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中國軟體名城之一,成都在我國軟體產業版圖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成都始終把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作為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產業規模也不斷增長。
12月24日,第二屆「蓉貝」軟體人才大會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軟體合作洽談會在成都舉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前11月成都軟體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23.9億元,同比增長14%。成都軟體產業發展迅速,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產業發展還存在弱項,比如企業規模整體較小,企業之間的協同還有待強化。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成都軟體產業收入持續增長
成都歷來高度重視軟體產業發展。2019年以來,成都先後出臺《成都市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19—2025)》、《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措施》以及《〈關於促進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措施〉實施細則》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中提到,成都將按照提質增效、規模跨越、世界軟體名城3個階段,分步實施、有序推進,不斷提升成都軟體產業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實力,力爭到2025年,軟體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8000億元,躋身中國軟體名城第一方陣,成為世界軟體產業重要的研發基地。
2020年,成都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推進領導小組,高規格高起點推進軟體產業發展。
近年來,成都還頻頻在軟體人才隊伍建設上發力。成都曾出臺《成都市產業生態圈人才計劃實施辦法》,多部門聯合印發《成都市「中國軟體名城人才基地」評選辦法(暫行)》。通過這些政策,成都不斷明晰領軍人才引進培育目標,鼓勵在蓉高校院所結合自身優勢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在基礎軟體、工業軟體、嵌入式軟體、新興平臺軟體、行業應用軟體、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軟體等領域打造品牌學科,計劃在未來3年推動建設30個新型軟體學院、軟體新工科基地和軟體實訓(實習)基地。
政策、資金、人才等多維度的支持下,成都軟體產業的發展一直處於增長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成都軟體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020.5億元;2017年,成都軟體服務業營業收入為3544.5億元;2018年,成都軟體產業主營收入3959.7億元。
今年以來,成都軟體產業的發展速度進一步提升。3月底,成都軟體行業便已全面復產,規模快速回暖,並保持高速增長。1月~11月,成都全市軟體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23.9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軟體業務收入3416.1億元,同比增長12.6%,位居中西部地區首位。
企業之間需加強協同合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對於成都軟體產業取得的成績,諸多業界大佬也紛紛給予了肯定。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與軟體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韓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作為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國軟體名城,成都在全國軟體產業版圖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處於全國領先行列。軟體產業屬於以人才要素為主的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人才作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成都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培訓機構眾多,而且對標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成都市在數字娛樂、動漫遊戲、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優勢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對軟體人才的吸引力和城市魅力,形成了較為濃厚的創新氛圍。
韓健認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成都軟體產業與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也迎來新機遇。
四川永中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峰表示,成都軟體產業鏈成熟,軟體產業環境很好,「吸引公司將西部研發基地放在成都的原因正是源於成都有很多知名高校,軟體人才後備力量很足」。他透露,公司的發展也得到了高新區方面的大力支持。
對於成都軟體產業發展中表現出的不足之處,與會專家也進行了點評。
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姚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成都對軟體產業發展的規劃,當前軟體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高水平的人才,「在大的政策支持下,企業自身也要加強對軟體人才的吸引和培育,建立自身的人才激勵機制。」
同時,姚平還認為,成都軟體企業大多各自為戰,協同能力不足,還需政府進一步的組織和引導。企業之間也要在項目合作上增添氛圍。
姚平的看法與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舒紅平不謀而合。舒紅平指出,成都軟體產業基礎好,高校多,科研院士多,政府服務意識好,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但成都軟體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建議加強同大企業之間的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