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老闆提問,採購商品的時候,向供應商索取發票,對方說開專票的話要加點,碰上這種情況企業該怎麼辦呢?
實際中可能不少企業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專票普票都是票,為啥企業總是願意開普票,但是卻不願意開專票呢?甚至有些企業還說開專票加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以下,我們來做一個探討。
一、為什麼企業開普票而不開專票
客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為什麼即使做不成生意也要盡一切可能跟客戶來個討價還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利益。不願意開專票或者開專票加點,可能是因為以下一些原因:
1. 享受免稅的情況
這可能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對方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本來享受月度10萬或者季度30萬的免徵增值稅的優惠,但是如果要求開專票,那麼不管是代開還是自開,這部分增值稅都是不能免的,所以,自然對方不願意開專票;如果對方是一般納稅人,那麼也可能是享受免稅的政策,比如這次因為疫情,提供公共運輸運輸服務、生活服務等一般納稅人可選擇享受免稅政策,但是一旦選擇了,不能再開具專用發票,如果要開專票,應按照規定放棄免稅後方能開具。所以,對於這一類的供應商,也是挺無奈的。
2. 沒法滿足要求的情況
有些供應商,可能本身是小規模納稅人,但是客戶是一般納稅人。這時候因為自己沒有辦法開具增值稅稅率的專票,只能開具徵收率的發票,又想留住客戶。於是來一個開13%的專票加點。
但是,仔細分析下,這個當中可能風險不小。小規模納稅人無論如何是開不出13%的專票的。所以不是加不加點的問題,而是很可能他是去找別人代開,這當中可能有涉及到虛開發票的風險。
3. 其他
其他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了。比如給採購人員的一些誤導,以專票可抵扣為由進行加價;或者本身貨物有些問題,故意找開票來推諉等等。
二、企業的3項應對
雖然不開專票的理由形形色色,但是企業可以制定一套統一的方法來應對。主要從流程標準化、成本測算精細化和未來的規劃三個方向來考慮:
1. 流程標準化
如果每次都到開票的時候,才糾結是開專票還是普票的問題,無疑會降低企業的運營效率。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個步驟前移,制定為標準的流程。
(1)甄選供應商
企業需要首先篩選好有資質的供應商。對於需要大宗採購且需要增值稅稅率專用發票的,那麼最好選擇一般納稅人作為供應商。對於小規模企業去找人進行不正規代開的,要敬而遠之,避免涉入虛開的風險。
(2)事前籤訂好合同
開專票還是普票,什麼稅率的發票,價格是多少,含不含稅,這些問題一律要在合同當中約定,否則可能到了後期再出現爭議就會影響效率。
2. 成本測算精細化
對於一些零星的採購,可能確實是會用到小規模的供應商。那麼到底是取得3%的專票,還是取得3%的普票,同時價格上有一些優惠呢?企業可以在一些選擇性的事項上,進行仔細地測算,然後再做判斷。
3. 未來的規劃
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發展和上下遊企業的情況來做個綜合判斷。比如如果是一般納稅人,但是供應商大部分都是散戶,那麼這種情況想要發票也有點困難,更何況是增值稅專用發票了。所以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看看是否仍然用一般納稅人的身份來與其進行交易,或者是否可以將企業業務進行拆分,分別以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來與不同的供應商進行交易等等。當然,這要視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
總的來說,企業不願意開專票,只肯開普票的情況確實存在,多數情況可能是因為企業享受免稅的優惠。企業應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要做好供應商的選擇,並且事前對於籤訂什麼樣的合同予以明確;對於要專票還是普票,進行好成本的測算;最後需要分析企業和上下遊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看看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交易更為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