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方一凡,你憑什麼?

2020-12-27 木棉橡樹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方一凡,你憑什麼?

文|煙火生活

壞孩子,幹啥都不行;好孩子,哪兒哪兒都好,是很多家長與老師根深蒂固的觀念。

在這種偏執中,不是壞孩子,而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可能受到的委屈最多,被埋沒的也最多。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有一個劇情觸動了擁有老師與媽媽雙重身份的我。

在學校組織的「暢談會」心理活動中,平時嬉皮笑臉,缺少嚴肅的方一凡跟父母解釋了自己沒有早戀的事實,也提出了自己不被媽媽認可的夢想。

最後他的一句:

我不是一個壞孩子,我只是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

精準地觸動了我的淚腺。

方一凡說的是事實,他樂觀開朗、勇於追求、團結同學、尊重老師、關心父母……除了學習不好,哪方面都是一等一的。

可是現實生活中,被單一分數標尺考量的孩子,一旦成績失利,往往遭到全面否定,沒有了「我是好孩子」的自信,長期在這種消極心理暗示下,會嚴重影響身心發展。

那麼,成績墊底的方一凡憑什麼還能積極樂觀呢?

01、 自信,來源於長期被尊重。

方一凡從小就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籍、漫畫、玩自己喜歡的遊戲,甚至在高三,父母發現他看成人雜誌,也能以尊重為前提,沒有提及自己發現的秘密。

雖然是高三,方一凡的成績年級倒數第一,但父母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他,報班、搬家、高額房租、上班不便利……種種困難父母都克服了。

縱然後來知道搬家並非因為學習,而是因為懵懂的早戀,父母也沒有苛責與後悔。即便後來遭遇經濟危機,父母也從未將責任推到方一凡身上。

高三的高壓下,父母仍然能欣賞方一凡的跳舞天賦,面對未知的藝考、高昂的輔導費、極低的錄取率、父母雙失業、房租房貸等壓力,可父母最終仍然選擇尊重方一凡的夢想,不給他的青春留下遺憾。

可以說,方一凡如此簡單快樂,絕對自信,均來源於長期被尊重的事實。

02、 樂觀,來源於良好的家庭氛圍。

《小歡喜》中,所有家庭的喜怒哀樂都被分數牽扯著。

所以,每一次考試考察的並非僅僅是考學生,更多的是家長。

季楊楊考差了,無所謂,因為他篤定父母對自己愛的缺失是自己反擊的利器,他不怕。

喬英子考砸了,淚流滿面,悔不當初,竟逃課去了天文館找劉靜阿姨傾訴,直面媽媽的失望,她不敢。

可唯有方一凡,哪怕考了年級倒數第一也毫無壓力,因為他知道他將面對的不過是媽媽雷聲大、雨點兒小的責罵或拍兩下,爸爸永遠是理解和寬容,僅此而已,他心裡有數。

在陶子、英子、季楊楊、磊兒、方一凡五個孩子醉酒後對自己父母的吐槽中,其他人對父母的是諷刺、是失望,而方一凡的表演則是炫耀。

他表演父母相處的日常,不過就是爸爸寵愛媽媽,媽媽理解爸爸的場景而已。

樂觀並不會毫無來由,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根基。

03、 懂事,來源於言傳身教。

相比於喬英子隱忍式的懂事、季楊楊不善表達的懂事、林磊兒讓人省心的懂事,我更欣賞方一凡明媚開朗的懂事:做自己最該做的事,而不悲悲戚戚,違逆自我。

當媽媽將林磊兒接來與自己同住,且不說一個學霸一個學渣的對比是否給他造成壓力,單就父母掛在嘴邊的比照也夠他受的,但他從來沒有對磊兒而有絲毫的嫌棄,不耐煩,很快幫他適應,且時時以自己是磊兒的表哥而自豪。

當保留著磊兒媽媽的照片和語音的手機被摔壞後,他緊張、難過,以自己的方式替磊兒打擊了季楊楊。

他心疼磊兒的途徑就是做好表哥,帶給他歡笑。

當方圓告知方一凡自己失業的事,方一凡即刻找父母談心,表明了自己對家庭財務狀況的擔憂,並表示要專心學習。

無論是懂事的表哥還是貼心的兒子,方一凡都當之無愧。

而這一切都來源於媽媽董文潔對親情的重視、爸爸方圓對親情的包容、以及父母面對困境時共和難關的決心和態度。

04、 好孩子,來自於父母的認可。

相比於老師和外人的認可,來自家長的認可對孩子最重要。

在宋倩眼裡,喬英子就是自己的希望,不達到自己的希望,就不是好孩子。

對於劉靜來說,季楊楊就是她的愧疚,因為以前的忽視,現在孩子怎麼做都是好孩子。

只有方圓和董文杰非常公證、客觀地多次認可方一凡的性格好、懂事。

對方一凡的成績,他們也頭疼,卻從不因此而全面否定孩子。

當宋倩因為誤會方一凡和英子早戀,反應過激,請邀董文潔吃飯,言語間有了貶低方一凡的不當言辭,董文潔當即翻臉,拼力維護方一凡的尊嚴,全然不顧她和宋倩多年親密無間的姐妹情誼。

相比於萬事可妥協,方圓在相信方一凡這件事上絕少妥協。

他總是能從樂觀、積極的方面去相信自己的兒子。

他不相信兒子做季楊楊的搞笑動圖有惡意;兒子模仿他怕媳婦兒,他連笑帶錄像;兒子要藝考,他一直支持……

好孩子的父母都時刻用自己的言語行動告訴孩子:你是好孩子,爸媽支持你。

05、學霸鳳毛麟角,好孩子家家都有。

相比於傳統的學校和社會,原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相比於老師和閱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家庭氛圍對一個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長期被尊重、父母相親相愛、行事端正有態度、對孩子給予認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猶如新鮮空氣一般珍貴而必需。

所以,相比於培養一個鳳毛麟角的學霸,如何培養一個好孩子才是每個家庭必須努力的方向。

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給予了孩子尊重、愛、情感和認可,我們也必將收穫更珍貴的親子關係和成長。

願「我不是一個壞孩子,我只是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的孩子,都能擁有一個「我不是一個壞家長,我只是需要不斷學習進步的家長」的家長。

關於如何培養一個好孩子,你還有哪些案例和建議?歡迎留言討論、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劉筱亭張九泰——我不是一個壞孩子,只是一個成績差的孩子
    我是一名在讀初一的學生,成績很差很差我們家保留著很傳統的家庭觀,重男輕女我母親一直希望我的成績能好,這樣以後可以輔導弟弟學習現在讀初一每天早上七點就要到校,等晚上回來寫作業一直要寫到11點在學校裡根本沒有什麼時間跟同學聊天
  • 如何評價《小歡喜》方一凡說:媽媽,我不是個壞孩子?
    其中恨鐵不成鋼的媽媽童文潔和「學渣」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問題而矛盾重重。在學校組織的一場孩子和父母的背對背暢談會中,一家三口背對背坐著,每個人只能看到鏡子裡的自己。然後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交流。在這裡,方一凡說「我不是個壞孩子,我只是學習不好,我真的很喜歡唱歌跳舞,我想參加藝考。」
  • 小歡喜:方一凡求婚英子,卻被宋倩拒絕,四年後一凡成名宋倩後悔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小編以後會源源不斷的創作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奉獻給大家!
  • 我不是壞孩子:情緒域  閣樓的怪物
    不幸的是,講道理似乎對情緒激動、不堪重負的孩子沒有太多幫助,告訴他們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會增加他們的壓力負荷。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尤其是當他們受困於可怕的主觀體驗時。」——《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現在我能接住他情緒激動了,就會等他平靜這後,問問他當時為什麼發脾氣,再問他那個時候的感覺是什麼。
  • 如果你的孩子考了倒數第二名,你會怎麼樣做?你敢看完嗎?
    一臉傲嬌的小表情,難道是因為這次倒數第二名拉肚子,搶了你的倒數第一?當然,也有壞消息,那就是——沒考及格。看了女兒的「表演」,媽媽什麼都沒有說,只是爽朗地笑了一下,就帶著女兒回家了。這個場景真的很令人羨慕,因為孩子有一位包容她的母親。女孩雖然成績暫時不好,但是她積極樂觀,活力四射,在班級舞蹈中表現很活躍。孩子最渴望的愛,就是父母無條件的愛。
  • 我不是壞孩子:生物域:吃、玩、睡
    我們也會碰到孩子面無表情的情況,這說明他自己也不知道這麼做是錯誤的。」——《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一般來說只要在孩子表現了一些「不良行為」之後,只要我們能耐心地平靜地不加判斷地去詢問孩子,他一般還是會給出答案的。往往那些答案很讓人意外,因為我們會想不到自己無意間的舉動會給孩子造成一些錯覺。
  • 我不是壞孩子:需要更多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作為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絕大部分都喜歡更為廣闊的活動空間,如果可以,其實他們很不願意呆在家裡。一是活動空間小,二是父母太嘮叨。就算是性格最內向的孩子,他也喜歡去和同齡人交流,哪怕就是坐在一家奶茶店裡打打遊戲,也會很開心。
  • 我不是壞孩子,壓力下的父母:何去何從
    「從孩子進入學前班到高中畢業,你往往發現自己經常深陷戰鬥:孩子不願意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或者不明白你到底希望他做什麼,或很難做到你想要他做的,或者乾脆忘記了他應該做的事情。」——《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當孩子入學後,善變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天性之一。
  • 你不是「壞孩子」
    她給這篇自命題日記命名——《來自一個「壞孩子」的自述》,字體算不上漂亮,但看得出她很認真。文中這個「壞孩子」為世俗所不能接受的種種的「壞」其實是孩子天真幼稚的表現。這個「壞孩子」一路孤單地成長著。她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有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讀著,我的心也不覺有些沉重。透過文字,我似乎看見一個女孩的模樣:她沒有乖乖的學生頭,臉上似乎掛著什麼都無所謂卻很乾淨的笑。
  • 孩子:媽媽,我考了倒數第一,你還會愛我嗎?
    但是現實中,有多少父母因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就用惡毒的語言辱罵孩子:「生你有什麼用,倒數的成績你也好意思給我看」「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次次第一名,你再看看你!有的孩子會懷疑自己:「媽媽不喜歡我,成績不好不配做媽媽的孩子」「我只有考試考好了,媽媽才會對我笑,我一定要考好」然後會有一種假性發憤圖強,考好的名次
  • 《小歡喜》優秀「學渣」方一凡: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不會太差
    磊兒是方一凡的表弟,十足的學霸,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母親去世,不得已寄居在小姨童文潔的家裡,分走了方一凡一部分的關愛,同時也佔據了方家的一小塊天地。方一凡,但凡有些私心,磊兒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 我不是壞孩子  社會域:觀察社會性發展的新透鏡
    我沉默了一會問他:「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現在的相處模式是天經地義正常的?」孩子理所當然地說:「不然呢?」 確實,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所以我對他說:「你看到的理所當然,其實都是我從書中學來的,如果沒有通過閱讀學習,那麼我們家裡肯定是雞飛狗跳的樣子。而我現在對你的樣子,只有等你做了父親才能明白。」 孩子不說話了,我也不在意。
  • 《小歡喜》原著書中的大結局:方一凡與喬英子的結局太有意思了
    《小歡喜》劇照先來說說方一凡在原著中,方一凡的父母方圓與童文潔的關係並不好,他們早已經兩處分居,卻在方一凡面前拙劣地表演著恩愛夫妻。其實方一凡早已經看出來了,只是沒有點破而已。後來由於童文潔對方一凡的過於管教,方一凡把童文潔給逼得離開了他們在「書香雅苑」租住的房子。童文潔走後,方一凡就與爸爸方圓一起生活。
  • 方一凡一模成績不佳,童文潔愁眉苦臉,考慮讓他上臺灣的大學
    方一凡一模成績不佳,童文潔愁眉苦臉,考慮讓他上臺灣的大學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熱播中,而在最新播出的劇情預告裡,伴隨著孩子們一模成績的正式公布,這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就比如說,這季楊楊成績是大有進步,為此老季家定然是十分歡喜。
  • 我不是壞孩子 共情和親社會域:更好的自我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是的,我們可以接受孩子學習差,厭學,貪玩,但是,如果孩子有品格上的問題,比如偷竊、撒謊、吸毒、犯罪等問題,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孩子的品格有問題,甚至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比起其他域,親社會域天然地對於孩子來說有著更大的壓力,因為它涉及一個孩子和別的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衝突。
  • 我不是壞孩子 共情和親社會域:更好的自我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是的,我們可以接受孩子學習差,厭學,貪玩,但是,如果孩子有品格上的問題,比如偷竊、撒謊、吸毒、犯罪等問題,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孩子的品格有問題,甚至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比起其他域,親社會域天然地對於孩子來說有著更大的壓力,因為它涉及一個孩子和別的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衝突。
  • 壞孩子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而在大人眼中壞孩子的小北,卻在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陳念,幫助著陳念,大多數人的18歲都是明媚、快樂的,而他們卻在18歲這個夏天提前嘗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場秘而不宣的「戰鬥」上演了,他們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
  • 我不想當學霸,我想當壞孩子,我想被老師批評,我想考倒數第一
    不知道為什麼,如今考上大學的我,心中總是感覺有一件心事未了。總是感覺自己的高中好像不是那麼完美,缺少了一些什麼東西。今天我看到那些沒有交作業的同學,我終於知道我的高中缺了什麼。我的高中缺少了考倒數第一,當壞孩子的一個經歷。
  • 憑什麼讓我給你媽洗衣服,我又不是你家的保姆!
    憑什麼讓我給你媽洗衣服,我又不是你家的保姆!老人家閒在家裡也不能一動不動不!你自己也知道是把髒的地方搓點洗衣液然後再放洗衣機裡洗,並不累呀!你媽不至於病得連起個身扔衣服進洗衣機都沒勁吧!你這文章寫得真是自相矛盾!
  • 哪種教育方式讓你印象深刻?從《小歡喜》看家庭教育之道
    在播出的47集裡,林磊兒不無羨慕的對方一凡說「你真的是我們這裡面最幸福的」,其餘幾個孩子也都默默點頭認可,我們仔細回溯就會發現,從始至終,方一凡從來沒有受到來自家庭的一點困擾。開完家長會之後,方一凡安慰喬英子的時候抱了抱她,恰好被回家的宋倩跟童文潔撞到,兩個媽媽憂心忡忡,生怕孩子在高三這個節骨眼上早戀。然而即便如此,兩個家庭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上也是大相逕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