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菜譜喚醒鄉愁記憶 陽光學院學子助力福建寧德鄉村振興

2020-12-23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 北墘特色自釀黃酒、遠道而來的客人必吃的蛋炒米粉、味道獨特的紅糟肉……9月24日,由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學子組成的「北墘特色菜譜策劃與實施實踐隊」製作的寧德屏南北墘特色菜譜正式亮相,經過三個月的打磨,這群「00後」學子從實地實踐調研到反覆推敲設計,這本菜譜被當地村民稱為能「喚醒鄉愁記憶」。

  「網際網路+」菜譜  助力北墘提振餐飲經濟

  翻開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同學們製作的菜譜,寧德屏南鎮北墘村古樸的清新形象映入眼帘,菜譜將北墘必點菜——紅糟肉、芋頭面、草藥老鴨湯、各式菜乾及黃酒等菜品、飲品做了詳細的圖文介紹,學生們還將「網際網路+」融入菜譜中,將芋頭面的製作方法拍成小視頻,並形成二維碼,顧客點餐時掃碼即能看到菜品製作的全過程,北墘村吳媽媽美食館的老闆吳忠晃看到菜譜後表示:「當代大學生能夠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融會到社會實踐的成果中,十分難得,這本菜譜值得在北墘乃至屏南推廣。」

  陽光學院外國語與海外教育學院學生團委副書記蔡惠燕同學表示,「今年6月,我們專門組建『調研小分隊』赴北墘進行特色菜譜的實踐操作。」調研中,隊員們發現北墘村雖然很適合旅遊,但由於地理位置太過偏遠,客流量始終不穩定,村子裡的餐館為防止過度浪費食物,大多只接受預定進行備料,因此沒有菜單,遊客不事先了解詳情也不會在當地用餐,這就會影響當地的餐飲經濟。「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幫助當地餐館設計出實用且具有當地特色的菜單,助推寧德屏南縣北墘村旅遊經濟的發展,傳播北墘的美食文化。 」

  歷時三月,把鄉愁融入菜譜

  製作一本菜譜並不簡單,從前期的菜品收集,到中期的實地拍攝,再到最重要的設計排版,「北墘特色菜譜策劃與實施實踐隊」的同學們可謂是絞盡腦汁。

  為更好地了解北墘的文化歷史人文,同學們翻閱以往的資料文獻,上網查閱,以及聯繫到了北墘村吳媽媽美食館老闆吳忠晃,通過各個渠道對北墘的情況做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此外,同學們還專門請到具有多年餐飲經驗的吳書行老師擔任校外指導老師,多場線上與線下的指導另同學們受益匪淺。

  「雖然經常在外吃飯,但始終對菜譜沒有研究,沒想到還能親手參與設計菜譜,這是一個有趣又有意義的過程。」實踐隊的王嵐同學驕傲地說道,她告訴記者,校外美食指導吳老師對於實踐隊的菜單展示進行了多次的指導和建議,大家一步步跟著指導老師建議,根據北墘當地特色把菜品分為「特色主食」、「北墘小炒」、「山野時蔬」、「廊橋湯羹」、「北墘滿不溢」五大類,對於特色菜品進行圖片的詳細展示和文字介紹。

  設計菜單既要體現出美食的照片和當地的特色文化,要在菜單上呈現出美食的製作過程,掃一下菜單的二維碼就能了解到此道菜做用的食材與製作過程,讓顧客了解到食材的新鮮程度與北墘美食特色的製作手法。歷時三個月,在同學們的努力下,這本被稱為喚醒鄉愁記憶的菜譜終於問世。

  此次活動讓同學們活用知識、施展才華的同時,也磨鍊意志、實踐成才,據了解,下一步實踐團隊將在北墘推廣這本菜譜,讓美食和文化讓更多人熟知,振興鄉村。

  圖為蛋炒粉幹照片 通訊員 鄭榮傑 攝

  圖為實踐隊所拍攝北墘特色炸泥鰍 通訊員 鄭榮傑 攝

  圖為實踐隊與指導老師進行菜單設計討論 通訊員 任森芯 攝

  (通訊員 吳華佳 鄭榮傑 蔡惠燕 文/圖)

相關焦點

  • 福建三明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日前,2018年「創青春」福建省大學生創業大賽終審決賽在福建三明學院落幕。大賽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戰略,緊扣新業態發展和「網際網路+」。進入決賽的133件作品中,21項已經對接相應的貧困村,獲得決賽金獎的三明學院學生作品「《設計服務三農》PSC鄉村立體商業模式實踐」就是其中之一。玉汝於成,並非朝夕。作為山區高校,福建三明學院始終致力於打造「產業夥伴」、「地方智庫」和「人才高地」,注重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服務地方發展之中,形成「村鎮綠色發展學院」、「設計服務三農」等助創品牌。
  • 山大(威海)翻譯學子支教古城蘭陵,助力鄉村振興
    團隊以「助力鄉村振興,踐行青年擔當」為宗旨,致力於用腳步丈量山東鄉村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支農支教和田野調查活動,他們帶著播撒愛的憧憬,開啟了一場青春奉獻的「新長徵」。團隊成立了「銀杏果」支教活動臨時黨支部,以「建國七十年,永遠跟黨走」為主題,領悟沂蒙精神、重溫紅色記憶,在實踐中淬鍊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底色。
  •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研學支教助推鄉村振興 | 我校文化傳媒系南巖支教行
    為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通過社會實踐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7月23日到7月28日,在閩東鄉村振興研究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與南巖村籤訂合作建立校外「現場教學點」協議的基礎上,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媒系「文傳支教,匯愛南巖」暑期支教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隊前往福安市潭頭鎮南巖村進行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為南巖村首期「
  • 砼心學子逐夢,助力鄉村振興
    (通訊員 馬曉東 母慈悅)7月21日至8月20日,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組建了「砼心學子逐夢∙助力鄉村振興」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通過線上與線下、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形式,開展了一系列社會實踐服務活動。
  • 途遠守望田園民宿亮相陝西楊凌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喚醒鄉愁記憶
    10月22日,陝西楊凌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暨守望田園精品民宿運營啟動儀式在五泉鎮王上村舉行。楊凌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單舒平、陳輝、李永東、楊飛、樊兵出席啟動儀式。守望田園作為途遠落地陝西的首個鄉村振興項目,途遠CEO石紹東與政府領導共同為守望田園精品民宿項目揭牌。
  • 走進松陽築夢老屋 麗水學院學子感受鄉村振興
    近日,麗水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14名同學組建的「走進松陽,築夢老屋」實踐隊來到「最後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陽縣,走訪四都鄉陳家鋪以及三都鄉毛源村、松莊村、界首村,開展關於「拯救老屋行動」項目的調研活動。
  • 春節特別節目 | 寧德: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未來能在這個地方創建我們的民宿學院,邀請到國內民宿行業的這些老師或者我們的前輩,來到這裡給我們講學,希望東壁的民宿會越來越有影響力,能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鄉村振興裡面來。近年來,福鼎市始終堅持把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圍繞「生態清新福鼎白茶」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定位新目標,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白茶產業健康、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入選寧德「弱鳥先飛、滴水穿石」30年突出貢獻人物的陳興華,在福鼎茶業界名氣不小。
  • 福建啟動「青年紅色築夢之旅」鼓勵大學生服務鄉村振興
    福建省教育廳供圖中新網寧德下黨8月8日電 (記者 林春茵)第六屆福建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7日在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啟動儀式。福建師生代表100餘人參加了主會場啟動儀式。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健在啟動儀式上指出,在下黨鄉全面啟動全省「青年紅色築夢之旅」,鼓勵大學生用創新創業成果服務鄉村振興、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助力鄉村振興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職教助農在行動
    今年7月份起,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國際貿易系多名專業教師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投身職教助農活動。他們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幫扶農戶進行農產品及苗木的網絡推廣與銷售,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戶掌握農業推廣新技術、新方法。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周家坡村是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助農服務基地之一。
  • 用記憶打撈歷史 以鄉愁展望未來——唐村鄉愁記憶館
    讓我們共同走進三間小屋用記憶打撈鄉村歷史以鄉愁展望美好王曲/////////村貌不再,何處尋鄉愁?/////////上世紀的織布機、播種機、陶盆、瓦罐、收音機、鐘錶……鄉愁記憶館還設立了實物展區,根據各村歷史文化特色進行挖掘、整理、提煉,一件件有年代感的實物代表歷史發展變遷的「文物」入駐展館,重新勾起村民對鄉村往事的回憶。
  • ...牆繪·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再次點亮和平村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以「美麗牆繪·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再次點亮和平村 http://guangdong.eol.cn/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廣東站  作者:  2020-08-08  字體:大 中 小
  • 陽光學院:構建多維實踐育人體系 提升思政理論教育實效
    一是與中國船政博物館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主題展覽、學術交流、愛國主義專題培訓等活動;在校內建設船政文化特藏室,充分發揮陣地育人功能;定期組織學生到船政文化博物館實習,擔任景區講解員,向社會各界人士宣傳、推廣船政文化,使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成為陽光學院學子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踐平臺。
  • 鄉村振興「大圩樣本」:田園民宿留鄉愁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鄉村振興,包河給力。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將在風景如畫的大圩徐徐展開。目前,大圩鎮正按照合肥市包河區委、區政府「濱湖引領、老城復興、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大圩樣本」。
  • 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新時代,在紅色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明塘村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緊緊抓住鄉村文化振興為切入點,在凸顯「綠色」文化、 「鄉愁」文化和「鄉賢」文化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打造生態環境,凸顯「綠色」文化明塘村,位於徐聞縣新寮鎮圩2公裡處。村外,陽光鋪滿的田野上,遍布稻子、番薯。
  • 中洲十三都裡十三味,喚醒了眾人的鄉愁記憶
    ……當我們在「淳安在線」公眾號上曬出清水石斑魚、木連銀包金、黃巢坪鴨頸、湯瓶桃源雞、札溪唐獅印、中洲毛豆腐……中洲的十三道美味時,網友們紛紛留言,喚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鄉愁記憶。為更好地搭建人才交流平臺,打造特色餐飲品牌,展示風土人情,進一步激發鄉賢服務家鄉,中洲鎮人民政府聯合中洲商會,舉辦了第一屆鄉村美食文化節暨「名廚英雄會」工作室成立活動,同時還有商會和村結對幫扶活動,以此助推紅色產業發展,助力消薄增收。「這些年,中洲的民宿業發展很快,藉助名廚來提升民宿的特色餐飲,吸引更多遊客,並以此來助推鄉村振興。」
  • 福建永春:美食比賽 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該縣通過美食比賽活動,是為了進一步弘揚鄉村民俗飲食文化,打造永春特色餐飲品牌,豐富美麗鄉村內涵,完善鄉村旅遊產業與地方特色餐飲文化的有機結合,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永春縣置縣於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千年的積澱除了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旅遊景觀外,更是留下了許多特色農家菜及地方小吃,其中更有像榜舍龜、桔紅糕、咯攤、醋豬腳等地方特色美食聞名海內外,是許多海內外永春人的鄉愁寄思。來源:中國日報網
  • 陽光學院實施智力文化助農項目近百項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龍超凡 通訊員 林洛羽)近日,陽光學院6名專業教師帶領學生來到福州馬尾琅岐鎮,為該鎮推進文化旅遊探索項目做調研工作。這是該校繼助推寧德屏南縣鄉村振興社會實踐育人項目後的又一舉措。
  • 建行杭州分行暑期學子「金智惠民 鄉村振興」活動圓滿結束
    近日,建行杭州分行「金智惠民—鄉村振興」萬名學子暑期下鄉實踐活動圓滿結束。期間,圍繞「鄉村振興•裕農通行」和情滿「勞動者港灣」兩大主題,學子們組成了4支實踐團隊開展活動。他們走入鄉野田間,為村民普及金融知識;走進文化禮堂,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走訪民營企業,聆聽企業家的奮鬥故事;走近勞動者,為他們送去夏日清涼。
  • 福建大坂村的鄉村振興之路,為何能吸引超1億的項目入駐?
    「髒亂差」「又破又舊」……幾年前,福建大坂村就是這樣的。今天,昔日貧困村變成今朝「藝術村」,村容村貌乾淨整潔,村民安居樂業……是什麼推動大坂村的改變?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這個「藝術村」,回顧她是鄉村振興之路,瞧一瞧閩侯大坂村的完美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