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最敬仰的人死去之後,都會將其風光大葬,不僅僅是要祭奠他,讓後人記住他曾經為這個朝代所立下的萬世功勳,而且也是為了尊重他。如果沒有這個人的話,在古代,人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變化。比如我們所記住的嶽飛就是這樣。在當年,宋孝宗平反嶽飛之後,為嶽飛舉行了很隆重的葬禮。
但今天說的並不是嶽飛,而是另一個將軍,這個將軍也生活在南宋,和嶽飛是同時代的人。在現在杭州市半山鎮皋亭山的北部。山嶺上坐落著一處始建於五代時期的顯寧寺。這座寺廟雖然現在已經荒廢了,門前冷落,野草滿地。但在1000多年前,這裡可是一座當地非常著名的寺院,僧人很多,而且香火旺盛,是一出遠近聞名的古剎。
古時佛教一直說南有靈隱北有顯寧。可想而知這座顯寧寺在當年曾經和著名的靈隱寺一樣,有多著名。但千年的歷史過去,現在卻只剩下了山門、甬道、大殿等,這裡已經破敗荒涼,沒有了當年眾多善男信女廣來上香的場景。這座寺廟始建於唐末五代時期,在當時曾經被用於宋朝的宰相劉正夫的公德院,收取孤兒遺老。
在1223年,當時的宋徽宗親自為該寺廟書寫「顯寧永保禪寺」這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題好後,被當時的人們用金光閃閃的材料製作成匾額,掛在顯寧寺的顯眼之處,不過說起這座寺廟的故事,還得從南宋說起,當時宋高宗曾經為了躲避戰火到達這裡,並以此為行宮住了一段時間。所以說這裡有不少南宋時期的遺蹟。而當時宋高宗經過一番逃難之後。把臨時行宮定在了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所以這座在都城內的寺廟也自然會得到宋朝皇帝們的青睞。
在新中國建立以來,在當時有一段時間被用來杭州鋼鐵廠的療養院之用外。其他時間都被列為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不過因為缺少資金的原因,在療養院撤掉之後,因為無人管理維護,慢慢變得破敗不堪,荒涼至極。後來市政府決定撥款進行全面重修。
不過,在維修的時候,建築工人從寺廟旁邊意外挖出一處塊造型奇特的青磚。長28公分,寬6.4公分,高3.8公分,比現在流行的標準磚更細更長,但重量更沉,硬度更大。榔頭輕輕一敲,能發出清脆的聲音。巧合的是,當時正有一支考古隊在附近野外勘探,工人邊把這塊從來沒見過的青磚拿給考古隊看,想知道他到底是屬於哪個朝代的建築物。不過第一次接待工人的考古隊員是一名新人,比較缺乏經驗。他看見這塊青磚比較像現在的磚頭,沒說什麼,就說讓工人們扔掉算了。
正在工人們準備扔的時候,考古隊負責人從外面趕了回來。這才知道那個新人做錯了什麼,便讓工人們叫停了工程。接過了這一塊磚頭,細細查看。在詢問完工人從何處發現青磚之後,就讓考古隊員停下工作,跟隨工人一起挖掘古墓。隊長解釋說這是一塊宋代特有的建築用磚。普遍使用在墓葬與城牆的建築當中,因為酷似香糕,所以說被當時人們稱為香糕磚。是五代到兩宋時期的建築磚。
而在當時,專制城牆還沒有進行過大量普及。而當時附近也沒有什麼宋代古城牆的遺蹟,因此負責人肯定這塊青磚一定是從一個宋代墓葬的幕牆上砸下來的。在考古隊進行一些挖掘後果然發現了一座佔地面積很大的宋代磚室大墓,分為東西兩部分。初步判斷是南宋時期的夫妻合葬墓,不過這座墓在早年就已經被盜過,文物所剩無幾,除了一件銅鏡和一個粉盒蓋外,只發現了大量的青瓷碎片,碎片上描繪的很漂亮的荷花紋飾。而憑藉這個紋飾,考古隊員確定了他的身份一定是當時的一個高貴人士。
在回去之後考古隊長翻閱了史書,最終確定了這座墓主人的真名叫劉光世。這個人在南宋被稱為中興四將之一。而嶽飛和韓世忠也在這四將之內,也就是說這個將軍的名號和嶽飛齊名。在金兵南侵的時候,他也盡到了自己的一份力,抵擋住了金軍繼續南下的勢頭。不過後來在宋高宗和秦檜兒整治將軍的時候。劉光世早早急流勇退。既沒有像嶽飛那樣被冤殺,也沒有向韓世忠那樣被逼辭職,晚年荒涼。更沒有像張俊那樣投靠政敵去迫害嶽飛等人。落得一個安然回鄉結局。後來死於家中,再下葬的時候被宋朝皇帝賜封太師,諡號武禧,後來又被追封為鄜王。而這座墓也對人們研究南宋初期的將軍的生活歷史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