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化自然,學以致用

2020-12-25 今日看聞

雪漠 (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文化學者,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長。

雪漠 (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

國家一級作家,文化學者,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長。三度入圍「茅盾文學獎」,榮獲「馮牧文學獎」「上海中長篇優秀作品大獎」等獎項,連續六次獲敦煌文藝獎,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鑑》和《中國新文學大系》。雪漠的代表作有西部小說系列:《野狐嶺》《大漠祭》《獵原》《白虎關》《西夏咒》《西夏的蒼狼》《無死的金剛心》《深夜的蠶豆聲》等;西部文化系列:《一個人的西部》《特別清涼》《光明大手印》《空空之外》《黑化江湖》等;詩集:《拜月的狐兒》。入選「2015年中國品牌十大人物」,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人文導師」,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其「甘肅省優秀專家」「德藝雙馨文藝家」「拔尖創新人才」「領軍人才」等稱號。

文化的意義在於學以致用

2016年春天,我開始講《道德經》,跟之前解讀《金剛經》一樣,這是我多年的心願。很久之前,我就想開一個國學講堂,辦一些公益講座,讓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看過很多解讀國學的書,雖然很好,但大多缺少了一種真正的、具有東方哲學的角度——就是將道理融入生命,將哲學化為生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這跟西方哲學是很不一樣的。

講《道德經》的人數以千計,雖然都講得很好,各有所長,但大多把《道德經》作為學問進行註解和講解,我不想這麼講,我想講的是傳統智慧如何用,也就是如何解決心靈問題,如何改善生命質量,如何改變命運。有很多朋友對我說:「雪漠老師,您講講《道德經》吧,您的《道德經》,肯定跟別人講的不一樣。」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道德經》是老子的境界呈現,是證量的東西,不是學問,也不是知識,您從修道的角度去講,或許更能講出老子的本意。」當然,這只是他的看法。不管怎麼樣,我會講出我獨有的東西。在深解《金剛經》的時候,我稱之為「為世界留下另一種解讀」,對《道德經》的解讀,其實也是這樣。

「研究文化最大的意義,在於學以致用。如果不能學以致用的話,文化的意義就很有限。」

「很有限」的意思是,它畢竟還是有意義的,我們不能忽略有些學者和文化愛好者付出的努力,也不能忽略文化給人心帶來的美好感受。在這個欲望泛濫的社會裡,這種感受就像一桌肉菜旁邊的好茶——你吃了過多的肉,正嫌油膩,別人突然給你倒了一杯好茶,你品了一口,雋永的茶香瀰漫開來,化解了生命中所有的重濁。老子的智慧就是這樣,它沒有慷慨激昂、讓你熱血沸騰的味道,總是淡淡的,你心中的世界就像淹沒在霧裡,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美,你的生命也變得輕靈飄逸了。因為,有一種讓你沉重的東西消失了,你的愁緒變輕了。這一點,跟佛教文化很像。

東方智慧的精髓:理事一味

感覺不管多麼美好,多麼清新,它也僅僅是感覺而已,是會消失的。你接觸它時,會覺得世界變得很美,你發現了一種你經常忽略的美。但是,當你回到紅塵生活,回到紛繁的世相之中,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時,你就會丟掉那種感覺,你會忘記你曾經發現的美好。這時,眼前的人不美了,眼前的世界也不美了,一切又變成了你過去所認為的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你沒有學以致用。你把文化當成一朵美麗的花,品味它的清香,欣賞它的美麗時,你有了一份好心情,覺得雲淡風輕。但是,當你轉身離去時,這朵花——也就是這種文化——就從你的世界裡消失了,跟你再也沒有關係。這時,多好的智慧,多美的覺悟,都對你的生命起不了作用。它只是一朵盛開在你心外的「花」。

現在,很多人接觸傳統文化都像走馬觀花,他們不會把這朵花種在心裡,不會把這種美變成自己的東西,讓自己的心裡也盛開一朵花。所以,他們永遠只是「路過」而已,包括很多學者和文化愛好者,他們不管使出多大的力氣研究那朵花,對它有多麼熟悉,他們自己都不可能散發出

相關焦點

  • 學問之道,在於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先秦儒家向來提倡學與用相結合,到了明代,心學大師王守仁把學用一體、學以致用的為學思想進一步提煉豐富,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概念。孔子也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論語.述而》 立志於弘道,心中依據於仁德,「遊於藝」就是用技藝才能來實現弘道的使命,這與知行合一的人格追求本是同根同源,是對生命的高度嚮往。一談起學以致用,有人會覺得驚訝,這不就是當代的實用主義嗎?
  • 儒學主張學以致用
    其言治閨門之道者在《二南》。言農事富民之道在《豳風》。平天下,接諸侯,待群臣之道在《大小雅》。《頌》乃政成治定後始作。而得失治亂之情,則《變風》《變雅》悉之。故求通上下之情,制禮作樂以治國而安民者,其大綱要旨備於《詩》。誦此三百首,便當達於為政。儒學主張學以致用。《詩》在孔子看來,本身就是從政的必讀科目,或講,讀了《詩》,就應該通曉政治、外交。
  • 「對表」PISA,引導學以致用
    原標題:「對表」PISA,引導學以致用  本報訊 (記者 李愛銘)昨天,市教育考試院發布2014年上海市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試卷評析。今年中考,語文新增「綜合運用」環節,數學、英語等學科也強調知識的運用,其中不少試題是針對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暴露的上海學生的「短板」,引導學以致用、提高綜合能力。
  • 學以致用 知行合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應該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 學以致用,從「學」到「用」中間還差什麼?
    訣竅就在學以致用的五步法中:本文是2019年10月推送的第18篇乾貨,計3737字,閱讀時間8分鐘。她最後總結道:「我以為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但在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才發現這些知識沒一個用得上。」訣竅就在學以致用的五步法中。在學校的時候,特別是大學之前,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讀寫和推理能力、構築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陶冶情操,這時學很多無用的東西是很有必要的。
  • 學以致用?沒有?那你就out了
    學以致用這個詞,本身很就很明確地說明了「學」和「用」的關係:「學」是基礎,「用」才是目的。為「用」而「學」,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才是有效學習。大多數人的學習痛點就是不能學以致用。反過來說,學以致用,是治療學習痛點的良藥。
  • 用「學以致用」的思維,激活小學語文的詞語練習
    如果我只能向大家推薦一種學習語文的好方法,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學以致用,以用促學」這八個字的秘訣。這個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充分激活孩子們日積月累所做的語文積累,是最應該培養孩子養成的學習習慣。詞語練習天天都做,人人都做,有沒有從「學以致用」的角度去思考呢?哪怕你只想了一點點,你的行為都會發生質的改變。
  • 緊密結合實踐 堅持學以致用
  • 學以致用,不可盲目!
    讀書人切記:學以致用,不可盲目!
  • 畢業生感嘆工作與期待不符 「學以致用」遇困惑
    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職場上的你是否可以「學以致用」?工作多年之後,你是否還能不忘初心,滿懷職業理想?日前,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對大學生的職業滿意度進行了深入調查。資料圖:浙江大學2015屆本科生畢業典禮 盧紹慶 攝  課堂與實踐脫節 「學以致用」同樣遇困惑  一些畢業生與自己的職業理想漸行漸遠,但也有不少人在一番堅持後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即便如此,他們同樣要面對步入社會後的心理落差與不適
  • 學習書法如何做到學以致用
    如何才能實現書法的學以致用和我們的書法具有書法藝術美的欣賞價值呢?首先要從臨摹學習書法談起。因為實用的書法和欣賞的書法都需要通過臨摹學習來實現。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唯一的有效途徑。在書法中,所有的字形和表達技法都是在經過了五千年上下的中華文明融合與淘洗,才形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面貌。
  • 胡敏:學英語的目標是學以致用
    8月20日,新航道總裁兼校長胡敏教授在「新航道•優加青少英語品牌發布會」上拋出了三個問題,看到臺下的家長和學生們都在搖頭,胡敏說,就英語學習而言,終極目標是學以致用,是為了明天和未來。胡敏認為,英語學習目標首先是要學以致用。
  • 《全唐詩》縱覽:「經濟」需要到學以致用
    《歸沛縣道中晚泊留侯城》劉長卿「經濟手,看鸞臺鳳閣,晚節收功。」來源於:《嘲魯儒》李白 。全文如下:「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 努力做到學以致用
    目前,溮河區各鄉鎮辦和區直單位在持續開展學習教育、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各社區和各行業摸清實情、傾聽訴求、解決困難,堅持邊學、邊查、邊改,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始終,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有所成,持續推動主題教育不斷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
  • 學以致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學以致用,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致:使達到;用:實際應用。出自: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鬥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並且勤學苦學。」近義詞有:學以實用,反義詞有: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學以致用是褒義成語,緊縮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南平:學以致用守正創新
    大家表示,宣傳思想戰線要學在前、作表率,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貫穿工作全過程,學以致用,守正創新,提高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5日,南平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委再次組織學習研討。「要把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各項要求,作為謀劃和推動工作的度量標尺和重要牽引,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在工作實踐中提高貫徹落實應用的能力和水平。」
  • 學英語,抓住現在,學以致用!
    通過這種自己找單詞來學的方法,就是「學以致用」。過字母關的時候,我把它們分成四個組來學,每次學六個或七個。第一組學會才能往後學,然後學第二組,以此類推,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很有效。現在過單詞關,也給大家定個量,每次先學三個或五個。一開始,切忌貪多。學會的單詞大家可以記錄到一個本子上。包括單詞、音標和它的漢語及詞性等。
  • 青海日報評論員:注重融會貫通 做到學以致用
    原標題:注重融會貫通 做到學以致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而深遠。
  • 讀了很多書,如何結合自己的實踐學以致用?
    有朋友問:讀了很多書,如何與自己的實踐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學以致用應該是大部分人的痛點,包括我自己,現在也仍然做的不夠好,一直在學習和探索中。目前我的看法:一、不同類別知識的學以致用並不是所有知識都可以學以致用。
  • 孔子之道|學而第一,學「道」以致用
    孔子說他的「道」是一以貫之。他已經明悟了本源,所以才能夠一以貫之。雖然個人是在學習道家,以《道德經》為根本經典,但個人認為老子的「道」是兼容並包的。從「道」來看,老子、孔子、釋迦摩尼、惠能都是得道之人。《道德經》、《論語》、《金剛經》、《六祖壇經》都是教人悟道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