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班杜拉比新行為主義的創始人斯金納小了21歲。班杜拉在斯金納的理論當中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行為的獲得並不總是通過自身得到的強化的。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認為:你有一次考試考了100分,收穫了媽媽的吻,甜蜜的吻,下一次你好好學習,考100分的概率就會增加;班杜拉在思考:如果你看到別人考試考了100分,收穫了媽媽的吻,甜蜜的吻,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如果考試也能考100分,也同樣能獲得媽媽的吻,甜蜜的吻呢,這樣,你也會好好學習,爭取考試考100分。
當然,僅憑藉思考和經驗性的結論是不能讓別人相信的。心理學之所以被成為科學,就是因為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假設和驗證。
於是,班杜拉就做了一個實驗:
班杜拉將66名4歲兒童分為三組,去看視頻:
每一組兒童看到的視頻,開始都是一個成人在打布娃娃。但在視頻最後,第一組兒童看到打布娃娃的成人受到了懲罰;第二組兒童看到成人獲得了糖果的獎勵;第三組兒童看到的還是成人在打布娃娃,沒有獎勵,也沒有懲罰。
看完視頻後,三組兒童被帶到了放有布娃娃的房間。結果顯示,第一組兒童很少有打布娃娃的行為;第二組和第三組的兒童會模仿成人打布娃娃的動作,開始打布娃娃,第二組的兒童的模仿行為是最積極的。
班杜拉通過實驗驗證了他的猜想:即使獎勵和懲罰不是作用於自己的,只要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了獎勵或懲罰,自己也能習得。這,就是觀察學習。
與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不同,班杜拉提出了「替代性強化」。班杜拉認為,人的很多行為的習得是觀察學習而來的,是依靠替代性強化的。也就是人們看到別人的行為(榜樣的行為)受到強化,從而做出了榜樣的同樣的行為。
電視劇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劇情,是不是也在發揮著榜樣的力量,傳遞著這種價值觀,然後,我們會在現實生活中去學習榜樣的行為呢?
上一篇:斯金納的小白鼠實驗
推薦閱讀:學習理論的四大天王,你最喜歡哪一個?
讓知識變得簡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