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 (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文化學者,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長。
雪漠 (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
國家一級作家,文化學者,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長。三度入圍「茅盾文學獎」,榮獲「馮牧文學獎」「上海中長篇優秀作品大獎」等獎項,連續六次獲敦煌文藝獎,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鑑》和《中國新文學大系》。雪漠的代表作有西部小說系列:《野狐嶺》《大漠祭》《獵原》《白虎關》《西夏咒》《西夏的蒼狼》《無死的金剛心》《深夜的蠶豆聲》等;西部文化系列:《一個人的西部》《特別清涼》《光明大手印》《空空之外》《黑化江湖》等;詩集:《拜月的狐兒》。入選「2015年中國品牌十大人物」,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人文導師」,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其「甘肅省優秀專家」「德藝雙馨文藝家」「拔尖創新人才」「領軍人才」等稱號。
文化的意義在於學以致用
2016年春天,我開始講《道德經》,跟之前解讀《金剛經》一樣,這是我多年的心願。很久之前,我就想開一個國學講堂,辦一些公益講座,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看過很多解讀國學的書,雖然很好,但大多缺少了一種真正的、具有東方哲學的角度——就是將道理融入生命,將哲學化為生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這跟西方哲學是很不一樣的。
講《道德經》的人數以千計,雖然都講得很好,各有所長,但大多把《道德經》作為學問進行註解和講解,我不想這麼講,我想講的是傳統智慧如何用,也就是如何解決心靈問題,如何改善生命質量,如何改變命運。有很多朋友對我說:「雪漠老師,您講講《道德經》吧,您的《道德經》,肯定跟別人講的不一樣。」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道德經》是老子的境界呈現,是證量的東西,不是學問,也不是知識,您從修道的角度去講,或許更能講出老子的本意。」當然,這只是他的看法。不管怎麼樣,我會講出我獨有的東西。在深解《金剛經》的時候,我稱之為「為世界留下另一種解讀」,對《道德經》的解讀,其實也是這樣。
「研究文化最大的意義,在於學以致用。如果不能學以致用的話,文化的意義就很有限。」
「很有限」的意思是,它畢竟還是有意義的,我們不能忽略有些學者和文化愛好者付出的努力,也不能忽略文化給人心帶來的美好感受。在這個欲望泛濫的社會裡,這種感受就像一桌肉菜旁邊的好茶——你吃了過多的肉,正嫌油膩,別人突然給你倒了一杯好茶,你品了一口,雋永的茶香瀰漫開來,化解了生命中所有的重濁。老子的智慧就是這樣,它沒有慷慨激昂、讓你熱血沸騰的味道,總是淡淡的,你心中的世界就像淹沒在霧裡,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美,你的生命也變得輕靈飄逸了。因為,有一種讓你沉重的東西消失了,你的愁緒變輕了。這一點,跟佛教文化很像。
東方智慧的精髓:理事一味
感覺不管多麼美好,多麼清新,它也僅僅是感覺而已,是會消失的。你接觸它時,會覺得世界變得很美,你發現了一種你經常忽略的美。但是,當你回到紅塵生活,回到紛繁的世相之中,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時,你就會丟掉那種感覺,你會忘記你曾經發現的美好。這時,眼前的人不美了,眼前的世界也不美了,一切又變成了你過去所認為的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你沒有學以致用。你把文化當成一朵美麗的花,品味它的清香,欣賞它的美麗時,你有了一份好心情,覺得雲淡風輕。但是,當你轉身離去時,這朵花——也就是這種文化——就從你的世界裡消失了,跟你再也沒有關係。這時,多好的智慧,多美的覺悟,都對你的生命起不了作用。它只是一朵盛開在你心外的「花」。
現在,很多人接觸傳統文化都像走馬觀花,他們不會把這朵花種在心裡,不會把這種美變成自己的東西,讓自己的心裡也盛開一朵花。所以,他們永遠只是「路過」而已,包括很多學者和文化愛好者,他們不管使出多大的力氣研究那朵花,對它有多麼熟悉,他們自己都不可能散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