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為什麼喜歡看「原生家庭會傷人」的文章容易得抑鬱症?

2020-11-04 趙小明心理團隊

作者:趙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編輯排版:崔貫利

承接上文:

上文中我們了解了自殺和抑鬱症的關係,以及抑鬱症患者容易去尋找消極信息的特點。本文我們繼續了解,心理網紅過度負面的文章對人的影響,以及我們怎樣識別可能自殺的人,我們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幫助到這些消極思維的自殺高風險人群。

網絡上無數的這些心理網紅的文章,最喜歡用這種過度概括化的標題來吸引這部分人。

這樣的話,時間長了就構成了一個鏡像關係,也就是說消極思維的人越喜歡讀這類的文章,那麼這些網絡信息就給他們越推薦這類文章,他們讀得越多,他們就越會傾向於沉浸在這種負面情緒和記憶之中。由此他們會形成更加固化和僵化的一個概念。

這個概念就是他的童年糟糕透了,他的原生家庭糟糕透了。這種過度概括化的對自己早年經歷的一句話形容,反過來又構成了他的抑鬱症狀的一個原因,而且會增加和加重他的症狀。

所以,一個人如果總是不能均衡地回憶他的童年,而是偏好於回憶某一類痛苦的、傷害類的信息,並且偏好於去網絡上搜索這類文章,那麼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他越是喜歡閱讀原生家庭傷害了他的這類文章,那麼越有可能導致他的病情加重,甚至有時候經過治療之後的抑鬱症,復發的概率也會增高。抑鬱症患者復發之後,成功自殺的比例高達15%。

所以大家就可以知道,無論是在抑鬱症病發的早期,還是在抑鬱症的治療期間,大家都要特別留意網絡上的這類信息,對抑鬱症治療的負面的傷害作用。

對於由於抑鬱的產生而導致一個人出現自殺念頭的狀況,其實他的身邊人如果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這種自殺現象的發生。

  • 因為往往一個人在自殺之前他們會發出一些比較特別的信號,會通過某種方式把這個信號傳遞給他周圍的人。

大家如果增強這方面的認識,就會能夠對這類信息會增強識別的敏感度。

當然,這也就是為什麼心理諮詢工作者在和來訪者在做諮詢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和來訪者確認下次是否來訪者能夠堅持做諮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增加諮詢的頻率。因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來訪者能夠始終有一個可以維繫他生命的一個繩索。

  • 出演過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的一個演員,就因為抑鬱症自殺了。

他在自殺之前曾經給他的經紀人打過電話,通話很久,他不斷的對經紀人說,你這次出去花了不少錢,我再給你轉些錢過去。經紀人說沒有花多少錢,不需要,但是他還是反覆地給經紀人說,要不我再給你轉些錢,你再去給誰誰再買些禮物等等。

  • 所以大家要特別留意抑鬱症患者,他給周圍人發出的各種各樣的一些信號。

這些信號有一些可能在平時看起來也很正常,但是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我們都應該給予多倍的一種關注。

我們重視這些信號,並不代表這些信號就一定意味著什麼,但重視這些信號就能夠給他們更多的一些溝通,甚至給他們一些專業的輔導和幫助,就能夠在他們實施自殺之前,有效降低這種自殺的風險和概率。

一般而言,我們說一個人為什麼會選擇自殺,不管他是否有抑鬱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有一種無望感,他對未來的預期是消極的。

所以我想非常強調一點,懇求懇請那些心理網紅不要再寫這些原生家庭傷害了人的文章了。因為你寫得越多,你越會給很多當事人造成一種無望感、絕望感和對自己未來生活的一種失望和不良的預期。因為這些文章無一例外地,都指向原生家庭對他們的傷害一輩子都解決不了,甚至有的網文直接就說原生家庭毀三代人。

這樣的一種絕望的情緒,通過一種文字在網上不斷的散布,所以大家可想而知,這類心理網紅每天其實無形之中,在推動著傷害甚至殺害別人的事情。有的時候他們個人可能並不知道,而有的人是有意而為之。

對於那些無意而為之人,可能他自身也有一個抑鬱的一個因子在驅使著他,不斷的去寫這類的文章,因為他也在用一種選擇性偏好的方式,優先的去選擇這類能夠傷害他,也能夠傷害別人的信息。

所以,這篇文的目的,就是呼籲我們全社會大眾的注意,包括很多心理諮詢師的注意,不要在心理諮詢中再給來訪者不斷地散布,這類原生家庭傷害了他的這種信息了,這種信息很有可能對你的來訪者是致命的。傷害了他的這種信息了,這種信息很有可能對你的來訪者是致命的。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續篇丨趙小明:原生家庭決定論,虛構你的童年毒記憶
    、家會傷人這類文章,為什麼說產生了最大壞作用,就是在於此。為什麼我們一直反對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因為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就是一種注意偏差,行為遺傳學是能夠被重複試驗的,才能叫做科學。12歲之後,家庭外的影響因素將遠大於家庭內的,家庭內的影響因素甚至消失為零。但是這些原生家庭文章不斷地在強化你產生注意偏差,讓你只看到僅有的50%的要素。
  • 趙小明:為什麼這個妙方治療抑鬱症有奇效?源於編程大腦索引文件
    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馬荊芳 崔貫利對於抑鬱症或自殺來訪者的危機幹預比如,有些來訪者長期受到原生家庭這類文章的影響和毒害,導致大腦對於原生家庭和心理創傷這一類的關鍵詞變得異常敏感。來訪者不斷地大量閱讀這類原生家庭傷害他的文章,這種長期刻意的訓練
  • 趙小明:比自殺更可怕的,是不知道你身邊人可能自殺
    有一個數據直接證明,如果有抑鬱症的話,這個個體能夠產生自殺意念水平的大概要佔到百分之四十多,相當於有一半左右的人如果有抑鬱症,他的抑鬱症都可以解釋他為什麼會自殺。從這個角度也就比較好能解釋,為什麼網上有那麼多的人都特別喜歡去看什麼原生家庭傷害了他的文章。這種傾向性的背後,就是他對網絡這類網絡信息的一種偏好的選擇。這種傾向性的背後,實際上反映出的是他可能有一些抑鬱的因子在他的心裏面。
  • 趙小明:心理專家告訴你,原生家庭的魔咒,別再上當了
    作者:趙小明 編輯:周玉傑 崔貫利瑪麗爾是一個糟糕了幾代人的家庭成員之一。如果你是瑪麗爾,你面對一個如此的家庭,你會生病嗎?這就是海明威的家庭魔咒,困擾了四代人,幾乎無人善終,不是死於酗酒、怪病,就是死於精神抑鬱,幾乎都是自殺而亡。
  • 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上熱搜:原生家庭的愛,太難了
    「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上熱搜:原生家庭的愛,太難了文|辰幾裡今天的話題,會比較沉重,如果你是家長,請靜下心來看看,如果你還是個孩子,也請看一看說不定會對你以後有所幫助。我們暫且不說這孩子看書是不是裝出來的,況且她還是患有抑鬱症,正在接受醫生複診。我不知道她的母親這樣說孩子究竟會對孩子的康復有沒有影響,但是可想而知此時那個孩子的心情一定是很失落的。這不就是「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與傷害了。我們可能想像不到那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會變成什麼樣。但是至少,我們也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或許不想抑鬱都挺難。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偽心理概念"原生家庭"與童年創傷
    作者:趙小明 排版編輯:馬荊芳 崔貫利承接上文:進一步研究又發現:孩子12歲以後,基因的影響因素上升到60%,基因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大,而家庭內的影響因素已經逐漸看不見了,家庭外的影響因素佔到35%。03.真實網絡環境對人格退化的影響所謂原生家庭對一個人造成傷害的表述
  • 《為何家會傷人》:那些原生家庭中受傷的孩子,用一生尋找愛
    家,是一個人原始性格形成和人生路線引導的依據,但現實社會中,我們往往因家庭理念錯誤而給後代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包括孩子叛逆,考試總不好,婚姻不幸福等。《為何家會傷人》一書用無數案例,從心理學角度剖析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一生的影響,並從中學會療愈,與過去的創傷分離,與現在的自己和解,進而重新認識自己。一、家是什麼?
  • 《為何家會傷人》:那些原生家庭中受傷的孩子,用一生尋找愛!
    家,是一個人原始性格形成和人生路線引導的依據,但現實社會中,我們往往因家庭理念錯誤而給後代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包括孩子叛逆,考試總不好,婚姻不幸福等。《為何家會傷人》一書用無數案例,從心理學角度剖析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一生的影響,並從中學會療愈,與過去的創傷分離,與現在的自己和解,進而重新認識自己。
  • 為什麼父母家會傷人,如何釋懷自己原生家庭的傷害
    為什麼父母家會傷人,如何釋懷自己原生家庭的傷害生而為人,勸你善良,勸做父母的你我他多點仁愛,少點蠻橫。好的母親可以減少監獄,可以增加幸福糖果。當我們做父母,回憶過去原生家庭種種有會心一笑,有傷痕累累。如果被傷害如何釋懷?
  • 原生家庭為抑鬱症「背鍋」?可惜完美的家庭不存在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隨著年輕人抑鬱數量的激增,而越來越多心理學的文章與書籍增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這個詞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當遇到糟糕的原生家庭,我們該如何走出過去的創傷呢?原生家庭是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 趙小明:比家會傷人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創造創傷
    這就是為什麼說精神分析也會去釋夢。整個精神分析的這套體系就在於此。你別看那麼多人學精神分析,在這件事上都是糊塗的。不糊塗他就不會去參加那麼多種假冒偽劣的欺騙自己的培訓了,對吧?這個記憶過程裡面一定會有修改和想像的成分,這就是為什麼拉康流派的精神分析要讓一個人對小時候的這一類被錯誤賦義的這部分創傷要進行重新賦義,原因就在於此。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得抑鬱症
    你肯定沒有聽過這句話,但是會感覺莫名的熟悉:你總是在感嘆傍晚的時候,看到夕陽落下,卻忘記了,清晨你在沉睡不起。這句話是我剛剛說的,我是心理諮詢師協會常任理事緣淺,下面由我帶你探索: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得抑鬱症!
  • 什麼樣的人不容易得抑鬱症?
    所以不容易得抑鬱症的人一般都是自信、內心強大,在困難面前不退縮的人。不缺愛的人大部分原生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得抑鬱症的比例高,或者家族裡面有精神病史的人,得精神類疾病的人也高些。早年沒有得到關愛的人很容易在性格方面出現問題,這也是導致抑鬱症最重要的心理成因。比如,小時候的家庭暴力和爭吵,勢必會給孩子帶來很強的不安全感。作為人的本能,當不安全感來襲時,會先去試圖思考如何生存。這也是抑鬱症的人會比別人來的敏感和懂事的原因。
  • 再見吧,差點讓我自殺的抑鬱症;原諒吧,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
    「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幾年炒的很熱,似乎只要成年後發生的任何不好的事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候的創傷,而這些創傷都是原生家庭帶來的。這篇文,我將從大學期間的一些不正常情緒,原生家庭帶給我的一些影響以及我現在的狀態三個方面來追溯那段抑鬱的時光。或許你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得了抑鬱症。希望將這篇文看完,我想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影子吧。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都很仇視父母?都是原生家庭的錯
    抑鬱症是一個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詞語,我們對它的理解是否足夠深入呢? 抑鬱vs抑鬱症 抑鬱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伴隨有短暫的情緒低落的特徵,是每個人都會體驗的情緒,具有來的快、消失得也很快的特徵。周圍的人善意的關心就能讓人輕鬆走出抑鬱情緒。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原生家庭決定論,虛構你的童年毒記憶
    important}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崔貫利這就是為什麼展開第二階段工作時,當事人將重新面對創傷性事件時,我們需要當事人感覺到安全和穩定。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當再次面對創傷性回憶時,來訪者可能仍然會不時的感到一些恐懼或刺激,甚至還會增強部分來訪者的焦慮症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得和來訪者進行反覆的確認,來訪者是否覺得現在還處於自己可以管理的範圍內,那麼就可以進行治療。
  • 抑鬱症患者都仇恨父母?心理學:原生家庭是抑鬱的根源
    家長會為自己抱不平,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最後結果讓孩子恨自己,到底抑鬱症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今天老K和大家聊聊這個。孩子人格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要說父母為何對孩子影響之大,我想大家經常看我的文章,有個詞叫「原生家庭」。
  • 老年人為什麼這麼容易得抑鬱症?
    《老年天地》「專家說健康」,今天和大家聊聊老年人為什麼這麼容易得抑鬱症?有什麼表現?哪些情況出現需要警惕容易患焦慮抑鬱症?節目音頻老年人為什麼這麼容易得抑鬱症呢?老年人易得抑鬱症多是因為離退休後,從繁忙工作、重大責任中解脫,變得整日無所事事,如果沒有業餘愛好,不介入適當社區活動,可能日子會過得很鬱悶;以前兒女成群,歡聚一堂,現在子女長大離家而去,或遇上父母去世或喪偶,感情上容易承受不了打擊,抑鬱成疾;以前照顧父母、子女,現在年老體弱成了被照顧的對象,如子女忽略照顧或不孝順,覺得自己是多餘的人而抑鬱寡歡;部分親朋好友相繼去世,聯想自己在世上之日也不會很長
  • 《為何家會傷人》:如何才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以及科學地告訴我們怎麼樣去解決這樣的問題01:原生家庭對你是否幸福起到關鍵的作用「原生家庭」這幾個字經常會出現在各大媒體和網絡上面,對於原生家庭,我們了解還甚少,更加不知道原生家庭會對我們的成年生活影響如此之大。
  • 《為何家會傷人》:如何才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長大成人後是不是幸福。工作、戀愛、結婚生子乃至於整個漫長的人生都會在童年的記憶中生活。《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以及科學地告訴我們怎麼樣去解決這樣的問題?不幸的童年與我們而言終將會過去,而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將我們的未來過好。本書由著名的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