士介紹,根據《2012中國留澳畢業生就業情況報告》,受訪的中國留澳畢業生中,有82%表示自己已經找到了工作,88%表示找到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相關,77%對目前的工作感到滿意,62%認為他們在澳學到的技能有助於在中國找工作。

  在「僱主反饋」的調查中,93%的中國僱主願意推薦聘用中國留澳畢業生;77%的僱主重視這些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獲得的學歷資格;82%的僱主表示,他們僱用留澳畢業生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擁有國際視野,55%的僱主表示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客戶溝通能力。

  徐佩儀女士介紹,目前到澳大利亞留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專業的選擇面也越來越寬,一些曾經的熱門專業關注度有一定下降,學生們也不再盲目選擇熱門專業,更加關注這個專業未來的發展。建築、基礎設施、工程學、工程設計、等專業在就業市場上需求量較大。

  根據澳大利亞畢業生就業諮詢委員會的調查,澳大利亞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十大專業,分別為醫學、藥劑學、獸醫、護理、法律、礦業工程類、牙科、測量、電器工程和市政工程。

  京華時報記者郭瑩 張曉鴿 張靈 李琦京華時報漫畫謝瑤

相關焦點

  • 留學回國人員就業態勢:27%「海歸」選擇國企就業
    最近兩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在增加,但回國就業的比例也在增加。在昨天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大學排名高峰論壇上,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海歸」在國內就業和創業的基本態勢。  六成「海歸」有碩士學位  數據顯示,2014年在留學服務中心辦理了就業登記的「海歸」多達37萬人,與2013年相比,回國人數悄然增長了3.2%。我國留學回國人員年齡分布在22-34歲區間,佔全部留學回國人員的95%,有接近七成的留學回國人員年齡分布在22-26歲區間。
  • "海歸"遇就業難:留學花120萬回國月薪2500元
      「我出國留學四年花了120萬,回國找的工作月薪才2500元,這差距太大了。」12月22日,青島某文化公司的宋嘉對記者感嘆「海歸」就業難。近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透露,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留學回國的人數每年超30萬。  留學回國卻遭就業難  宋嘉告訴記者,幾年前,她高中畢業後,選擇去澳大利亞留學,當時考取了雪梨大學的文科類專業。
  • 留學回國就業前景怎麼樣?|《海歸人才就業報告》
    韓國留學回國就業前景到底怎麼樣?  △以下數據來自:BOSS直聘、前程無憂、新華網絡數據、全球化智庫(CCG)等  一、關於留學回國就業  首先來看一下留學生回國後的就業問題。在前程無憂發布的《2017海外留學生優秀人才需求報告》中,數據顯示,參加本次調查的300個企業中,96%的企業已經有海外留學生和外籍僱員。
  • 教育部鼓勵留學生回國就業,中國「最有錢」的城市搶海歸!
    也就是說,在國外留學畢業後,有8成留學生選擇回國成為一名海歸! 大量的海歸人才回國,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經濟下行的2020年,「內卷」的就業壓力也成為每位歸國的留學生最擔憂的事情。
  • 遼寧出國留學生52.9%讀碩士 海歸同樣遭遇就業難
    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海歸」一族是否有就業優勢?答案有些難如人意,海外留學回國的留學生們同樣遭遇「就業難」。12月4日,遼寧省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召開了「開展留學回國人員服務工作」會議,透露目前遼寧省出國留學人員一半以上是攻讀碩士,留學國家為赴日最多。但留學回國就業創業難的問題已有所顯現。
  • 2019年「最難」就業季?英國碩士回國都待業!網友:海歸又如何?
    可是,目前我國就業市場形勢很嚴峻,一方面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另外一方面,我國不少企業都在裁人,用工量減少了,所以不少應屆畢業生覺得,2019年就業真的不容易,可能是最難的就業季了。確實,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確實困難,不僅國內普通本科生工作難找,就是在國外留學多年的海歸,工作都不好找。
  • 數據下海歸回國就業形勢分析:留學到底值不值?
    在「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政策方針引領下,回國發展已成為海歸的主要選擇。「90」後、「95」後新生代海歸正在發展成為海歸就業創業的主力軍,近七成受訪海歸認為國際關係加快了留學人員的回國進程。
  • 英國海歸人數最多?2018海歸就業形勢全剖析
    回國人員年齡分布在22歲至34歲之間,其中有57.94%的人希望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城市尋找職業發展機會。   教育部2018年3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同年留學人員回國人數較上一年增長11.19%,達到48.09萬人,創歷史新高。
  • 中國將迎「史上最大海歸潮」海歸就業難在哪?
    2013年有27萬名留學生歸國,今年預計海歸人數比去年增長近50%,今年將迎來「史上最大海歸潮」。這意味著,2014年就業季預計將有超過30萬名海歸同國內727萬名應屆畢業生一起參與就業競爭,海歸就業變得比之前更加困難。除了越來越多的求職人數,造成海歸就業難的原因還有什麼?
  • 去年有意回國就業海歸猛增33.9%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李哲皓)昨日,招聘平臺(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
  • 2013年海歸回國新挑戰 低起薪融資難
    海歸選擇回國就業是多重夢想的匯聚,有建功立業的「夢」,有報效祖國的「夢」,有回饋社會的「夢」,有家庭團聚的「夢」,也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夢」。而這每一個「海歸夢」的實現,都是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前進一步。
  • 大數據顯示海歸職業競爭力 最喜北上廣深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或創業,人們對於海歸的認識也在逐漸改變。他們不再是高薪資、高回報的代名詞,反而面臨著就業難的困境。出國留學的投資回報率究竟如何,一直備受關注。昨天,教育部發布了《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5》,數據顯示,近年來,有七八成的出國留學人員都選擇回國就業。那麼,海歸們都去哪兒了?他們青睞於哪些行業,又有哪些競爭優勢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海歸們的心聲。
  • 英國海歸回國就業情況指導
    海歸回國就業必看指南不過,最慘的還是即將面臨畢業的留學生了…這次疫情卻讓大量實習生成為企業的「臨時工」,率先遭到違約,讓你還沒開始就結束。對於留學生來說,回國目前面臨的問題就是大批公司面臨危機,崗位減少近兩成,海外應屆畢業生人數的增加: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回國尋找職業發展機會的2020年海外應屆留學生規模較2019年同期激增72.9%。
  • 2019海歸就業趨勢:新一線城市吸引力增強,這5類專業最受青睞!
    據《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84%的留學生會在畢業3年內回國,在國外能夠呆6年以上的人,只佔5%。國外移民政策的收緊和變化,導致大批留學生沒有身份繼續留在海外,回國就業成為幾十萬留學生不得已做出的選擇。史上最大「海歸潮」開始第一年,海歸回國成為留學圈經常被提及的話題。回國就業,去哪些城市發展機會更多,前途更好,待遇更高呢?
  • 2019海歸就業趨勢:新一線城市吸引力增強,5類專業很吃香
    對於海外留學歸來的留學生而言,除了去北上廣,哪些城市是海歸黨最為青睞的呢?一起來看看這份報告的內容吧!據《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84%的留學生會在畢業3年內回國,在國外能夠呆6年以上的人,只佔5%。國外移民政策的收緊和變化,導致大批留學生沒有身份繼續留在海外,回國就業成為幾十萬留學生不得已做出的選擇。
  • 海歸回國後」學非所用「 在職場上混得怎麼樣?
    商科是最熱門的專業大類,接近一半海歸是金融、管理、經營、人力資源等專業畢業,其次流行的工農法教育等應用學科,修讀的畢業生佔16.2%。海歸就業崗位中,前兩位分別是銷售(13.5%)和技術(12.3%)崗位,緊接著是市場公關和運營類。
  • PreTalent 2018海歸回國求職報告:近七成認為薪資低於預期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19.49萬人,313.20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根據業內相關機構統計顯示,2017年將近有60多萬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有50多萬留學生選擇歸國就業,人才戰略「走出去,引進來」這也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人才環流的現象。
  • 現場 回國就業的海歸,拿什麼和本土學生競爭?
    o 搜微信號「diyijiaoyu」或公眾號「上海教育-第一教育」---✄-海歸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如何?他們會選擇進入什麼樣的行業?世界500強企業需要怎樣的員工?大學排名和就業的聯繫緊密嗎?這些問題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世界大學排名高峰論壇」上都能得到回答。
  •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此外,疫情影響下,「回國航班受限」讓32.5%的留學生陷入難歸故裡的困境;「學業受阻,無法順利畢業」成為13.3%留學生要解決的另一個棘手難題。就業信息不對稱將留學生群體處於相對被動的位置,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國內的發展計劃。因此,無論是對相關就業服務機構還是招聘企業,完善海歸人才服務機制、構建海歸與國內市場信息溝通體系將有助於打破海歸的「就業信息不對稱」。
  • UniCareer: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
    但相較國內畢業生,海歸學生求職窗口期較短,國內企業對國外高校了解卻並不多,這也樣容易造成海歸就業難的現象。分析海歸人才畫像時,UniCareer發現,受訪企業普遍更看重與「實際工作表現」相關的素質,比如實習/工作經驗、相關工作技能。數據顯示,約八成的受訪企業更傾向擁有2次及以上實習經歷的海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