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長城文化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會上對長城精神文化、長城建築、長城保護、長城文旅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著名古建專家劉大可、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張濤都對長城的建築保護闡述了個人觀點。
劉大可認為,目前對長城建築研究的視野應更擴大,研究應更全面、更深入。城牆在作法上的最大特徵一是牆上有很寬的臺面(稱城臺)。二是牆上做垛口。這兩個特徵是最具城牆特點的特徵,尤其是垛口這一特徵,更是具有符號意味的特徵。如果具備了這兩個特徵,無論其具體用途是什麼,都可以叫做城牆。城關(城門)、關城與甕城、各種臺、城上建築、及城牆有代表性的局部也都應該作為長城研究的對象。這些可以歸結為對長城建築組成的研究和長城建築做法的研究。應從多學科多專業的視角研究長城建築;應從兩種知識結構結合的角度開展研究。研究成果的水平既取決於一種知識結構的水平,也取決於兩種知識結構結合的水平。傳統方法與現代方法相結合,借鑑現代科學檢測手段和分析方法,借鑑現代多領域的實用技術。要優先對土長城(土城牆)開展研究。土城牆最易毀壞,目前的研究成果數量最少,取得的成果最小,因此保護的效果也最差。
張濤表示,八達嶺長城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於常年裸露於大氣中,八達嶺長城磚在風化作用下產生了許多病害。還面臨人為破壞的考驗。通過現場病害調研及檢測實驗驗證,發現八達嶺長城磚在風化和人為破壞影響下的抗壓強度和抗滲水性明顯下降,亟待保護。針對長城磚病害,基於現場勘查及實驗室檢測,獲得長城磚的病害程度及物理化學性能,為清洗修復提供依據及評判標準。對長城磚的保護,張濤建議:清洗、脫鹽;磚牆修復;加固、防水(定期體檢)。
(伍策 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