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常見的小螢火蟲,竟然能吃掉蝸牛?成為蝸牛的天敵

2020-12-19 哈哈冷知識

如果大家生活在農村,一到夏天的晚上,螢火蟲就會成群地出現,發出黃綠色的螢光。很多小孩子被螢火蟲發出的光吸引,會把螢火蟲抓起來放到一個透明的瓶子裡,等到晚上關了燈之後,就可以看見螢火蟲發出的迷人的螢光。有的大人會叮囑小孩,讓他們在天亮的時候把螢火蟲放出去。有些小孩會感到疑惑,大人會告訴小孩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蝸牛害怕螢火蟲,有了螢火蟲,菜地裡的蔬菜就不會被蝸牛禍害了。那麼大人們說的是真的嗎?

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瞧蝸牛,它雖然個頭小,看起來也沒什麼沒什麼傷害力,然而事實上,蝸牛的破壞裡還是很大的。它們不僅會吃一些蔬菜,還會啃食果樹幼苗、葉子和花卉。特別是家裡的青菜,經常被蝸牛吃的什麼都不剩了,而且蝸牛繁殖速度也非常快,要不了多久菜園裡就有一大片蝸牛。

但是,大自然的設計永遠是萬物相生相剋,一物降一物。蝸牛雖然有堅硬的殼子來保護自己,但是也不能完全免受天敵的侵擾。螢火蟲就是蝸牛最大的天敵和剋星。螢火蟲在白天很少出來活動,一到了晚上,螢火蟲就跑出來覓食了。螢火蟲的生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在幼蟲和成蟲這兩個階段,螢火蟲的主要捕食對象是螺類還有甲殼類的昆蟲,其中就包括蝸牛。

也就是說,當螢火蟲還是幼蟲的時候,就可以蠶食蝸牛的身體了。螢火蟲的幼蟲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水裡生長的叫做水生幼蟲,另一種是陸生幼蟲,兩種幼蟲雖然生長環境不同,但都是以吃昆蟲為生。有的人非常好奇,螢火蟲這麼小的身子,怎麼能吞食掉比自己大這麼多倍的蝸牛的呢?

螢火蟲其實不是直接吞食蝸牛的肉,而是將尖尖的前鄂刺進蝸牛的軟體裡,給蝸牛注射一種毒素。這種毒素會麻痺蝸牛,讓蝸牛變成一灘液體,這樣螢火蟲就可以食用蝸牛了、到最後蝸牛隻剩下了一個蝸牛殼。螢火蟲進化成成蟲之後,不僅食用昆蟲,還會在蝸牛的體內產卵,然後孵化出很多小螢火蟲。

螢火蟲其實是一種相當奇特的昆蟲,不但可以自身發光,而且在光譜的作用下,可以產生一種自己不好吃的效果,這就讓奇特的食肉昆蟲和動物,很少去食用螢火蟲。並且螢火蟲自身也有一定的毒素,這就導致螢火蟲在自然界中沒有多少天敵。最大的天敵可以就是人類了。

綜上所述,螢火蟲以捕食蝸牛衛生,並且可以通過前鄂釋放毒素,讓蝸牛變成一灘液體,最後吃掉整個蝸牛。這就是為什麼蝸牛這麼害怕螢火蟲的原因。不過。相比於過去,現在的農村很少能見到螢火蟲了。有時候一晚上也不見得能看見一兩隻螢火蟲。捕螢火蟲也就永遠地成為過去的回憶了。

相關焦點

  • 農村最常見的動物蝸牛,小編帶你深入了解蝸牛
    大家好,我是安瀾看農村小編,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在農村最常見的蝸牛。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或者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哦!在我們農村到處都充斥著花草樹木。眾所周知,花草樹木多了起來,動物昆蟲就會隨著增加。在小編小時候,下過雨之後,就會有很多人發現,路邊的土地,牆角一些蔬菜上都會出現一直非常常見的動物,這就是蝸牛。蝸牛在我們看來是一種害蟲,專門喜歡在我們種植的白菜,生菜之類的蔬菜上。而且這些蔬菜都是蝸牛最愛的食物之一。因此,在我們農村並不喜歡這種動物。很多人應該都很好奇,為什麼蝸牛在農村這麼受討厭。
  • 如果螢火蟲在吃蝸牛時,只注射毒液不吃,蝸牛能否生還?為什麼?
    而不同的螢火蟲所能發出光的顏色有著很大的區別,這是因為不同的螢火蟲發光器中的螢光素與螢光素酶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決定的。發光器是螢火蟲所有生長階段都有的器官。螢火蟲的發育與蚊子一樣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而且整個的發育過程屬於完全變態發育,也就是說即使是螢火蟲的卵也能發出光亮,只是由於體型小不明顯而已。
  • 農村菜園子好多的鼻涕蟲和蝸牛,怎麼防治呢,老農說容易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菜地裡最愛生長的害蟲很多,其中就有鼻涕蟲和蝸牛最煩人,這兩種都是作為軟體動物啃食蔬菜、嫩芽,對於農作物蔬菜的危害相當的大,記得小時候看到鼻涕蟲,一直是以為蝸牛把殼放家裡之後,自己跑出來了,一直以為是沒帶殼的蝸牛,後來才知道這是兩種物種,鼻涕蟲也就是蛞蝓,是一種軟足動物,和蝸牛的生活習性極為的相似,都是以食用植物而為生,這些煩人的害蟲不但很容易出現
  • 都說蝸牛是房二代,但你知道蝸牛有多努力嗎?
    蝸牛是陸地上常見的無脊椎軟體動物,也是農業生產的害蟲之一。小朋友認識蝸牛是因為那首「蝸牛與黃鸝鳥」的兒歌。成年人熟知蝸牛主要是因為他天天背著「房子」行動,而形容房子很小也有一個很有名的詞彙「蝸居」!美女們了解蝸牛是因為泰國「蝸牛霜」和「蝸牛」面膜的美容功效。美食家們則是喜歡吃法國大餐中「蝸牛」。很多人覺得蝸牛很可愛,還有人把蝸牛當成寵物來飼養,據說蝸牛的最高壽命可以達到15年呢!
  • 寓言故事:蝸牛為什麼老背著房子
    > 作者:   誰都知道蝸牛走路是好慢好慢的,但是它為什麼走起路來要背著好沉好沉的房子呢?
  •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夏夜嗎?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夏夜嗎?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夏天的晚上,樹叢裡草地上,螢火蟲閃著黃綠色的光飛來飛去,像一盞盞小燈籠,又像飛舞的小精靈。
  • 螢火蟲自己會發光,但是它本身又怕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螢火蟲是我們兒時最常見的昆蟲之一,同時也承載了許多人美好的童年回憶,不過,現在再去到野外,我們已經很難發現螢火蟲的蹤跡了。螢火蟲都會發光,但是,它們卻有負趨光性,也就是對對光呈反向趨性,簡單的說就是怕光。這看起來確實有點矛盾,那麼,螢火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性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世界上最多牙齒的動物是蝸牛,一張口就有2萬6000顆
    通常提到滿嘴尖牙的動物,第一個讓人想到的是大白鯊,但事實上,世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是「蝸牛」,曾有人算過一隻蝸牛擁有2萬6000顆牙齒。▲世界各地約有4萬種蝸牛。如果大家仔細看的話,會發現蝸牛的觸角下方有一個個像針一般小的洞,科學家將這些小小洞稱為「齒舌」,它平時就從這裡進食,齒舌上長滿細小又整齊的「角質舌齒」,最多有135排,每排又有105顆,所以每隻蝸牛平均有1萬4000多顆牙齒。
  • 蝸牛的殼破了,它還能存活嗎?為什麼?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蝸牛最大的特點就是整天背著自己的「小房子」跑來跑去,而這個小房子就是蝸牛的殼。如果強行的把蝸牛的「小房子」弄破,它會不會死呢?答案並不是絕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山野博物 | 蝸牛和蛞蝓
    在英語中,不分水生還是陸棲,凡帶殼的都叫snail;而在漢語中,腹足綱中水生的有房一族叫某某螺,例如耳熟能詳的釘螺、福壽螺、織紋螺等,海洋種類多於淡水種類;蝸牛通常是陸棲有房族的籠統泛稱,不是一個目或一個科的名稱,更不是種名,據說地球上存在兩萬五千多種蝸牛,恐怕專家窮盡一生也未必能一一弄明白,我輩能認得本地幾個常見種就算不錯,其他就不作奢望了。
  • 蝸牛是雜食性動物,它的視覺器官不發達,覓食要靠嗅覺
    導語:感謝大家一直以來農村人說種植的百家號的關注!今天農村人給大家介紹的是蝸牛的壽命長短隨著種類的不用而不同,即使是同一種類的蝸牛它的壽命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除了受生理因素的影響正常死亡之外,還會因遭遇不良的環境條件和敵害的侵襲而並非正常死亡,比如養殖的密度過高、產生疾病或者二氧化碳增多,都能促使它們體力迅速損耗而接近死亡。而冬眠和夏伏是可以讓蝸牛的壽命延長。再如雄性的個體比一般雌體壽命短。
  • 為什麼說非洲大蝸牛不能碰?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是,有一種蝸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經成功地成為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入侵物種」,它就是非洲大蝸牛。那麼,非洲大蝸牛到底是種怎樣的生物呢?網上流傳的非洲大蝸牛不能摸是不是真的呢?我們今天就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打著燈籠的食肉精靈——螢火蟲
    美麗夢幻如精靈的引火蟲竟然吃肉?嗯……「哇!哥哥你看,那邊有黃色、橙色、綠色、藍色的螢光舞會,多麼漂亮!要是我也能去就好啦!」蝸牛妹妹小美陶醉地望著遠方。絢爛的螢火蟲燈火晚會!(網絡圖)「傻丫頭,想什麼呢!那可是你的天敵!」蝸牛哥哥軍軍義正言辭地說道。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
    蝸牛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尤其是在下雨之後,蝸牛會突然大批量的出現,它們慢慢的在地上蠕動,看起來非常的可愛,當然也有一些蝸牛種類,它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友善,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屬於物種入侵,就比如非洲大蝸牛。
  • 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蝸牛危害特點及防治措施
    夏天到了,又是蝸牛高發季節,潮溼的地方或者下雨的晚上,蝸牛就會出來危害花木,而且讓人覺得不舒服。如何進行防治呢?下面花草樂和您分享蝸牛的防治措施。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蝸牛危害特點及防治措施蝸牛危害特點蝸牛是一類陸生軟體貝類,雜食性,以取食綠色植物為主,在園藝上取食花卉、蔬菜等,所以野生的蝸牛對農作物危害較大,它是害蟲不是益蟲。蝸牛一般以幼、成貝在草叢、瓦礫、土壤裂鏠及作物根際土中等處越冬。當氣溫升到10℃以上時就開始活動,江南地區一般一年有二個為害期,4~8月份和9~11月份,此兩時期亦是媧牛的產卵高峰期。
  • 蝸牛為何不能去看牙醫?蝸牛身上的5件趣事
    估計沒有人,會不認識蝸牛吧?但是,也估計很少人,會喜歡蝸牛吧!因為這些傢伙,「走起路來」,實在太慢了。看著它們緩緩的在地上、葉子上爬動,估計都能睡著了。所以給蝸牛放音樂,並希冀它們因此能爬得更快的朋友,要失望了。蝸牛們是天生聽不到聲音!3.黏液用處大很多小夥伴都看到過:只要是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有一條明顯的痕跡。
  •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在我國泛濫成災,在非洲卻成為一道美食
    但這只不過是一句玩笑話,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外來物種都能被我國解決,就例如這種動物,是我國唯一不能吃掉的物種之一。它就是非洲大蝸牛,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其原本來自非洲,體型和同類相比,要比較大。根據資料顯示,最長時可達39釐米,相當於一隻兔子的大小。
  • 法國人最愛吃的蝸牛,是從非洲進口的大蝸牛嗎?
    如今,在我國很多地方的法國西餐廳裡,也都可以看到法式焗蝸牛這道菜的身影,作為地方特色美食之一,也有很多人沒去過法國,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吃過法式焗蝸牛,那麼,法國人吃的蝸牛,與非洲人喜歡吃的蝸牛是一種東西嗎?根據資料顯示,在19世紀,法國商人在非洲看到非洲人喜歡吃的非洲大蝸牛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商機,於是將非洲大蝸牛帶回法國,還專門辦起了養殖場。
  • 為什麼中國常見的蝸牛,到了法國就成了國菜?說出來你都不相信
    說起蝸牛,大家都不陌生。一軟體動物背上還駝個螺絲,爬過的地方留下一道粘液,跟鼻涕蟲一樣。看起來有點噁心,你能想像它能吃嗎?雖說中國人什麼東西都敢吃,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沒有任何一個物種可以逃得過中國人的嘴,但據小編了解,這個蝸牛還真是沒有多少人吃。
  • 小小螢火蟲,撬動大環保!
    來自湖北省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的李晶導師為「小園長」們帶來一場《再見螢火蟲》明星導師示範課,接下來,讓我們與「小園長」們和李晶導師共同開啟美麗的螢火世界吧!螢火蟲的天敵有哪些?01蝸 牛▼螢火蟲的主要天敵包括蜘蛛、蛙類、蟾蜍、蟲生真菌;而螢火蟲的主要食物是螺貝類以及蝸牛、蚯蚓、昆蟲等小動物,它們的天敵才是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