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媽曾說過海淘藥物的風險:
一些海淘藥物中含有「可待因」,是我國 12 歲以下兒童禁用的成分。
其實,除了海淘藥,還有一類藥物也暗含風險。今天,丁媽請來主管藥師魏凱,給大家講一講。
可待因濫用,可上癮
今年年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發布了公告,要求藥廠修改說明書,對於含有「可待因」的藥物,需註明「12 歲以下兒童禁用」「對於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 12~18 歲兒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本品」。
可待因是嗎啡的親兄弟,止咳效果明顯,常常用在止咳藥中。但是,要發揮止咳效果,可待因要在體內轉化為嗎啡和類似物,這就埋下了隱患:
一旦濫用或長期超劑量使用,可待因是可以上癮的。另外,還有可能導致多汗、情緒激動、睡眠障礙以及骨質疏鬆。
不同人對可待因的代謝能力不同。有些孩子吃了含可待因成分的藥物,體內代謝的速度快,能夠迅速形成嗎啡及類似物,帶來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的風險。
而海淘藥物,我們很難分清成分,這就是丁媽不推薦大家海淘藥物的原因。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漏網之魚」要小心
也許有的寶媽會說了:
好啦好啦,我懂了,不給寶寶買海淘藥就是了。
然而,除了海淘藥物,許多我們可以在國內買到的一些非處方止咳藥也有這樣的隱患。
很多屬於中成藥的止咳藥,藥物成分中有罌粟殼、阿片粉、樟腦酊,這也含有可待因、嗎啡的成分。
但是,目前含有可待因和嗎啡成分的中成藥,並未像西藥一樣管理嚴格,很多還能在藥店買到;另一方面,中成藥的藥品說明書一般也不會明確標記處有效成分為可待因或嗎啡,迷惑性很高。
加之許多此類的止咳藥,是以糖漿的形式出現的,口感好,寶寶也容易接受。所以,爸媽在給寶寶買止咳藥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如果藥品中標註了罌粟殼、阿片粉、樟腦酊,最好不要給孩子吃。
丁媽也整理了一個常見的非處方止咳中成藥的表格(最後兩種不是止咳藥),這些藥物中含有可待因、嗎啡的成分,爸媽一定要慎重。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及保存
而且,丁媽要提醒大家,對於 6 歲以下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是不推薦使用非處方的感冒藥和止咳藥的,我們沒有必要為了不確定的治療效果,讓寶寶冒比較大的風險。
轉載需經授權並註明來源,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