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心理專家告訴你,原生家庭的魔咒,別再上當了

2020-08-24 趙小明心理團隊

作者:趙小明 編輯:周玉傑 崔貫利


瑪麗爾是一個糟糕了幾代人的家庭成員之一。

如果你是瑪麗爾,你面對一個如此的家庭,你會生病嗎?

她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和叔叔開槍自殺。

姑姑抑鬱服毒身亡,姐姐服毒身亡。

這就是海明威的家庭魔咒,困擾了四代人,幾乎無人善終,不是死於酗酒、怪病,就是死於精神抑鬱,幾乎都是自殺而亡。

瑪麗爾的父親是海明威的長子傑克。同作家海明威一樣,瑪麗爾的父母雙雙嗜酒成癮,尤其鍾愛烈性酒。酒精上頭後就是不休的爭吵和暴力。

小瑪麗爾每天做的是在父母的「飲酒時間」過後,清理滿地的玻璃渣和血跡。

你能想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是什麼體會嗎?別說是作為自己長輩的父母了,連兩個姐姐也都沾染酒精和毒品,姐姐穆菲特甚至因為吸毒得了精神病。

如果你是瑪麗爾,你是不是也會整天抱怨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一切,因為看起來就是這樣的嘛,完全有足夠的理由控訴和憤恨!

當前網際網路上的亂象之一,就是整天在網上聽這些所謂的心理網紅導師不斷地催眠你,把你的傷口一遍遍地扒開再撒鹽。

他們信誓旦旦地告訴你,你痛苦,你的問題,你眼前不堪的一切都是你小時候的家庭造成的,你的家會傷人。

那些心理網紅不斷的用文章給你洗腦,只為了不斷的給你證明父母是一切問題的罪魁禍首。

他們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獵狗一樣,每天掏你的肛,每天讓你痛苦三遍。

瑪麗爾,一個「孤零零」的「弱女子」,活在這樣的甚至被公眾稱為「海明威魔咒」現象的家庭裡,還有救嗎?

真實世界的海明威的孫女瑪麗爾是怎麼做的呢?

可以說,海明威家族的血淚史整整持續了四代人,這位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文豪在去世後並沒有給子孫後代留下太多的財產,卻留下一個持續了幾代人的心理魔咒。

瑪麗爾承受了爺爺的舉槍自殺,父母酗酒,姐姐吸毒自殺,丈夫患腦癌等等打擊。她甚至還要背負著家族遺傳的心理疾病的困擾。但是她堅持不認命,用自己堅強的信念在身體上、精神上、情緒上更加關照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憑藉著強大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瑪麗爾最終打破了家族遺傳的心理魔咒,成了好萊塢著名的演員。2003年,瑪麗爾還因此登上了《人物》雜誌封面。

同樣是家庭成員的姐姐抑鬱自殺,而瑪麗爾卻可以成為優秀的演員,可以看出個人自身的信念和行動,才是一個人成長最核心的要素。

~~小明講心理科普

相關焦點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偽心理概念"原生家庭"與童年創傷
    作者:趙小明 排版編輯:馬荊芳 崔貫利承接上文:02.行為遺傳學的研究成果科學有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是你的研究實驗能夠被重複進行進一步研究又發現:孩子12歲以後,基因的影響因素上升到60%,基因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大,而家庭內的影響因素已經逐漸看不見了,家庭外的影響因素佔到35%。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造成人們心理創傷的秘密
    作者:趙小明 排版編輯:馬荊芳 崔貫利人的認知,與心理創傷有密切關係認知在PTSD中的作用有一個因素能夠減少創傷性應急障礙(PTSD)發病率,那就是與個人認知有關的信仰、信念系統。通過不斷地在你的大腦裡面植入某一種認知,比如植入消極的自我信念,不斷去找你身上有很多問題,很多毛病。
  • 續篇丨趙小明:原生家庭決定論,虛構你的童年毒記憶
    為什麼我們一直反對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因為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就是一種注意偏差,行為遺傳學是能夠被重複試驗的,才能叫做科學。12歲之後,家庭外的影響因素將遠大於家庭內的,家庭內的影響因素甚至消失為零。但是這些原生家庭文章不斷地在強化你產生注意偏差,讓你只看到僅有的50%的要素。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原生家庭決定論,虛構你的童年毒記憶
    important}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崔貫利哀悼的意思,就是從精神層面上,從自己的心理上承認自己失去了什麼。我們都知道,人們在生活中失去一些東西,但是有些人在心理層面上並不承認真實的失去,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說沒有完成哀悼的儀式。
  • 趙小明:為什麼喜歡看「原生家庭會傷人」的文章容易得抑鬱症?
    這個概念就是他的童年糟糕透了,他的原生家庭糟糕透了。所以,一個人如果總是不能均衡地回憶他的童年,而是偏好於回憶某一類痛苦的、傷害類的信息,並且偏好於去網絡上搜索這類文章,那麼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他越是喜歡閱讀原生家庭傷害了他的這類文章,那麼越有可能導致他的病情加重,甚至有時候經過治療之後的抑鬱症,復發的概率也會增高。抑鬱症患者復發之後,成功自殺的比例高達15%。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心理創傷的本質,和原生家庭無關
    作者:趙小明 文字:邢娟 編輯排版:駑馬 崔貫利很多人都聽說過我們很多心理諮詢師在學心理學的時候,他們比較重視學習各種各樣的心理學技術,但都不太重視學習人的大腦和心理疾病之間的一種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在心理學的課程設計裡面叫做生理心理學。
  • 續篇丨趙小明:想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嗎?揭秘那些路上等著你的坑
    就培養出了一個本領,把一切都解釋成原生家庭。這些真正科學的研究成果,中國的心理諮詢師們都不知道。他們完完全全被不可證偽的原生家庭段給洗腦了。最終的結果是再給你20年,你也入不了心理學的門。再花上一年的時間把心理諮詢各流派的範式的理論都全部學一遍。然後再用一年時間接受心理諮詢的實操訓練。什麼叫做實操訓練呢?就是手把手的教你做心理諮詢。在實戰經驗中訓練自己的技術。要有靠譜的老師在旁邊手把手指點。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童年的創傷記憶是假象
    精神分析的定義,在心理諮詢裡面永遠都佔著一席之地。弗洛伊德認為心理創傷,必須是短期內受到極其高度的刺激,並使人的有效能力永久地被擾亂。但如果十年後你跟丈夫關係不好了,你再去回憶十年前在一起最甜蜜的生活,這些記憶就變得不甜蜜了,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說心理學騙你沒商量?
    即使你擁有最完美的童年,我都可以用整套的方法讓你認為你父母給你造成了傷害。這就是那些網上每天宣揚原生家庭害了你的文章所做的事情。這些心理學騙人的方法有一個破解之道。那就是你把它的文字裡面的關鍵詞替換出來,你就會發現替換完關鍵詞之後,文章仍然是通順的,那就說明這個關鍵詞根本就不是問題的唯一原因或者主要原因。
  • 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宿命?別「甩鍋」,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你的心理問題是不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之後,記者採訪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郭愛寧。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 巨嬰們,別再將一切問題歸咎於「原生家庭」了
    高曉松在這一季的《奇葩大會》面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提出的「原生家庭」時,坦誠地講述了自己從未被父親認可過,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導致他從小到大從沒問過父親一個問題,並在長達20多年的一段人生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討厭別人幹預自己、愛跟自己較勁等。直到過了不惑之年,他才真正擺脫了這些問題,真正走了出來。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說很多人當真的童年創傷是假象?
    作者:趙小明 排版編輯:馬荊芳 崔貫利榮格對創傷的理解榮格對創傷的理解,跟弗洛伊德的相似之處在於,他們都認為創傷是一個記憶,是一個心理現實,而不是真相。榮格認為,人經歷創傷之後的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人們想從創傷的場景中退縮。
  • 原生家庭的正確打開方式
    (照片均為活動過程拍攝,為保護隱私已進行模糊化處理)為迎接「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日,語禾老師帶領廣東省機場集團心靈驛站團體,以 「從原生家庭中,找到愛的力量」 為主題,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一起進行了一場關於原生家庭的深度探索
  • 為何孩子會恨誰像誰,原生家庭中錯誤代際傳承的魔咒怎麼破
    像這樣將原生家庭中家庭教育的做法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就叫做代際傳承。這就好像是每個家族的一種基因,在人們沒有察覺的時候,不論好的壞的,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在原生家庭的代際傳承中有一個魔咒:孩子小時候越恨誰長大就越像誰。
  • 別再怪原生家庭了
    01當你意識到自己,改變就開始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有著深刻影響,這一點很多人都認同。但我最近的感受是,儘管有影響,我們依舊可以自救。人,時刻都在成長。有個心理學家說:當你意識到自己,改變就開始了。02你永遠都有機會改變
  • 擺脫原生家庭的魔咒,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前言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內容可能有點離經叛道——「原生家庭」,似乎看起來是在「不知感恩」,但是其歸根到底,我們在討論的其實是家庭關係——也即如何正確地和家庭相處,彌補之前的瘡疤,完善自己的人格,以圖成長。而這本我所要推薦的書叫做《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由美國作者蘇珊·福沃德與克雷格·巴克執筆。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在原生家庭中,有的父母會經常吵架,甚至有的父母一生氣就會摔東西,甚至是語言暴力,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多數都比較軟弱,並且很自卑。 當父母吵架的時候,也許他們的內心是難過的,但是還要強忍著淚水,勸說父母不要吵了,不要再動手了。
  • 重新定義心理治療丨個人或許無法突破「原生家庭」,但一家人可以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從離家出走鬧自殺的女兒,到貌合神離的夫妻,再到父母雙方的原生家庭……你以為問題基本解決了,卻發現那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喘息;你以為這個家難逃分崩離析的命運,黎明前的曙光卻不期而到。對於很多研究原生家庭和心理療法的專家學者來說,這本書也多是他們的案頭上的參考書,所以對於現階段的原生家庭傷害被越來越多提及的今天而言,這本《熱鍋上的家庭》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
  • 趙小明:心理學家手把手教你高情商不傳之秘!與「原生家庭」無關
    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駑馬 崔貫利每個人無意識中都會嘗試在生活中去宣示自己的權力,包括在家庭關係中,以及職場中。在心理諮詢中,有時諮詢師也會對來訪者濫用權力,這種濫用權力對我們的生活而言是最糟糕的。不管你當多大的領導,不管你是多麼著名的大師,如果你過度的強調自己的權力感,都是錯誤的。有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要去管理一個組織,管理者是擁有合法的權力,但是不可過度地強調自己的權力,更不可濫用權力。
  • 趙小明:進入心理學圈,你被套路了嗎?
    important}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崔貫利他們給這些人樹立了一個父母的靶子和所謂的原生家庭的靶子,然後讓這群人每天對著靶子宣洩憤怒。或者不斷的在放大你的傷口,戳痛你的痛點,或者把沒有痛點變成痛點,或者把沒有的創傷變成創傷,或者不斷的顛覆你對童年的記憶。運用各種回憶童年的心理學技術,不斷的把仇恨植入到你的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