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上熱搜:原生家庭的愛,太難了

2020-09-13 辰幾裡說情感

「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上熱搜:原生家庭的愛,太難了

文|辰幾裡

今天的話題,會比較沉重,如果你是家長,請靜下心來看看,如果你還是個孩子,也請看一看說不定會對你以後有所幫助。

「愁容騎士典當記」在微博發布了一篇熱帖: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01

我們常常活成了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們都總是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無論我們做得好與不好,對與不對,家長有時都會對我們一口否定。

可能一次考試考了30分,會挨父母一頓臭罵,怎麼考得這麼差!連及格都沒有,簡直是太笨了!但是當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考到了60分終於及格時,父母還是會忍不住對我們說一通,才剛及格啊!別人家的誰誰都考八九十分呢!

可是,當終於考到了90分時,父母可能也還是會說,才90分啊,要考一百分就好了。

家長仿佛沒看到孩子的進步,只是認為還沒有達到自己心中的期望值,所以一再要求孩子卻也從不鼓勵誇獎他們。

作為家長,常常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而不自知,更不會去鼓勵孩子。

02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去鼓勵孩子

就像博主說到的,一個已經患有抑鬱症的孩子正在看書,醫生對其表揚:「這孩子真用功。」可是她的母親卻質疑嘲諷道:「用功,假用功。」

我們暫且不說這孩子看書是不是裝出來的,況且她還是患有抑鬱症,正在接受醫生複診。我不知道她的母親這樣說孩子究竟會對孩子的康復有沒有影響,但是可想而知此時那個孩子的心情一定是很失落的。

這不就是「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與傷害了。我們可能想像不到那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會變成什麼樣。但是至少,我們也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或許不想抑鬱都挺難。

想過離開

以這種方式存在

是因為 那些旁白 那些姿態 那些傷害

不想離開

當你說還有你在

忽然我開始莫名期待

這是華晨宇寫的一首給抑鬱症患者的歌《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想過離開,以這種方式存在,是因為那些旁白那些姿態那些傷害。不想離開,當你說還有你在,忽然我開始莫名期待。

對待孩子,我們不能「冷嘲熱諷」,更不能「以暴制暴」,這樣只會帶來傷害。我們要多去鼓勵孩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03

對待孩子,衝動的「話」,請忍一忍,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到一則暖心的公益廣告,十八個性別、年齡各不相符的人,每個人舉著一個小牌子擺了兩行字:

「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 」

「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突然一道嚴肅的聲音響起來,像極了父母批評指責我們的情形。

隨後他們起身,在臺階上交換位置,重新擺出了兩行字:

「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

「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聽到了這一句,是不是頓時覺得心裡舒服很多。對的,沒有誰能像你一樣,也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因為孩子,記住,你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題你不是練好幾遍 笨得喔」

這時又出來了一道女聲,像極了在課堂上做錯了題被老師指責的樣子。

接下來他們又重新交換、重組。

「你不笨 是這題得練好幾遍喔」

聽完,你是不是又豁然開朗了。做錯了題目,我們應該把問題放在題目上,而題目,多做多練自然而然就容易做對。一道題沒做對,不應該就說孩子有問題,更不應該說他「笨」。

這些字又重新排了一下序,是不是帶給孩子們的效果也大相逕庭了。前者說出來,可能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久而久之從而讓他們變得自閉、抑鬱。

但是,換了一種說法和方式,不僅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還會積極地加以改正,從而他們會變得更好。

對待我們的孩子,有時應該換個角度換個心態,衝動的「話」請忍一忍,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辰幾裡有話說】

有人說,「原生家庭」的愛實在太難太難了。

對孩子愛得多了吧,反而會寵壞他們,成了溺愛。愛得少了吧,可能也會讓他們變得敏感而又脆弱,就成了缺愛。

其實我們對待孩子,誇獎遠比指責有效的多,而時時去鼓勵他們,也是讓他們不斷成長和自我進步的一大方法。

我們對孩子換一種態度,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一味「溺愛」、「缺愛」,愛變得「畸形」,那愛就成了一種傷害。

最後,我們去愛孩子,更應該要去懂孩子。

【今日話題:原生家庭的愛,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End.


我是辰幾裡,書寫溫度,留下溫柔

辰幾裡說情感|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辰式溫柔

相關焦點

  • #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 家長居然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的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 得抑鬱症的小孩就是太矯情?家長需警惕,別再做傷害孩子的元兇
    今天,在微博熱搜榜上同時出現了兩條有關抑鬱症的消息,一條是「到2022年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另一條是「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兩個消息一個積極,一個消極,但仍然讓我很興奮,因為這不僅說明了現在抑鬱症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了,還說明了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關注。
  • 原生家庭又上熱搜,我們該如何正確地愛孩子?
    ,在同齡人的你追我趕的焦慮中,經常看到原生家庭上熱搜。一個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庭,即父母的家庭,叫作原生家庭;另一個是進入婚姻生活後所建立的家庭,叫作新生家庭。在第二種家庭中,當我們組建家庭成為父母時,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他們,就算我們不想去影響,孩子也會自主地去學習我們的行為,這些可能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 趙小明:為什麼喜歡看「原生家庭會傷人」的文章容易得抑鬱症?
    這樣的話,時間長了就構成了一個鏡像關係,也就是說消極思維的人越喜歡讀這類的文章,那麼這些網絡信息就給他們越推薦這類文章,他們讀得越多,他們就越會傾向於沉浸在這種負面情緒和記憶之中。由此他們會形成更加固化和僵化的一個概念。
  • 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仔細想想挺可悲的
    相當一部分青少年抑鬱症狀會延續到成年,因此,早期預防、診斷和治療抑鬱症,對家庭和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有一段時間,他不再想父母,即使想,也不像原來那樣親近。再後來,他患上了抑鬱症,頭腦裡出現一死了之的想法。
  • 中國式家長的悲哀:家長不知道小孩為什麼有抑鬱症
    我媽問我,你為什麼不接電話,你知不知道這樣恨不尊重人。你懂不懂什麼是孝順。我知道我媽心情不好,這次吃飯註定是鴻門宴了。我為什麼不愛笑了,你難道不知道嗎?他們用愛我們的名義做著折斷我們翅膀的事情。最後還能無辜的問我,你怎麼不會飛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小時候有多苦。我只知道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難處。
  • 世界上百分之90的抑鬱症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每年有80萬人因自殺死亡,大約每40秒就有一個人選擇輕生,而世界上百分之90的抑鬱症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對於沒有愛的家庭、不和諧的家庭,這樣的問題更多。
  • ​原生家庭缺愛的人,如何生活得更幸福?
    微博上看到一個熱搜,小孩考了98分媽媽卻患上了抑鬱症,媽媽對他吼:我班裡的孩子大部分都能考到100分,為什麼你就不行?這位媽媽卻認為自己非常失敗,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愚鈍。經診斷後,秦女士患上嚴重的抑鬱症。
  • 「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暴露無數中國家長的教育問題
    「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上了微博熱搜。作為父母看到這樣一個熱搜,表示很心痛。為什麼有很多家長依然奉行打擊式的教育模式呢?微博熱搜孩子的自信被一點點的瓦解掉,然後慢慢的走向抑鬱。隨著教育的作用越來越被人所知道,很多人對於自己的孩子也在採取著鼓勵式的教育,可是不自信依然是大部分孩子學習上的難題。作為一個高中老師,每每和家長說的話都是好好鼓勵孩子。可是我依然會看到有些父母會大聲的呵斥著孩子,以至於孩子信心不足。
  • 家長理解不了為什麼孩子會得抑鬱症?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 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得抑鬱症
    (醫生複診抑鬱症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小孩真用功」,表揚了她。母親緊接著說「用功,假用功」言語的反話,透露著那種嘲諷、鄙夷的味道太熟悉了,醫生急著說「又說了,又說了…」剛看到這則分享時,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為這種事情的的確確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或多或少都親身經歷過,感同身受。
  • 原生家庭為抑鬱症「背鍋」?可惜完美的家庭不存在
    隨著年輕人抑鬱數量的激增,而越來越多心理學的文章與書籍增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這個詞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當遇到糟糕的原生家庭,我們該如何走出過去的創傷呢?原生家庭是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 家長不知道孩子抑鬱症:被忽視的求救信號
    但很多家長甚至不知道抑鬱症是什麼。為什麼總有這麼多家長,當了父母就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小孩子?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就這麼困難嗎?這條微博發布之後,EF4D58; --tt-darkmode-color: 迅速成為微博熱搜話題。我們來分析下,家長不知道為什麼,有兩種情況。一是不知道孩子生病了,二是不知道生病原因。
  • 「王鷗原生家庭故事」上熱搜被群嘲:未婚女性跟已婚男人,要避嫌
    #王鷗原生家庭故事#01《我家那閨女》第二季一開播,王鷗就憑藉「原生家庭故事」上了熱搜。王鷗在節目中跟朋友談到父母在她三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因為父母離婚的緣故她自小就會感到自卑,因為忘不掉所以想把故事給拍成作品。她在節目中坦言:「從小就看著他們打打鬧鬧,雞飛狗跳,而我想寫的這個故事是父女情感。
  • 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
    或許這位母親之前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通過嚴厲又不近人情的打罵教育,難道原生家庭中,不被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一定成為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原生家庭裡不被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另一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嗎?童年的經歷也是一個人人格塑造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沒有得到來自家庭雙親足夠的愛,就沒有得到所需要的感情連結,這種情感匱乏會伴隨一生。
  • 抑鬱症不該這樣上熱搜
    聽說抑鬱症上了熱搜,端端醬喜出望外。2020年9月12日晚,這條由央視網設置的話題已經成為了微博熱搜第一位,閱讀3.8億次,討論4.3萬,隔天閱讀數達到4.4億。我們希望社會重視這一疾病,希望能走上熱搜,但不希望以誇大風險製造恐慌的形式出現。很想問問,央視網這一結論何來?並且這一結論在上了熱搜之後已經被多家官方媒體轉載。有媒體報導的大標題和第一句就是,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抑鬱症需要被重視,但不應該這樣走上熱搜。
  • 你是真的愛孩子嗎?90%家長不知道的這件事
    近日一個博主發的文登上了熱搜: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如果在父母種種的低壓語言壓力下,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值得,產生一種「不配得感」,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教育給人一生帶來的沉重枷鎖英子的媽媽一開始也是難以置信:我女兒為什麼會有抑鬱症......
  • 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導致厭學該怎麼辦?
    關於發病期,通過流行病學統計,雙相情感障礙Ⅰ型的發病高峰期為15歲到19歲,雙相情感障礙Ⅰ型就是躁狂和抑鬱症一樣嚴重。大家看這個年齡就知道,這集中在高中階段。至於形成原因,比較權威和公認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主要指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包括家庭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這裡的社會因素主要是學校中的問題。先來說說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培養方式,父母關係,親子關係等。
  • 抑鬱症是病嗎?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得抑鬱症,不是矯情嗎?
    有些抑鬱症孩子的家長很是想不通,自己給了孩子物質、好的生活、甚至天天關心,怎麼就會得了抑鬱症呢?說白了就是矯情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也不覺得這種情況不是一種病,只是孩子的胡思亂想罷了;在平時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