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AI富礦 新浪新聞app「聽新聞」解鎖內容分發新姿勢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

2011年,伴隨著一聲「Hi,Siri」,蘋果公司推出的第一款AI語音助手Siri驚豔亮相,此後的幾年間語音技術持續發展。隨著科技巨頭爭相加入競爭,研發AI語音服務技術成為了國際主流。

相較於傳統的鍵盤操作,AI語音技術更加便利、高效,只需要通過語音交互,就可以控制AI完成複雜的工作,由此,人們迎來了一種新的交互方式,也極大地改變了生活。新聞資訊的獲取作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也少不了語音服務技術的加持。

國內外媒體擴大布局 AI語音成新聞領域新方向

國外知名企業均針對語音資訊領域開始了布局,亞馬遜推出的語音助手Alexa計劃推出深度新聞功能,為用戶提供來自彭博(Bloomberg)、CNBC、CNN、福克斯新聞(Fox news)、Newsy和NPR的長篇新聞。當用戶說出「Alexa,告訴我新聞」或用其它渠道播放新聞時,就會從所有提供商那裡得到詳細的音頻,甚至可以從CNBC和Newsy那裡觀看到新聞視頻,極大地縮短了用戶獲取新聞的路徑。

去年年底,谷歌開始準備與美國財經媒體CNBC、《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公司合作,為音頻新聞收集內容,並為其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制定開放音頻新聞標準。當用戶要求Google Home等搭載Google Assistant的智能設備播放新聞時,它會根據用戶的興趣收集內容,生成播放列表……

AI語音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新聞領域,而在國內,AI語音技術也方興未艾,許多新聞媒體均對此做出了嘗試。

瀋陽晚報、南方都市報等主流傳統媒體與天貓精靈展開合作,只需要一句「早上好」的語音指令,用戶就可以獲取它帶來的「語音頭條」晨間資訊;央視新聞app在feed流中點擊「聽新聞」按鈕,就可以音頻形式「閱讀」新聞……

「讀者」變「聽眾」碎片時間掌握熱點

人工智慧被認為是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日前,我國連續第三次將人工智慧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且提出「智能+」新概念。而作為人工智慧重要分支之一的AI語音技術,當前也正迎來迅猛發展。

作為智能媒體平臺,新浪新聞app也在語音資訊領域進行布局。此前,新浪新聞app的內容就曾接入小米音箱,近日,新浪新聞app又推出了基於AI語音技術的新功能——「聽新聞」,用戶點擊推薦頻道左上角的語音播報圖標,即可收聽由AI播報的新聞音頻。新聞涉及國內、國際、社會、體育、娛樂、軍事、科技、財經等領域的熱點訊息,每條音頻時長約1分鐘左右,且可自動連續播放,能讓用戶在最短時間內獲取豐富內容訊息。

值得一提的是,背靠新浪集團的平臺優勢,新浪新聞app上的音頻新聞資訊還可以分享至微博,藉助微博的社交屬性,打通熱點要聞的分享閉環,增強傳播效率,實現裂變傳播。

出於用戶對閱讀時長、場景和內容的不同選擇及偏好,新浪新聞app聯合出門問問將「懶人模式」的語音播報變為獲取實時新聞的便捷手段。一方面,融合大數據技術和語音、語義等AI能力,再藉助語音合成技術為用戶提供流暢且高度擬人化的語音播報服務;另一方面,優質內容輸出至出門問問的可穿戴設備中,不僅為新聞增添上一抹科技感十足的色彩,也提高了更多用戶獲取資訊內容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人們擁有完整的閱讀時間愈來愈少,更多的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如奔赴地鐵途中、開車中、電梯間……在這些場景中,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集中精力閱讀屏幕上的文字。識別文字並精準轉化為方便理解接受的語音,成了用戶們的迫切需求。

新浪新聞app語音播報功能的上線,將「讀者」變為了「聽眾」,契合當下主流消費人群快節奏的生活習慣和需要,將新聞資訊獲取的場景限制徹底解放,使用戶獲取信息的過程變得更加簡單便捷。

以技術創新賦能新聞傳播力

美國投資機構Mangrove Capital Partners發布的2019年「語音技術報告」中,將語音稱為「下一代的顛覆者」,認為語音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人和機器的關係,給下一代軟體創造巨大價值。報告大膽預測,在未來幾年,計算機的對話能力將變得更複雜,更具變革性,用戶與軟體互動的方式將被永久改變。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內容生產方式的演變,媒體的形式正在產生變化。以數位化和智能化為基礎,在功能、技術上不斷創新升級,成為未來新聞內容採編、分發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5G時代揭開篇章的當下,各大平臺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風口。在行業內,新浪新聞app率先實踐AI輔助戰略賦能業務場景、創新產品及服務。如通過運用鷹眼系統、雲剪系統、智能寫作、智能審核等AI技術為媒體運營的採、編、審、播全流程賦能。

媒體平臺的技術融合勢不可擋,在追求多元化、立體化的融合中,聲音以其獨特的吸引力,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相較於短視頻,短語音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優勢,就是其生產成本低、效率高。隨著基於AI的智能化音頻生活場景越來越常見,語音新聞播報將是大勢所趨。

可以想見,在被認為「語音經濟規模將超移動應用」的未來,運用AI語音賦能新聞傳播力,或成為各媒體平臺加強用戶體驗、爭奪融媒體傳播新藍海的捷徑。

來源:中國網科學

相關焦點

  • 新浪新聞app上線「聽新聞」功能 碎片時間掌握熱點動態
    近日,新浪新聞app新版本上線了AI語音播報新聞功能,用戶點擊推薦頻道左上角的「音頻」圖標按鈕,即可進入「聽新聞」界面,收聽24小時內發生的重大新聞動態。該功能打破了新聞傳播以視覺接受為主的模式,通過解放雙眼的AI語音技術,方便用戶在各種碎片時間和場合高效獲取新聞資訊。
  • 新浪新聞App上線「聽新聞」功能 解放雙手聽世界
    來源:新浪科技近日,新浪新聞App上線「聽新聞」功能,用戶點擊推薦頻道左上角的「音頻」圖標,或在瀏覽正文頁時點擊標題下方的「聽新聞」按鈕,即可進入「聽新聞」界面,收聽24小時內發生的新聞資訊。新浪新聞App通過AI語音播報功能——「聽新聞」向用戶播放國內、國際、社會、體育、娛樂、軍事、科技、財經等領域的熱點訊息。音頻可自動連續播放,讓用戶在開車、健身、做家務等場景下,也能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獲取新聞資訊。
  • 重拳布局大垂直內容生態 新浪新聞app發力新車資訊服務
    如今,汽車行業正面臨變革,在越來越多的新科技、新理念的驅動下,網民對汽車內容的需求逐漸增加,致使汽車資訊的內涵與外延不斷豐富。從價格導向到需求導向及價值導向,從實用主義到個性化及定製化等,「新聞營養標籤」成為用戶選擇新聞資訊平臺和新聞內容的重要價值標準,「有意義的快資訊」和「有價值的慢新聞」成泛資訊行業新的挑戰。
  • 與時間賽跑新浪新聞app新車資訊搶先看
    如今,汽車行業正面臨變革,在越來越多的新科技、新理念的驅動下,網民對汽車內容的需求逐漸增加,致使汽車資訊的內涵與外延不斷豐富。從價格導向到需求導向及價值導向,從實用主義到個性化及定製化等,「新聞營養標籤」成為用戶選擇新聞資訊平臺和新聞內容的重要價值標準,「有意義的快資訊」和「有價值的慢新聞」成泛資訊行業新的挑戰。
  • 新浪新聞APP月活破億,AI數據生態「戰力」幾何?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下半場中,網際網路玩家們紛紛踏入流量爭奪的「新戰場」,而資訊類APP作為獲取優質資訊的移動端入口,自然是流量玩家們的「必爭之地」,在這場新的流量大戰中,生態布局和下沉市場的打法,成為搶奪流量的主要方式。
  • 熱點新聞不錯過 新浪新聞App推出「新浪熱榜」
    新鮮熱點早知道,除了大家熟悉的微博熱搜,「新浪熱榜」也來了。近日,新浪新聞App推出了熱榜功能,點擊首頁搜索欄,在下方「熱門搜索」選擇查看完整熱榜,即可開啟「新浪熱榜」頁面。  據了解,依託新浪新聞與微博在數據、帳號、內容層面的打通,根據新浪新聞用戶的瀏覽喜好,在微博熱搜的基礎上,「新浪熱榜」通過機器幹預,提高了熱點事件的排列優先級,適當降低了娛樂化、非新聞性話題的權重,為用戶打造了一款既可以一覽實時熱點
  • 新浪新聞app高考志願寶典 打造一站式高考志願服務
    一年一度的高考時間如約而至,近日,新浪新聞app根據垂直頻道的精準覆蓋特性,針對移動時代用戶在線實時化、行為碎片化、入口場景化等特點進行了產品創新,將教育頻道切換至高考模式,上線高考專題報導及「高考志願寶典」板塊。致力打造全鏈條、多維度的高考服務體系,為考生及家長提供一站式的高考助力服務。
  • 從新浪新聞App月活破億,看行業低增速時期的增長秘訣
    儘管各個新聞閱讀App的運作方式不同,但對於高質量內容這一核心要素,大家的追求很一致,只有堅持高質量內容,才能獲得用戶青睞。Quest Mobile數據顯示,新浪新聞app一二線城市用戶佔比高達48.1%,使用3000元以上手機的用戶達到了37.25%,顯然,這正是因為新浪新聞堅持高質量新聞所帶來的回饋。2.
  • 新浪新聞app月活躍用戶規模突破1億
    但新浪新聞app卻一直保持著增長的勢頭,在用戶規模、用戶黏性等方面都有不俗表現。據新浪新聞app相關負責人介紹,MAU破億,以及用戶規模連續14個季度的高速增長,主要僅得益於他們在三個方面的動作:首先,是一直以來對高品質內容的堅守,打造了要聞頻道和精選欄目;其次,是持續對各個垂直領域的精細化運營;第三,則是獨有的媒體AI技術和大數據對媒體運營的賦能,提高了採、編、審、播各個環節的效率。
  • 新浪新聞app「回鄉見聞」 家的味道、鄉村振興等熱詞成關注焦點
    近日,由新浪新聞客戶端聯合微博熱點、微博同城、智惠鄉村志願服務中心發起的「回鄉見聞」微博話題活動已圓滿結束。家的味道、博士返鄉季、鄉村振興、磕頭傳統等承載著遊子對家鄉情感的熱詞,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目前,#回鄉見聞#微博話題閱讀量已突破18.8億,話題討論量達40.6萬次,微博故事挑戰覆蓋用戶8億,更有超萬名大V對回鄉的體驗進行深層解讀。
  • 極光大數據:新聞資訊類app研究報告(附下載)
    新聞資訊類 app 是新聞內容分發的重要渠道。內容創作和個性算法分發將成為帶動新聞資訊類 app 前進的左膀右臂。國內領先移動大數據服務商極光大數據發布《新媒體時代靠個性還是靠內容勝出?—— 極光大數據新聞類 app 報告》,詳細解讀新聞資訊類 app 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各大主流 app 的滲透率、活躍率、新增用戶等情況。
  • 新浪新聞App聯合觸電新聞寫實最新抗疫動態
    近日,新浪新聞App聯合廣東廣播電視臺觸電新聞App推出了「齊心戰疫,眾志成城」專題,以短視頻的形式持續挖掘「抗疫前線」、「權威消息」、「暖心瞬間」、「復工復產」等有價值的疫情新聞,紀實全民團結一致的戰「疫」景象,幫助大眾深刻了解全面、即時的抗疫進程。
  • 新浪新聞app上線「抗肺炎」頻道,聚焦疫情實時動態
    打開新浪新聞app,即可看到頂部導航新增的「抗肺炎」頻道。  同時,如果想快速掌握疫情進展脈絡,可以在疫情動態版塊中下滑了解「事件進展」,該版塊將時間與內容整合,以時間軸的方式記錄各地「抗肺炎」事件進展的來龍去脈,幫助用戶在海量的內容中第一時間掌握權威信息。
  • 新浪新聞app闢謠科普專題 持續解決防疫信息痛點
    然而這些虛假消息、偽科學知識在新浪新聞app「抗肺炎」頻道都能夠被粉碎。據了解,從疫情暴發開始,新浪新聞app就在抗肺炎頻道開闢了疫情防控的另一個戰場。通過普及科學的防疫知識、傳播權威信息,助力用戶抗擊疫情。
  • ​聯合權威媒體扮演疫情信息把關人 新浪新聞App贏得用戶信任
    給派出所扔下兩箱口罩就走的「普通」人,衝在抗疫第一線的數萬「普通」醫務人員,武漢為數不多的「零感染」小區,徐州首批新冠肺炎患者王先生回家……,這是新浪新聞「抗肺炎」頻道的實時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變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每天從起床起,就不停地刷手機,看著疫情地圖數字變化,持續刷新著有關疫情的一切消息,移動新聞資訊成為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了解疫情的最重要渠道。
  • 新浪新聞App覆蓋高淨值用戶群 廣受蘋果、華為用戶青睞
    用戶規模增速迅猛,消費潛力凸顯得益於興趣分發、個性化推薦方式,內容的多元化布局,以及5G時代多終端及場景的升級,移動新聞資訊行業實現全方位升級重塑。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Q1,受疫情影響,行業用戶環比淨增超5000萬。其中,新浪新聞App用戶規模增速迅猛,MAU同比大漲53%,漲幅居行業首位。
  • 新浪新聞app聯合維智科技 助力小區疫情查詢服務精細化
    為幫助用戶準確地掌握疾病線索,疫情期間,新浪新聞app推出了「新冠肺炎小區疫情查詢」工具,方便廣大群眾實時了解社區周邊疫情狀況。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復工,新浪新聞app與維智科技開展合作,為「小區疫情查詢」增加了新的服務功能。
  • 中國新聞App最新排名:騰訊新聞與今日頭條的一哥之爭
    2015年初,一點資訊還是與鳳凰新聞、網易新聞、搜狐新聞、新浪新聞體量相當的新聞app,但到了2015年年末,活躍用戶已經翻了三倍多,而其它門戶幾乎沒有增長,有的還有下降。其它傳統門戶App,在經歷了2015年的動蕩之後,排名較為平穩,浮動較小,搜狐、網易、鳳凰、新浪組團穩居第三集團。說明門戶類新聞app因為其優質的內容,還是有一批固定的用戶,不會因為個性化推薦類的出現而拋棄門戶類的新聞app。
  • 騰訊新聞發布 ConTech 背後:爭奪內容變革期新紅利
    騰訊新聞近幾年積累的熱點事件運營資料庫,他們一直在試圖挖掘聯繫、建立事件圖譜,以實現熱點分發的延伸推薦。 「人機結合深度握手貫穿整個熱點分發的全鏈條,最終用戶的熱點體驗在及時、優質、豐富、互動性方面都能得到提升。」王京津說。目前這項技術的熱點識別準確率達到90%,熱點的覆蓋達到95%。隨著技術推進,他們還將更快更早發現熱點、觸達給用戶。
  • 新浪新聞打造「新浪熱榜」 讓熱點新聞資訊消費更有價值
    洞察到用戶的這一需求痛點,新浪新聞推出了「新浪熱榜」,從最初就瞄準搭建更為便捷的熱點消費窗口,讓用戶只需打開一個榜單,就可以看到全網熱點新聞。  「新浪熱榜」延續了新浪新聞對熱點新聞的持續關注,為了做到真正的「一個就夠」,「新浪熱榜」每10分鐘刷新一次,確保熱點內容新鮮供應的同時,還依託強大的多領域熱點內容整合能力,聚集了時政、民生、財經、科技、娛樂、體育、遊戲等全領域的熱點新聞,滿足不同用戶個性化、垂直化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