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語文教材美國語文教材《Wonders》與《Reach》博大精深的語言藝術學習方案,涉及到語言、知識、思維和文化,基本上我們希望學習的內容和方法都有了。參考美國的課程設置體系與閱讀技能,嘗試對孩子們進行了閱讀規劃。
「Wonders」是全球第一套根據最新美國共同教育大綱(CCSS)編寫的核心教材,它是美國的主流小學教材。
根據美國官方權威調研的MAP?測試結果,全美使用Reach教材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批判性思維方面見長。
對孩子的閱讀進行規劃,對很多家長來說,需要經過很長時間認真考慮才能做出選擇,而且效果也未必很好,下面我將介紹我對孩子的閱讀規劃,希望可以起到參考:
1.為什麼要學習美國教材的閱讀方法?
2.這些方法是如何提升孩子的知識和閱讀能力的?
3.習得方法如何與中國的教材結合?
帶孩子在學習這條路上,有迷茫,有驚喜,有挑戰,有收穫。正是迷茫和挑戰讓我把視線不斷地拉伸去探索,也是因為驚喜與收穫,讓我有勇氣分享。
國外的孩子是不是每天就是玩,他們什麼都不知道,認真研究下來,發現不是的,國外的孩子有有效的學習工具:
閱讀和寫作一直是我們大多數孩子學習困難所在,因為我們學習語文時缺乏了閱讀技能和組織語言的方法,尤其缺乏邏輯,基本閱讀只認字,寫作流水帳。
將來在學術和工作中需要大量運用邏輯思維、寫作結構,而這些是需要一點點習得的,所以我希望孩子通過閱讀訓練打下系統而紮實的基本功,了解美國主流教材,擴大視野。接觸先進的方法,幫助孩子輕鬆學習。
當然很多家長可能會糾結,這個目標定位需要家長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的確,這件事,關乎目標,關乎規劃。但是有目標就會有動力,有規劃就會有系統。想親力親為我可以把經驗分享過來,想找外援,也可以找我幫助你一對一帶孩子。
至於學到什麼程度,也和目標、家長投入程度息息相關,我在實踐中也看到,孩子思維習慣養成階段、孩子技能遷移階段均需要家長付出精力來支持,但是一旦越過這個階段,你就會明白一個道理:磨刀不誤砍柴工。
美國的語文課本,每個州會有不同,但是課本的制定會遵循同一個標準:美國新課標(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Wonders》與《Reach》就是基於這個標準來編寫的。類似中國有統一的課程綱要,但是會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等。
美國新課標的目標是:1.具有閱讀複雜文本、理解學術語言的能力;2.知識閱讀與文學閱讀並重;3.閱讀理解、寫作,均需要從文本出發。簡單來說,美國的語文教材的學習核心是「閱讀理解」,當然閱讀理解不止於能認字、能把文章讀出來,那麼簡單。要求閱讀複雜文章啊,並在閱讀中訓練思維、獲取知識。這對中國孩子來說是個大難題,困難主要體現在:對思維結構、章法缺乏把握,即使有一定的識字量,卻常常在讀完一段話和一篇課文之後,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而美國的這兩套語文教材就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大量的閱讀方法論、閱讀技能,以及文學和知識性的閱讀,幫助孩子大幅度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並在這個過程中訓練思維、擴充知識。
1.系統學習閱讀理解方法
美國語文課本裡處處都是「方法論」,從1到6年級,有非常具體的閱讀理解策略、技巧指導,讓孩子有章可循、步步前行。比如,特別強調學生要會使用各種組織圖, 梳理文章的邏輯結構。
從小學1年級就開始的這種閱讀技能訓練,就是讓孩子建立一邊閱讀一邊進行結構化思考的能力。每篇課文後,都會讓孩子用一種組織圖對課文進行邏輯分析,訓練對文本結構的解讀能力。比如,無論讀什麼,一定要找到其中觀點和證據的對應關係。讀一個故事,能理出核心脈絡。比如,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是怎麼一步步解決的?練習歸納、綜合、推理能力,學會分析文本中各種顯性和隱形的邏輯關係,比如因果關係、對比關係和順序關係等。這些組織圖的基本框架並不難,但卻體現了非常不同的學習理念和思維方法,用起來也是千變萬化。
再者,批判性思維無處不在,「逼著」孩子學會提問、學會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和作者的真實意圖。比如,閱讀的時候,隨時讓孩子從字裡行間去分析人物的立場、觀點...
此外,要求孩子不管讀故事、讀科普、還是讀新聞,都要特別注意分析作者的目的,從而去判斷內容可信度。孩子們從1年級開始,就不停地練這個,從文章的「蛛絲馬跡」裡去發現作者的真實意圖 ...
極為重要的一點,是引導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每篇課文開篇,都會提出一個核心問題,讓孩子融會貫通,學會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思考問題,然後根據文本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