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愛情中保持清醒的認知?腦科學告訴你關於愛的3個系統

2020-12-25 騰訊網

愛是無意識的。

腦科學告訴我們,這是一種欲望,就像口渴一樣。它是對某個人的渴望。

在戀愛初期「失控」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愛情就像口渴一樣,會使你做出奇怪的事情。這是一種自然的癮,把它當作癮來對待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認識愛情。

古希臘人把愛情稱為「神的瘋狂」。現代心理學家把它定義為一種強烈的與他人情感結合的欲望。

但是,真正的愛是什麼呢?它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詞曲作者這樣描述它:「只要你在附近,我就能聽到交響樂。」

莎士比亞說過:」愛情是盲目的,戀人是看不見的。」

亞里斯多德說:「愛是一個靈魂寄居在兩個身體裡。」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浪漫是為交配和繁殖而進化的三個基本大腦系統之一:

1、性衝動或性慾,即是對性滿足的渴望,使你能夠尋找一系列潛在的交配對象。

畢竟,你可以和你不愛的人做愛。當你開車、看雜誌或看電影的時候,你甚至能感覺到性慾。欲望不一定集中在一個特定的人身上。

2、浪漫的愛情或者吸引,即是對某個人的強迫性思考和渴望,使你能夠將你的求偶能量一次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正如印度詩人卡比爾所說:」愛情的道路是狹窄的,只容得下一個人。」

3、依戀關係,和一個長期合作夥伴建立深度的聯繫。

人類的進化本能至少使你與伴侶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來撫養一個孩子,在嬰兒期一起作為一個團隊來合作撫養。儘管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即使沒有孩子,也依然能夠在一起很長的時間,一起享受共同生活的樂趣。

這三個大腦系統和感覺以多種方式相互作用,創造了我們無數種愛的形式。

我們以吸引力開始我們的學習。無論是浪漫的愛情,強迫性的愛情,激情的愛情,還是迷戀,每一個時代、每一種文化的男人和女人都受到這種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影響。

浪漫愛情的強度一般會持續6個月到2年,然後在大多數關係中轉變為依戀關係。浪漫是愛情的開始,它似乎對人類行為有著最極端的影響。

以下是一些戀愛初期的行為特徵:

特殊意義:你會覺得戀人是世界的中心,你喜歡他們喜歡的一切

精力充沛,很難入睡

食欲不振

情緒波動

分離焦慮

渴望

強烈的情感結合動機

所有格

侵入性思維

祝福大家都能享受美好的愛情!

相關焦點

  • 愛情裡,保持3種「清醒」,才不會愛錯人
    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盡力使自己保持著清醒頭腦,不做傷害自己的事情。所以,愛情裡,保持3種「清醒」,才不會愛錯人。木訥內向的人如果愛你,就算他再不好意思,也會給你他認為美好的一切;情話滿天飛的人如果不愛你,兩人相視良久,也吐不出半點星河。04再愛一個人,也要看清3個現實,以免被愛所傷。
  • 信息過載時代如何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
    你會思考嗎?我想沒有人會否定,似乎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有科學研究表明:思考能力是十分容易喪失的一項能力。尤其身處於當下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可以十分便捷迅速的獲取到我們想要的資訊或者知識,而過分沉溺於這種隨手可得的便利性世界,讓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喪失清醒思考的能力。
  • 《腦科學壓力管理法》:壓力煩心,專家告訴你如何化解
    本書榮登美國亞馬遜壓力管理、心理與諮詢等 9 個類目銷量排行榜 NO.1,是第一本解釋壓力如何改變你的大腦以及你能做些什麼的書籍。銷量第一,也足以說明壓力是很多人面對的苦惱問題。在本書中,作者介紹了當人遭受壓力時,人的大腦如何被劫持,以致於我們不能清晰地思考、理性地決策。
  • 鬼谷子大智慧:真正通透的人生,是對自己保持清醒的認知!
    在當下「摺疊空間」的頂層,有個叫馬雲的人親口說過,有個講成功學的人在阿里巴巴講「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馬雲的第一反應是讓他滾蛋。但凡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創業就是九死一生,成功學的大道理會害死人。但並不意味著頂級富豪可以脫離成功學的幹擾,「養生派」、「國學派」、「命理派」頗受歡迎。
  • 【腦科學與教育】明日高考,腦科學專家教你如何應對高考壓力
    【腦科學與教育】明日高考,腦科學專家教你如何應對高考壓力 作者:周瑩 秦紹正 發布時間:
  • 如何讓自己在繁忙中時刻保持清醒?
    你是不是常常面對繁重的任務,卻不知從何下手?當你反問自我時,不專心,太過混亂,這些也許你都能總結出來,但就是不知道怎樣過有條理的生活。怎樣保持高效清醒的頭腦。未來宏偉的願景很容易想像,但如何讓這些願景夢想成真才是關鍵的問題。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讓人分心的事物,我們常常在責任和瑣事中迷失,忘記了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要如何一直保持一個清晰的頭腦,一步步把你的目標變成現實呢。無數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想要成就點什麼就得明白擋在面前的真正阻礙是什麼。
  • 《腦與閱讀》:世界級腦科學大師告訴你,如何提高閱讀速度?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得更多的知識是每個人的追求,對於一個文字工作者來說,尤其重要。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了《腦與閱讀》這本書。作者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是世界著名的認知神經科學家,腦科學領域大師級的人物,已在《自然》《科學》等知名期刊上發表過300多篇文章,並於2014年,與其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有「神經科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大腦獎(The Brain Prize)。
  • 這三個生肖對待愛情時刻保持頭腦清醒,能夠成為愛情的主導者!
    年少時會想要多談幾次戀愛,但當年老時,終於明白了愛一個人,即使用一輩子,也會嫌不夠。漸漸地去了解這個人,體貼這個人,直到愛上他,都是需要很大的胸懷才行。今日朝哥聊的這三個生肖,對待愛情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能夠在愛情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遊蕩,成為愛情的主人。
  • 認知科學給教育工作者的啟發
    有的國內學者喜歡將 MBE 譯為教育神經科學,事實上,它的原意是綜合認知科學、心理科學、神經科學與教育科學,來回答人如何更好地學習這一問題。認知科學關於學習的新發現我開玩笑說,傳統教育工作者是「宏觀經濟學家」,關注的是教育制度、教育公平、教育改革這類宏大命題。我們要辦好平民學校;我們要變革高考科目,從 3+2 改成 3+1;我們要更改人才選拔機制。
  • Nature子刊: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腦科學頂刊導讀78期
    頂刊導讀目錄 1,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2,交互中心認知:他人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過程>3,前額葉皮質投射神經元靶向背側紋狀體控制行為抑制4,所有人都是直覺科學家:重新思考決策的統計解釋5,從失敗的行為改變中學習1,靈長類腦中抽象規則認知的產生
  • 【芥末翻】新見解:通過認知和腦科學了解學習(全文)
    而這需要一整套的整體性方法,才能實現身體和心理的協作以及情感和認知的相互協調。在大腦中心,有個結構被稱為邊緣系統,歷史上也有人將其稱為「情緒腦」。現有證據表明,我們的情緒會重塑大腦神經組織。壓力過大或強烈恐懼的情境會使大腦驅動情緒調節的神經過程,在此過程中,人們的社會判斷和認知表現會找尋應對此情境的折中方案。
  • 夢境中如何保持清醒?看專家的經典答案,真漲知識
    夢境中如何保持清醒?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想要夢境中保持清醒或控制夢境,其實很簡單,絕對給你漲知識。都知道人類是高等動物,從類人猿進化成功的那一刻起,或虛幻,或滑稽,或恐怖的夢境就如影隨形,古時候人們將夢看作未來吉兇的預兆,並為其蒙上一層神秘面紗,各種解讀花樣百出,甚至很多夢境解讀版本在現代社會依然對大家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小編要告訴你,從科學角度來說,夢境是人類大腦無意識的生理活動,不可能在夢中進行思考,只有從夢境中醒來,才能明了期間所思所想所感所歷,都只是一個夢
  • 愛極創始人、腦科學研究第一人楊永利博士訪談錄
    其中,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列為國家戰略,寫入十四五規劃100個重大項目之一。與此同時,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早已將腦科學領域研究作為本國重大發展戰略。中國腦計劃制定為15年計劃(2016-2030年),發展我國腦科學、類腦技術,從認識腦、保護腦和模擬腦三個方向展開研究,逐步形成以腦認知功能的解析和技術平臺為一體,以認知障礙相關重大腦疾病診治和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技術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研究布局。
  • 亦舒關於愛情最清醒的四句話,建議每一個女生都收藏
    在講述玫瑰一生的幾段愛情故事當中,亦舒寫出了很多現實的句子,讓人對愛情有了重新的認識。人在戀愛中,最容易喪失理智,一股腦地投入到熱烈的愛情,就如飛蛾撲火一般不管不顧,但是當你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之後,也最容易受傷。不如先看清愛情的真相,當自己想要全情投入時,先在腦海裡回想一下這些句子,也許你能瞬間清醒。
  • 什麼是認知科學?你最應掌握的認知科學前沿進展有哪些?兼談如何尋求心靈自由
    各位讀者也許是第一次接觸「認知科學」這個詞。它是在計算機科學與心理科學基礎上,誕生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人類的心智是如何工作的。與絕大多數認知科學家在學術機構工作不一樣,我與一些科學家,在 2014 年創辦了一家認知科學集團公司安人心智,關注的是如何將認知科學推廣到更多商業領域,解決商業實際問題。
  • 3個培養孩子科學啟蒙的方法,能夠激發孩子的「科學腦」
    答案是3歲,有專家證明:孩子在3歲的時候大腦就已經開啟了對科學的認知了。所以培養孩子科學啟蒙應該從3歲開始。3個能夠激發孩子「科學腦」的方法1、先提升孩子的眼界首先我們要先提升孩子的眼界,讓孩子的視覺先對科學啟蒙有個認知,其次在深入去探究科學。有的家長就問了為什麼先給孩子提升眼界呢?有什麼科學依據能讓人信服嗎?這個青青自然是腦子裡帶著依據來講的。
  • 《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教你用最新腦科學知識育兒
    其最近推出了首部育兒著作《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講述如何把最新腦科學知識應用到育兒中,真正做到科學養育。《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他在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中表示,基於認知科學、面向未來的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投資,因為孩子需要的不是現在學校看重的技能,而是未來世界需要的能力。
  • 《愛情的邏輯》:破除親密關係中的認知陷阱,讓你擁有完美愛情
    下面我們就從如何選人、如何和另一半相處以及如何掌控並引領幸福這三個方面談一談,愛情這個看似感性的東西,背後都隱藏了哪些神秘而高深的邏輯。當然這裡的前提是,你擁有的這些優點是被對方所認可並欣賞的,如果對方不欣賞,那麼再多的優點也沒有什麼價值。知道了優秀伴侶的特點,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才能提升遇到「對的人」的機率呢?最簡單有效的一招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這樣能夠科學地增加「好運」降臨的概率。
  • 輔導孩子學習,這3個腦科學知識你有必要知道
    隨著腦科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的發展,這些困擾教育界的話題,也同樣成為科學家們熱衷探討的話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神經教育倡議」 (Neuro-Education Initiative)的創始人和負責人瑪麗亞·哈迪曼(Mariale Hardiman),一直致力於神經科學和教育方面的研究。
  • 腦科學之「神經可塑性」,給家長4個方法,幫助寶寶發展認知能力
    而如果你勤於使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也會發現它的巨大潛能。舉個例子來說,為什麼盲人的聽力會比普通人好?沒有手的人卻可以用腳寫出很漂亮的字?這就是大量使用和鍛鍊,讓這一部分的能力大大提升結果。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聽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的腦科學講座,她的課,讓我覺得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