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壞孩子,壓力下的父母:何去何從

2020-09-16 彥綾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處理青春期孩子的問題上,有時候父母要保持專注和清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沒有動手揍那個淘氣包,就已經是我們的理智在約束著行為了。

「從孩子進入學前班到高中畢業,你往往發現自己經常深陷戰鬥:孩子不願意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或者不明白你到底希望他做什麼,或很難做到你想要他做的,或者乾脆忘記了他應該做的事情。」——《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當孩子入學後,善變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天性之一。這不是壞事,因為善變意味著他們可能願意更多不同方式的學習或者生活,但對於父母來說,這樣的善變就意味著他們常常搞不清楚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他們常常不知道孩子做這些事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也許,上一刻親子關係還在風和日雨,一下秒就會變成讓父母意想不到的狂風暴雨。

孩子每天都在生活和學習中接觸不同的新事物,有些是我們安排的,有些是學校安排的,有些是老師額外安排的,但更多的是他所接觸到的人影響。

所以,我們就會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原本乖巧可愛的孩子,漸漸變成一個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容器」。是的,之所以在這裡用「容器」來形容孩子,是因為他們在小的時候還無法把這些學習到的東西轉變成自己的技能之一。當他們到了青春期,這個「容器」裡的各種思想越積越多,絕大多數他們都比較贊同,而父母則不太認可。因為父母一旦認可,就意味著失去對孩子的控制權。

「有這些問題之上的是『零容忍』的氣氛,父母一直會處於緊張狀態,擔心他們的孩子可能會做或說一些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的事情。最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只會接受自己熟悉的觀念,只要一超過這個範圍,覺得自己無法控制,而無法控制則意味著不安全,意味著未來充滿了危險與困難。

就像我們的父母在我們小時候要求我們要這樣要那樣,而我們常常與他們作對一樣,我們的孩子也在重複著我們曾經走過的路。

我們的父母認為如果我們不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學習和生活,那麼未來就會變得非常可怕。但事實是,過去的未來也就是現在並沒有可怕到哪裡去,甚至過得比我們父母當年好得太多。

然後,我們又重複著曾經父母對我們所做的一切,形式倒是有了更多的變化,可是內容卻幾乎不變:我們緊張著孩子的未來,擔心他在未來過不好,而我們則希望孩子信任我們,讓我們可以在更多方面幫助他們,他們只要聽話照做就行。

「父母們的壓力往往很高,這不是因為他們為了孩子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惱火,而是因為他們太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了,或者當孩子在困難中掙扎的時候,他們想要幫助或撫慰他們。」——《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父母的壓力來自於對孩子的保護,而孩子的壓力來自於對父母對自己的保護,不客氣地說是想更多地控制孩子,最好控制到他聽從我們的意見結婚生子,作為父母的一生才能體現得完美。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觀念差異,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循環。從有人類開始直到很遙遠的未來,只有父母,只要有孩子,矛盾與壓力就永遠存在,而且核心內容幾乎不變。

「今天,當孩子們爭辯說『但大家都在這樣做』時候,我們應該明白這裡『大家』可能就是孩子引以為自身標準的影響力巨大的網上文化。」——《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其實孩子口中的「大家」並不僅僅指網絡文化,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分辨能力,他們會在一些方面順大流,但也會在更多的方面保持自己的獨特性,他們會傾向於結成一個志同道合的小團隊,一起聊天學習打遊戲,一起為某一個目標分工合作。

如果我們對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使用禁令,想迫使他重新回到聽話照做的路子上來,那麼是絕對會遭遇反抗的。當然,也有意志力和手段非常強硬的父母讓孩子在成年之後還是回到聽話照做的狀態,這樣的父母心滿意足地看著孩子過著他們心目中幸福的生活,至於孩子心裡是不是真的幸福,他們是不會管的。就算是知道了孩子心裡不開心,他們就會哭著說:「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你怎麼就不會體諒下我?」

我們在要求孩子體諒我們時,是否我們也做到了真正體諒孩子?

「事實上,很少有人會完全意識到我們的育兒方式,更不用說為自己『歸類』了。更多的情況是:我們往往採取我們自己被養育的方式來養育孩子。但是我們討論教養方式的最大問題,是我們忽視了在這個等式中的變量:孩子。」——《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這幾年陪讀的生活,我通常在照顧著孩子學習外的生活。在初中時孩子很多自己的事情還能自己做,到了高中,巨大的學習壓力就讓他忙不過來,所以,在他生活上的幫助,我就做得更多了一些。

當然,有些事我不願意做時,我們就會小小的吵上幾句;有些我想要他做的他不願意時,我們同樣也會小小地吵上幾句。我們總是隔上一段時間就會爭吵上幾句,然後各自歇火,但就在這樣的磨合中,我們都在不斷地相互了解對方,包容對方。

對於孩子來說,我是家庭教育中的變量;對於我來說,孩子就是家庭教育中的變量。其實,在家庭教育中,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是互為變量。因為沒有一個人永遠會生活在昨天,也沒有一個人時時刻刻都保持一樣的狀態。

在孩子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先承擔起自我調節的作用,然後再用結果去影響孩子。

那麼,如何培養自己我調節的習慣呢?在這本書的最後,作者給出了答案,有十種方法來培養這個習慣,它們分別是:

1.找尋模式

2.關注目標

3.循序漸進

4.發現你的孩子積極主動參與,要表現興奮

5.期盼意外的發現

6.謹慎使用大詞

7.別太糾結元認知

8.任何時候進行自我調節都是合適的

9.誰的軌跡需要改變

10.私人定製

當然,結尾還有一個家長自我調節指南,不多五條而已。

提高作為父母的自我覺察

創建支持最優自我調節的條件

原諒自己

冷靜是目的

找時間與你的孩子玩,享受時光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我們在要求孩子聽話照做時,是非常篤定我們的想法是正確的,那麼在學習過程看到正確的道理時,我們是否有能力去聽話照做呢?

2020.9.16

相關焦點

  • 我不是壞孩子:情緒域  閣樓的怪物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孩子越大,就越能藏得住心事。有時候你明知道他不開心,但他卻不會有什麼特別明顯的表現。 有一天,我和孩子有了矛盾,結果他說在他小時候我也採用了同樣類似的方法對待他。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有些時候,我們在情緒崩潰時的歇斯底裡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惡劣影響。
  • 我不是壞孩子:生物域:吃、玩、睡
    …… 然而自我調節的觀念則是「肩並肩」的方式,自我調節的整體觀念完全不同於我們以往總是想當然地試圖去控制或遏制孩子的「問題」行為,而是要去識別和減輕造成這種狀態的壓力是什麼。也就是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必須是雙向的。
  • 我不是壞孩子:需要更多
    儘管我的家裡一眼望去很是雜亂,可是我發誓,我已經盡我最大的努力做了精減,因為我不是很喜歡每次搬家時總要搬很多的東西,而在這些東西裡,又有很多東西是常年不用,卻是在一時興起是腦子不作主買下來的。特別是我衣櫃裡的那些衣服,有些買來很多年了,喜歡是喜歡,可就是沒穿過多少次。
  • 我不是壞孩子 共情和親社會域:更好的自我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是的,我們可以接受孩子學習差,厭學,貪玩,但是,如果孩子有品格上的問題,比如偷竊、撒謊、吸毒、犯罪等問題,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孩子的品格有問題,甚至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比起其他域,親社會域天然地對於孩子來說有著更大的壓力,因為它涉及一個孩子和別的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衝突。
  • 我不是壞孩子 共情和親社會域:更好的自我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是的,我們可以接受孩子學習差,厭學,貪玩,但是,如果孩子有品格上的問題,比如偷竊、撒謊、吸毒、犯罪等問題,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孩子的品格有問題,甚至覺得天都塌下來了。 「比起其他域,親社會域天然地對於孩子來說有著更大的壓力,因為它涉及一個孩子和別的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衝突。
  •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方一凡,你憑什麼?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方一凡,你憑什麼?文|煙火生活壞孩子,幹啥都不行;好孩子,哪兒哪兒都好,是很多家長與老師根深蒂固的觀念。在這種偏執中,不是壞孩子,而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可能受到的委屈最多,被埋沒的也最多。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有一個劇情觸動了擁有老師與媽媽雙重身份的我。
  • 你不是「壞孩子」
    你不是「壞孩子」批改學生的日記,不經意中就被打動了。她給這篇自命題日記命名——《來自一個「壞孩子」的自述》,字體算不上漂亮,但看得出她很認真。文中這個「壞孩子」為世俗所不能接受的種種的「壞」其實是孩子天真幼稚的表現。這個「壞孩子」一路孤單地成長著。她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有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讀著,我的心也不覺有些沉重。透過文字,我似乎看見一個女孩的模樣:她沒有乖乖的學生頭,臉上似乎掛著什麼都無所謂卻很乾淨的笑。
  • 我不是壞孩子  社會域:觀察社會性發展的新透鏡
    ——《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 其實,我也挺擔心孩子的社會技能,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著獨特的交友方法和思想,與成年人比起來,他們更注重自己的朋友是否與自己興趣相同,是不是有共同的交流語言。他們的友誼很純淨,幾乎沒有太多的雜質,沒有太多的利益計較。 比如我的孩子,如果他的朋友請他設計宣傳單,那麼他一定會做到夜半三更,哪怕只能睡三個小時就必須起床上學。
  • 我不是壞孩子:自我調節的五大領域模型
    回頭看看在沙發睡著等著到點上學的孩子,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幼小的孩童所尋求的只不過是父母無條件的接納。 接納孩子的好與壞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是要無條件接納。不要說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都不能完全接納我們,更何況長大之後,要想無條件地被年邁的父母接納,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許,我也做不到完全無條件接納我的孩子,但是,我可以去努力嘗試,去努力向這個目標靠近。
  • 如何評價《小歡喜》方一凡說:媽媽,我不是個壞孩子?
    電視劇小歡喜火熱上映中,劇中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不僅面對著升學壓力,更面對著親子關係難題。其中恨鐵不成鋼的媽媽童文潔和「學渣」兒子方一凡,因為成績問題而矛盾重重。在學校組織的一場孩子和父母的背對背暢談會中,一家三口背對背坐著,每個人只能看到鏡子裡的自己。然後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交流。
  • 我不想當學霸,我想當壞孩子,我想被老師批評,我想考倒數第一
    不知道為什麼,如今考上大學的我,心中總是感覺有一件心事未了。總是感覺自己的高中好像不是那麼完美,缺少了一些什麼東西。今天我看到那些沒有交作業的同學,我終於知道我的高中缺了什麼。我的高中缺少了考倒數第一,當壞孩子的一個經歷。
  • 「HipHop男神」滿舒克:我們不是壞孩子
    「HipHop男神」滿舒克:我們不是壞孩子 2016-10-30但是,HipHop文化的核心其實是振作,將壓力釋放出來後,才能更好的進取向上。所以,我們不是壞孩子。」29日晚,HipHop派對——「震榕門」在福州震撼上演,具有「HipHop男神」之稱的滿舒克來到現場,為福州歌迷獻上了一場音樂盛宴。
  • 你並不是一個壞孩子
    我腦子迅速翻轉著,十來年的教學生涯,我換過幾所學校,教過無數的學生,實在記不起這個叫陳小衛的學生。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們初三。你穿紅格子風衣,剛分配到我們學校不久。印象裡,我是有一件紅格子風衣的。那時正值青春好時光,我穿著它,蹦跳著走進一群孩子中間,微笑著對他們說,以後,我就是你們的老師了。我看到孩子們的臉朝向我,飽滿,熱情,如陽光下的葵花。
  • 自殺新聞頻上熱搜,如何教孩子科學應對壓力?(留言贈書)
    是對社會、對父母的反抗?還是感到無力?世上並無天生的壞孩子, 那些壞、自私、懶惰、散漫的孩子,有可能只是因為壓力大,沒有能量去應對身邊的事情。這時候,如果父母再用命令、呵斥、懲罰甚至獎勵的老方法,只會讓他們更加無法自控,甚至導致自殺悲劇的發生。那該怎麼辦呢?如何幫助孩子調節壓力,管理情緒?
  • 一直被父母說成是壞孩子的她,通過心理諮詢療愈了內心
    我突然感覺到,我自己像是個壞人,做了本不該做的對她的忽視。討論自己問題的同學,也表示自己有這種感覺,自己是個壞人,做了對不起她的事情。我問她,在你的成長中,你對壞人這個詞語有什麼感受和經歷嗎?她哭了。原來在她的家庭中,哥哥一直都是那個什麼都好的孩子,而自己一直是那個什麼都不好的孩子。原來,父母把好都投射給了哥哥,而把壞都投射給了她。
  • 你是「壞孩子」嗎
    每個班或許都會有所謂的『好孩子」 和「 壞孩子」那到底是怎樣算好孩子,怎樣算壞孩子?我常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人會說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調皮的孩子就是壞孩子。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不是的。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獨體,都應該值得被關注和疼愛,不能因為孩子的一次犯錯或調皮搗蛋再或者一個壞習慣就認定他是一個壞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天真可愛的,他調皮不聽話,或許是想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和鼓勵。我們班的軒軒就是一個聰明可愛又有些調皮的孩子。
  • 壞孩子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看完影片我第一個念頭就是,好人和壞人的界定都是對人而言,家庭背景和教育並不能代表這個人是否是好人。之後我想到更多的是,校園霸凌事件始於學校,終於家庭才是正解。影片一開頭,鏡頭下的陳念(周冬雨)沉默而敏感,一直拼命的讀書,壓抑的高三生活,躍然浮現。
  • 這個世界沒有壞孩子
    這是我的心裡話,相信在座的家長們都很驚訝吧,我希望受到震驚的是劉D的爸爸媽媽!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個天使,為什麼劉D這個「小天使」在人間過了8年就成了眾人眼中的「魔鬼」了呢?是誰剪斷了天使的翅膀?!是孩子的父母和孩子周圍的人!
  • 我不是壞孩子:自我調節vs自我控制
    「核心問題是他的行為很明顯地表明了他壓力過大。父母一直警告他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可是,父母越控制,孩子越反抗,而父母越無奈。」——《我不是壞小孩子,我只是壓力大》如今我反思當年他的行為,才突然明白,小學時他能自覺起床,一是因為每天晚上九點就睡下,每天早上七點才起床,睡眠充足,而且學習壓力也不重;到了初中之後,功課壓力明顯增強,再加上進入初中後的男孩在校活動量比小學大了很多,睡眠時間明顯不如小學階段,所以他起床困難也就在所難免。
  • 我不是壞孩子:自我調節vs自我控制
    ——《我不是壞小孩子,我只是壓力大》如今我反思當年他的行為,才突然明白,小學時他能自覺起床,一是因為每天晚上九點就睡下,每天早上七點才起床,睡眠充足,而且學習壓力也不重;到了初中之後,功課壓力明顯增強,再加上進入初中後的男孩在校活動量比小學大了很多,睡眠時間明顯不如小學階段,所以他起床困難也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