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媽媽「水中分娩」產幼崽 小寶寶一出生就有50斤

2020-12-20 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河馬躲在媽媽身後。

  昨日,記者從合肥野生動物園得知,河馬媽媽「二胖」11月25日凌晨「水中分娩」誕下小寶寶,母子平安,小寶寶一出生就有50斤。目前,河馬母子還在「閉關休養」中,待到明年春暖花開之時才能出來見客。

  合肥野生動物園河馬館飼養員告訴記者,初生的幼崽要在水中待上約10天後才能上岸活動,由於河馬怕冷,娘倆近期會「閉關休養」,待到明年春暖花開時,「二胖」才會帶寶寶出來「見客」。

  目前,由於小河馬自出生後大多待在水中,河馬媽媽「二胖」也極為護崽,日夜對小河馬寸步不離,不許工作人員靠近,所以工作人員還無法分辨小河馬的「性別」。而河馬爸爸「大胖」則比較輕鬆,心急的市民可先來跟河馬爸爸見面哦!晨報記者 琚園園/文 李福凱/攝

相關焦點

  • 倭河馬幼崽火爆網絡,動物受益還是受損?
    身材嬌小的倭河馬(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產於非洲西部,圖中這隻幼崽不久前出生於澳大利亞,此刻正在水裡咿咿呀呀地鬧騰著。攝影:CYRIL RUOSO/MINDEN PICTURES撰文:Delaney Chambers此前雪梨塔龍加動物園(Taronga Zoo)上傳了一段在園內出生的倭河馬幼崽視頻,隨著該視頻火爆網絡,那隻小幼崽也迅速佔據了各大媒體頭條。園方就勢為小傢伙發起了徵名活動。倭河馬屬於瀕危物種,西非的野生倭河馬僅剩2,000到3,000隻。
  • 獅子突襲河馬幼崽,成年河馬出現,獅子來得快,去得更快
    河馬是陸地上最龐大的動物之一,由於河馬的體型巨大、脾氣暴躁,陸地上並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夠成為河馬的天敵。不過獅子和鱷魚都會捕獵幼年期河馬,當然幼崽還沒長大,河馬媽媽常常會形影不移的跟隨在幼崽身邊,捕食者想要捕獵河馬幼崽依然並不容易。
  • 河馬不停地在水中翻滾,還以為它抽風了,走近一看全明白了
    看過《動物世界》的人應該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種動物,不可能每一種動物我們都很了解。動物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大家看了都會非常驚訝。獸醫小明每每看到那些很新奇的動物事件,總要感嘆下自己的知識薄弱。下面來看看這個小故事吧。
  • 重慶一華南虎一年內連生三胎 幼崽喝配方狗奶粉
    重慶晚報記者 田曉 錢波 攝影報導  虎媽媽對待幼崽的態度  第一胎:  不聞不問,拍拍屁股就走了。  第二胎:  直接叼咬幼崽腹部。  第三胎:  幫幼崽舔淨血跡和羊水,還守在旁邊照顧了兩小時。從現在無法站立的樂樂身上,還看不出森林之王的雄風,只有小寶寶特有的可愛。  據園方介紹,樂樂出生時體重986克,體長34釐米左右,雄性。到昨天下午,樂樂已長到11025克,每天能吃200毫升奶,每隔三個多小時就要喝一次,而飼養員則睡在保育室隔壁,定時給它餵奶。樂樂吃了又睡,睡醒又吃,每天睡眠時間在20小時以上。
  • 宜賓動物園東北虎生下幼崽「狠心」遺棄,「狗媽媽」出場救急
    宜賓動物園東北虎生下幼崽「狠心」遺棄,「狗媽媽」出場救急 「狗媽媽」安靜地躺下,任由小虎崽吮奶。
  • 母虎生下幼崽「狠心」遺棄 關鍵時刻"狗媽媽"上場
    「狗媽媽」安靜地躺下,任由小虎崽吮奶4月2日,位於翠屏山的宜賓動物園一頭四歲東北虎母虎產下小虎崽,就在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為老虎家族增添新成員而感到高興時,卻發現虎媽媽將小虎崽遺棄,這隻第一次做虎媽的母虎不願餵奶,小虎崽餓得嗷嗷叫。
  • 媽媽為什麼會遺棄幼崽?其實狗狗也有苦衷,主人要做好接手準備
    這雖然是出於好心,但頻繁的人員出入和幹涉反而會增加狗狗的壓力,導致狗狗壓力過大,從而遺棄幼崽。3. 幼崽不健康雖然狗狗在很早以前已經受到人類馴養,但它們依然保留著很多祖先的生存本能。在野外,生病或有缺陷的幼崽存活的可能性是很低的。為了保證幼崽的存活率,節省生存資源,狗媽媽就有可能會遺棄不健康的幼崽,甚至殺死它。
  • 什麼是水中分娩,水中分娩有何好處?
    當時因為產婦經歷了48小時的待產,感到精疲力竭而走進熱水浴缸中想放鬆一下,結果寶寶很快就降生在水中。 1990年代歐州美國普遍開展了水中分娩。目前,英國每年有4000名嬰兒在水中誕生,超過半數的分娩中心設有供分娩使用的水池,在瑞士Cantonal醫院產科中心,水中分娩率達到40%——50%。
  • 母虎生下幼崽遺棄 關鍵時刻「狗媽媽」上場
    原標題:母虎生下幼崽「狠心」遺棄 關鍵時刻 「狗媽媽」上場 當日下午,宜賓動物園通過求助媒體,從屏山縣鴨池鎮徵集到一隻哺乳期的「狗媽媽」。如今,小虎崽和它的兩個「狗兄弟」,和「狗媽媽」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狠心虎媽拋棄幼崽   據了解,宜賓動物園位於宜賓市區的翠屏山風景區,是四川規模第二的動物園。
  • 從此,重慶孕媽可在家門口體驗水中分娩了 —安琪兒水中分娩預演...
    疼痛、不太美妙的順產體驗……都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徐虹老師稱:「我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進修的時候,那裡許多有條件的媽媽都會選擇水中分娩,我想這可能會是降低國內剖宮產率的一個突破點。」作為國際水中分娩協會(WBI)主席芭芭拉.哈波首個中國弟子,徐虹老師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水中分娩經驗。「我們希望山城的孕媽可以享受到等同國際的,更純粹的自然分娩的順產方式。」
  • 遼東灣出現斑海豹,浮冰上產仔,水下能待70分鐘,1天吃16斤海鮮
    一隻50-70公斤重的斑海豹,它每天的食量約為其體重的10%左右,需要食用12-20斤的鮮活水產品,平均一天約16斤左右。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豹海豹的胃口是不一樣的,總愛吃不一樣的魚。在白令海北部,斑海豹喜歡捕食北極鱈魚,但是來到白令海中部以及鄂霍次克海海域,它就以捕食綠鱈為樂,而到了白令海南部,毛鱗魚才是它的菜。
  • 大熊貓體型胖乎乎的,為什麼產下的幼崽,卻像只「小老鼠」
    熊貓被稱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這種動物有著可愛的縮影,據說熊貓每天吃一半以上的時間,成年熊貓每天吃25斤左右的竹子,但是熊貓的體型比較豐滿,為什麼熊貓寶寶會像「小老鼠」一樣出生呢?成年大熊貓身長1.5米左右,體重200斤左右,在我們人類中已經是肥胖體型,但是,人類產下的幼崽在2500克~ 5000克左右,熊貓產下的幼崽只有100克~ 200克,就像沒有毛的老鼠,熊貓是矮胖的體型,生下的孩子差距如此之大,是因為熊貓是早產。
  • 260個物種,119個存在「殺嬰」行為,動物為何要給幼崽過不去?
    1.滿足動物媽媽對能量和營養需求在我們看來,動物媽媽產下後代並護理和照顧後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這有個前提,那就是動物媽媽只有在身體健康、不缺乏營養的條件下才能照顧好後代。如果它們身體虛弱,自己的生命都沒有安全保證,那麼它們就可能吃掉一部分幼崽。圖:家貓和幼崽。
  • 水中分娩減痛苦 長婦幼第8000例水中分娩寶寶誕生
    原標題:水中分娩減痛苦 長婦幼第8000例水中分娩寶寶誕生  3月23日)一早,長寧區婦幼保健院迎來了第8000例水中分娩寶寶的誕生。巧合的是,這位媽媽陳女士是位二胎媽媽,她的大寶是在12年前的同月同日出生的。以後爸爸媽媽可以給兩個孩子同時慶祝生日。
  • 廣州長隆倭河馬寶寶與河馬寶寶首次賣萌「同框」
    (央廣網發 長隆供圖)   據長隆動物專家陳思明介紹,倭河馬又稱侏儒河馬,是河馬的同科遠親,體重比河馬要小7-8倍左右。2019年5月9日,倭河馬「和平」產下雌性倭河馬寶寶「平果」,目前「平果」剛好7個月大。河馬「燕燕」在2019年9月9日上午,生下雌性河馬寶寶「菲菲」,目前「菲菲」剛好3個月大。
  • 狗狗幼崽這麼萌,可有些狗媽媽卻會把它殺死,這到底是為什麼?
    狗狗剛出生時,是天然的可愛萌,簡直融化了不少人的心。但是,一個不可思議卻真實的事實是,狗媽媽很可能會把自己可愛的幼崽殺死。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狗媽媽可以這麼無情這麼冷淡?其次,如果狗狗在生育狗狗的過程中經歷過外科手術,那狗媽媽很有可能是認不出幼崽是自己的,反而可能本能的認為是這些幼崽讓它痛苦的,可能也會咬死自家的狗狗。還有一種情況是,粗心的主人在狗狗剛出生的時候就給幼崽洗澡,把狗狗身上的氣味抹去了,狗媽媽認不出這原來就是它的幼崽,從而導致狗媽媽把幼犬咬死。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人類幼崽」,在他們身上一系列的表現真的很可愛,卻也讓父母操碎了心。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並不是哦,正是因為這些「早產」的表現,才讓嬰兒出生和發育有優勢,並成長得更好。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這裡所說的「早產」和平時理解的不同,而是通過嬰兒的整體表現來看的,1)身體各個部位沒有發育成熟網友經常把小寶寶稱作「人類幼崽」,在他們身上一系列的表現真的很可愛,卻也讓父母操碎了心。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因此,單從身體發育成熟度和速度來看,人類幼崽整體是有些「早產」的。
  • 謝依霖水中分娩產女,ELLA卻失敗了,論水中分娩的優勢和弊端
    本文由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頭一次生寶寶的孕媽來說,分娩這件事情,總是有太多未知的恐懼,所以我們一般都會提前了解很多關於分娩的知識。關於水中分娩你需要了解的水中分娩就是指在水裡生娃,在國外水中分娩已經是一種廣為人知的分娩方式了,水中分娩有很多好處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水的浮力可以緩解孕媽生產時的疼痛,有助於寶媽用力,西方國家對這種分娩方式的接受度相對來說,比國內要高一些。
  • 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