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立規矩孩子才會聽?其中的小「竅門」,家長不妨學起來

2020-12-11 父母講堂

《禮記·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

想要融入社會生活,順從一定的行為準則是基礎。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非常講究規矩二字。但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獨生子女成為主流。

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待孩子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更別提什麼立規矩,就是連大聲對孩子說話都不捨得。

正是這樣的現象,讓社會上熊孩子屢屢出現,結果很多孩子從小任性、囂張,等步入社會以後就吃了性格的虧。所以立規矩應該是每個家庭都重視起來的事兒,那如何立規矩呢?

立規矩也有黃金期

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心理發展理論,0-2歲屬於感知運動階段,孩子很多行為都是無意識行為。此時通過規範孩子的習慣,幫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能為日後立規矩打下基礎。

2-7歲屬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孩子會經歷自我意識的萌芽期、秩序敏感期、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等等,屬於非常複雜的一個心理階段,而此時正是立規矩的黃金期。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過,孩子6歲之前你不管,等到12歲青春期,家長想管也管不了,所以要抓住這個階段。

其中的小「竅門」,家長不妨學起來

很多家長認為,既然是立規矩,就應該有懲罰或者是獎勵,這樣才能有效果,但法國育兒專家馬塞爾·魯福教授卻提出2個禁止。

一、禁止體罰

不論何種形式的體罰其實都是一種強者法則,根本沒有任何教育意義。——馬塞爾·魯福

這位教授表示,如果因為孩子犯錯,家長習慣性呵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不在乎家長的態度,而這種不在乎的態度就會激怒家長,於是家長選擇體罰孩子。

如果這種狀態在一個家庭持續小區,那麼未來這個孩子可能更具有攻擊性或者反社會性。不僅如此,有研究顯示體罰還可能減少大腦灰質,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二、禁止獎勵

一些家長認為,既然體罰不行,那就用獎勵的吧。但是心理學家認為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上的經歷對於孩子來講都是「情感綁架」。

這會造成一種現象,孩子喜歡討價還價,並且不認為自己要履行應該履行的任務。久而久之還可能中了「貝勃定律,孩子越來越無法滿足。

那該如何立規矩?

  • 慈愛與威嚴並存

父母要知道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是正常現象,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對孩子慈愛是必須的,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就給孩子一種感覺,因為犯錯父母就不愛我了,這是一種要挾。

當然,父母若全都是愛,那就可能讓孩子目中無人,狂妄自大。所以李玫瑾教授曾在節目出表示,父母除了要給孩子愛以外,還要讓孩子懂得敬和畏

家長在孩子7歲之前,要學會跟孩子說「不」。讓孩子了解行為準則和父母的底線。比如孩子當街撒潑打滾索要玩具,你不打他不罵他,就安靜地看著他耍,但堅決不要滿足他的要挾,引導孩子學會用溝通解決問題

  • 建立合理的規則

所謂合理的規則,首先數量要精簡。你給孩子列出100條家規,本身就是難為孩子。而且語言就要精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目了然。

其次父母要讓孩子參與立規矩的過程,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因為是和父母一起立規矩,孩子更容易遵守。

  • 通過故事進行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比如你看到別人打哈欠,你也會跟著打;電梯裡的廣告,如果經常播放一個產品的廣告,當你想到這個產品時就會習慣想到這個廣告。

心理暗示應用於各個領域,當然教育孩子用這一招也相當好用。蕭伯納曾經說過:「我們的行為不是受經驗的影響,而是受期待的影響」!

小孩子更容易接受權威者的心理暗示,比如父母和老師或者自己喜歡的英雄。所以童話故事,是很多人心靈力量的源泉,想要孩子守規矩也可以從故事下手

在每天的睡前故事環節,家長給孩子講述一些關於遵守規則的故事,就能無形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庭規矩到底怎麼立?
    有些孩子犯了錯,家長明明想要嚴懲,卻又不忍心限制孩子的成長空間,最後不了了之。有的家長的確嚴懲了,卻又因為過度的懲罰,令孩子失去了自信,留下了心理陰影。 各位家長們要明白,規矩必須立,但是要明白到底怎麼去立。
  •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肯聽?3歲前這6方面做到位,孩子聽話家長輕鬆
    孩子的規則意識為什麼如此缺乏?1、父母什麼事都順著孩子的想法,給孩子養成了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2、父母認為孩子太小,不理解所謂的規則和規矩,即使定了規矩也沒用,等孩子長大就好了。3、給孩子定的規矩沒有嚴格執行,孩子一反抗規矩就失效,規矩形同虛設。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不少寶媽在面對孩子這種脾氣不好的行為,多半都會在一氣之下對寶寶施行棍棒教育,但換來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家長沒有在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給寶寶立下規矩,導致孩子養成了壞習慣。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
  • 2歲的孩子,該立下哪些規矩?立規矩的這些小竅門,建議家長收藏
    正因為如此,安昕媽媽想和大家聊聊2歲的孩子該立哪些規矩?立規矩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什麼?以及有哪些小竅門。立規矩的注意要點給孩子立規矩,是希望他們學會體諒他人,對自己負責。2歲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家長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切忌簡單粗暴,用硬邦邦的「規矩」二字束縛孩子爛漫的天性,甚至造成孩子心理負擔。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但換來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家長沒有在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給寶寶立下規矩,導致孩子養成了壞習慣。>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
  • 怎麼立規矩孩子才會聽?
    你還沒說幾句,寶寶就抗議了——不要聽不要聽,說著就跑開了!2我們和娃都要意識到:規則不僅是約束,更是保護很多媽媽一說到給寶寶立規矩我們一直在說要培養一個有獨立思考的、有質疑精神的、不軟弱的孩子,那麼我們在跟孩子表述一個規則的時候,就不能簡單粗暴地去讓孩子聽誰的話,而是允許他有質疑的勇氣。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也應該鼓勵ta說出來,只要ta說得有理有據。
  • 3-6歲是立規矩「黃金期」,家長立下5個規矩,娃將來會感激你
    對父母來說,孩子懂事有規律無疑是最好的,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要是不調皮搗蛋,生活豈不是少了些許趣味。孩子天性愛玩,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順從寵溺孩子,應該趁早為孩子定下規矩。,家長們應該狠心立下5個規矩,娃長大後會感激你。
  • 孩子從小懂得規矩,長大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發展,所以規矩要趁早立
    給孩子立規矩,這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也是令人頭疼的一個過程。立不立?立高了不好,不立也不好。怎麼立?太嚴了不好,太鬆了也不好。規矩如何立得不挫傷孩子天性?如何立得令孩子信服?最近在讀《這樣定規矩孩子才願聽》這本書為家長們提供了一份全面應付「倔孩子」的最佳方案。
  • 什麼時候立規矩?不要等到孩子長大,立規矩要在4歲之前
    朋友告訴我們,想要孩子聽話其實很簡單,就是三個字「立規矩」,而最難的就是如何立規矩。 生活中處處是規矩,有的規矩已經成為家長根深蒂固的思維,但是孩子卻不以為然,比如早上起床之後要刷牙,洗完澡才能睡覺,上床之後不能吃東西……但是孩子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不能在床上吃東西?想吃就吃不行嗎?坐著吃、躺著吃、趴著吃,只要自己開心不就好了嗎?
  • Kidsplus家長課堂:為什麼給孩子立的規矩不奏效?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的學期,您是不是也給孩子立了不少規矩?可等到真正開始實行時,是不是也遇到了各種問題和不配合?本周,在騰訊新聞開課live-2020母嬰親子峰會上,Etonkids家長大學曾珈校長給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規則」的主題分享。以下為曾珈校長主題演講的核心內容,相信會給您和孩子在制定和執行規則方面帶來切實的幫助。
  •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幾歲應該立規矩合適,規矩如何立?
    終於坐在後面的大姨忍不住對麗麗發火了:「這麼大的孩子了,怎麼一點規矩都不懂,家長怎麼教的呀?」這麼一說,麗麗媽媽也火了,自己明明有說孩子,孩子不聽自己也沒有辦法啊。麗麗媽還責怪大姨沒有好好跟麗麗說,兩個人就這麼爭執起來。
  • 正面管教 | 孩子越大越難帶?試試這樣立規矩!
    教育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三歲之前有恩與他,三到六歲立威與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3-6歲的孩子開始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是立規矩的關鍵期。李玫瑾教授:三歲至六歲是規矩樹立最好時期那麼,怎麼給孩子立規矩呢?立規矩不等於提要求,不是為了樹立父母的權威,立規矩其實是給孩子做事提供一個行為「標準」。
  • 給家長:在孩子"立規矩"的年齡,請勿與他交"朋友"
    佟大為對女孩的這次行為表示不認可,他覺得有必要教育女孩一下,得讓她學會不要畏懼失敗,更不能不把學校規矩不當一回事。就在佟大為教育女生沒幾句左右,後排一位女同學站起來對佟大為講道:"老師,我認為你說話語氣過於嚴厲,你不應該只從老師角度來思考這件事,而是需要站在她的立場考慮。不然,我覺得你並沒有做人教師的資格。
  • 給孩子立的規矩,總是不管用?其實是父母沒有抓到點子上
    「怎麼說也不聽,給他立了那麼多規矩都不管用,我都愁死了,什麼時候才能長大懂點事……&34;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給他立規矩了。因為6歲前的孩子對規矩是高度認同的,在6歲前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對他們獨立人格的形成和未來的發展很重要。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
  • 不想孩子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作者|安歌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除了打,我還能怎麼教育孩子?所謂的規矩,就像個擺設,根本立不起來。其實,規矩不管用,是因為我們在立規矩的時候,很容易踩中3個誤區。用大人的權威,強迫孩子服從。很多家長一聽到規矩,認為代表著威嚴,是一種命令式的管教。然而,如果只告訴孩子遵守,卻忽視告訴孩子規則的意義。這樣的規則,自然無法讓孩子認同。比如,5歲的東東在餐館裡,拿著勺子敲桌子。
  • 家長多愛孩子,這三個規矩也一定要立,別等孩子長大後吃虧再後悔
    現在網絡上總是頻頻傳出一些熊孩子的事跡,現在的孩子可真的是嬌生慣養。生活條件逐漸的好了起來,家長對於孩子越來越重視。有些孩子簡直是無法無天,有時候做事更是肆無忌憚,對此許多的家長表示,自己也不願意看著孩子這麼肆意妄為,但是說了又不聽,誰也管不了啊。
  • 李玫瑾:有兒子的家庭,家長越早立下5條規矩,孩子將來就越優秀
    5條規矩,孩子長大後就越優秀相信凡是有關注育兒界的家長,一定都有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因為她在育兒界有著很高的威望。李玫瑾教授認為:那些家有男孩的家庭,家長必須要早早給孩子立下5條規矩,這樣孩子長大後才會變得更優秀。
  • 有些規矩,6歲以前不立起來,家長以後再想糾正來不及
    因此,一個孩子好不好帶,根本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是否有意識的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好帶的孩子。所以,別固執,學一學,下面這些規矩你要了解,並在孩子六歲以前就給他樹立好規則,這樣,你的孩子再不會是個「搞不定」的熊孩子。
  • 小步在家早教:不想孩子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怎麼說也不聽,給他立了那麼多規矩都不管用,啥時候才能長大懂點事......」可樂媽媽在群裡吐槽。在立規矩上,像可樂媽這樣,寄希望於孩子長大就懂事了的家長可不少。但,育人就像種樹,小時候樹苗就是彎的,長大要扶直,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 預防孩子「手機癮」 家長先要立規矩
    微信公眾號提問我們家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級了,最近孩子說想要一部手機,拿著手機能隨時跟爸爸媽媽聯繫,學習的時候也能隨時查資料。我現在正在猶豫,一方面覺得孩子說得對,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會玩手機上癮,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