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壓力,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雖未涉足其他行業領域,但常常耳聞目見,不禁感概律師職業的心理承受力似乎非同尋常並且異常獨特。
律師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個體的成長需要經歷一段特殊的時期,即法定實習期,然後需要經歷跟隨執業經驗豐富的老律師學習執業基本技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逐漸練就律師所需要的法律思維,然後伴隨著階段性的摸索、探尋,最後逐漸走向成熟和獨立執業。
01
律師到底需要承受哪些心理壓力?
律師職業是否需要承受心理壓力?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提出這樣一個設問的同時,有的人或許會問律師到底需要承受哪些心理壓力?根據壓力來源的不同,我想無非可以作出如下分類:
第一類:首先是業務技能本身的壓力。比如在接手某件案件後,理清某些繁雜的法律關係和如何搞清楚某些剪不斷理還亂的事實認定問題,常常會讓我們焦頭爛額。
第二類:來自服務對象客戶方面的壓力。如果律師在接手客戶的案件後無法對案件作出準確的分析、判斷,並對案件的走向有一個大體的認識,這時客戶恐怕會質疑律師的能力,以至對律師失去信任。
這一點對一個律師來說是壓力巨大的,我們在面對他人質疑的情況下,常人都會感覺壓力充塞身體的每個細胞。或許有時案件的法律關係和事實認定問題不是客戶關心的問題,客戶將案件委託給你後,他可能僅僅關注案件的結果。如果案件的結果令人滿意,大家皆大歡喜;如果案件結果糟糕,那麼,有的客戶會直接說你律師的能力不行,這對一個律師的殺傷力實在太大了。
第三類:來自其他第三方的壓力。我想這個其他第三方我們可以採取狹義的界定,對於律師個體來說我們完全可以將其界定為我們需要說服的法官、檢察官或者警察。
有的案件的輸贏可能關係到客戶(被告人)的「生死存亡」,這個時候律師個體在面臨上述兩種壓力的同時,還面臨說服法官、檢察官甚至警察的壓力。或許單純地說服法官、檢察官甚至警察通過一定方式很容易搞定,但如果遇到一個對案件早已有了傾向性或者對案件早已先入為主,固執己見的法官、檢察官甚至警察時,在你費盡周折,付出大量辛苦卻發現根本說服不了他們時,你所面臨的心理壓力一定會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有的時候你還會遇到有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明明是無罪的,但是,辯護人因為辯護盲點或者業務技能等方面的原因,硬生生讓被告人認罪,進而放棄法庭的交叉詢問和舉證、質證,在法庭辯論階段大肆闡述初犯、偶犯、立功、自首等無效辯護的量刑情節時,由於案件事關被告人生死,而被告人又極有可能因為蒙冤入獄,作為同行,你會不會有巨大的心理壓力?!
面對上述最為樸素的心理壓力,可能是每一個成熟、獨立並一路走來的律師再熟悉不過了的,但作為剛入律師行業不久的青年律師可能一時無法體會,也或許當他們剛有體會這種壓力的機會時,就因為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而選擇了逃避或者轉行。
從某種意義上說,律師個體所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最終導致了律師行業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這或許可以解釋律師行業為何淘汰率如此之高的原因。
當然,律師個體的成功有多種衡量因素,我們不排除有不需要承受任何心理壓力,照樣取得事業成功的律師個體的存在。但我想絕大部分成功的律師個體都是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摸爬滾打出來的,也許也唯有這種方式才最能讓人體會律師職業的獨特價值和魅力。
02
正確理解付出與工作成果的關係
既然律師個體的成功需要面臨各種壓力的反覆折磨和考驗,那麼,我們這些,並順利完成理想的蛻變呢?
我首先說一點題外話,我常聽到有的青年律師抱怨自己為何工作很辛苦,花費在工作上的精力也足夠多,但得到的回報(主要指物質回報)卻少得可憐,以至無法滿足心靈上的平衡。
我想說的是在傳統的律所組織架構下,這幾乎是青年律師在執業初期面臨的第一道壓力,就是因為這樣的壓力導致了很多青年律師放棄了喜歡的律師職業,也使得很多尚未入行的青年律師對律師行業望而卻步。
其實,破解這第一道壓力的方法很簡單---正確理解你所謂的付出與工作成果的關係。當成手的老律師將工作交予你完成時,因為你剛接觸行業,還是一個十足的門外漢,你費勁力氣,花費大量時間,好不容易完成別人交辦的任務,自己以為付出很多,但你完成的結果對於任務的交辦者而言沒有任何價值,你的工作成果沒有價值,最終決定了只能給予你與工作成果相匹配的物質回報。
通常而言,正常的商業運營和勞資關係,任務的交辦者在乎的只是工作成果本身,而不會考慮承辦人之於任務本身所投入的精力,所以,這時如果你將大量時間放在喋喋不休上,遠不如趕緊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辦事能力,以求得高質量的工作成果,當你能夠高質量地完成工作時,你之於任務的交辦者而言就是有價值的,你有價值當然就會換得與你本身價值相當的物質回報,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03
青年律師該如何承受各種壓力?
下面我們言歸正傳討論青年律師該如何承受上文所說的各種壓力:
我認為青年律師承受壓力的前提是必須要對律師這個職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律師職業的成長特點猶如學徒跟師傅學習,入行初期我們需要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積累經驗當中,而不能在乎物質方面的得失。我們需要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去努力追求成長,同時,還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來抵禦來自四面八方的責難:要想過些像人的日子,就要拿出敢於先過一些不像人的日子的勇氣。在這種過程當中我們需要越挫越勇,而不能優柔寡斷,患得患失。如果你能長久地在這種環境下嚴格要求自己,經過一定的階段性規律,你一定會發現自己有意想不到的進步。
當青年律師能夠逐漸獨立執業的時候,才會慢慢體會到我上文所說的各種壓力,回頭想想,應對那些壓力似乎也不算難事。
面對業務技能的壓力,對青年律師來說能夠時時保有一顆求知、進取的心態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不斷地保持自己大腦知識儲備的更新,要勤於學習大量專業和非專業知識,我們在平時承辦的業務當中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和律師所需的法律思維能力,日積月累下來,這種案件本身的壓力會逐漸化解於年輪當中。
面對客戶本身的壓力,需要我們律師個體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哪些客戶是屬於我們的客戶,哪些客戶是不屬於我們的客戶,要搞清楚屬於和不屬於的界限和判斷標準問題。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後,剩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的修煉問題了。法律是社會規則的學問,人無疑是規則最得力的執行主體。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律師成功執業的關鍵問題,當你能夠運用人的交往智慧,妥善處理好與客戶的關係問題時,來自客戶本身的壓力某種程度上會發生轉移,有的時候與客戶做好溝通,不僅不會有壓力,反而會給你很多動力,也會直接刺激你處理案件的靈感,創設出更好的思路。
面對法官、檢察官或者警察的壓力實際是很難控制的,這個時候能夠承受住壓力的很好辦法:
一、心態上的調整二、律師的工作一定要全部到位
因為將來出現一份錯誤的判決,律師工作確有紕漏,律師吃不了兜著走。但如果律師該做的工作已經全部做到位,並且律師在法律關係和事實認定的判斷上沒有任何問題,那麼最終結果就起碼能夠對得起自己的專業操守與職業素養。
律師作為人自有良心、德行,但正如田文昌大律師所說,律師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在某些容易讓人產生情感依賴的案件中,律師要保持一種既同情又超脫的情懷。這時候我們要從案件本身解脫出來,對待結果坦然面對之。
04
從入行到獨立執業,終能成為一名好律師
上面說了這麼多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來看,青年律師承受各種心理壓力最重要的法寶就是心態和認識的問題。
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心,一顆堅定不移的心,一顆能夠忍辱負重的心,一顆外圓內方的心,一顆擁有強大自信的心。同時,我們還要對律師職業甚至法律職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如果青年律師能夠認識到上面這些關鍵問題,並矢志不渝的話,定會取得事業上不錯的成就,也會獲得良好的發展空間和不錯的社會評價。
我是一名青年律師,入行的蹉跎是我已經走過的路,通往獨立執業是我走過的路,做一名「好」律師是我正在走的路。
一路走來,路阻且長,雖有淚可流,但不悲涼。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