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話題人物的3個特質:人生活到極致,一定是素簡

2020-12-20 飛揚視角sj

22歲,他大學還沒念完就休學結婚,別人4年可以讀完的大學,他用了8年。

30歲,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可以寫小說,出版處女作,就拿到了23屆「群像新人獎」。

33歲,他為了更好地寫作開始跑步,一跑就是35年,還一不小心跑成了專業的馬拉松運動員。

60歲,他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不幸落榜,從此成了每年諾獎的話題人物。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已經猜到了,這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小說家——村上春樹。

從30歲開始寫作,至今已有38個年頭,《且聽風吟》《舞舞舞》《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假如真有時光機》......他創作出了一大批暢銷世界的經典著作,並且每年保持著高產量的輸出。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我看來,與他身上的這3個特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01 讀書養靜氣

內心浮躁是不少人遇到的難題,於是嚮往修得一身靜氣,將生活過得如詩意一般雅致。

確實,靜氣帶有厚積薄發的美感,柔而韌,給人以生生不息的力量。而修養靜氣最觸手可得的方法當屬讀書。

腳步到不了的地方,眼睛裡望不到的風景,書,會帶著你遊遍江河,看盡四時風景。讓你讀完歸來,自帶一身寧靜之氣。

因為父母都是國語教師,他從小就十分喜歡讀書,中學時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還翻譯過自己喜歡的美國驚悚小說。

而正式成為一個真正的小說家,是在他30歲那年參加的一場球賽上,看著賽場上揮舞的球棒,他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其實,我是不是也可以靠寫字為生呢?」

於是,那場球賽之後,他一邊經營著爵士樂酒吧,一邊寫小說。同年6月,出版了處女座《且聽風吟》,一舉拿下了日本第23屆「群像新人獎」。自此,村上春樹的名聲在日本宣揚開來,他的文學天賦可見一斑。

最近喜歡讀的是村上春樹的《假如真有時光機》,假如真有時光機,有人告訴你可以隨意使用一次——僅此一次,你想做什麼?恐怕會有很多願望吧。

其中一段他寫到去冰島參加作家大會,因為日本沒有直飛的飛機,要從哥本哈根轉機,全程飛了十三個小時。他說因為飛太久了,其間讀完了四本書,輕描淡寫的一筆。

他說到了冰島,感到最震驚的事,就是人們熱衷於讀書。大概與冬天太長、多在室內打發時光有關,但讀書在這個國家似乎有特別重大的價值。我聽他們說過,看看一個人家裡是否有個像模像樣的書架,就能衡量出那個人的價值。

書卷氣會融入一個人的氣場裡,形成另一個小小的世界,讓人在嘈雜的生活中得以抽身。「躲」進這一方天地裡,避開外界所有的喧囂,獨享安靜的細緻體驗,千金而不換。

當然,村上春樹的成功,不止是因為他在文字方面的天賦,更得益於他良好的寫作習慣。

02 自律養精氣神

殊不知,勤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而易舉,它需要明確的目標、自律的能力和堅持的勇氣。

讓人不禁想起那個拷問靈魂的問題:「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勤奮?」

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動力去行動,人一旦陷入惰性的泥潭之中,就容易被消磨鬥志,日漸沉淪而無法自拔。沒有自律的能力,就難以抵抗住周遭的種種誘惑。沒有勇氣堅持下去,就容易半途而廢。

可見,一個勤奮的人身上至少具備這三種優秀的品質。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從30歲開始寫作,至今已快有40個年頭,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經典又高產。

他寫作有個習慣,每天只寫4000字,400字一頁的紙,每天寫到10頁就停下來。另外,他每天都會拿出一個小時出來跑步,雷打不動。正是這種高度自律,讓他有精力能夠持續產出優秀的作品出來。

曾看過一個村上春樹的訪談。他說,對他而言,每天只有23個小時,因為一個小時給了跑步,雷打不動。

村上春樹稱自己為長距離跑者,他的思維方式是:「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於是他開始嘗試跑步,每天跑步10公裡,不料這跑步一跑就是三十多年,成功戒掉了菸癮和多餘的體重,把自己跑成了一個馬拉松運動員。

寫長篇小說的時候,他基本上都是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泡咖啡,吃點心,然後絕不拖拖拉拉,馬上進入工作。讓自己培養出一些好的習慣,才能不斷地跳出舒適區,成長為優於過去的自己。

勤奮的人,有所堅守,能持續性自律,便能擁有不畏困難和嘲笑的底氣,以及「任天堂淪陷,地獄開放,毀不了我內府的寶藏」的富足內心。

如此,便能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收穫成就感,不斷地強化自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志氣。

幾十年來如一日地堅持鍛鍊身體,他小小的身體裡,才能迸發出這麼無盡的力量。

因為精氣神才是一個人最終呈現出來的長相,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不但不會消失,反而會越發醇厚。真正的雅,不在皮相,而在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氣場。不管是寫作,還是做其他的事情,一個好的身體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正確地把握工作、運動和休息時間的分配,讓自己能持續地保持飽滿的精力,去應對這多變又困難的世事人生。

03 人生活到極致,一定是素簡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繁華終究是過眼雲煙,回歸素簡,修得一顆素心,便能淡然面對一切浮世紛擾。

與其討好別人,不如取悅自己;與其卑微懇求,不如灑脫放手。要學會把生活過出詩意,在這個薄情的世界永遠不忘深情地活著。不管相遇還是別離,有生之年,要為自己活。

有人說,人這一生會遇到大概2920萬人,這其中能夠和你成為朋友,甚至成為戀人,乃至最後成為親人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不要總計較於別人的不喜歡,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孤獨的。如果一段關係需要你費心去維持,那說明遇到的不是對的人。

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你沒必要做到讓所有人都開心,卻惟獨苦了自己,這沒必要。

人生是一輛無法回頭的列車,有人來有人走都是常態,你要學會隨著時間成長,隨著歷練成熟。

村上春樹說: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

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未來的日子裡,喜怒哀樂都平和一點,以感恩之心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場遇見。

這輩子無法重來,要學著為自己活,不失教養,也不將就。如果有的人願意聽你的半截故事,你就敞開你的心扉;如果沒有,你也要懂得釋然,彼此能擦肩而過就彌足珍貴。

不用再期待別人的反饋,自歌自舞自開懷,自己努力把日子填滿,讓心靈豐盈起來。

海明威曾說:「我始終相信,開始在內心生活得更嚴肅的人,也會在外表上開始生活得更樸素。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若問這個世界,能有什麼不被超越、永不會過時?只有對極簡渴求的人,從不被超越;只有素簡的生活方式,永不會過時。

前不久,高曉松去了趟北歐,回來寫了篇《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醜陋》,在朋友圈被刷屏。

北歐人不攀比不講排場,只用極簡的生活理念享受美好的當下,這讓高曉松的那些名氣財氣瞬間派不上用場。

在北歐,不管你穿愛瑪仕還是穿優衣庫,都不會有人羨慕或者鄙視你。人們只會關心自己今天穿得舒適與否。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喜歡樸素簡單的生活。

家裡沒有電視機,地板光可鑑人,菸灰缸經常清洗,鉛筆整齊擺在筆座裡,每周曬一次棉被,家居只有最低限度的幾件。喜愛穿的都是便宜、設計簡單的衣服,不用為每天穿衣打扮去傷腦筋。

這就是村上春樹喜歡的生活,對他來說,「恰到好處」是對生活最好的描述,並不需要太多的財物。

享受素簡生活的人,往往能沉下心來專注做事。他們可以為了做一件事情去鑽研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磨。追求一種素簡的生活,其實就是不斷認識自己,創造自己的過程。

在持續的斷舍離中,我們會漸漸接近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人來到世間一回,是為了感受生命的過程,生活的美好,不是為了被生活奴役

村上春樹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除了自小對文字的天賦,更得益於他幾十年如一日的高度自律的生活習慣。

找到一個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在不斷摸索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合理地安排好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多鍛鍊身體。

希望村上春樹的開掛人生,能帶給你不一樣的體會和收穫。

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生活素樸就迷人,人心簡單就幸福。人生活到極致,一定是素簡。

願你我都能活得通透,活得樸素而簡單,你就會獲得幸福。將生命中的雜質過濾了,回歸素簡,才能看見內心的豐盈,嘗出生活的真味。

相關焦點

  • 9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經典名言,哪一位打動你的心?
    諾貝爾授獎詞: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經典語錄】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代表作有《金色筆記》等,被譽為繼伍爾芙之後最偉大的女性作家,獲得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
  •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
    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可劃分為三個時期,1920年以前以寫通俗小說為主,1920-1929年是其「黃金時期」,他創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國風格,最早反映出女權主義意識。第三個時期是1929年之後,是劉易斯創作的衰退時期。辛克萊·劉易斯憑藉1930年作品《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美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獲獎理由:「由於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動人的敘述藝術,和他以機智幽默去開創新風格的才華」。
  • 莫言、庫切共話諾貝爾文學獎含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曾公開表示,如果你跟哪個作家有仇,你就造個謠言,說他是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在中國,一旦被封為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你的苦日子就來了。如果你想表達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你要小心,有人會批評你是用這樣的方式吸引瑞典學院的注意。」
  • 眾說紛紜,競爭激烈的諾貝爾文學獎,在2020年究竟會花落誰家?
    因為他在早期的小說中關於東歐政治局勢和生活狀況的多面描寫,這也讓他的書得以在西方熱賣。到中期以後,或許是昆德拉自己察覺到這一窘境,於是自己也進行改變?曾經關於中東歐政治主題的內容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昆德拉關於人類生活狀況的討論!現在來說他對於世界文學的貢獻的話,其實還是有不少,比如說被他發揚光大的對位法和復調!
  • 諾貝爾文學獎是必讀標籤嗎?
    沒想到在喜人的氛圍中,一個後生向我問了個古怪的問題:諾貝爾文學獎是不是意味著給作品貼上了必讀標籤?他之所以有疑問,緣由是先前閱讀某位新晉諾貝爾獎著作的體驗不是太好,自己感覺有點浪費時間。這樣的問題應該有點老生常談了。
  • 看完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我想起了這10個「奇葩」得主
    早在頒獎之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團主席奧爾森就透露,今年從200個提名中選出8人短名單,最終的獲獎名單會是「開拓視野,更考慮全球總體性,也更重視性別平衡」的。 而說到「開拓視野」這件事,如果認真回顧一下歷屆文學獎得主,你會發現,諾貝爾文學獎早就做到了!
  •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電影淵源也很深
    彼得·漢德克 前幾年的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和鮑勃·迪倫的獲獎應該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的一種全新嘗試——將有巨大影響力的作者和文體囊括其中,使得諾貝爾獎的頒獎區域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詩歌、小說和戲劇之中,而是外延到音樂和紀實文學的疆域,新的變化無疑帶來舊秩序堅守者的一些不滿,就是文學價值和頒獎原則上的一些考量。
  • 他們是哲學家,卻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近日,因愈演愈烈的醜聞事件,瑞典學院不得不宣布,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取消頒發。這是自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建立以來第八次停發。這一百多年間,獲得該獎項的一百多位人物中,除了大部分專注文學創作的作家,也有一些並不以作家身份著稱,如2016年的獲獎者,音樂家鮑勃·迪倫,更早的則有1953年的得主邱吉爾。此外還有一些哲學家,也獲得過這一殊榮。
  • 諾貝爾文學獎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微博討論暴增 電商拼圖書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網際網路公司迅速藉機營銷(騰訊科技配圖)騰訊科技訊 朱旭冬 10月12日莫言和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這幾天最熱門的網絡話題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雖然不一定所有關心此事的網民都讀過莫言的作品,但莫言是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人士,也必然成了人們關注焦點。網際網路平臺在傳播莫言獲獎消息的同時也因此受益,不少網際網路公司也迅速抓住了這個話題進行營銷。
  • 美國詩人摘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何村上春樹屢屢被炒作?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已經揭曉,被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摘得桂冠。「因為她那無法辯駁的詩意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而村上春樹再次被炒上話題,這真讓人匪夷所思。村上春樹可以說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專業陪跑戶」了,堪稱是好萊塢的「小李子」。不過,「小李子」最終也得以圓夢。
  • 日本博主曬出家居內部照:素與簡,才是真正的生活
    她們說,你居住的房間是什麼樣子,你正在過著的生活品質,就是你的家居所展現出來的樣子。打開今天的分享,日本博主曬出家居內部照走紅ins,把房間打造的「素與簡」,才是真正的生活高度。學會收納,定期整理房間,你正在居住的房間裡面,藏著你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你正在追求著的人生。從博主曬出的房間之中,就能夠感受到生活的品質。整體的裝修風格,以「素」為主,追求「簡」約。
  • 中國人幾乎沒讀過的作家殘雪,為何成了諾貝爾文學獎熱門?
    其作品大多描寫底層人們充滿怪誕的生活體驗,其作品兼具東方的美感和西方的精神特質。 外界評價她的作品獨闢蹊徑,自成一格,也有人認為她的文字晦澀難懂,故事常常支離破碎,沒有任何邏輯性可言。這種天馬行空拒絕了很多讀者,但正是這樣,造就了殘雪的獨一無二。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沒能痛痛快快的去旅遊」成了大多數人今年的遺憾。既然「遠方」不成,那就一起讀「詩」吧。畢竟,腳步雖限,但靈魂自由。恰逢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新鮮出爐,為你獻上這份經典諾貝爾文學獎書單。讓靈魂幻化為飛鳥,重新穿梭於廣闊世界。
  • 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是否體制內與寫作無關
    在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後,外界最想聽到的聲音,除了莫言本人,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瑞典著名漢學家馬悅然。作為諾貝爾文學獎18名評委中惟一精通中文的評委,馬悅然被公認為中國文學和這個著名獎項之間最直接、最重要的聯繫人。  昨天,88歲高齡的馬悅然與夫人陳文芬現身上海。
  • 2018和2019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獲獎理由如下: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她敘事中的想像力,充滿了百科全書般的熱情,這讓她的作品跨越文化邊界,自成一派。」
  • 長沙作家成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文學|作家|陳小真|諾貝爾文學獎|...
    圖/陳小真殘雪的名字,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走在一起。10 月 10 日,備受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將公布,而在英國博彩公司 NicerOdds 給出的 2019 年文學獎預測名單中,中國湖南作家殘雪赫然在列,並與加拿大女詩人安妮 · 卡森、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肯亞作家恩古吉 · 瓦 · 提安哥、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 · 烏利茨卡婭等成為獲獎的熱門人選。
  • 諾貝爾文學獎前瞻|8日公布獲獎者,三位中國作家登上賠率榜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於8日在瑞典公布,英國博彩公司Nicer Odds以賠率預測可能得主,排名居首的是加勒比海法國屬地瓜德羅普出身的83歲作家瑪麗斯·孔戴,她的許多作品描繪奴隸制度及殖民主義下的非裔族群故事。排名居次的是俄羅斯作家烏利茨卡婭。村上春樹與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並列第3。
  • 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老驥伏櫪)【1941年8月7日】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流星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那些你不一定知道的事
    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已在昨晚揭曉,諾貝爾文學獎再度進入人們話題的中心。回顧歷史,諾貝爾文學獎迄今已頒發了百餘次,背後或大或小的故事與話題不計其數。 本文是一篇往年的舊文,列舉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十宗「最」,以佐飯後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