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懂事,要守規矩,這樣父母們就不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我們身上,畢竟一天天的他們為了賺錢或者上山下田已經很累了。
或許父母眼裡的懂事就是守規矩,其實不然。懂事是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後找準目標,然後逐步完成目標,是主動過程。而守規矩,是一個被動過程,被強行要求的過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非自願的。主動和被動一開始可能差別不大,但是從長遠看,一個成線性持續向上,另一個則曲線擺動,或者向上,或者向下。
一件事,一個人選擇主動去做,另一個人則被動去做,做出來的效果和結論是不一致的,所有建立招聘上都說要招那種主動積極的人員。大體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主動積極的人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學習性。所以從下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如何學會去懂事,而非命令其強行守規矩。
那麼如何去教育孩子們懂事呢?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帶他們身臨其境,而且每時每刻都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對於所有事情不能以簡單的對錯來評價,而是幫助其理解和分析,讓孩子們自己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這個過程很漫長,很漫長,可能會持續到他上初中,上高中。所以對於父母們的要求就很簡單了,耐心,十二分的耐心。同一件事,講一遍聽不懂,那就講十遍,十遍不夠,就再講
十遍,還是不懂,那麼也許就是你講的方法不對了,可以選擇換個方法去講。總是會有懂的那麼一天的。而不是每次都在咆哮:「連這個都不知道,之前講過多少次了?」。
而只要孩子自己懂了,他就真的懂了,不需要你再去讓他做這個,讓他做那個,你不說他自己都會去做。這就是我所認為的懂事。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們都很懂事乖巧,那是因為他們為了努力的活著,必須提前面對生活,面對壓力,提前長大。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長大了,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之後,才會努力,才會奮鬥,才會精彩。
對於守規矩,其實還是需要的,人性的弱點就是凡事都要親身經歷過才有充分的認知,用中國的古話講就是不進棺材不掉淚。但往往有些事情是不能親身體驗的,因為代價我們承受不起,比如馬路上亂跑玩耍、下河遊泳、好奇高壓線等等。那麼,這就需要立一個強大的鐵則規矩。不能在馬路上玩就是不能玩,沒有為什麼,不講道理的去執行。因為這些東西只有等他們長大了見識過了才會明白。現在就算講太多遍那也只是腦子裡的一句話,一點都不深刻。
而對於長大的孩子們,通過對社會的認知加深,對規則的理解,我相信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判斷,在內心深處給自己樹立一些規則來作為他自己的人生準則。
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教會其懂事很重要,樹立規則也必不可少,怎麼用就看個人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