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上了微博熱搜。作為父母看到這樣一個熱搜,表示很心痛。為什麼有很多家長依然奉行打擊式的教育模式呢?
微博熱搜
孩子的自信被一點點的瓦解掉,然後慢慢的走向抑鬱。父母孕育了美好的生命,卻又對這美好的生命進行摧殘。
隨著教育的作用越來越被人所知道,很多人對於自己的孩子也在採取著鼓勵式的教育,可是不自信依然是大部分孩子學習上的難題。
作為一個高中老師,每每和家長說的話都是好好鼓勵孩子。可是我依然會看到有些父母會大聲的呵斥著孩子,以至於孩子信心不足。在學習上,信心不足可謂是孩子學習最大的攔路虎。我也曾經深受不自信的傷害。
我的不自信從初中一直延續到工作。從小我是很難聽到父母的誇獎的,這大概是和父母一貫謙虛的風格有關,可是適當的誇獎對於孩子的成長實在是太有必要了。
初中的我內斂而自卑,覺得家裡是鄉下種田的,皮膚也很黑,害怕和他人交流,成績平平。到了高中,成績給了我一些自信,由於少做了很多農活,皮膚白了點,成績優異給了我很大的自信。可是到了大學又徹底打回原形,我發現身邊的人不僅家庭條件好,而且學習也輕而易舉,自己原本覺得驕傲的成績也被踐踏的一無是處,總覺得他人都是優秀的。就這樣跌跌撞撞的度過我的學生時代。
進入工作崗位更是如此。我真的害怕失敗。一次小小的失敗就能讓我一蹶不振。從最開始參加說課比賽失敗到後來的演講比賽失敗,這讓我做老師的第一年就灰暗異常,這一切都是來源於我的不自信。
還記得那次演講,我作為新老師參加演講,我認真寫好稿子,努力練習,明明稿子背得滾瓜爛熟,卻在上臺的時候硬是緊張得把稿子拿出來讀著完成了我的演講。這次演講對我來說簡直是心理陰影。
沒曾想兩年後我再次參加演講,這次演講我依舊是認真寫稿子,可是不一樣的是我 把自己的稿子飽含著對教育的熱情讀了出來,那一刻我才真正的明白「嘗試才能真正戰勝失敗。」
一掃之前演講的失敗,我不僅參加了朗誦比賽,也在學校的大型活動中多次主持,原來我認為自己不會做的事情我都做了。可是在做這些在我而言是挑戰的事情時,我依然需要他人的鼓勵,每當我做完一件事時,總會聽到誇獎的聲音,「你真的做的很好」,這句話不代表著我已經做到很好,而是我做一件事的動力來源。不論是誰,尤其是父母,都不應該喪失這種誇獎的能力。
一次次誇獎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一次次的嘲笑挖苦諷刺也足以摧毀一個人的人生。
知乎上也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子每每有家庭飯局的時候,都要被周圍的親戚朋友說,要麼說胖,要麼就是說醜,久而久之,女孩越來越不自信。女孩和自己的父母溝通,希望他們能夠給為自己說話,吃飯前父母明明答應了,吃飯的時候還是幫著別人來說自己。對於孩子來說,最在乎莫過於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千萬不要吝惜你對孩子的讚美,如果你都沒有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那你該讓孩子如何面對以後人生中困難呢?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言語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多麼大的傷害。當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作比較時;當你想大聲呵斥自己的孩子笨時;當你想否定孩子好不容易做出的一點努力時,把自己的語氣放平和一點,儘量誇獎讚美自己孩子,認同他們的努力。我始終相信,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子,那麼你就要誇獎他是什麼樣子,一味地呵斥和嘲諷只會讓孩子不自信,而不會成長為你想讓孩子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