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他大學還沒念完就休學結婚,別人4年可以讀完的大學,他用了8年。
30歲,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可以寫小說,出版處女作,就拿到了23屆「群像新人獎」。
33歲,他為了更好地寫作開始跑步,一跑就是35年,還一不小心跑成了專業的馬拉松運動員。
60歲,他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不幸落榜,從此成了每年諾獎的話題人物。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已經猜到了,這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小說家——村上春樹。
從30歲開始寫作,至今已有38個年頭,《且聽風吟》《舞舞舞》《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假如真有時光機》......他創作出了一大批暢銷世界的經典著作,並且每年保持著高產量的輸出。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我看來,與他身上的這3個特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01 讀書養靜氣
內心浮躁是不少人遇到的難題,於是嚮往修得一身靜氣,將生活過得如詩意一般雅致。
確實,靜氣帶有厚積薄發的美感,柔而韌,給人以生生不息的力量。而修養靜氣最觸手可得的方法當屬讀書。
腳步到不了的地方,眼睛裡望不到的風景,書,會帶著你遊遍江河,看盡四時風景。讓你讀完歸來,自帶一身寧靜之氣。
因為父母都是國語教師,他從小就十分喜歡讀書,中學時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還翻譯過自己喜歡的美國驚悚小說。
而正式成為一個真正的小說家,是在他30歲那年參加的一場球賽上,看著賽場上揮舞的球棒,他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其實,我是不是也可以靠寫字為生呢?」
於是,那場球賽之後,他一邊經營著爵士樂酒吧,一邊寫小說。同年6月,出版了處女座《且聽風吟》,一舉拿下了日本第23屆「群像新人獎」。自此,村上春樹的名聲在日本宣揚開來,他的文學天賦可見一斑。
最近喜歡讀的是村上春樹的《假如真有時光機》,假如真有時光機,有人告訴你可以隨意使用一次——僅此一次,你想做什麼?恐怕會有很多願望吧。
其中一段他寫到去冰島參加作家大會,因為日本沒有直飛的飛機,要從哥本哈根轉機,全程飛了十三個小時。他說因為飛太久了,其間讀完了四本書,輕描淡寫的一筆。
他說到了冰島,感到最震驚的事,就是人們熱衷於讀書。大概與冬天太長、多在室內打發時光有關,但讀書在這個國家似乎有特別重大的價值。我聽他們說過,看看一個人家裡是否有個像模像樣的書架,就能衡量出那個人的價值。
書卷氣會融入一個人的氣場裡,形成另一個小小的世界,讓人在嘈雜的生活中得以抽身。「躲」進這一方天地裡,避開外界所有的喧囂,獨享安靜的細緻體驗,千金而不換。
當然,村上春樹的成功,不止是因為他在文字方面的天賦,更得益於他良好的寫作習慣。
02 自律養精氣神
殊不知,勤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而易舉,它需要明確的目標、自律的能力和堅持的勇氣。
讓人不禁想起那個拷問靈魂的問題:「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勤奮?」
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動力去行動,人一旦陷入惰性的泥潭之中,就容易被消磨鬥志,日漸沉淪而無法自拔。沒有自律的能力,就難以抵抗住周遭的種種誘惑。沒有勇氣堅持下去,就容易半途而廢。
可見,一個勤奮的人身上至少具備這三種優秀的品質。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從30歲開始寫作,至今已快有40個年頭,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經典又高產。
他寫作有個習慣,每天只寫4000字,400字一頁的紙,每天寫到10頁就停下來。另外,他每天都會拿出一個小時出來跑步,雷打不動。正是這種高度自律,讓他有精力能夠持續產出優秀的作品出來。
曾看過一個村上春樹的訪談。他說,對他而言,每天只有23個小時,因為一個小時給了跑步,雷打不動。
村上春樹稱自己為長距離跑者,他的思維方式是:「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於是他開始嘗試跑步,每天跑步10公裡,不料這跑步一跑就是三十多年,成功戒掉了菸癮和多餘的體重,把自己跑成了一個馬拉松運動員。
寫長篇小說的時候,他基本上都是凌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泡咖啡,吃點心,然後絕不拖拖拉拉,馬上進入工作。讓自己培養出一些好的習慣,才能不斷地跳出舒適區,成長為優於過去的自己。
勤奮的人,有所堅守,能持續性自律,便能擁有不畏困難和嘲笑的底氣,以及「任天堂淪陷,地獄開放,毀不了我內府的寶藏」的富足內心。
如此,便能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收穫成就感,不斷地強化自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志氣。
幾十年來如一日地堅持鍛鍊身體,他小小的身體裡,才能迸發出這麼無盡的力量。
因為精氣神才是一個人最終呈現出來的長相,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不但不會消失,反而會越發醇厚。真正的雅,不在皮相,而在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氣場。不管是寫作,還是做其他的事情,一個好的身體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正確地把握工作、運動和休息時間的分配,讓自己能持續地保持飽滿的精力,去應對這多變又困難的世事人生。
03 人生活到極致,一定是素簡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繁華終究是過眼雲煙,回歸素簡,修得一顆素心,便能淡然面對一切浮世紛擾。
與其討好別人,不如取悅自己;與其卑微懇求,不如灑脫放手。要學會把生活過出詩意,在這個薄情的世界永遠不忘深情地活著。不管相遇還是別離,有生之年,要為自己活。
有人說,人這一生會遇到大概2920萬人,這其中能夠和你成為朋友,甚至成為戀人,乃至最後成為親人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不要總計較於別人的不喜歡,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孤獨的。如果一段關係需要你費心去維持,那說明遇到的不是對的人。
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你沒必要做到讓所有人都開心,卻惟獨苦了自己,這沒必要。
人生是一輛無法回頭的列車,有人來有人走都是常態,你要學會隨著時間成長,隨著歷練成熟。
村上春樹說: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
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未來的日子裡,喜怒哀樂都平和一點,以感恩之心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場遇見。
這輩子無法重來,要學著為自己活,不失教養,也不將就。如果有的人願意聽你的半截故事,你就敞開你的心扉;如果沒有,你也要懂得釋然,彼此能擦肩而過就彌足珍貴。
不用再期待別人的反饋,自歌自舞自開懷,自己努力把日子填滿,讓心靈豐盈起來。
海明威曾說:「我始終相信,開始在內心生活得更嚴肅的人,也會在外表上開始生活得更樸素。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若問這個世界,能有什麼不被超越、永不會過時?只有對極簡渴求的人,從不被超越;只有素簡的生活方式,永不會過時。
前不久,高曉松去了趟北歐,回來寫了篇《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醜陋》,在朋友圈被刷屏。
北歐人不攀比不講排場,只用極簡的生活理念享受美好的當下,這讓高曉松的那些名氣財氣瞬間派不上用場。
在北歐,不管你穿愛瑪仕還是穿優衣庫,都不會有人羨慕或者鄙視你。人們只會關心自己今天穿得舒適與否。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喜歡樸素簡單的生活。
家裡沒有電視機,地板光可鑑人,菸灰缸經常清洗,鉛筆整齊擺在筆座裡,每周曬一次棉被,家居只有最低限度的幾件。喜愛穿的都是便宜、設計簡單的衣服,不用為每天穿衣打扮去傷腦筋。
這就是村上春樹喜歡的生活,對他來說,「恰到好處」是對生活最好的描述,並不需要太多的財物。
享受素簡生活的人,往往能沉下心來專注做事。他們可以為了做一件事情去鑽研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磨。追求一種素簡的生活,其實就是不斷認識自己,創造自己的過程。
在持續的斷舍離中,我們會漸漸接近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人來到世間一回,是為了感受生命的過程,生活的美好,不是為了被生活奴役。
村上春樹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除了自小對文字的天賦,更得益於他幾十年如一日的高度自律的生活習慣。
找到一個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在不斷摸索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合理地安排好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多鍛鍊身體。
希望村上春樹的開掛人生,能帶給你不一樣的體會和收穫。
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生活素樸就迷人,人心簡單就幸福。人生活到極致,一定是素簡。
願你我都能活得通透,活得樸素而簡單,你就會獲得幸福。將生命中的雜質過濾了,回歸素簡,才能看見內心的豐盈,嘗出生活的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