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零零後》跟拍12年:見證成長的秘密

2020-12-20 騰訊網

歷時12年精心製作的紀錄片電影——《零零後》,是中國唯一一部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它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時間和教育,如何給兩個特別的00後孩子,從身體到內心帶來成長與蛻變。

在成長的每一個十字路口,當孩子面臨困惑和彷徨時,父母、老師、學校和社會都會對他們產生不同的影響。

教育無小事,成長不錯過!

如果你為人父母或是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辛勤園丁,《零零後》裡關於教育與兩代人溝通的內容都值得你借鑑;如果你就是零零後或者是正在成長階段的少男少女,在《零零後》裡你一定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喜歡紀錄片,並對12年記錄個人成長的行動感到好奇,《零零後》真誠和有感染力的影像一定會給你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

兩個孩子長達12年的垂直成長影像,且有細節、有故事、有環境,會讓我們清晰的看到:時間和教育,如何給兩個特別的孩子,從身體到內心帶來成長與蛻變。

零零後預告片

讓我們來看看張同道教授的導演手記!

愛心就是耐心

——《零零後》:一封電影家書

親愛的年輕父母們:

您好!您即將收到的這封信寫了12年,一個生肖的輪迴,今天我才鼓足勇氣發出去。其實,這封信並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影像編織的一部紀錄電影:《零零後》。

《零零後》的故事要從2006年講起。我們都曾懷抱巨大喜悅迎接孩子的降生,初生嬰兒一聲沒有內容的喊叫、一個無意的動作都會濺起一片驚奇的浪花。然而,隨著年齡升高,煩惱慢慢取代了喜悅,孩子成長比數學方程式還複雜深奧,幾乎每天都留下一道道無法破解的X之謎:吃的健康嗎,讀的書有用嗎,上不上課外班——鋼琴書法舞蹈唱歌武術騎馬國學下棋奧數英語……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啊!歷經奮鬥、小有所成的中產階級更是憂心忡忡:我的孩子將來能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孩子不再為父母的未竟理想而活著,他們走出嬰兒期就開始表達思想。2006年,我的兒子4歲,他一度對我所有的提議都說不。這些出生於2000年之後的孩子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我們幾乎回到近百年前魯迅先生的疑問:今天怎樣做父親?此時,我的朋友李躍兒正嘗試一種新型幼兒教育,她邀請我去她的芭學園參觀。園裡孩子自由生長,山花爛漫,每天上演的故事仿佛好萊塢大片。我跟老李稍經商議,一拍即合,決定用一部紀錄片觀察兒童成長的秘密。

故事是電影的翅膀,首先要找有故事的主人公。池亦洋和柔柔屬於那種人群裡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孩子,你想無視他/她絕無可能。

先說池亦洋。只要男孩兒聚在一起,池亦洋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他帶領一群男孩挖地道,玩打仗,偶爾也欺負人,遭到所有男孩家長的集體抗議。可是,男孩兒不管父親的抗議,還是拼命往池亦洋的隊伍裡鑽。兩幅畫面疊印了池亦洋的10年成長曆程:5歲的他帶領一群幼兒園男孩唱《國歌》,歌詞不熟,直接從「築起新的長城」切到「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15歲的他代表中國橄欖球青年隊出現在國際賽場上,莊嚴地唱起《國歌》。他從芭學園孩子王滑入小學學渣行列,人生失去方向,直到中學偶遇橄欖球,仿佛一道光照亮了前方,自稱像見到了心儀的女孩,有心跳的感覺。是的,池亦洋早熟,他確實戀愛了。以至於父親不得不現身說法,用自己的經驗告誡兒子戀愛與打球的矛盾。男孩成長與野馬馴養有那麼幾分相像,池亦洋一路搏鬥著,與同學、老師、父母包括自己,今天終於長大成人,18歲了。他意識到人生不光是買車買房娶媳婦,人生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而正確的路總是布滿荊棘的。今天,我和池亦洋可以像兩個男人一樣討論人生。

再說柔柔。柔柔是上帝撒落人間的一枚彩色音符,不停地唱著,跳著,越過土丘,窗臺,樹林,每一處都成為舞臺,5歲的她隨口吟出「風景風景,新的風景,我要呼吸風景」這樣美妙的詩句。媽媽總是把她打扮得像一位小公主。不過,電影裡也常常傳來柔柔的哭聲,那是小公主跌入了世俗生活:同伴的孤立,數學的磨難,舞蹈的眼淚,直到她14歲孤身求學異國,承受了與年齡不相稱的心理磨難。攝影機記錄了柔柔生命裡不變的善良與童心,記錄了父母為她選擇教育道路的思考與爭論,記錄了她的成長與自省。終於,柔柔明白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更好的ROSE。今年夏天,我寫這封信的時候,柔柔已經開啟大學生活模式,她選擇的是教育學,她想用教育幫助更多的孩子成長。

12年拍攝讓我認識了苦難的力量。作為父母,我們誰也不願意孩子受苦。然而,苦難是成長必須跋涉的河流,否則永遠無法抵達成功的彼岸。

池亦洋從幼兒園裡的孩子王跌入小學裡的差等生,那是我拍攝中最為沉重的一段時間,一向陽剛威猛的池亦洋像林黛玉一樣泣涕漣漣,生活灰暗,無助,找不到方向。父母擔心再這樣下去孩子失去了自信。然而,2011年電影夏令營裡我熟悉的池亦洋回來了。池亦洋召回幼兒園好友棟棟,構思了一出異想天開的戰爭戲。他化解女生的反對,挽回棟棟想家離隊的念頭,拉來其他組的男生參加拍攝,終於完成一部優秀的電影短片。我知道,那個曾經的孩子王還在。果然,橄欖球點燃了池亦洋的人生發動機,久違的陽光重新閃耀臉上。我想,再也沒有什麼困難能夠輕易擊垮他,因為他已經學會把苦難轉化為力量。

柔柔也是如此。「數學是我的地獄」,小學時柔柔畫了一隻貓——範喵喵替她逃避數學的追捕。高中柔柔選擇赴美留學,成績一路竄升全A,可住家問題一再折磨她。第三次被住家趕出時,我正好在洛杉磯,迅速趕到達拉斯看望柔柔。談話過程中,柔柔忍不住哭出聲來。北京上海的暖寶寶誰曾遭遇過這樣的困境?讓我欣慰的是,當我今年春節過後再去拍攝的時候,柔柔和頓·英格力士(Mr. Don English)一家其樂融融,親如家人。「最後的是最好的」,柔柔用美國諺語寬慰自己。我明白,這位看似少不經事的美麗公主其實已經跋涉過人生的激流險灘,她長大了。

我無意評判兩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說到成功,大家聯想的並不是一種東西。看看機場書店裡那些「成功學」心靈雞湯,我們就知道心窮是一種無法救治的絕症,長期的貧困與卑微迫使大家把金錢和權力作為成功的唯二標誌。但我對孩子的期待是身心健康,獨立人格,源於內心熱愛的人生選擇。

有人問:池亦洋和柔柔能代表零零後嗎?我不敢確認這一宏大的結論。零零後作為片名僅僅表明這部電影與2017年的電視紀錄片《零零後》是一家人,池亦洋、柔柔和辰辰、一一、劉嘉陽、梁昊天、萌萌等一樣,他們共同構成了《零零後》的主人公,甚至也出現在電影片尾的花絮裡。他們是一群人,他們誰也不代表誰,每個人都有飽滿的個性,就像滿天星鬥釋放各自的光芒。沒有誰能夠代表一代人,但每個人都蘊含著一代人的DNA。

我們觀察孩子的成長,孩子也改變我們的觀念。從《小人國》到《零零後》,12年垂直跟蹤,我逐步認識到沒有一種方法放之四海而皆準,沒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所有的孩子。讓我們回到孔夫子,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也好,老師也好,你是否認真地觀察、研究過孩子——性格、氣質、心理?教育是一項關於愛的事業,愛心就是耐心。批評是輕易的,也是粗暴的,因為你的孩子不是人家的孩子,這個學生不是那個學生。如果愛你的孩子/學生,那就耐心地觀察研究,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貧困時代的教育需要批量複製,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個性化教育,認識孩子的DNA,尊重孩子的個性,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12年,孩子們長大了,我也變老了。紀錄片就是以生命記錄生命。我們記錄了孩子的成長,光陰雕刻著我們的容顏。原來我並沒期待拍這麼久,每逢孩子成長的節點我就忍不住想繼續拍攝,因為我非常好奇他們會長成什麼樣子。拍攝這部影片時,我不僅是導演,也是父親。從2006年夏天第一次拍攝起,《小人國》《成長的秘密》的編導已做了父母,《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的編導也大多結婚生子,《零零後》已是三代人的集合:60後帶著70後、80後、90後拍攝零零後。我們是中國電影的愚公幫。

這封拉拉雜雜的信已然太長,其實最重要的不是我的文字,而是電影本身。希望電影《零零後》帶給您一點啟示,一份思考。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成長,他們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未來,民族的未來。

祝福!

張同道

教育問題是年輕父母們最關注的問題,從孩子踏入校園的那一刻開始,這兩個字就抓住了我們的眼球。我們擔心著孩子的未來,想要為他們鋪墊更好的前程,但孩子作為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卻常常從我們預設的軌道中逃離。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密碼和成長軌跡。

究竟怎樣是好的教育?或許電影沒辦法給出最完美的答案。12年的跟跟蹤拍攝,讓家長意識到:

「關於教育,並沒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沒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所有的孩子。」

貧困時代的教育需要批量複製,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個性化教育,認識孩子的DNA,尊重孩子的個性,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就如紀錄片總導演張同道說,「假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那麼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是教育的起點。」

《零零後》不僅僅是一本成長日記,更是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每一位年輕父母,都可以從中看到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的模樣,並且反思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否真的正確,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會讓他們成為怎樣的人。

相關焦點

  • 《零零後》:跟拍12年,這是一部關於養育下一代最扎心的紀錄片
    不久前,一部跟蹤拍攝12年,記錄了兩個零零後孩子成長經歷的紀錄片電影上映了,片名就叫《零零後》。這部紀錄片的前身,是2017年的5集同名紀錄片《零零後》,是一部關於二胎、青春期、應試教育以及出國留學等教育話題的紀錄片。
  • 紀錄片《小人國》裡的孩子們長大了,十年後成了《零零後》
    這部真實記錄幼兒園孩子內心世界的紀錄片,跟拍了北京郊區一所名為「巴學園」的幼兒園,歷時3年拍攝完成,平視的視角,頗具耐心的鏡頭,讓人們對這群2至6歲的孩子有了重新的認識。該片不僅為家長解密兒童心理,也為成人打撈了正在消失的童心。 導演張同道紀錄電影《小人國》和之後的18集電視紀錄片《成長的秘密》。
  • 《零零後》:記錄長達十年的中國式成長曆程
    《零零後》2017央視爸爸出品的紀錄片,向來都有著品質的保證。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6分熱妹也很好奇,這群出生在千禧年的小孩,他們的真實生活和曾經的我們有什麼不同。紀錄片播出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吸引了不少媒體和專家的目光。當導演發現兒童世界中的隱秘和趣味之後;他決定把記錄兒童成長,當做一個長期項目來做;把幼兒園中的幾個小孩,持續性地跟拍下去。
  • 用12年聚焦孩子成長日記 電影《零零後》定檔9月3日
    用12年聚焦孩子成長日記 電影《零零後》定檔9月3日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23 8月23日,著名紀錄片專家張同道導演的電影
  • 耗時12年跟拍的00後,如今怎樣?
    電影不僅記錄了全球化的背景下「零零後」的成長之旅,更從一個側面繪製出當代中國教育的圖景。 《零零後》海報上如是說。 古人云「少年不識愁滋味」,然而千禧年後出生的一代,似乎從來不缺少「成長的煩惱」。 面對日新月異的大世界與小環境,「零零後」們總是需要在自我認知、家庭期許、學校培養以及社會需要等多方角力中,逐漸發掘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
  • 花12年跟拍,這紀錄片給了中國家長無數感觸
    2009年,張同道拍攝了紀錄片《小人國》,記錄了北京一所私立幼兒園——芭學園裡孩子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這群被跟拍十年的孩子們,作為主角又登上了紀錄片《零零後》。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2分,漫長的時光和豐富的素材,讓被刻板化的00後,豐滿了起來。
  •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中國「新新一代」的成長煩惱與教育問題
    據澎湃新聞10月27日報導,央視紀錄片《零零後》近期播出,這是一部探討中國「新新一代」的成長煩惱與教育問題的紀錄片。攝製組從2006年開始在一所幼兒園跟蹤記錄了十多位00後的孩子,記錄一直持續了十年。
  • 電影《零零後》定檔9月3日 跟蹤拍攝歷經12年
    原標題:電影《零零後》定檔9月3日跟蹤拍攝歷經12年  電影《零零後》,將於9月3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電影《零零後》歷時12年拍攝,呈現了2001年出生的兩個孩子,長達12年的垂直成長影像,刻畫出時間和不同的教育方式如何給兩個特別的孩子從身體到內心帶來成長與蛻變。
  • 歷經12年跟蹤拍攝,電影《零零後》定檔9月3日
    9月3日,由北京同道真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國廣東方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嗶哩嗶哩和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聯合出品,國影佳映(北京)文化傳播中心發行,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大象點映聯合發行的電影《零零後》,將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 12年跟拍2個孩子,這部紀錄片狠狠扎了年輕父母一刀
    近年來關於教育的電影大都被拍成了「年代戲」,觀念老舊刻板,而紀錄片更是少之又少。在開學之際,大象誠摯地推薦一部用12年精心製作的紀錄片——《零零後》。2017年,由他拍攝的5集紀錄片《零零後》,在央視熱播引發熱議,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這是國內第一次長時間而完整地呈現了00後這一群體的成長。這一劇集,也引發了自媒體自發地推薦刷屏。該劇集豆瓣評分高達8.2分,漫長的時光和豐富的素材,讓被刻板化的00後,豐滿了起來。
  • 川妹子執導電影《零零後》將上映 記錄兩個孩子12年成長
    歷時12年拍攝,呈現兩個2001年出生孩子成長影像的紀錄電影《零零後》,將於9月3日跟觀眾見面。電影《零零後》由北京師範大學張同道教授擔任導演,他之前的紀錄電影《小人國》、五集電視紀錄片《零零後》受到了極大關注,本次記錄電影《零零後》將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該片執行導演喻溟來自四川宜賓,曾在四川大學任教。
  • 《零零後》是一部少見的真實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平凡樸實
    《零零後》是一部少見的真實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導演張同道用平凡樸實的鏡頭語言,講述了池亦洋和柔柔兩位主人公從幼兒園起到中學階段12年的成長點滴。一部好的影片,有兩點最吸引人:1.視覺上的運鏡、拍攝、表演非常精彩,剪輯效果頗為震撼。2.內核上的講述發自肺腑,感人至深,引人思考。
  • 12年跟蹤拍攝 國廣東方出品電影《零零後》9月3日上映
    9月3日,由北京同道真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國廣東方網絡(北京)有限公司(CIBN網際網路電視運營公司)、嗶哩嗶哩和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聯合出品,國影佳映(北京)文化傳播中心發行,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大象點映聯合發行的電影《零零後》,將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 零零後C位出道!跟拍12年,戳中了中國父母的心!
    近期引起熱議的電影《零零後》 是一部連續跟蹤拍攝 零零後12年的紀錄電影。 張同道 2017年,張同道和團隊跟蹤拍攝的5集紀錄片《零零後》,在央視熱播引發熱議。
  • 《零零後》的溫暖與感動
    或許你想重歷成長歲月中那些朋友的支持,老師的鼓勵,家人的關懷。時間不會重來,但感動可以。成長紀錄片電影《零零後》能讓我們看到別人的成長故事,重溫那些感動的時刻。 談到成長紀錄片,英國導演麥克·艾普特拍攝的《人生七年》是繞不開的話題。
  • 這部《零零後》記錄追蹤孩子的十年成長與教育
    這就是系列紀錄片《零零後》。2000後出生的孩子,我們統稱他們為00後,導演記錄了同一個幼兒園裡的10多位孩子,跟拍持續了10年,看看這一路上孩子們的成長與變化,2017年,這部中國唯一一部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正式放映,2019年,同系列電影上映。
  • 紀錄片《00後》長達十年跟拍 教育焦慮如影隨形
    原標題:10年跟拍《00後》,教育焦慮如影隨形   這個故事的跨度長達10年,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是一群00後。   當2006年那個遙遠的夏日午後已經一去不復返,2009年紀錄電影《小人國》和電視紀錄片《成長的秘密》、2012年電視紀錄片《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中的孩子們,已經長成了少年。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張同道和他的團隊第3次扛起攝像機,完成了紀錄片《00後》,近期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觀紀錄片《零零後》感想
    (僅個人觀點)我是9月12日看的這部紀錄片的紀錄片一看完我就馬上在微博中寫下我的觀影感也就是以下的內容看了《零零後》這部紀錄片說實話挺有感觸的這部紀錄片中有兩位主人公在我看來他的小學老師並沒有考慮到他是後進生而是一味地指責他在學習上的問題他在學習上有困難身為老師並不應該指責他要相信他在其他方面是有成績的。
  • 《零零後》紀錄片:00後的教育問題引家長深思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看一部叫做《零零後》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只有5集,主角是幾個「00後」出生的孩子,從孩子們上幼兒園,一直跟拍了整整十年。人的一生,並沒有太多個十年。每一個十年都是成長相當重要的經歷。這群孩子在十年中的成長軌跡,以及孩子們父母所面臨的掙扎與選擇,相信都能引起為人父母者的共鳴,同時,也留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發和思考。
  • 記錄兩個00後孩子的12年:金錢不是成功教育的前提
    千禧年後出生的一代,被稱為00後。如今,這一代年齡最長的一批已考上大學,或步入社會。9月3日上映的紀錄片《零零後》中的兩位主角,池亦洋和王思柔也走過人生的重要關卡,未來正向他們敞開。影片所展現的00後有著過去幾代人所不具備的廣闊視野、自主人格,也有人們所不了解的另一面,在相對優越的物質環境中成長,同樣面臨著成長的考驗與生命的磨難。《零零後》拍攝歷時12年,並仍在持續追蹤當中。2006年,它以北京一所幼兒園為起點,記錄十幾個孩子從幼兒成長為少年、青年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