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藥食同源資源豐富 企業「掘金」越來越多(圖)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編者按

  海南藥食同源資源豐富,產業前景廣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掘金」藥食同源產業。

  日前,海南省政府發文要求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傳統養生食材監測評價,建立傳統養生食材監測和評價制度,評價食材中功效成分、汙染物的監測及安全性,篩選一批具有一定使用歷史和實證依據的傳統食材和配伍,對其養生作用進行實證研究,大力開發藥食同源保健型南藥產品,深入挖掘苦丁茶、靈芝、石斛、牛大力、諾麗等海南特色產品。

  本期《海南周刊》將帶你了解海南藥食同源產業的現狀。

  在海南島,長夏無冬的熱帶海島氣候和茂密的熱帶雨林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有些植物既能防病治病,又可作為人們飲食的一部分,具有藥食兩用的功效。

  比如,有提神醒腦功能的益智果既可入藥,又可以製成蜜餞、酒飲等供人們享用;被海南當地老百姓奉為「接骨神草」的憂遁草,既是赤腳醫生們常用的創傷藥,又是人們打邊爐時常食用的野菜;而具有降脂、降壓功能的辣木葉,也已被加入減肥養生產品的原料配方,深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歡迎……

牛大力酒 侯賽 攝

  A

  海南島是藥食同源植物寶庫

  已發現千餘種藥食兩用植物

  海南藥食同源植物寶藏到底有多豐厚?

  國家重要熱帶作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龐玉新介紹,海南島地處熱帶,島上全年日照時數在1780-2600小時,長夏無冬的氣候,非常適合於生物資源的繁殖和生長,再加上海南島四周環海,境內山地連綿,海南島中部及南部為山體,五指山、黎母山、霸王嶺等山脈海拔高達1000米以上,這些茂密的熱帶森林和獨具特色的氣候孕育了豐富的藥食同源植物。

  2015年,龐玉新參與了一項專門的海南島藥食同源植物資源梳理調查工作。調查中發現,海南島藥食同源植物種類繁多。據現有文獻資料不完全統計,海南省藥食同源植物約有100多科、1000多種,主要包括草本、藤木、灌木及喬木植物等,大部分集中在姜科、唇形科、大戟科、蘭科等。

  對於這1000多種植物的食藥兩用功效,有的是經過國家衛生部的公開發布承認,有的則是在《海南島食療本草圖鑑》中有所記載。

  在調查中科研人員還發現,海南島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藥食同源植物功效的特殊性,其藥用保健功效主要涉及清熱祛溼、解毒消炎、補氣益腎、婦科調經、產後不適、開胃消食、利膽健胃等方面,比如番木瓜、薏苡仁、胡椒等。其中具有清熱祛溼、解毒消炎功效的植物比例佔了一半以上。

  龐玉新介紹,這可能與海南島長期潮溼、炎熱、蛇蟲滋生猖獗、生存條件較為惡劣有關。長期以來,海南人民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學會了利用植物來預防治療疾病及保健身體。

  另外,科研工作人員在研究中發現,婦科病相關功能(比如砂仁、肉桂、高良姜)佔比總量比例也較高,約為10.39%。龐玉新解釋,這可能與海南人民的傳統家庭分工有關,在家庭中,農田間工作大多由婦女承擔,而掌握植物知識最多的也是婦女,她們在長期的惡劣工作環境中逐漸找到了治療自己各種病症的植物。

  對於這些藥食兩用植物,從利用部位來看,主要利用全草、藤莖、葉、根、果、種子等;從加工方法來看,主要有生食、代茶飲、釀酒、製糖、蜜餞果脯等。

稜軸土人參 蘇曉傑 攝

  B

    企業掘金藥食同源產業

  海南目前已培育9大品種產業

  隨著「藥食同源」概念被越來越多人所了解和接受,近年來,國內不少藥企、食品企業開始積極布局藥食同源產業,諸如猴菇餅乾、阿膠養生茶、山藥酸奶等藥食同源產品逐漸成為年輕人的熱門零食選擇。

  而在海南,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瞄準藥食同源產業商機,開始大規模種植藥食同源植物,並研發出種類豐富的健康養生產品,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每年5月,行走在海南黎母山、五指山、吊羅山等地的各鄉鎮黎村苗寨,都會看到家家戶戶在門前曬益智果。

  作為「四大南藥」(檳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之一的益智具有暖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唾之功效,已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而目前全國90%以上的藥用益智皆來源於海南島。

  「在海南島,益智樹多數生長於橡膠樹、檳榔樹間或小溪邊的山坡上,農戶們幾乎不需要太多管理,便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海南正生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歐一誠介紹,目前海南人工益智種植規模已達15萬畝,隨著保健食品市場的蓬勃興起,如今在海南市場上,以益智為原料生產的益智仁茶、蜜餞益智珍果、益智黃精膏、益智複合糖片、益智保健酒等產品十分豐富,確保了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而來自重慶的海南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駱祿清,27年前就瞅準了海南五指山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在這裡開墾一片保健食品產業,如今已經在五指山有上百畝的憂遁草種植基地。

  據了解,憂遁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功效,印度民眾將其稱為「續命草」,在海南,當地老百姓叫它「接骨草」。海南當地的赤腳醫生經常用它入藥,而當地老百姓還拿憂遁草當菜吃,用憂遁草炒雞蛋,煲憂遁草排骨湯,喝憂遁草藥酒等,憂遁草的保健功效多年來已深入人心。

  駱祿清介紹,如今五指山憂遁草的知名度越來越大,採摘之後包裝成鮮葉、幹葉、茶葉、粉劑、酵素等產品對外出售,黑龍江、甘肅、北京等地都有固定的養生群體,公司定期給他們空運發貨。

  海南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劉平懷介紹,受氣候環境影響,海南省藥食同源生物資源豐富而獨具特色。經過幾年的初步發展,海南在益智、牛大力、海南廣藿香、諾麗果、憂遁草、螺旋藻、蘆薈、砂仁、丁香等9大品種領域,已陸續形成一批競爭力較強的專業化經濟實體。

牛大力 侯賽 攝

  C

  產品開發需大企業介入

  資源豐富但產業發展緩慢

  雖然,藥食同源植物資源開發成商品,其經濟價值是十分可觀的,但發展的過程依然困難重重。

  比如,海南正生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於2008年就瞄準了牛大力酒的開發,卻一度因為牛大力未取得國家批准的食品原料資格,而無法進入國內消費市場。

  據了解,生長於海南深山幽谷之中的牛大力,具有壯陽、養腎、補虛、強筋、活絡的良好功效。海南人歷來有用牛大力泡酒飲用的習慣,在海南中部山區,家家戶戶都泡製牛大力酒,在很多大排檔和酒店裡,也有店家泡製的牛大力酒出售,但長期以來,牛大力酒的深加工產業卻始終未能實現。

  為此,海南正生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用了近10年時間研發出牛大力酒,2014年,三威牛大力酒在海南省衛生和醫藥管理部門的支持下,開始試產試銷,並在海南島取得良好的市場反響。但由於當時牛大力尚未獲得國家批准為食品原料,不能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合法生產和銷售。而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幾年前吉林省的人參產業面臨的困局。

  為了讓牛大力身份合法化,從2015年開始,海南正生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邀請科研機構對牛大力的成分進行安全性論證。最終於今年8月,牛大力獲得國家批准為食品原料,也為牛大力酒在全國市場的布局贏得準入證。

  「海南藥食同源產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大企業的介入和推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戴好富認為,海南藥食同源植物資源豐富,但需要各界合力,讓更多藥食同源資源得到合法化身份。

  劉平懷同樣認為,目前藥食同源產業的建設基本以小微民營企業的自有資金為主,既沒有資金雄厚的大企業現身,也沒有金融機構及政府的持續資金扶持,只靠小微企業本身的財力,很難形成規模化投入。

紅葉木槿 蘇曉傑 攝

  D

  開發利用還需產學研對接

  統籌推進延長產業鏈

  劉平懷指出,我國在保健品消費方面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根據行業規劃,到2023年,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業規模將突破20萬億元。而海南省藥食同源生物資源豐富而獨具特色,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雖然近年來,海南藥食同源植物在藥品、食品、化妝品、食用添加劑、香料等產品的開發上,獲得了較大的熱度。但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龐玉新指出,目前全島除一些規模化的種植基地外,大部分中藥材種植仍以農戶自發地,村前屋後的家庭經濟為主,規模小且分散,缺乏科學化和規範化生產。

  另外,海南島遠離內陸,科研基礎條件較差,科技人員匱乏,科技力量相對薄弱,與海南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相比形成巨大反差。且目前藥食同源植物加工企業少且規模較小,大部分停留在傳統的加工利用階段,缺乏整體長遠的規劃等。

  龐玉新建議,應該加強對我省藥食同源植物的考察梳理和研究,建立大規模產業化基地,推進藥食同源產業化經營,加強科研創新平臺的建設,引導企業針對市場的變化需求,研發差異化藥食同源健康產品,提高產品的開發水平,著力開拓國際市場。

  在如何做大做強藥食同源健康產業上,劉平懷建議,我省可以學習遼寧吉林兩省發展藥食同源健康產業的經驗,成立專門組織領導機構,出臺相關支持政策,高起點規劃,積極推進全省政策資源統籌;此外,要重視科學栽培,提升藥食同源原料品質,深化產品開發,延長產業鏈。

  名詞解釋

  藥食同源植物

  藥食同源植物是指具有一定醫療保健作用,同時又具有一定營養價值的可食性植物,亦稱「藥食兩用植物」。狹義地講主要是衛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物的物品名單》中的植物;而廣義地講,凡具有一定藥用功效的食用植物,都可以歸為「藥食同源」植物的範疇。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通訊員 田婉瑩

相關焦點

  • 杜仲葉「藥食同源」意義何在?
    一大批從事杜仲食品開發的企業重拾信心,為迎接杜仲葉「藥食同源」獲批准後儘快推進產品上市在做積極的準備工作。更有許多對杜仲產業觀望多年的企業和資本加快了杜仲產業布局和杜仲資源綜合開發研究與發展步伐。將杜仲葉作為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藥食同源)管理以後,會給杜仲產業發展產生哪些積極影響呢?
  • 藥食同源蔬菜借植物快繁技術「安家」寧夏
    部分植株悄然冒出些許嫩芽,預示著來自南方的4種藥食同源蔬菜品種,已憑藉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成功「紮根」本土。  樹仔菜、土人參、救心菜……這些本地人聞所未聞的蔬菜品種,在廣東、海南等地早已成為炙手可熱的藥食同源食材。寧夏天澤晟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韓小妹說,對種植農戶而言,原始的藥食同源蔬菜品種一方面種植成本高,一方面也不能確保營養價值的留存。
  • 思朗餅乾:思路創新「不簡單」,餅乾也能藥食同源
    記者通過調查了解,看思朗如何把藥食同源的複方「簡單」到一塊餅乾。藥食同源,看思朗如何將其簡單到一塊餅乾     藥食同源複方,加入到餅乾成分中,根據在哪裡?早在《黃帝內經》就有記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
  • 今天咱聊聊「食藥同源」這件事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總結了前人的「食藥同源」的理論和實踐,衍生出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近現代隨著現代科學知識的引入,拓展了「食藥同源」的理論知識,同時現代科學技術和大量的臨床醫學實踐,也進一步證明了「食藥同源」的物質,兼具的藥效和營養功能。目前,我國從法律層面已經對藥物和食物的界限進行了區分。
  • 大健康產業的新寵兒:藥食同源中藥材需求不斷增加
    在健康服務業興起的當下,「藥食同源」產品能否成為健康產業新的增長點?藥食同源產品未來前景又如何呢?隨著中藥飲片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型布局藥食同源類產品,將一些滋補類藥材用於食品,保健食品,從而刺激此類藥材銷售不斷增加。
  • 委員尹相美:將刺五加葉等藥食同源植物列入新資源食品目錄
    攝影 劉怡彤在政協聯組討論中,政協委員臨江市副市長尹相美建議將刺五加葉等藥食同源植物列入新資源食品目錄。生活在長白山的人們春天採摘嫩芽將它當做綠色山菜食用,是藥食同源的保健佳品。目前刺五加葉在藥品和食品目錄上都沒有明示,它既不是藥和保健品應用植物,也不是食品的應用植物。2012年,刺五加的根莖葉被認定為保健食品藥和保健食品的應用原料,為非食品,無法進入流通領域,這對於企業是致命打擊。
  • 藥食同源面臨尷尬 大漠紅回應枸杞汁補腎有科學依據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類藥食同源產品是否能宣傳其功效的問題也受到了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枸杞本身就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藥食同源的功效。目前,只是國家有關部門規定不允許食品宣傳有藥品的功效,到底有沒有功效,只有喝了才知道。」
  • 蘭州精選百種食藥同源「甘味」美食 邀眾「一飽口福」
    7月4日,「食藥同源,美食健康發展」地方特色小吃品鑑暨第二屆甘肅好食材推介活動在蘭州舉行。 劉薛梅 攝中新網蘭州7月5日電 (記者 劉薛梅)「民勤的果蔬到底好不好?羊肉到底香不香?嘗一口便讓人忘不了!」
  • 我們身邊的那些藥食同源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中草藥,是可以藥食同源的。那麼,藥食同源類中藥材怎麼吃才健康?使用過程中有哪些誤區?什麼是藥食同源所謂藥食同源是指一些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 海南森林旅遊資源豐富 森林康養 海南如何掘金?
    我省森林旅遊資源豐富,生態優勢亟待轉化為產業優勢森林康養,海南如何掘金?    「海南是全國熱帶森林面積最大、熱帶雨林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又有國家健康產業政策支持,森林康養可作為海南林業產業供給側改革的一次轉型機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李意德說。    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海南有旅遊業打下的市場基礎。去年,我省年接待遊客總人數突破6023.5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9%,旅遊總收入669.62億元。
  • 海南周刊 | 鴨腳粟、雞屎藤……海南食療養生源流長
    由此可見,神農時代,藥食不分,無毒者食,有毒者避。神農是藥食同源的先行探索者:有益者,可以進食;有害者,不宜進食。  食物即藥物,藥食之間,並無絕對分界。隋代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指出:「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這是對藥食同源、食療養生的高度概括。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說得更確切:「人以食為養,而飲食失宜,或以害身命。」
  • 源遠流長的「藥食同源」
    原創:極炁生態圈公眾號「藥食同源」一說源遠流長。近代出土的甲骨文中,記載了一位夏末商初的傳奇人物伊尹,其生於伊水(今洛陽),封官為尹,故以伊尹之名流傳於世。而伊尹不僅是烹飪始祖,還是一位藥食專家。另外周朝的典章制度《周禮》中,專門著有《醫師章》,提出醫學分科,將醫生分為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這其中的食醫即是掌管調味配膳的醫生,且明確提出了食藥結合,藥食兼治的治療原則。對於各種美味佳餚,還提出依據四時季節的不同,根據食物種類的各異施行合理調配的原則。
  • 茶療|走過千年歲月的藥食同源
    俗話說調養身體健康最好以食代藥,作為中醫養生之道藥食同源早已深入人心,成為防病療疾的一種養生方式。這一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何為藥食同源?早在唐代的《黃帝內經太素》中就有記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應出古代藥食同源的思想。《淮南子 · 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見神農時代藥與食不分,無毒可就,有毒則避。
  • 「藥食同源」食材(一)山藥
    制定月子餐遵循的原則是:科學配餐、平衡膳食、藥食同源、合理烹飪。月子餐講的藥食同源是什麼,小編將通過幾期文章詳細介紹一些適合孕產期調理的藥食兩用食材,讓大家多方面了解中醫藥膳。
  • 藥食同源貞芪參牌增強免疫力膠囊中國上市
    「貞芪扶正」作為中藥輔助抗腫瘤處方藥物在我國已有三十年歷史,近十萬多的應用病例,擁有非常充分的臨床文獻數據來證明,通過扶正中藥調節免疫狀態,改善患者器官功能、免疫狀態,減輕抗腫瘤治療引起的毒副反應切實有效。「貞芪參」是孫燕院士在「貞芪扶正」的基礎上,根據對大量臨床證據的分析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過與多位專家的討論,通過對該方進行加味處理,增加了西洋參,甘草等配方,研發而成的新一代扶正類中藥產品。
  • 楊尚真:要加快藥食同源中藥論證 推動中醫治未病的創新
    其實,在中藥中還有很多「無毒」中藥,這些就是我們稱之為「藥食同源中藥」,這些「藥食同源中藥」既有藥性,能夠抗禦疾病,又是食物,可以長期服用。傳統將中藥分為上中下、無毒常毒大毒三品,《藥典》把中藥全部當成藥物管理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將其中的既是藥物又是食物的「藥食同源中藥」單獨加以認證的話,將會更加擴大中醫藥的使用範圍。
  • 光明乳業共研「藥食同源」 開啟探索「益生菌」 之路
    隨著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多組學等新學科、技術的興起與發展,為益生菌科技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發展機遇,其中,「藥食同源」也成為了益生菌研究的新課題。作為百年乳企,光明乳業也正式啟動了「益生菌」研發項目,與上藥信誼「微生態發展戰略」正式啟動。
  • 革新傳統藥食同源養生方式 衍生茗方茶開啟「便捷鮮制式」養生生活
    正因如此,歷代名醫和養生家皆有「藥治不如食治」、「藥補不如食補」的主張,也正因如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以玫瑰、茉莉花、菊花、桂圓、紅棗、薏米、紅豆等食物來調理和養護身體。 但是,在節奏如此快的現代社會裡,人們整日都要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去熬煮各種食物養生品,並且也很難辨認市面上各種具有養生作用的食材的品質,導致藥食同源養生生活的質量大大降低。
  • 藥食同源系列產品即將重磅上市
    隨著營養品行業的發展,營養品的種類也逐漸豐富起來。近幾年藥食同源系列「火」出母嬰圈,憑藉原料安全、工藝先進、配方獨特等優勢,贏得了一大批忠實的消費者,點燃了營養品市場。90%以上的寶寶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食欲不振、咳嗽、上火、飽脹慪氣、睡眠不好等等,讓每一對爸媽糾結又心痛。去醫院打針吃藥怕對寶寶身體不好,喝中藥又怕寶寶接受不了味道,怎麼辦呢?
  • 劉定國堅守32年掀起「養豬新革命」——零殘留藥食同源養殖法
    2019年,經過32年的技術研發,根據中獸醫原理並利用中藥和糧食的相結合研製,「零殘留藥食同源養殖法」飼養出來的豬肉,經農業部檢測「重金屬、藥物、抗生素」零殘留,是真正的放心肉,「零殘留藥食同源養殖法」如今已申請通過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掀起了新一代養豬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