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英國小哥衲森(Nathan Keith Williams)跑去龍門古鎮挑戰超辣紙包魚。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趟四川蘆山之旅自己居然可以收穫兩個充滿中國智慧的成語。
最近衲森愛上了辣到想哭還忍不住吃吃吃的感覺,同事推薦他去四川蘆山龍門古鎮試試超辣紙包魚( paper-wrapped fish)。
去之前,衲森在網上輸入了英文關鍵詞「Lushan county」(蘆山縣),滿屏的相關舊聞讓他非常忐忑。
BBC報導稱,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
所有的一切都坍塌了。 "Everything collapsed." 蘆山靠近震中的村子一片廢墟。 Villages close to the epicentre in Lushan county were left in ruins.
但想到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他一咬牙決定還是去看看。
蘆山完全不是衲森想像中的樣子。重建後的蘆山新貌讓他非常震驚。 要知道在一些西方國家,比如紐約,僅僅是修條3.2公裡的地鐵線路,預計就要用7年時間。而短短6年間,蘆山縣居然能在廢墟上完成如此大規模的重建。更何況,蘆山還並非紐約、倫敦那樣的大都市。
來看看地貌圖,就能直觀地感受到,重建夾在大山中間的蘆山,是怎樣一項壯舉。這個地方90%以上都是山區,谷深坡陡,大面積坍塌後連正常通車都費勁。
衲森很好奇,這裡的人民是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取得如此了不起的重建成果。
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衲森學會了第一個成語——同舟共濟。
龍門古鎮餐飲店老闆李連強告訴衲森,地震發生後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就來到了蘆山。
△2013年5月21日-23日,習近平前往蘆山地震災區慰問受災群眾,部署抗震救災工作。
當時李連強跟很多人一樣住在縣城最大的群眾安置點——蘆山縣體育館。總書記去看望他們時問得特別細,吃飯、飲水、洗澡、補助、用電、衛生設施......
總書記的話非常鼓舞人心,他說:「我們同舟共濟,一起把安全、美麗、放心的美好家園重建起來。」
「同舟共濟」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震後的蘆山之舟狀況如何?這個舟駛向何方才能渡過難關?當天晚上,習近平在帳篷中主持召開了抗震救災工作會議。
會議給出了4項短期部署,每一項都很暖心:
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安全住處、有乾淨水喝、有醫療服務。 特別要安排好面臨高考、中考學生的學習。 確保災區社會安定、人心穩定。 堅決避免因次生災害造成新的人員傷亡。
衲森發現,那時候中國就做出了恢復重建的長遠規劃。
當時習近平指出,恢復重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實施。
習近平當時強調:
特別要按時完成災害損失、災害範圍評估,搞好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 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要求,科學編制好規劃;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統籌研究資金、稅費、金融、土地、產業、住房、就業、社會保障等各項支持政策。
那場會開到了深夜。會後,習近平就住在了帳篷區活動板房中。
6年前的晚上,總書記為蘆山發展量身定做了「定盤星」。6年後,震後的蘆山在一片廢墟上實現了產城融合、產村一體的綠色發展。
衲森開心地坐在古鎮的餐館裡吃紙包魚,老闆告訴他:
地震後國家把房子給我修好了。不是國家我們住不起這樣的房子。 After the earthquake, my house was repaired. Had it not been the government, my house would not be so good as it is.
政府幫他重建家園,助其開店。在家裡就把錢賺了,這讓李連強很是得意。
地震前我一直在外邊跑車。 Before it happened, I was a truck driver. 現在我們這邊搞了個4A級景區,我就在家裡搞這個魚,我天天在家裡面就把錢掙到了。 There's a 4A-level tourist scenic spot in my neighborhood. Then I opened a restaurant to sell paper-wrapped fish. Now I can earn my life without leaving my home.
「有備無患」是衲森在蘆山學會的另一個成語。
衲森在視頻中談了他對這個詞的感悟。
有個成語叫「有備無患」。經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後,四川人民深有體會。 The old maxim "Fail to prepare and prepare to fail" is understood all too well here in Sichuan province. 蘆山地震發生後,這座體育館成了當地居民的避風港。令人欣慰的是它拯救了許多生命。 When the Lushan earthquake struck, this hall became a safe haven for the local residents,and thankfully, it saved lives.
這樣「有備無患」的經驗,進一步充分融入到了2013年蘆山的災後重建工作中,在當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體現。
▌校園裡,用心做好抗震細節
蘆山隆興中心校校長王智強介紹到,「震後學校加固重新投入使用,並定期舉行應急逃生演練。一家公司還給學校師生送來了帶有晶片的安全頭盔。晶片可以通過GPS系統,對孩子所處的位置進行定位。」
震後蘆陽鎮第二小學新建的校園裡,樓梯旁邊是一道滑梯,平時可以玩耍,遇到緊急情況時就是一條逃生通道。據校方介紹,校園內所有樓房不超過3層,屋頂全部採用斜坡式,增強抗震性。
▌同心共築,全力鋪建生命通道
國道351線是災區最大的單體重建項目,道寬10米,雙向兩車道,全長154.13公裡,為寶興和蘆山打開了一條新的生命通道。
因為這條通道,蘆山縣思延鄉草坪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改變。從思延鄉到縣城,翻越佛圖山要1個多小時。351線佛圖山隧道貫通後,進城只要10分鐘。
一頓紙包魚,英國小哥「吃出」了兩個成語。細細品味後發現,這兩個成語其實就是蘆山「浴火重生」驚人發展的關鍵。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