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的課文以「我與自然」為主題。《帶刺的朋友》是本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主要敘述了作者觀察刺蝟偷棗這件事,字裡行間表現出作者對刺蝟的喜愛之情。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願望。
不知道同學們把《帶刺的朋友》這篇課文學懂了嗎?本節小隴老師整理的這份知識梳理很詳細,一定能幫你全面掌握課文。
按照同學們的學習習慣,在梳理知識點的時候還是按照字詞句段的順序由易到難進行整理,以方便同學們循序漸進掌握課文內容。
我們先來看課文中要求同學們認識的11個生字:棗、逐、饞、朦、訝、緩、測、監、聰、扎、恍。要求同學們會寫的字(如下圖所示)有:刺、顆、暗、伸、溝、聰、偷、腰、棗、忽、乎、匆、追這13個字,字的結構主要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以及2個獨體字「乎」和「匆」,同學們書寫是一定要規範。
以上就是課文中出現的要求同學們必須會認會寫的生字,在正式學習課文內容之前首先要將這些生字認會寫熟。
說完了生字,我們再來看課文中需要同學們識記掌握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上圖所示,近義詞有4個,反義詞也有4個。需要注意的是文中還出現了一個多音字「扎」,要求同學們理解熟記。
再來看文章中需要重點掌握的詞語朦朧、驅使、詭秘、眼饞、恍然大悟、躡手躡腳。對這些詞語的掌握還有助於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所以這6個詞語要重點去理解。
課文中出現的重點字詞到這兒也就梳理的差不多了,字詞是構成文章最為基本的元素,所以同學們在學習課文內容之前,首先要把文章的重點字詞先認真學習掌握一遍,才能很好地去學習理解課文內容。
學完了重點字詞以後,下面請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內容,相信通過小隴老師對課文內容的詳細梳理,一定能夠幫助同學們深入地理解課文。
課文第一自然段描寫了誘人的紅棗。把紅棗比喻成瑪瑙,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紅棗的誘人。
2~4自然段描寫了刺蝟在一個月夜到後院偷棗樹上的紅棗。
5~10自然段描寫了刺蝟小心謹慎偷棗的全過程。對於灑落一地的紅棗,小刺蝟可不是束手無策,它就這樣匆匆偷走了,這小傢伙偷棗可真聰明。
11~12自然段寫出了「我」對小刺蝟的喜愛之情。作者對刺蝟偷棗的高明行為所打動,新生欽佩,喜愛之情,以「帶刺的朋友」為題,表現了作者對刺蝟的喜愛,以及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願望。
《帶刺的朋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到這兒也就基本梳理完了,相同這份知識梳理會對同學們學習這篇課文有很大幫助。如果您喜歡我們的這篇文章,請多多轉發點讚。
我是小隴,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