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一個人的加油站

2020-12-17 清說清語

電影《天邊加油站》,是由中石油執導拍攝的一部電影,也是我國首部展現石化行業一線銷售人員工作再現的電影作品。於2020年11月16日上映,曾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 「現實題材電影創作論壇」單元特別放映。

《天邊加油站》,是以一座加油站、兩代站長、一次工作上的新老交接為線索,為我們真實再現了,以加油站經理王重慶為代表的廣大石油工人,二十年來,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舍小家顧大家,一個人駐守遙遠偏僻的天邊加油站,認真履行職責,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更加真實地反映出了,無數個石油石化人常年堅守在一線所展現出的小人物和大格局。

電影《天邊加油站》,是以一座加油站、兩代站長、一次工作上的新老交接為線索,為我們真實再現了,以加油站經理王重慶為代表的廣大石油工人,二十年來,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舍小家顧大家,一個人駐守遙遠偏僻的天邊加油站,認真履行職責,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

這座小小的天邊加油站,是王重慶一個人留守的加油站。坐落在克爾溝村美麗的天山腳下,村子不大,住著109戶哈薩克族人。

加油站在距離村子不遠處,它不僅為村民及路過的車輛提供著優質便利的加油服務,還能和諧民族團結,更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這裡的雪山、森林,還有狼群。二十年來,王重慶和當地哈薩克族村民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義,展現出了他們相濡以沫,更像大家庭一樣的民族情懷。進一步弘揚了石油工人「三老四嚴」和「四個一樣」的傳統精神,展示出了石油工人的博大情懷。

在王站長即將退休之際,來接替他工作的是90後小夥秦孝男。

秦孝男來到加油站後,王站長首先帶他熟悉這裡的環境。包括加油站的環境,村子的環境和村子裡的居民每家的環境。對秦孝男來說,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王站長就像他在這裡的引路人,更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王站長帶著秦孝男講熟悉環境時,秦孝男一邊認真地聽,一邊認真地記在他的筆記本上。這個鏡頭,多麼熟悉,似曾就在眼前,就像在我們身邊,許多新老職工交接的身影。這一幕,可以說就是石油石化眾多員工中的一個縮影。它體現出的,不只是師父說,徒弟記,而是一種企業精神,是企業職工愛崗敬業的文化體現。

當了解到建立天邊加油站的起源和初衷時,更是讓人深深感受到,作為大型國企所具有的責任和擔當。

天邊加油站的地處位置,極目四望,寸草不長,漫漫荒漠,無盡悽涼。儘管一天加不了幾輛車,但這裡絕不能沒有加油站。有了油站,車輛、廠礦、工地,包括這109戶人家,都能隨著這座加油站的建立,活躍和跳動起來。

就像王重慶說的,在這裡建站,不只是給村子裡109戶人家提供加油方便,更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只為貢獻。讓祖國大地每個枝節末梢,都有呵護生命的血液。往深處和遠處說,更是為了打造和諧的民族關係,創造和諧的民族氛圍。

不論是中石油,還是中石化,在全國各地的偏遠山村,一定還有無數個這樣的天邊加油站。這些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員工們,遠離妻兒,遠離父母,他們背井離鄉,一堅守就是幾十年。

在這裡,我想說:他們值得所有的石油人和石化人為他們點個大大讚。他們不愧當今石油石化企業中最可愛的人。

相關焦點

  • 天山腳下的草原湖泊,就在哈密東天山山脈,遊客卻會時常忽略這兒
    天山山脈是世界上著名的山系之一,因為天山的冰川融雪,造就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湖泊,有的已經成為了旅遊景點,有的則地處深山不為人知,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自駕新疆旅途中路過的一個湖泊,叫巴裡坤湖,一個草原湖泊,和東天山的冰川相伴,美麗而安靜。
  • 觀《天邊加油站》有感
    >  近日,哈密熱電公司工會組織觀看電影《天邊加油站》,該影片講述的是地處天山腳下的一座中國石油的加油站以及即將退休的老站長王重慶、90後新站長秦孝男以及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故事。中國西部最後一個一個人的加油站伴隨著王重慶的退休也載入了歷史史冊。「天邊」,意味著環境的艱苦,生活的單一,同時更飽含著石油人的一份堅忍、執著和奉獻的愛崗敬業的崇高情懷。這部電影讓我們在一個慢節奏的、不那麼驚心動魄的敘事中,看到了溫情中的那份堅韌,木訥中的那份無私,莽撞中的那份善良,平凡中的那份偉大。
  • 天山腳下教書人:這是我的家鄉 我喜歡這裡的孩子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15日電題:天山腳下教書人:這是我的家鄉 我喜歡這裡的孩子新華社記者高晗、曲延函新學期,開學啦,天山腳下的烏魯木齊永豐中學傳來琅琅讀書聲。50歲的鄉村教師鍾長萍又拿起三角尺來給同學們教授幾何知識。30多年如一日,鍾長萍堅守講臺,為一屆又一屆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點亮鄉村孩子的希望與未來。永豐中學位於烏魯木齊市區以南、天山以北的緩坡地帶。
  • 中國石油指導拍攝電影《天邊加油站》即將上映
    10月16日,大慶油田員工曹英男看完電影《天邊加油站》後說。  電影《天邊加油站》是由中國石油指導拍攝,講述加油站經理王重慶,堅守天山腳下20年如一日,為109戶哈薩克族同胞「加油」的故事。他不但要給汽車加油,給生命加油,還要給民族團結加油。新任加油站經理、90後大學畢業生秦孝男,也在與王重慶相處過程中逐漸理解了他,認清了自我,最終接過加油接力棒。
  • 天山腳下教書人:我喜歡這裡的孩子
    原標題:天山腳下教書人:這是我的家鄉 我喜歡這裡的孩子在烏魯木齊永豐中學八年級3班,教師鍾長萍在為學生們講課(9月8日攝)。
  • 天山腳下教書人:這是我的家鄉 我喜歡這裡的孩子
    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15日電 題:天山腳下教書人:這是我的家鄉 我喜歡這裡的孩子  新華社記者高晗、曲延函  新學期,開學啦,天山腳下的烏魯木齊永豐中學傳來琅琅讀書聲。50歲的鄉村教師鍾長萍又拿起三角尺來給同學們教授幾何知識。
  • 「興隆大奧萊3F·天山來客新疆餐廳」帶你領略天山腳下的美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瀋陽百姓一家親,ID:zwsy02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新疆菜不僅有清真美食的特點也帶著西北菜濃重鮮香的口味今天推薦的『天山來客』新疆餐廳讓你的味蕾開啟新的旅程~
  • 化學工業出版社員工看電影《天邊加油站》觀後感
    精於構思,妙在升華——電影《天邊加油站》的敘事藝術分析  很難想像,在方圓數十裡僅有109戶人家的天山腳下,還有一個加油站,更難以理解的是,在我們大多數人只有旅行才有可能去到的邊疆,有一個人卻甘願獨自在加油站留守20年。
  • 桑龍:中石油湘西分公司的「天邊加油站」
    紅網時刻通訊員 梁榮基 劉曉軍 湘西報導《天邊加油站》一經播出,爆火的同時也受到了廣大員工的追捧,該影片講述的是王重慶20年如一日,堅守在天山腳下,一個人、一條狗、一顆初心、一座加油站,為駐地百姓服務,為過往車輛加油,更是為生命加油。而讓記者感觸最深的卻是這個老男人和小男人的故事,通過榜樣的力量,讓小男人學會了堅強與擔當。
  • 天山腳下,火焰山旁,這裡是我們的家
    天山腳下,火焰山旁生活著的這樣一群人,種植葡萄是他們祖祖輩輩的事業,每年葡萄開墩是他們最重要的農活,這裡的群眾不分民族、不分身份,是土地把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他們最懂得以自己的方式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因為他們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 《天山腳下》帶你遊新疆
    新疆版《極地》,看一秒,心飛起——《天山腳下》Sir年初安利過《極地》——藏地人在險峻高原環境下的生存常態,是質樸和堅韌。《天山腳下》顧名思義,講的是新疆人民的故事。一共5集,每集45分鐘,從冰川雪原,山河沙漠講到新疆的人文風情,一共22個故事。其實Sir覺得,這些故事不僅是故事,而是一個個心靈休息的絕佳地點。
  • 戈壁灘上,天山腳下,解鎖異域風情的別樣玩法!
    天山雪水 而我們的果園就在紅旗坡園藝三分場,天山腳下,純淨的冰雪融化孕育著每一棵果樹,要知道,在阿克蘇,也不是所有蘋果都有這樣的條件。
  • 「天山腳下河南人」能吃苦講信譽的河南人讓當地生活更有盼頭
    前言:天山腳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遠萬裡,告別妻兒,從黃河之畔來到戈壁灘上,從嵩山之麓來到天山腳下,懷著一腔熱情和赤子之心,以戈壁為營,把大山當家,用心血和汗水走上了高效發展之路,用雙手開墾出一片片美麗的綠洲,在天山南北、大漠戈壁書寫了盪氣迴腸的河南援疆篇章!他們就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新疆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廣大職工。
  • 天山山脈|避暑勝地TianshanMountains
    天山雪蓮天山雪蓮:聖潔而稀有的「天山雪蓮「相比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可真做的」天山雪蓮「只生長在4000米以上的懸崖陡壁的冰漬巖峰之中。它在嚴寒缺氧的環境中綻放出生命的美麗,因此也造就了它不可替代的獨特藥性。
  • 天山腳下 錫伯傳奇
    這樣的景象在西天山腳下已重複了兩百多年。  我國西部的伊犁河谷,最早的水稻種植者來自東北,他們是攜家帶口、西遷守邊的錫伯族軍民。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一道聖旨從京師(今北京市)發到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市)。一年後,四千餘錫伯族軍民開赴新疆戍邊駐防。
  • 【新疆】天山腳下繪就新絲路
    巍峨的天山和阿爾泰山連綿不絕,兩山之間是一片茫茫戈壁,戈壁中央,一條雙向4車道的高速公路一路向西,穿越荒漠、無人區、草原、冰川,綿延515公裡,最終與奇木高速相接到達烏魯木齊。 不惜代價 呵護生態 驅車馳騁在即將貫通的高速路上,白雪皚皚的天山、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草葉枯黃的巴裡坤草原或交替或同時呈現出來,不時有野馬、駱駝、山羊等動物映入眼帘。「戈壁上有不少野生動物,其中黃羊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470名天山學子的「胡媽媽」
    四年來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真誠陪伴傾心呵護;四年來竭盡所能,為孩子們提供更廣闊的舞臺……作為一名民族教育的基層育花人,胡昕以無邊大愛日夜守護著470名天山學子。傾心呵護 亦師亦友  天山腳下的學子,輾轉萬裡來到內地,因各方面差異巨大,學習和生活一時難以適應。胡昕和新疆部老師們從衣食住行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讓孩子真正做到以校為家。
  • 人在新疆——楊建軍:隻身西行天山腳下,援疆報國不負韶華
    「西行下天山,隻身赴邊關。塞外風萬裡,援疆情滿天」。他抱著這樣的信念,開始了天山腳下昌吉學院的新工作。「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橋搭好了,溝通就可以持續下去。」巍巍天山,聳立萬千愛的峰巒,滾滾塔河,匯流萬千愛的波瀾。大愛無疆,疆有大愛,愛滿新疆,愛滿中國。」最後,用楊建軍教授的話,致謝每一個紮根新疆、建設新疆、支援新疆的人。因為有你們,新疆的明天會更好。
  • 天山腳下,「絲路明珠」光芒更加耀眼——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
    泰山天山,血脈相連。自黨中央作出對口援疆的決策以來,喀什一直是山東對口支援地區。2020年初,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帶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囑託,全面接過對口支援新疆的「接力棒」。近一年來,他們大力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迅速融入這片素有「絲路重鎮、西部明珠」美譽的土地,譜寫出一支又一支「邊塞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