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育兒小導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數學可以算得上是公認的難學的學科了,從我上學時到我家孩子上學,我見過太多被數學難倒的孩子,也見過很多「不怎麼用功」但就是數學好的孩子。我發現,數學好的孩子,從小就會有幾種表現,基本不會出錯。
數學家陳省身說: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時間學數學,但我們其實只是學會了計算,而不是數學。」
我對這句話是很認同的,因為我發現大部分數學成績中等或者偏下的孩子,再怎麼努力都只能在計算和一些淺顯的數學題目上下功夫,而真正數學學得好的孩子,可能計算是很慢的,但卻能一針見血的指出一道複雜的數學題背後要考察什麼。
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擁有數學思維的,能能夠透過一些現象看到事情的本質。快速從題目中讀取信息,進行判斷、思考並進行解題過程。
蔡元培先生曾說:「惟有專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學問上,才能事半功倍。」
所有能將數學學好的孩子,在解題、學習的時候都能特別的專注,尤其是一些「天賦型」的孩子,平常看起來淘氣、愛玩,可每次下決心要做題的時候又能特別用心、專注,效率反倒要比不專注的孩子高很多。
數學家基斯.德夫林認為,數感由兩個重要的能力組成:
像關於數字的比較、推理、找規律類的問題,考驗的都是孩子的數感,從小數感好的孩子對數字的敏感性會更高,做題時對數字、計算結果的判斷經常會有類似「第六感」的正確率。
我有很多同學都是數學學渣,小學數學成績還可以勉強混個中等,但從初中開始,就越學越難,大學準備考研時更是只能找一些不考數學的專業,甚至必須放棄一些自己喜歡的或者是就業前景好的專業。
正是因為看到了數學在今後升學甚至就業時的重要性,所以我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在為他做數學啟蒙方面的準備和實踐,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的。
1、數學閱讀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先生認為:
學習數學的第一步是弄清基本概念及每個基本概念是如何引出來的,這就需要仔細閱讀數學書籍。他說,對於數學書中的某些內容,有時需要反覆讀6遍才行。
在數學啟蒙階段,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做一些數學題,所以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做題多少導致的,而是數學閱讀多少導致的。
我家孩子數學啟蒙的時候,我就經常給他讀一些帶有數學語言的故事,比如《老狼老狼幾點啦?》,這種對孩子來說淺顯易懂的故事。
這套《可愛的數學》就是收錄了8個數學方面的故事,用很有趣的故事向孩子解釋像時間、高矮、多少、形狀之類的數學概念。
我家孩子最開始完全是被這套繪本的畫風吸引的,不管是又窮又饞的可憐老狼、滑稽的高先生和胖先生,還是驕傲任性的小公主薩利的形象都非常生動真實,顏色的搭配和細節部分也都讓孩子感到驚喜。
而且這套繪本的故事性都比較強,剛好可以將數學內容的枯燥感中和掉,我家孩子一點也沒覺得自己是在學什麼,而且吸收的特別好。
2、場景啟蒙
數學是一種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學科,家長也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情景讓孩子多多體會,培養孩子對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思維。
比如去超市時先做預算、比價格、結算等步驟,還有媽媽出門前告訴孩子幾點回來之類的情況,都可以幫孩子更多的理解數學中的很多概念。
3、數學遊戲
對於我家孩子來說,最喜歡的還是數學遊戲,因為從小我就不太給孩子用手機、平板類的電子產品,所以他從小就是玩數學遊戲長大的。
其中我最滿意的是這套好奇狗陪你學系列中的《數學啟蒙遊戲》和《專注力訓練》。
首先說一下《數學啟蒙遊戲》,這套一共是13冊,內容非常的廣泛,幾乎是涵蓋了整個小學期間的大部分數學概念。比如數字、形狀、乘除、倍數、平均數、路程計算等,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排列,從3歲一直可以玩到9歲。
而且書中會在一些圖案上留出空白部分,孩子可以在上面按照自己的喜好塗色,每一冊書還會贈送一張貼紙,這些都是我家孩子喜歡它的原因。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書中的各種遊戲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時又是逐漸加大難度的,我家孩子每次學會解開一個新的謎題、學會一點新的知識時都特別自豪,這種成就感讓他對這套遊戲書和數學都特別感興趣。
這裡是育兒小導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