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上熱搜:原生家庭的愛,太難了
文|辰幾裡
今天的話題,會比較沉重,如果你是家長,請靜下心來看看,如果你還是個孩子,也請看一看說不定會對你以後有所幫助。
「愁容騎士典當記」在微博發布了一篇熱帖: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家長一句話,前功盡棄。
我們常常活成了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們都總是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無論我們做得好與不好,對與不對,家長有時都會對我們一口否定。
可能一次考試考了30分,會挨父母一頓臭罵,怎麼考得這麼差!連及格都沒有,簡直是太笨了!但是當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考到了60分終於及格時,父母還是會忍不住對我們說一通,才剛及格啊!別人家的誰誰都考八九十分呢!
可是,當終於考到了90分時,父母可能也還是會說,才90分啊,要考一百分就好了。
家長仿佛沒看到孩子的進步,只是認為還沒有達到自己心中的期望值,所以一再要求孩子卻也從不鼓勵誇獎他們。
作為家長,常常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而不自知,更不會去鼓勵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去鼓勵孩子
就像博主說到的,一個已經患有抑鬱症的孩子正在看書,醫生對其表揚:「這孩子真用功。」可是她的母親卻質疑嘲諷道:「用功,假用功。」
我們暫且不說這孩子看書是不是裝出來的,況且她還是患有抑鬱症,正在接受醫生複診。我不知道她的母親這樣說孩子究竟會對孩子的康復有沒有影響,但是可想而知此時那個孩子的心情一定是很失落的。
這不就是「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與傷害了。我們可能想像不到那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會變成什麼樣。但是至少,我們也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或許不想抑鬱都挺難。
想過離開
以這種方式存在
是因為 那些旁白 那些姿態 那些傷害
不想離開
當你說還有你在
忽然我開始莫名期待
這是華晨宇寫的一首給抑鬱症患者的歌《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想過離開,以這種方式存在,是因為那些旁白那些姿態那些傷害。不想離開,當你說還有你在,忽然我開始莫名期待。
對待孩子,我們不能「冷嘲熱諷」,更不能「以暴制暴」,這樣只會帶來傷害。我們要多去鼓勵孩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對待孩子,衝動的「話」,請忍一忍,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到一則暖心的公益廣告,十八個性別、年齡各不相符的人,每個人舉著一個小牌子擺了兩行字:
「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 」
「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突然一道嚴肅的聲音響起來,像極了父母批評指責我們的情形。
隨後他們起身,在臺階上交換位置,重新擺出了兩行字:
「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
「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聽到了這一句,是不是頓時覺得心裡舒服很多。對的,沒有誰能像你一樣,也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因為孩子,記住,你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題你不是練好幾遍 笨得喔」
這時又出來了一道女聲,像極了在課堂上做錯了題被老師指責的樣子。
接下來他們又重新交換、重組。
「你不笨 是這題得練好幾遍喔」
聽完,你是不是又豁然開朗了。做錯了題目,我們應該把問題放在題目上,而題目,多做多練自然而然就容易做對。一道題沒做對,不應該就說孩子有問題,更不應該說他「笨」。
這些字又重新排了一下序,是不是帶給孩子們的效果也大相逕庭了。前者說出來,可能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久而久之從而讓他們變得自閉、抑鬱。
但是,換了一種說法和方式,不僅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還會積極地加以改正,從而他們會變得更好。
對待我們的孩子,有時應該換個角度換個心態,衝動的「話」請忍一忍,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人說,「原生家庭」的愛實在太難太難了。
對孩子愛得多了吧,反而會寵壞他們,成了溺愛。愛得少了吧,可能也會讓他們變得敏感而又脆弱,就成了缺愛。
其實我們對待孩子,誇獎遠比指責有效的多,而時時去鼓勵他們,也是讓他們不斷成長和自我進步的一大方法。
我們對孩子換一種態度,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一味「溺愛」、「缺愛」,愛變得「畸形」,那愛就成了一種傷害。
最後,我們去愛孩子,更應該要去懂孩子。
【今日話題:原生家庭的愛,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我是辰幾裡,書寫溫度,留下溫柔
辰幾裡說情感|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辰式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