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心理治療丨個人或許無法突破「原生家庭」,但一家人可以

2020-09-07 十裡荷塘秋水長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

從離家出走鬧自殺的女兒,到貌合神離的夫妻,再到父母雙方的原生家庭……你以為問題基本解決了,卻發現那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喘息;你以為這個家難逃分崩離析的命運,黎明前的曙光卻不期而到。

聽上去是不是很吸引人?這就是《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給我們呈現出來的各種不同的家庭狀況所帶來的一個「熱鍋上的家庭」,而相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這個家庭的療愈過程更像是為我們展現自己的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應該如何在之後的小家庭裡得到排解和消化。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其實寫成於上個世紀70年代,距今已經有40周年之久,書中所用的療愈方法也許到現在並不再使用,但是書裡的那些實際案例對後來者的啟發卻一直存在。

對於很多研究原生家庭和心理療法的專家學者來說,這本書也多是他們的案頭上的參考書,所以對於現階段的原生家庭傷害被越來越多提及的今天而言,這本《熱鍋上的家庭》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

以往,我們把心理問題歸咎於個人、創傷和原生家庭,試圖站在個人的角度突破創傷性經歷和童年問題。可《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告訴我們,家庭就像一個小宇宙,自有一股強大的力量。當心理問題、家庭問題出現時,人不必也不應孤軍奮戰,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決問題:

  1. 就像一本小說一樣,作者用生動細膩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布萊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療師的引導下找對方向,從而化解家庭危機的;
  2. 而藉由書中家庭所面臨的危機,作者也帶我們揭開了家庭心理治療的面紗,並向我們解釋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關係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等諸多問題。

本書自1978年成書以來,在全美掀長銷不衰,是國外原生家庭經典問題解決的最佳著作的典範。原書的作者卡爾·惠特克是家庭心理治療領域大名鼎鼎的先驅,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探索家庭治療。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既能引發普通讀者對家庭的思考,也為我們普通讀者提供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對家庭治療技巧的探討,相信也會讓對家庭治療感興趣的專業讀者獲取到不小的收穫和心得體會。

這次經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心理發展指導中心講師、知乎大V李松蔚老師重磅推薦,樊登讀書會收聽收看量破1300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再次為我們帶來了這本40周年的經典著作,匯聚絕大部分家庭問題,完整案例鋪排讓讀者「親歷」變化。

封鎖內心、不擅表達情感、一心撲在事業上的丈夫,經歷喪偶式育兒、懷疑人生價值的家庭主婦妻子,夾在父母中間左右為難、時不時上演離家出走戲碼的替罪羊女兒,因父親缺位而迷惑自大的兒子,一心想讓家人別再吵架的小女兒……

這一連串看似無解又牽一髮動全身的問題在兩位治療師的調停運作下逐漸脫解,而經由對來龍去脈的細緻記敘,讀者當然能夠親眼見證其間的種種曲折和轉機,不錯過值得玩味的細節,所以這還是本很好讀的專業書籍。

傳統個體心理治療從「有問題」的人入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也是很多原生家庭問題無法很好解決的原因,而本書從家庭系統出發,不放過每一個家庭成員,站在整體的高度解決問題,從格局上和整體效果上來看,無疑這才是最聰明的舉動,也是最能根治問題的措施。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或許無法突破「原生家庭」,但一家人可以
    這些天,讀了一本40年前的書《熱鍋上的家庭》,主要探討以家庭為對象而實施的團體心理治療方式,解決從原生家庭中承續而來的心理影響抽絲剝繭的最終指向的是夫妻各自性情中源於原生家庭的不安全感。 這個小家庭裡,夫妻關係的冷淡疏離,不過是重複著原生家庭中學來的親密關係模式。他們的相處方式,和他們的父母的相處方式,如出一轍。 家庭危機的心理真相,源於原生家庭。而當出現所謂的個體問題,不應是孤軍奮戰,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共同解決。
  • 心理丨《超越原生家庭》: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近些年,因為電視劇《都挺好》《安家》的熱播,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也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在感慨劇中人物命運的同時,人們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也受到了原生家庭的深刻影響。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之大,可能我們從未真正地意識到。即使我們選擇逃離家庭,選擇將過去遺忘,我們仍然無法擺脫自己過去的經歷,並且它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現在以及未來。
  • 《重啟人生》: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或許說者無意,但我們的小聽眾在聽到自己最愛的父母說出這些話之後,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隨著時間的累積,慢慢地,本該優秀的孩子,也逐漸發展成了問題孩子。當然,上面例舉的只是一些養育過程中的一些常見的大眾問題,還有一些大問題,比如情感虐待、軀體虐待等,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看過這樣一句話:在中國,一個人,最痛的傷疤和最深的牽掛,都是家。
  • 原生家庭的毒該怎麼解?國際著名心理治療師給你支招
    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定義了7種有毒的父母。吳奇隆的父親就是有毒父母中的一種——不稱職父母,而吳奇隆則成了中毒的孩子。最後,因為無法在外界找到慰藉,他們被迫與自己的家庭加深聯繫,以至於長大後仍然習慣於為父母收拾爛攤子,無法徹底擺脫他們的影響。
  • 原生家庭(2)意義治療:痛苦的原生家庭依舊能盛開出鮮花
    9月9日晚上的答疑教學直播是原生家庭專題案例教學的第二天。在聽了前一天的案例教學後,一位學員深受感觸,連夜將自己的原生家庭經歷傳達給了賀老師,在當天的案例教學中,賀老師給大家分享了這位學員的親身經歷,從意義治療的角度出發,指出人生中有許多痛苦的「斷裂」時刻,我們雖然不願意面對,卻也是看見生命本質,從中獲取力量的一種方式。
  • 《重啟人生》:你無法選擇父母,但可以療愈原生家庭,重啟人生
    在她的原生家庭裡,她感受到的是愛是溫暖。這是一個在愛裡泡大的孩子呀!因為心中有愛,所以眼裡有光。即使在丈夫被判入獄之後,她依舊為丈夫奔波,對生活沒有失去希望。我想這就是幸運的人,她用童年治癒一生。「原生家庭」這個詞,近些年來慢慢的被人們所熟知。許多人的行為、性格、習慣、價值觀等等,都可以往前追溯到原生家庭中的塑造和影響。
  • 書評 | 《原生家庭》:突破自我,奔向自由和幸福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在豆瓣2018年度社科·紀實類書籍排行榜中高居第五,它是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的經典之作,被很多人推薦。一直久聞它大名,卻從來沒有看過,炎炎夏日正是讀書時,我翻開了這本傳說中的心理類「熱書」。
  • 很多家庭孩子行為叛逆、夫妻關係冷淡,其實都離不開這個心理原因
    撰文丨三兩草數據表明,每10對夫妻就有3對以離婚收場,這些婚姻的壽命大多都在七八年左右。長期的相處,讓雙方陷入疲憊,美國著名心理醫生奧古斯都·納皮爾著書《熱鍋上的家庭》,幫你解決常見的家庭問題。《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乍一看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卻可以選擇自我治癒
    可是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叫《重啟人生》,才明白,原來這一切都是源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  也就是說我們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註定了我們的性格是什麼樣。  本書是由作者金尚所著,她是心理學碩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更是高校心理教師,代際創傷五階段療法創始人。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文/沐恩佳音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根,我們是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是路邊的野草,要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吸收了什麼養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同在孩子心裡輸入了一連串的密碼,或許一生都無法改變,而且還會像基因一樣,傳遞到下代人、下下代人的身上。
  • 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家雖傷人但也可以治癒人
    美國心理治療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共同編著的這本《熱鍋上的家庭》給所有受困於「原生家庭」的人帶來了新的視角、新的治療和新的希望。《熱鍋上的家庭》引入了一個全新的理念:家庭治療,通過全家人的改變,來改善彼此之間的人際關係,讓個體成長、整體和諧。
  • 《以家人之名》重新定義家的概念,在你心裡什麼是家?
    《以家人之名》重新定義家的概念,在你心裡什麼是家?2020年08月19日 10:23:15      來源:衡陽之光    編輯:國產新劇《以家人之名》一經播出便連上熱搜也成了年輕朋友的飯後談資該劇講述了三個經歷過原生家庭傷痛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新家庭
  • 《心理科普》原生家庭的七個階段
    家,其實是一個比較廣的概念,既包括原來自己長大的那個家庭,也包括仍然被原生家庭影響的現在的關係,例如,父母已經過世了,但是和自己的丈夫、妻子、孩子、朋友之間依然延續著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這些類型的親密關係,都是我們談到的「家」。要療愈原生家庭中發生的問題和傷痛有七個階段的過程要走。
  • 原生家庭的「罪」:控制型人格的媽媽無法改變,但你的人生可以!
    有個二胎媽媽來信說,深原生家庭的痛苦,經常被自己的媽媽罵到哭。最近半年我很苦惱,不是婚姻,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想請教下大家。我34歲,嫁同省城市,已婚6年,育有兩兒,婚姻一般吧。弟弟32歲,離異,帶11歲男孩,和父母居住。
  • 原生家庭治癒指南
    承認自己被原生家庭傷害,積極地去尋找情感治療師求助,對很多人來說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幸的是,時代在進步。10年前,如果你因為心理疾病去看醫生大家都會齊頭看你,臉上寫著你「神經病」「矯情」,十年後,當身邊人再去看心理醫生,大家會覺得對方心理壓力大需要幫助,會對他的行為表示同情和理解。
  •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成於斯,毀於斯
    家庭中的某一個成員出現了「問題」,或許並不只是這一個人的問題,其實很有可能是整個家庭的責任,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極有可能存在相應的問題。作者借講述布萊斯一家從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療師,最後在理解和傾聽中重建愛的信仰,重獲新生的過程。
  •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必須要做哪些事?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對正在熟悉世界、形成三觀的兒童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影響他的人格成長、人際關係、對世界認知等方方面面。
  • 《安家》大結局:房似錦背後的原生家庭……無法療愈的親情綁架
    隨著國產劇質量的蒸蒸日上,更多講述原生家庭的電視劇也同時被搬上了大屏幕,讓我們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痛並思痛。從《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到《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再到《安家》裡的房似錦,她們無一例外,都有著一個「吸血成性」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傷害,可謂是「有毒」。
  • 心靈花園丨家庭治療是什麼?
    」 01 家庭治療是什麼 家庭治療是以家庭為對象實施的團體心理治療模式,其目標是協助家庭消除異常、病態情況,以執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家庭治療的特點:不著重於家庭成員個人的內在心理構造與狀態的分析,而將焦點放在家庭成員的互動與關係上;從家庭系統角度去解釋個人的行為與問題;個人的改變有賴於家庭整體的改變。
  • 渡仁詹宗熙日誌|談談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在關係中許多的發生,都彰顯原生家庭的影響甚巨。 然而,『原生家庭的影響』就都是負面、要除去的嗎?會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人就代表沒有自己想法、脆弱、不夠獨立自主嗎?在心理健康的領域裡,仿佛『原生家庭』這四個字成了一個人要成長的阻礙,如果要提升身心靈,就要除去而後快的絆腳石一般。而多數父母也往往被無形冠上『不肯放手』、『會耽誤子女』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