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狀況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在美國,對學生來講,閱讀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知識的方式,更是培養其思維能力、連接真實社會的重要手段,許多課程中都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學習。正因為有深厚的閱讀基礎,在進行STEM學習時,學生就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提出質疑和假設,從而充分參與社會生活。那麼,美國孩子讀什麼?怎麼讀?今天就和數老師一起來看看美國教材怎樣教會學生閱讀。(文章略長,但很有借鑑意義哦。)
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認為:通過對文本的理解、應用、評價、反思和參與,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個人潛能。
CCSS(共同州立核心標準)認為:學生要閱讀故事性文本和科學、社會科學領域內提供事實和背景知識的更為複雜的文本。學生必須學會反思閱讀內容,從而培養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分析能力等這些在大學、職業和生活中所必備的能力。
閱讀策略和方法的相關內容在美國語文教材中大量存在。以麥格勞希爾小學語文教材《Wonders》第四單元「直面挑戰」為例,看看美國在設計課程時是怎樣融合閱讀策略的學習的。
(見上圖)這個單元涵蓋寓言故事、現實主義小說、說明文、敘事詩等文本。所用到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技能有提問、觀點研讀、復讀、對比與比對、因果推論、主題研討等。
(見上圖)每課首頁提出核心概念:適應。提出核心問題:當所處環境發生變化時,動物如何適應?
(見上圖)通過短文引用、話題熱身、引導運用所學詞彙和知識,初步建立關於「適應」的概念思維導圖。詞彙配以圖片,直觀釋義。
(見上圖)標題、構圖均顯示了接下來要運用的對比與比對的閱讀技能,並提出核心問題。
(見上圖)正文中結合插圖、地圖等各類圖示,將灰狼和紅狐的習性等深入淺出地一一道來。文末的建立聯繫(Make Connection3)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思考核心問題,同時要求將文本與自身經驗結合起來思考。
(見上圖)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板塊介紹了復讀、對比與比對的具體運用。先介紹每一策略、技能、文體的基本情況,然後聯繫文本,具體闡述,最後通過「your turn」,引導學生自主聯繫文本應用。
(見上圖)從readers to 到writers,進行閱讀轉換,將所學落實到寫作上。readers to 介紹了「strong opening」的含義和操作方法;writers則展現了學生範文和教師批改的情況,並在your turn中明確了本次寫作要達到的標準:必須寫出一個「strong opening」等。
可以看出,美國的課本通過清晰的文體意識,明確了閱讀策略和要求,並落實到技能訓練,通過系統地梳理知識結構和思維方法,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致力於培養多元文化語境下學生掌握多種文本的能力,培養學生批判創造能力和探究精神,讓他們成為承擔倫理和道德責任的高品質公民。
據調查,信息類文本佔成年人閱讀的比例高達80%。進入大學後,無論哪個學科,學生都必須閱讀教材和科研文章。在未來工作中,除了專門從事文學創作等相關工作的人,大部分人將遇到的常見工作內容也都是信息類文本。
而基礎教育中對信息類文本的教學投入普遍不足。基於此,美國CCSS大幅度提升了信息類文本的教學地位。
美國小學生不僅要閱讀故事性文本,還要閱讀科學、社會科學領域內提供事實和背景知識更為複雜的文本。他們必須學會分析閱讀內容、反思閱讀過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學生在閱讀文學類文本時,主要是享受文學美感,即理解虛構的敘述性作品,賞析文中想像的事件、情景、行為、人物、氣氛和情感,從而培養想像力和抽象能力。
學生在閱讀信息類文本時,如歷史、傳體、論文、說明文、圖表、廣告和通告等,主要培養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對美國小學閱讀教材進行簡單梳理後發現,教材共涉及45種不同的文體!當然有些文體是屬於大文體中的細分,比如現實主義小說、歷史小說,都屬於小說類。但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內容可以採取不同的表現形式,美國的閱讀教材中均對其進行了明確的區分。
除了教材,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美國學校還推薦了大量跨學科閱讀內容:
K-2年級的低幼階段,學校會建議孩子們通過感恩節小故事、富蘭克林人物傳記等,了解一些重要的社會和歷史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標有「NF」的都是非虛構作品(Non-Fiction),說明美國孩子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接觸一些非虛構題材的文本,並不都是簡單的繪本故事(如下圖)。
到了3-5年級,小學高年級段,開始涉及一些日常接觸不到,但又好奇的「先鋒」生活,比如草原上的生活、西部的探險世界,擴大孩子們的生活視野(如下圖)。比如,獲得1986年紐伯瑞金獎的「Sarah, Plain and Tall」《又高又醜的莎拉》,敘述了兩個自小生長在草原上的孩子的農家生活。
6-8年級的社會科學主題主要集中在古希臘時期的歷史神話。通過具有魔幻色彩的虛構和非虛構作品,了解特定時期和地域的人文風貌(如下圖)。比如,「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 Series 」《波西·傑克遜》系列叢書是當今最暢銷的青少年小說之一,被譽為「哈利波特」「納尼亞」之後的經典奇幻巨著,也是古希臘神話與現代冒險的完美結合。
到了9-12年級,高中生們關注的社會話題則更具有現實意義,比如種族歧視、民權運動等話題(如下圖)。這一時期,像馬丁·路德金的自傳、The Help《相助》等虛構和非虛構作品,讓學生對美國那個衝突不斷、動蕩不安的年代有所了解。
在自然科學學習方面,K-2年級要求主要通過一些淺顯的科普讀物或小故事,了解所處的大自然環境、天氣和季節變化等(如下圖)。比如《美國國家地理分級少兒閱讀》是很多美國孩子必讀的非虛構讀物。
對3-5年級的孩子會推薦一些與自然環境聯繫更密切的科學書籍(如下圖)。比如《The Magic School Bus》系列,這套書是美國國家圖書館推薦給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的課外自然科普讀物。
6-8年級的初中階段,學生對科學的探索眼光可以放到更深遠的宇宙,在了解地球環境的同時,也對地外的星系有所想像。同樣,此時的閱讀書籍幾乎都是科普類的非虛構作品(如下圖)。
到了9-12年級的高中階段,科普閱讀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集中探索人類的發明和創造。對科技感興趣的學生將從這些閱讀中得到很多關於航天航空、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如下圖)。
K-2年級的孩子最需要的社會情感學習主要是同理心的建設,通過閱讀了解如何幫助他人(如下圖)。比如「I CAN READ」系列和 「蘇斯博士」系列,都是這一類型的推薦書籍。
3-5年級的孩子更關心個體在校園、集體中如何生活,如何與老師、同伴相處。同時,這一時期的孩子也開始有點愛搞怪和惡作劇。因此,可以接觸一些涉及校園霸凌題材的文學作品,比如Wonder Series《奇蹟男孩》系列、The Recess Queen 《珍妮小霸王》等(如下圖)。
6-8年級的初中階段,孩子們開始學習「悲痛、憂傷、不幸」這類更複雜、更沉重的社會情感。下面是一些涉及這些情感內容的書籍推薦,比如,Wild Life《野生動物》、Lost in the sun 《烈日迷蹤》等(如下圖)。
到了9-12年級的高中階段,孩子們開始了解無處不在的「衝突」,這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話題,也是即將邁向成人的孩子們必須要試著接納的(如下圖)。
上文中的書名後都有一個括弧,裡面的數字分別對應ATOS level、Interest level 和Lexile measure的數值,它們是目前比較常見的分級閱讀測評體系。
1. ATOS level
用來表示書籍難易程度的數值,出自美國著名的分級閱讀系統——AR系統。由教育組織Renaissance研發,按年級級別劃分難度,例如:5.4表示美國小學5年級第4個月的英語閱讀水平。想了解某本書籍的這一指標,可以通過www.arbookfind.com查詢。
2. Interest level(興趣水平)
它是以內容為基礎,包含主題、人物和情節等。它的級別是由出版商和專業人士判斷出來的,也與年齡段有一定的適應性。比如,LG=低年級(K-3);MG=中年級(Grads 4-8);MG+ =中上年級(Grads 6以上);UG=高年級(Grads 9-12)。
3. Lexile level (藍思閱讀指數)
它使用字母「L」加數字來衡量文本難易程度,範圍在0L—1700L之間。數字越小,表示閱讀難度越低;反之則表示閱讀難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