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東營11月7日訊很多牛肉丸、魚肉丸等都是散裝,很多消費者並不知曉其成分。氣溫下降,麻辣燙和火鍋開始火爆起來,火鍋必備品牛肉丸也開始暢銷。按照相關規定,冠名為「肉丸」產品的含肉量都應在45%以上。記者走訪發現,有的牛肉丸配料表上寫著成分主要是豬肉、雞肉等,並不含牛肉。
牛肉每斤48元,牛肉丸子每斤僅售12元
在一大型超市的生肉區,記者看到現在的生牛肉價格為每斤48.8元,最貴的每斤55.5元。
而在一旁的冷櫃中,牛肉丸、魚肉丸、豬肉丸、蝦餃等各種口味的散裝丸子一應俱全,每斤均是15元。超市導購人員介紹,這種散裝肉丸口味正宗,價格不貴,是做湯和涮火鍋的必備品,銷量上一直不錯。在遼河市場,記者詢問了幾家食品店,這些散裝肉丸的價格大都在12到15元之間。
售價每斤將近50元的牛肉,做成丸子能這麼便宜?一老闆告訴記者,這些所謂的牛肉丸子,實際上牛肉含量很少,「一嘗就知道了,哪有多少牛肉,大部分都是澱粉和添加劑。」
因為是散裝,所以丸子配料到底是什麼、配比有多少,很少有人能說清。
記者走訪超市和市場發現,大部分的牛肉丸都是散裝,或者有一個很大的包裝袋,但上邊並未標明肉類的含量。在東三路一大型超市,冷櫃中擺放著各種散裝牛肉丸、魚丸、豬肉丸等,仔細觀察均未發現有標誌說明肉丸的含肉量。超市導購員告訴記者,這種散裝肉丸多為4斤一袋,都是直接將肉丸倒進冷櫃,對於肉丸的含肉量她也不清楚。一知名品牌的小袋裝牛肉丸、豬肉貢丸、魚肉丸等也未對肉類的含量作出標註。
於2011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行業標準·肉丸(徵求意見稿)》對肉丸進行明確的定義:「以畜肉、禽肉、動物性水產品等為主要原料,添加水、澱粉等食品輔料,經絞碎、醃製或不醃製、乳化(斬拌或攪拌)、成型、熟制或不熟制、冷卻、速凍或不速凍等工藝製成的產品」;依據含肉量將肉丸分為特級、優級和普通級,其含肉量分別為不低於65%、55%和45%,即冠名為「肉丸」產品的含肉量都應在45%以上。
牛肉丸子主要成分竟是豬肉、雞肉等
也有部分牛肉丸標註了成分,不過其中雞肉或豬肉佔了很大比重,牛肉比重佔到45%以上的情況很少見。
遼河市場一食品店內,店主告訴記者牛肉丸、魚丸、甜不辣等散裝丸子,價格都是每斤12元。記者拿起牛肉丸的包裝袋,看到配料一欄,雞胸肉佔50%以上,豬肉佔5%以上,根本沒有牛肉。記者詢問店主,為什麼牛肉丸的主要成分是雞胸肉,店主含糊地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都是從批發市場進貨。「市場上賣的都是差不多的,平時來買丸子的也很少有人來關注丸子的成分,只要味道好吃就行。」店主說。
在超市一知名品牌的冷櫃中,記者看到一款名為開花牛肉丸的產品,配料為豬肉、雞肉、鴨肉、各種食品添加劑等。記者詢問導購員,為什麼牛肉丸裡有豬肉、雞肉,唯獨沒有牛肉?導購員表示,肉丸裡肉的成分和含量,她也不清楚,都是統一定價和進貨。
向本網爆料,請撥打熱線電話:0546-8335000,或登錄東營大眾網官方微博(@東營大眾網)、東營大眾網官方微信(微信號:dzw83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