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講民間故事: 窮秀才沒錢買禮 他用什麼代替了呢
以前有個儒生名叫劉鴻學,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品質高潔,很有名望。他廣交有志有識之士,談古論今,著書立說,以求有益於天下。在他結交的朋友當中,家境有富貴的,也有貧窮的。可是他不分富、貴、貧、賤都一視同仁。
有一年適逢劉鴻學壽誕之日,四方朋友相約去鴻學家慶賀壽辰。但是拿什麼禮物呢?大家都說慶賀壽辰是個喜事,最好都抬一壇酒去。到壽誕吉日,朋友們都抬著酒罈從四面八方祝壽去了。有錢的人自然抬的都是名貴好酒,可是,他的朋友當中有一個窮秀才,家貧如洗,日無用度,自己連生活也維持不了,哪有錢去買酒呢?不去吧,與禮不恭,去吧,不抬酒面子實在難看,想來想去最後想了個辦法:把村外靠山坡泉裡的清水擔了一擔,灌入壇內,用布封好,抬上去了。
到了儒生壽誕的上午,抬酒的人熙熙嚷嚷都來了,主人就在客庭裡擺開方桌,請客人們一一坐下。天到正午,忽然賓客中間有人提議道:「今天是鴻學壽旦吉日,既然朋友們都把酒抬來了,今上午飲酒不能只飲一家的酒,把各家的酒罈都打開,咱們一家一家的品嘗,這就叫『人逢知己千杯少』嘛,你們說好不好?大家齊聲贊同,於是由東道主儒生提著酒壺,每人都端著酒杯逐個開壇品酒。
這些酒,開壇後,滿院飄香。大家品不勝品,嘗不勝嘗,都嘖嘖稱讚著美酒的味道,議論著各種名酒的產地和不同的釀造方法。從品酒想起了李白,不知誰說:「李白鬥酒詩百篇,咱們以酒為題,賦詩助興。」於是你一首我一首即興賦詩,大家紛紛議論著詩的意境,你一言,我一語十分熱鬧。
天過午時,大家來到了窮秀才的酒罈跟前,打開罈子,可是聞不見一點酒香,各人倒了一杯,還是沒有酒味,大家面面相覷,不知是怎麼會事。這時,窮秀才臉色一會赤一會白,非常尷尬。劉鴻學飲了一杯才知是水,恍然大悟,猛然大聲說:「這酒特別好,快拿大碗來!」他連連喝了幾大碗,別的客人見主人喝了幾碗,都跟著喝了起來,儒生邊喝邊說道:「人好水也甜,涼水也能喝個幾大碗!」
以上故事為蝸牛講民間故事原創首發,請關注蝸牛講民間故事獲取更多精彩故事,你有不一樣的見解也可以評論留言,我們一同探討學習,蝸牛爬的慢,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多多分享、關注、評論,讓蝸牛能走的更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