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邱惠斌團隊最新Science:多功能聚合物膠束刷

2020-12-23 測試狗科研服務

【背景介紹】

目前,基於傳統常規的方法(噴塗和旋塗等物理技術以及電化學沉積和熱處理等化學方法),製備出了多種表面功能明確的材料。其實,對於材料表面的功能化,即是在材料表面上構建具有不同性能的納米結構,其在光刻、超疏水材料、細胞粘附等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

其中,在材料表面上引入的聚合物刷(聚合物其中一鏈端以共價鍵形式連接到固體基質上),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功能強大且用途廣泛的表面功能化的方法,並且可在分子水平上精確調控其結構。然而,利用鏈長較長的聚合物對材料進行表面功能化時,基本上是不可能定量設計和控制。

【成果簡介】

基於上述問題和考慮,上海交通大學的邱惠斌教授和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Ian Manners教授(共同通訊作者)聯合報導了一種自下而上的策略。利用該策略通過結晶生長方式可將嵌段聚合物接枝到任意材料的表面上,對其進行表面功能化。在該材料表面功能化中,作者使用具有高密度的矽烷醇基的矽晶片作為基底,通過氫鍵相互作用將聚(二茂鐵基二甲基矽烷)-聚(2-乙烯吡啶)(PFS-b-P2VP)錨定在矽晶片的表面上。然後,在已被錨定的PFS-b-P2VP的另一端接上可結晶的嵌段聚合物單體,從而形成圓柱形的聚合物膠束刷。同時,利用結晶核的外延生長,也可接上其他嵌段共聚物,以形成新的聚合物膠束刷,並且新接上聚合物後的另一端仍舊保持活性,可不斷的根據需要接上其他嵌段聚合物。

此外,該圓柱形聚合物膠束也可接枝到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GO)等表面上。製備的膠束刷的密度、長度和形狀等都可以進行精確調控,並且利用納米顆粒進行生長後的修飾可以應用於催化和抗菌表面改性。膠束刷也可以在二維超薄材料(氧化石墨烯納米片)上生長,並進一步組裝成膜,以分離水包油型乳液和金納米顆粒。研究成果以題目為「Tailored multifunctional micellar brushes via crystallization-driven growth from a surface」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

【圖文速遞】

圖一、在矽晶片上生長疏水性PFS53-b-PDMS418膠束刷

圖二、在矽晶片上生長親水性PFS-b-P2VP和分段膠束刷

圖三、PFS-b-P2VP膠束刷的功能化與應用

圖四、在氧化石墨烯(GO)薄層上生長PFS-b-P2VP膠束刷

文獻連結:Tailored multifunctional micellar brushes via crystallization-driven growth from a surface. (Science, 2019, DOI: 10.1126/science.aax9075)

相關焦點

  • Science:發現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
    DOI: 10.1126/science.abe8863Science:最新IF:41.0372.Science:發現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2020年11月26日,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Markus C.
  • 饒子和團隊解析新冠病毒RNA依賴RNA聚合酶高解析度結構
    Mpro(水解酶)和Rdrp(RNA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在2020年1月26號,饒子和團隊與國內外分享Mpro結構的原子坐標(涉及了300多所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製藥公司),2月5日由國際PDB資料庫公開獲取,「structure of month"(即二月份PDB庫的「明星結構」)。
  • 《Science》日本東京大學Aida教授:原位超分子聚合誘導的液晶相變
    日本東京大學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的Takuzo Aida教授課題組專注於液晶介質中的超分子聚合行為。起初,他們從研究手性摻雜劑入手,設想超分子聚合成的螺旋鏈是否可以帶動向列型液晶,將其扭曲成膽甾型。
  •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2:56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徐彥輝和陳飛課題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3篇Science | 轉錄和翻譯的一次「牽手」——「紅娘」 NusG 背後的故事
    作者以一個停止狀態的RNA聚合酶延伸複合體,通過其信使RNA,結合核糖體並使其進行翻譯,直至最終與RNA聚合酶碰撞結合的方式獲得樣品,並通過冷凍電鏡的方法解析出其蛋白質複合體三維結構。結構顯示了在此狀態下的轉錄翻譯複合體中RNA聚合酶和核糖體各亞基之間相互作用的可能胺基酸位點,證明了在分子層面轉錄翻譯協同過程的存在。然而就像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R.
  • 上海交大崔勇團隊首次實現超穩定鋯基MOF化身「繞指柔」
    上海交大崔勇團隊首次實現超穩定鋯基MOF化身「繞指柔」 2020-12-13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四川大學李乙文團隊《Science Advances 》:讓人造黑色素與聚...
    不同於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製備往往依賴於序列可控的逐級合成反應,無論是天然還是人造的黑色素材料的合成過程都要複雜很多,一方面包含了中間體分子(如5, 6-二羥基吲哚等)的無規聚合反應,另一方面也涉及這些中間體分子的超分子堆積過程。這樣複雜且不可控的合成路徑導致黑色素/聚多巴胺材料往往都不具有精確的化學結構,人們也難以對這類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進行有效的調控。
  • Science 中文摘要 24 June 2016
    , Kaiming Zhang, Fei Zhang,Hao Yan, Wah Chiu, Mark Bathe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2/6293/1534支架DNA摺紙是合成複雜分子結構的多功能途徑。
  • Science:南開大學曹雪濤團隊揭示hnRNPA2B1識別病毒DNA並促進IFN...
    人們已鑑定出許多能夠識別病毒DNA並誘導IFN-α/β產生的蛋白,比如RNA聚合酶III,IFI16,DNA依賴性幹擾素調節因子激活劑(DAI),LRRFIP1(leucine-rich repeat flightless-inter-acting protein 1),LSm14A,減數分裂重組11同源物A(MRE11),異源三聚體蛋白複合物DNA-PK,高遷移率族蛋白(HMGB),
  • 2019年2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
    Benner及其團隊之前已將兩個合成核苷酸---Z和P,它們之間形成一個鹼基對---整合到DNA中,並證它們可在體外複製和轉錄。如今,他的團隊增加了另外兩個合成核苷酸---S和B,它們之間也形成一個鹼基對。Benner團隊將這兩個化學合成的新型核苷酸整合到雙鏈寡核苷酸(也含有G、A、T、C、Z和P)中,然後測試這些分子的解鏈溫度,即讓氫鍵受到破壞形成單鏈分子的溫度。
  • 2020年最新聚合支付核心特點與優勢
    聚合支付作為對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聚合多家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能力,提供多渠道支付方式,未來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助力商家實現數位化運營。一、2020最新的聚合支付核心特點1、穩定聚合多渠道支付一家靠譜的聚合支付服務商,除了能夠把主流線上支付方式聚合之外,還能有效地實現通道穩定性的最大化,對帳準確無誤。
  • 疫情知識 | 陳薇院士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
    AMiner疫情專題的「知識集錦」最近更新了新冠病毒的傑出團隊研究進展、重大論文和疫情新聞等,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各部分研究熱點。傑出團隊最新進展陳薇院士團隊在新冠疫苗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據3月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導,由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聞令即動、爭分奪秒,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在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方面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今年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54歲的陳薇少將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
  • 中科大侯建國團隊最新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d1827當分子吸附在表面上時,分子結構經常發生顯著變化,導致結構形變、化學鍵斷裂和(或)化學鍵形成,從而形成不同的表面物種(surface species)。
  • 看過這19篇Science和10篇Nature正刊再說!
    研究團隊通過二酮胺(diketoenamines)的共價連接,開發了一種可在材料的聚合物網絡中重組的熱固性材料。回收纖維增強塑料 未來之路無論是這項最新技術,還是之前的大量研究成果,都為製備完全可回收的熱固性材料開闢了研究途徑,並提出了更苛刻的技術和產業化問題。從實驗結果到商業和工業流程的轉換,至少還有回答以下幾個關鍵問題:1)克級聚合反應的塑料製造工藝拓展到工業規模是否具有可行性?
  • Science 中文摘要 27 May 2016
    《環球科學》實習生團隊歡迎你的加入!詳細招募信息,請點擊這裡。Baltensperger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2/6289/1109 Organocatalyzed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driven by visible light可見光引導下的有機催化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
  • 2020上海交通大學化工學院邱惠斌教授課題組招聘博士後公告
    邱惠斌: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青千項目、上海高校青年東方學者、上海市曙光計劃、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2015, 2016; 2019)、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 生命科學導論(上海交大版)知到智慧樹最新完整答案
    生命科學導論(上海交大版)2019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後作業知到app答案期末考試最新滿分智慧樹答案題庫----------------------篇幅有限 完整版免費答案請戳右邊藍色字體連結中獲取→_→
  • Science 中文摘要 3 June 2016
    《環球科學》實習生團隊歡迎你的加入!詳細招募信息,請點擊這裡。Zhu,Federico Capasso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2/6290/1190
  • PTT與MFPET聚合技術創新填補國內空白
    盛虹控股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介紹,該項目旨在突破PTT、改性PTT(MDPTT)、大容量多功能MFPET原位聚合、大容量多功能MFPET熔體直紡及MDPTT/MFPET複合紡絲成形4項關鍵技術,加速產品升級換代,引領企業轉型升級。但事實上,更為深遠的意義還在於它對整個國內聚酯產業以及我國化纖行業聚合技術的突出貢獻。
  • 上海交大孫寶德教授團隊突破關鍵技術助力中國特高壓電網建設
    上海交大孫寶德教授。孫寶德團隊通過理論計算和科學實驗,研究了新型鋁鋯釔耐熱合金及其微結構調控方法和工藝,研製出新型耐熱導線,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這一技術在全國一百多條舊網改造中獲得應用,川渝電網「大動脈」洪板線改造全部採用項目成果,一條線達到了兩條線路的輸電能力。上海交大孫寶德教授團隊「高性能架空導線製備技術」助力中國特高壓電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