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說我今天在英語學習、英語教學、英語教研方面取得了一點成績,這並不是說明我有多麼聰明、多麼能幹,而是我在參加教學工作時遇到了一個好老師---李正南先生。1981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位於桂林市郊區的一所農村中學,桂林市雁山高級中學。在那裡,我工作了四個年頭,十分幸運地得到了他的指導。我每個星期都要去聽他的課,聽課之後帶著問題和困惑向他請教。他的答疑解惑在使我逐步豁然開朗的同時,我的英語教學也漸漸接近了英語教學的規律和本質。從我與李正南交往這件事得出一個結論: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得到高人的指點迷津是非常幸運的事情;如果你的周圍沒有這樣的「高人」,你與你的同事經常就英語教學的種種問題進行交流也是解決問題和困惑的好辦法。
「張老師」(作者的要求我不用真實姓名)是一位上進心強、教學上很用心、愛動腦筋、愛鑽研的年輕英語老師。她的教學很認真,虛心好學,平時很注意和同事們就英語教學進行交流。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不擔心是否「打擾」我,幾次和我溝通英語教學上的問題,我從中也學到了很多,了解到了更多的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其實,作為英語教研員的我很歡迎這種形式的「打擾」,讓我有機會了解一線教師的想法和教學需求,對於提高教研服務水平和質量也有好處。
第 一 封 信
李老師您好,打擾了!
我是桂林市某中學的一名初中英語老師,很崇拜您,也一直在追您發表在公眾號的文章,受益匪淺。尤其是一些教學細節和常識我特別喜歡看。和以往高大上的教學理論相比這些更接地氣,又不乏理論支撐,可謂有理有據。我工作時間也不長,大概六年左右,在備課上面可謂是非常認真,一節課常常要準備好久,從收集教學資源,再到設計教學活動,還有如何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自己感覺上一節課很享受,和學生互動也經常有火花,學生也活躍。課後也分小組,讓小組長過關課文背誦,單詞詞組聽寫,課文段落默寫也都上了,可是成績卻一直落後,(平均分總是有一兩分的差距)這讓我非常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我聽說有些老師上課時幾乎不用備課,有著自己的教學套路,上課給學生背默,包括默寫知識點,課後布置大量的練習做,一個單元一個課時不到甚至二十多分鐘就可以上完了,往往我們才上第一模塊他可能就上到第三課,最後平均分卻總甩我們。學校對我們的平均分又特別看重。
我經常在不斷地反思,很迷茫,卻找不到答案。我覺得自己很認真地備課了,課後學生過關也抓得緊,為什麼總是平均分落後呢?懇請李老師幫忙指點一二,感激不盡。
我 的 回 信
張老師好!
決定英語是否成功有兩個重要因素: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科管理能力。人格魅力和學科管理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進行自我培養。學科管理能力是指英語教師的英語教學日常行為規範,因為「沒有規矩,莫談個性」。英語教學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英語教師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做大量的工作,方能提高教學效益。據2011年第11期《中小學外語教學》中一篇教學論文中的案例介紹:
一位從小學調入高中的英語教師所帶班級幾次考試成績都很好,當地教研員感到很驚訝,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決定暗自跟蹤觀察這位老師,看看他有什麼「秘訣」。那位教研員先後聽了他的4節課,訪談了他的學生,查閱了他的日常教學資料,還與他進行了數次交談。結果發現,他取得成功的原因在於完全抓住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首先,課餘時間 ,他喜歡與學生談心、交朋友;其次,課堂教學中比較關注學困生;最後,充分發揮課代表和小組長的作用,做好對學生詞彙記憶、課文背誦的檢查工作。
適度的擔心教學成績是正常的,但千萬你不用太擔心。只要你找出你在教學中不太合理的環節,好好研究那個案例,制定計劃,抓具體落實,一步一個腳印,成績一定會反超他們。
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級的教學是有側重的,需要規劃。沒有計劃就談不上能力的培養。初二年級是很關鍵的年級,一定要通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具體管理措施保證好的課堂紀律和高的聽課率。
能力強,分數才高!聽說讀寫的訓練要到位,語言基礎知識要夯實,不要有太多缺漏。能力強學生所取得的高分是「長壽高分」,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夠持續下去。有的人分數是暫時的,曇花一現而已。你要仔細觀察其他老師的做法,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博取眾家之長為我所用,但又不要迷失自我。
誰笑在後面笑得最甜。中考才能真正見分曉,不要自亂陣腳,也不能掉以輕心。
第 二 封 信
李老師:您好!
跟您匯報一下最新的情況。月考剛結束,我發現我那一個尾巴班已經前進兩名了,優秀率也有了很大提高。而我還意外地發現原來領先的那個抓分厲害的班級居然排到了我這個尾巴班級的後面。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真的是這麼多考試以來第一次,好激動。經過您上次的點撥以及這次的考試,我感覺自己的目標定位更清晰了。
我現在越來越能理解細節的重要性了。教學以及管理細節也是一個老師教學態度的重要體現。然後我讀了您的文章,仔細反思了我批改作業的問題,有批改有反饋卻沒有整改,確實是等於零。以後一定要讓每一個細節落到實處。
順便說一下,我現在也已經在出自己的習題和試卷了。
我 的 回 信
張老師好!
祝賀你在教學上取得階段性的成績!「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關注「細節」、處理「細節」的能力反映了一個老師的思維品質和綜合素養。另外,我建議你在教學中應對學生學過的語言知識做到「適當集中,反覆循環」,在學生忘記之前及時鞏固,和遺忘作堅決的鬥爭。同時,請用好小先生,「以強帶弱」,讓優秀同學帶動其他同學,這一招加上其他措施,你的教學成績一定會比現在更好。建議你要好好研究訓練的坡度、難度,琢磨一下哪些習題需要跳一跳,哪些需要跳兩跳才夠得著的「果子」(達到設定的訓練目標)。
第 三 封 信
李老師,早上好,打擾您了!
距離上次跟您請教和學習已經又過去了大半年,在您的指導下,我一點、一點地在實施各種措施,兩個班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上次開學考兩個班都名列前茅,優秀率更是排名第一和第二。之前墊底的那個班已經徹底甩掉尾巴的稱號了。我每天日常都要看您發的文章,裡面的很多實招很快就能用上了,讓我和我的學生受益匪淺。我通過朗讀訓練讓後進生提高,最讓我高興的是很多底子特別薄的學生說不討厭英語了,學習熱情也高漲;通過您說的把無聲思維轉化為有聲思維,讓他們暴露自己的問題並討論解決的方式提高了中等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落實每一次作業作文的點評和整改提高了班級的整體成績。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比較高,上課也很活躍。
看到學生們一點一滴的進步,我欣喜之餘又有了新的煩惱。因為有一部分學生的顯著提高是我求而不得的,那就是尖子生。我發現我們兩個班的尖子生在題目比較基礎不超綱的情況下能拿到高分,但是一遇到有難度的,詞彙超出教材範圍的題目,他們就遠不如其他的班級。這次段考的題目就是典型,教材內容只佔到20,其他有中考題,高中的題目,孩子們的成績一下子掉得很快,很多平時考試很好的孩子更是跌到平均分都達不到。平時日常也有成績中上的學生經常來問我,為什麼自己的成績總是在中上徘徊,沒辦法進入絕對尖子的行列,我給了他們一些建議學生們表示也一直在做,卻仍然苦無突破不了瓶頸。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光是他們的瓶頸,也成了我的瓶頸。
我帶的這個班思維活躍,素質很不錯,這次考試中好多同學卻並不知道rat是什麼意思。對此我很自責,他們能達到的應該遠不止這些,我知道這肯定是我平時教學中做得不到位的後果。我平時一直是堅持不刷題,作業布置得也比較少,練習也就是做學校統一訂購的資料,上課的話除了上外研社教材,每隔一兩周也會給他們上一次「悅讀聯播」(他們特別喜歡上這本,但基本上了就忘了,因為沒有檢測手段)。
我昨晚想了一個晚上,有一點想法,想向您請教,看看是否可行。他們馬上就是九年級的學生了,我一直堅持的是中考為指導,教材為本,吃透教材,這樣就造成了平時課外的閱讀量上不去,詞彙量也得不到提升。
1.我想在平時練習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的時候多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記錄材料中出現的生詞和詞組。
2.我們課前有一個展示環節,我想請他們來分享近期讀的好文好句。
這是我暫時想到的兩個措施,另外還有關於練題,我聽說別班有購買五三之類的套卷練習,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必要讓學生購買,買了會不會增加他們的負擔?
另外,您說的課前分享,閱讀,造句和仿寫訓練,以及自己編的教輔很重要。等我一點、一點實施以後再跟您分享我的心得。再次謝謝您百忙之中抽空回復我。懇請指教,謝謝您。
我 的 回 信
張老師好!
你的文字寫得很好,反映了真實的英語教學問題和你的困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在不斷解決問題和困惑中前行。
一定要抓閱讀理解,培養學生持續性默讀的能力,特別是認真抓理解性輸入。只要學生們認真閱讀,他們就會與詞彙、詞組親密接觸,對詞彙、句型的各種用法的印象也深。北京教科院英語教研員陳新忠老師的一段描寫學生英語閱讀的話很精彩。他說:「閱讀是學生的閱讀,理解是學生的理解,表面『沉默』,正是學生體驗語言,多層次思考的過程。安安靜靜的英語閱讀課,它不香嗎?」通過閱讀來提高詞彙量,是比較有效的途徑,同時加強聽寫,造句和仿寫訓練。語音不能放鬆,許多孩子的單詞學習低效率主要原因是語音有問題。
教師應該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用的教輔資料,但主要還是以自己編寫為主。關於教輔的問題,有人指出:「其他版本的教材或許是最好教輔。」比如說,你現在使用「外研版」的教材,「牛津版」的英語教科書或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