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帶刺的朋友會是誰呢?刺蝟?仙人掌?……相信同學們都讀過課文了,帶刺的朋友指的是刺蝟。在這裡,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刺蝟:刺蝟別名刺團、偷瓜獾等,哺乳動物,眼小,渾身有短而密的刺。刺蝟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要食物。
一.學習生字詞
棗上半部分的撇、捺要寫得舒展,下面的兩點方向大致相同,且落在豎中線上;刺和棗有一部分類似,但要注意第三筆略有不同,「刺」的第三筆是橫折鉤,而棗的第三筆是橫折;匆要注意第二筆橫折鉤寫得略寬,最後的豎鉤部分向內收,同時還要注意兩筆撇畫之間等距;追先右後左,右半部分要注意寫得緊湊,另外,橫畫之間等距。
眼饞:看見自己喜愛的事物極想得到
斑斑駁駁:顏色深淺不一
詭秘:神秘
噼裡啪啦:連續不斷的拍打聲
恍然大悟:突然明白
欽佩:令人佩服
躡手躡腳:放輕腳步走
二.學習課文
本文主要寫了刺蝟偷棗的高超本領,表達了「我」對刺蝟的喜愛之情。
1.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了秋天紅棗成熟的誘人景象。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詳細描寫了刺蝟偷棗的高超本領,令人佩服。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我」打算跟蹤尋訪更多關於刺蝟的情況,可惜沒了蹤影。
2.分析課文
(1)第1自然段景象優美,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同學們發揮想像,想像這幅美麗的畫面。
(2)給我們具體交代了刺蝟偷棗的時間、地點,刺蝟偷棗的過程是本文的重點,一系列動詞:爬來爬去、歸攏、打了一個滾兒、扎、馱、跑,寫出了刺蝟偷棗的高明。
(3)文末的三個問號表現出了「我」的強烈好奇心,正是好奇心的驅使,才使「我」去一探究竟,尋找刺蝟的蹤影。
3.文中有作者對刺蝟的不同稱呼:那個東西、那個傢伙、聰明的小東西,從這些稱呼中我們能夠看到作者對刺蝟感情逐漸升級,越來越喜歡,尤其是最後的一個「小」字,寫出了刺蝟的可愛也寫出了「我」的喜歡。
4.請同學們試著用:先……再……接著……最後……說一說刺蝟偷棗的過程。
刺蝟先爬上樹,再使勁搖晃樹枝,把棗子搖下來,接著從樹上掉下來,把棗子歸攏,最後把棗子扎在身上,逃跑了。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同學們可以試著仿照課文也寫一寫一些你喜愛的小動物的精明的表現。
歡迎關注小學教育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