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對不起,合工大安大安醫大,搶佔安徽高教資源非我所願!一種觀點認為,合肥當年接了中科大,決策沒問題,但是投入和產出收益並不值得,沒有勻出資源給合工大、安大、安醫大等別的高校,這些本土高校對安徽及合肥的回報可比科大強太多……
中科大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科大的級別與合工大安醫大不是一個層次的,很多頂尖的技術人才是看在科大的份上才「屈尊」來到合肥,不然以合肥的水平根本接觸不到這些人。
科大和安大、安醫這些學校放在全國乃至全球來說,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哪怕北京名校聚集,提到科大都還是敬畏的。講實話,哪怕提及合工大,一些北京人聽到都略顯迷茫,因為畢竟北京985強校太多了,就更別提安大、安醫了。
再牛安醫也比同濟醫學院、北大醫學院差幾個level,安大遠的不說,隔壁武漢那幾所高校都被壓死了。出國就更別說了,畢竟全球名校那麼多,除了清北,科大卻是能實打實排上榜的,尤其科大少年班那群人,真的掙了不少臉面。
當然,這裡沒有黑任何學校的意思,我對合工大、安大、安醫都很尊重,都是很好的學校,就是客觀談談這幾類學校的真實檔次和全球科研視野,就像比賽一樣,初試小組競賽的時候,都是小組裡優秀學生,到總決賽一群神仙打架的時候就高低立顯了。
實際上,上述觀點可能還不理解各省高校的真實情況。就像清北每年分走教育部百分之40(至少的,高的時候近百分之60)的資金,其餘所有學校分那百分之60一樣,宏觀的政策就是扶持幾個厲害的高校搶佔國際話語權。
浙大、復旦很多時候的資金來源是校外捐助,以及各省內部主要扶持它,但同時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省內別的學校。比如福州大學和廈門大學,差得很大。就像每個省都有個厲害的城市一樣,高校的做法也是這樣的。
中科大
科大的國際話語不比清北差多少,北大有時候光論專利技術比不過科大,同樣,也會有高校對當地城市的反饋。有些人只看到了安徽境內的情況,其實好好看看全國都一樣。
浙大是並了省內的三所211才有今天的浙大,這也就是浙江境內為什麼沒有211的原因。宏觀決策就是這樣引導的,單純怪到安徽意義不大,畢竟合肥之前積弱,其實除了合肥,安徽各市也都弱,蕪湖好些,然而沿長江,還是比不過南京武漢。
像南京的高校太厲害了,前中央國立大學了解一下,這學校拆了六所211和現在的南大和東南大學,上海都爭不過南京,別說安徽了。應當看到,高校的問題很複雜,根本不是簡單哪個人可以完全決定的,歷史文化的沉澱很難改變。
中科大:對不起,合工大安大安醫大,搶佔安徽高教資源非我所願!當然,對合肥來說,確實感覺合工大可惜了一些,不過也請注意,現在不是大力發展重工業的時代,再扶持也不行,安徽也早就轉型了,哈工大都落寞了。
至於安大,最初本身就是為了扶持安徽勉強擠進211的,發展上限也很明顯。科大有時候感覺是精英教育,所以普通人會覺得這學校對大眾生活沒太大影響,只是宏觀考慮的並沒錯,因為推動歷史節點發展的永遠是少部分人。
中科大哪怕只要核、晶片等高科技上推動一點點,對安徽的收益都是極大的。所以說合肥是賭城啊,只要中科大還在那,骨子裡就會一直賭下去,合肥這些管理者眼光確實好。
中科大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