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一凡】
昨天,接到一位朋友來自美國的電話,談到了他對美國這次「抗疫」的看法。這部分是他個人的經歷。他在美國生活20多年了,在做生物醫學的研究。這次,他的同事因參加治療新冠肺炎的病人而受感染,接著他也受到了感染。
一天晚上,他突然高燒,難受得不行,只好跑到醫院去急診。結果給他測試了一下,發現是新冠病毒陽性,而且血中的飽氧度已經接受臨界點,也就是差點兒玩完。即使如此,醫生跟他說,我們這裡所有的重症監護室都住滿了,急診室的走廊裡都坐滿了人。你還是回家休息去吧。
我這個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的朋友,無論如何也想不通了。「我的命差點兒就交待了,你還讓我回家自己歇著去,醫院還有沒有一點人道主義觀念了?」
那兒的醫生跟他說,實在沒有辦法,你坐在這兒也無濟於事。你先回家,實在受不了了,再打911的電話,急救車把你再送過來,那時候再看有沒有辦法。
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一家醫院,醫護人員將患者送入醫院(圖片來源:新華網)
他只好回家,到附近藥店去買藥。本來「泰諾」在美國的藥店裡隨便買,不是處方藥。但藥店裡泰諾早就脫銷了,其他的退燒藥也脫銷了。他只好回家給親戚朋友打電話求救。他的夫人帶著孩子1月初就回國了,這回在國內也幫不上他忙。幸好他的朋友們用「閃送」快遞給他送了一些退燒藥,幾個小時後他收到了一些藥。但新冠肺炎退燒很困難,他吃著藥高燒也下不來。就這樣熬了好多天,慢慢體溫降下來了,又熬了十天,才算走出了困境。
經歷了這次生死劫,他對美國的醫療體系有了些新看法。所謂的先進無比的醫療體系也只是對一些特殊病症,無法對付大規模的疫情。而瘟疫襲來時,一下子就摧垮了急救系統,美國人平時重視的人道主義也無能為力了。紐約等大城市的醫院每天都看著幾百具裝屍袋拉出去,人們的思想完全被顛覆了。
川普政府現在呼籲要復工,恢復經濟活動,而美國的疫情根本沒得到有效控制,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還在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恢復經濟活動,就是一場豪賭。可能他在想,繼續封城下去,美國經濟就會癱瘓,人們就在等死。如果拼死一搏,恢復活動,哪怕再感染一些人,再死一批人,多數人就會獲得「群體免疫」。可是,如果恢復活動導致感染完全失控,大多數人都相繼感染的話,已經癱瘓了的美國醫療體系還能救誰呢?那時候,即使國家不讓人隔離,可能個人也要把自己拴在家裡了。出去就等於是「挨槍子兒」啊。
我這位朋友算是在死亡山谷的峭壁邊緣走了一圈又回來了。許多人可能就栽了下去。我除了替他慶幸,祝他康復,提醒他還需要注意安全外,還能怎麼樣呢?幸虧我們的國家有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才沒讓這次疫情失控。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見識了這種場景後,比較了這些經歷後,大概也會對過去的一些認識有新的感悟吧?
(本文轉載自丁一凡老師微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