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知識 | 陳薇院士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

2021-01-10 騰訊網

AMiner疫情專題的「知識集錦」最近更新了新冠病毒的傑出團隊研究進展、重大論文和疫情新聞等,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各部分研究熱點。

傑出團隊最新進展

陳薇院士團隊在新冠疫苗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據3月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導,由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聞令即動、爭分奪秒,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在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方面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今年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54歲的陳薇少將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2天後(1月28日),由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地方公司共同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螢光探針法)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書。4天後(1月30日),緊急展開的軍事科學院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行,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比現有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

目前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馬加鞭地研發新冠肺炎疫苗。

陳薇還表示,「1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科學家將在12周內研製出新冠疫苗,我相信我們國家科研人員的速度不會亞於美國。」

「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再快,也在冠狀病毒這個大類裡,目前大數據研究發展迅速,一旦有新變異出現,可以馬上通過生物信息學或大數據挖掘找到共用的靶抗原、發病機制或受體,可以快速指導疫苗的改良。」陳薇說。

鍾南山團隊模型預測:疫情4月底趨於平緩

鍾南山院士團隊在《胸部疾病雜誌》期刊發文,利用機器學習預測重點省份及全國的新冠疫情發展。研究認為:

1)疫情在二月底已達到峰值,到四月底將趨於平緩;

2)如果推遲5天採取封城等幹預措施,中國大陸地區的感染規模將達到目前的3倍;

3)如果提前5天採取措施,感染規模將是目前的三分之一;

4)若逐漸放開對湖北省的限制,將導致當地在三月中旬出現第二個峰值。

鍾南山團隊SEIR 模型預測的全國現存感染人數

SEIR 模型預測圖包括 1 月 23 日採取幹預措施的情況(藍色)、推遲 5 天採取措施的情況(灰色)和提前 5 天採取幹預措施的情況(紅色),實際的確診人數用空心點標出。

重要學術論文

1、浙江大學藥物代謝和藥物分析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發表論文「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nucleic acid detection for coronavirus」,對冠狀病毒核酸的檢測方法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文章提到,最近在中國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肺炎暴發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了巨大威脅,因此,快速準確地識別病原病毒在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挽救生命和預防流行病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快速的標準診斷測試以檢測傳染病(COVID-19)以防止隨後的繼發性傳播非常重要。聚合酶鏈反應(PCR)被視為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性的分子診斷病毒和細菌感染的標準測試,等溫核酸擴增因其在恆溫條件下無需熱循環儀即可快速操作的基本優勢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候選方法,另外還已經開發了多種改進方法。

文章總結了目前可用於冠狀病毒核酸的檢測方法,預計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開發更好的技術,及時有效地檢測冠狀病毒感染。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177920302082

2、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於3月1日發表了題為「Deep learning-based model for detecting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n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 prospective study」的文章。

研究旨在構建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系統,以在高解析度CT上檢測COVID-19肺炎,減輕放射科醫生的工作壓力,並有助於控制流行病。為了進行模型開發和驗證,研究人員回顧性收集和處理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武漢市)106名例入院患者的46,096張匿名CT圖像,其中包括51例實驗室確診的COVID-19肺炎患者和55例其他疾病的對照患者。研究人員收集了2020年2月5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接受CT掃描的27例患者信息,以評估和比較該模型與放射科醫生診斷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效率。結果顯示,該模型對每位患者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93.55%,準確性為95.24%,PPV為84.62%,NPV為100%;在回顧性數據集中,對每幅圖像的敏感性為94.34%,特異性為99.16%,準確性為98.85%,PPV為88.37%,NPV為99.61%。對於27名潛在患者,該模型的性能可與放射科專家相媲美。藉助該模型,放射科醫生的讀片時間減少了65%。

結論:深度學習模型顯示了與放射科專家相當的性能,並大大提高了放射科醫生在臨床實踐中的效率;具有緩解一線放射科醫生的壓力,改善早期診斷、隔離和治療的巨大潛力,從而有助於控制流行病。

論文連結: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25.20021568v2

3、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等於3月1日發表了題為「Evaluation of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and 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Kit for Detec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Causing an Outbreak of Pneumonia (COVID-19)」的文章。

研究人員收集兩組診斷為COVID-19的病例進行實驗。一組收集了63個樣品用於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IgG和IgM抗體;另一組收集了91個血漿樣品,用於膠體金免疫色譜分析(GICA)。結果顯示,ELISA IgM和ELISA IgG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為55/63(87.3%),GICA IgM和GICA IgG組合檢測的靈敏度為75/91(82.4%),兩種方法檢查健康對照組均為陰性,特異性為100%。ELISA和GICA(IgM + IgG)之間的敏感性沒有顯著差異。

結論:特異性IgM和IgG抗體的ELISA和GICA檢測是常規的血清學檢測方法,操作簡便,快速,安全,結果可為臨床提供參考,可大大減輕巨大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壓力。

論文連結: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27.20028787v1

疫情重大新聞報導

騰訊與鍾南山團隊成立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實驗室

鍾南山任主任

2月27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共同成立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鍾南山院士本人擔任實驗室主任,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騰訊醫療副總裁吳文達、騰訊醫療副總裁劉羽分別擔任實驗室副主任。

據介紹,雙方團隊將圍繞流行病篩查、人工智慧醫學影像、流行病疫情預測預警展開深入的科研合作。包括利用「騰訊健康」小程序等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持續篩查高危人群並給予就醫指引;研究人工智慧醫學影像判讀篩查技術;針對新冠肺炎等多種流行病,將建立輻射全國的疾病上報和預測預警系統。

相關焦點

  • 「人民英雄」陳薇院士回浙大啦!
    ,中國工程院院士,少將軍銜。 陳薇以自己與團隊抗擊非典、援非抗擊伊波拉的故事,分享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陳薇院士聞令即動,帶領團隊緊急奔赴武漢,在疫苗研發中以「硬核」成果,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
  • 浙大校友陳薇團隊:新冠病毒抗體研究獲重大突破,雞尾酒式療法可能...
    我國科學家在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浙江大學化工系1988屆校友陳薇領銜的團隊,發現了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北京時間6月22日22:00,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該項研究結果。
  • 陳薇院士回應疫苗發熱率高問題 首次全方位解讀了疫苗研發全過程
    在7月18日北京召開的第三屆臨床藥物治療大會上,領導Ad5-nCoV疫苗研發團隊的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院士介紹了該疫苗的臨床試驗進展,並特別回應了外界對新冠疫苗安全性的關注。I期臨床試驗被譽為重要裡程碑今年3月16日,重組新冠疫苗Ad5-nCoV在武漢進入臨床試驗,完成第一針接種。這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
  • 東大崔鐵軍院士團隊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東崔鐵軍院士團隊在信息超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看吧!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崔鐵軍院士研究團隊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教授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羅宇教授,在信息超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可對電磁功能進行編程的光碟機動數字編碼超表面。論文通訊作者為東南大學蔣衛祥教授、崔鐵軍教授及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教授,第一作者為東南大學博士生張信歌。
  • 兩公司暴漲150億,陳薇團隊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英國牛津大學周一發表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最新數據顯示,該校開發的一種潛在的新冠病毒疫苗,在一項大型的早期人體試驗中產生了「劇烈的免疫反應」。《柳葉刀》還發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並且可以誘發免疫反應。
  • 陳薇團隊新冠病毒抗體研究獲突破,雞尾酒式療法可能有更大治療優勢
    我國科學家在新冠病毒抗體研究中取得突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團隊,發現了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
  • 陳薇:「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帶領軍事醫學專家組奔赴武漢,連續奮戰113天,和全國人民一同打贏這場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陳薇無法忘記初到武漢時的場景。寬闊的街道空空蕩蕩,醫院擠滿了人……她難以想像,這還是那個九省通衢、繁華錦繡的武漢嗎?軍事醫學專家組第一時間與有關部門對接,得知當時武漢的核酸檢測力量非常急缺,急需專家組的幫助。
  • 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陳薇院士,還上過這些「開學第一課」
    在這個特殊的課堂裡,除了有鍾南山、張伯禮、張文宏、張定宇等特殊的「老師」外,「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也給孩子們分享了關於新冠疫苗誕生的故事和知識,以及她與團隊在前線與病毒作戰的經歷。作為一名女性,54歲的陳薇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她也曾多次把自己的經驗、心得分享給莘莘學子。
  • 鍾南山明確病毒潛伏期,陳薇預測疫苗誕生日;開學日他們說了算?
    鍾南山新論文明確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武漢疫情爆發已有多日,影響了人們一切正常生活。人們紛紛追問鍾南山院士疫情什麼時候出現拐點。鍾南山院士認為,疫情拐點出現時日尚早。這意味著孩子們開學的日子還不能確定。
  • 工程院院士:尚無確切研究數據支持
    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自抵達武漢以來,就集中力量展開在疫苗研製方面的應急科研攻關,昨天(3月16日)20時18分,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
  • 中國首個新冠疫苗:陳薇少將帶隊,腺病毒做載體,比預期提前1個月
    就在昨天(3月17日),官方重磅宣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重組新冠疫苗,並於3月16日獲批展開臨床試驗。已知的是,這是國內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受試者招募已經同步展開。而且項目領銜者,還是聲名卓著的陳薇院士。
  • 陳薇: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5月揭盲
    在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辦的2020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直播活動」上,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透露,目前,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臨床實驗的508個志願者已經注射完畢,現在正處於觀察期,如果一切順利將在今年5月揭盲。
  • 從清華女神到護國戰神,54歲陳薇被贊上熱搜,她是《戰狼2》的人物...
    而作為中國首席生化武器防禦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陳薇少將,初到武漢,她便帶領團隊研發檢測試劑盒,加快肺炎的確診速度。之後,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更是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埋頭研發疫苗,終於3月16日,這種由中國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這樣的中國速度直接震驚了世衛組織。
  • 一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產生免疫應答,陳薇院士:應謹慎解釋!
    陳薇院士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發布:全部產生免疫應答!》,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5月22日,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刊登了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和江蘇省疾控中心朱鳳才教授團隊的新冠疫苗人體試驗臨床數據結果,研究結果顯示,一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有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這是世界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數據。
  • 收到領導和朋友給她發的祝福,陳薇回復了8個字
    新華社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聞令即動,帶領團隊第一時間「逆行」武漢,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獲頒「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 戰非典、抗新冠,從美女學霸到「人民英雄」,看陳薇與毒共舞29年
    第一次置身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的軍事醫學研究機構,被裡面高端的、先進的儀器設備深深吸引。這個小插曲,讓陳薇放棄了參加工作的機會,她決定參軍,一定要進入這座引發夢想的殿堂。2.與毒共舞29 年參了軍的陳薇,生活規律了,可也失去了色彩,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待在實驗室,做各種病毒實驗研究數據,這一待就是29年。
  • 陳薇的謹慎與牛津的忐忑
    (圖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全球疫情數據圖)現有公開報導中,中國陳薇院士團隊與牛津大學研發團隊暫時處於領先位置。但無論是誰,尚都無法給出一個安全疫苗準確「出生時間」。其中中國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耐受且能引發免疫應答;而此前新冠疫苗項目被報導「失敗」的牛津大學發布公告稱,「臨床研究很順利」,正在招募志願者進行下一階段的人體試驗。
  • 最新突破:我國新冠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最快多久能上市?
    每天看新聞,都是令人揪心的疫情數據,讓人擔心疫情究竟何時才能結束,但最近有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讓人看到了希望:中國新冠病毒疫苗最先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於4月12日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 收到領導和朋友發來的生日祝福時,陳薇回復了8個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聞令即動,帶領團隊第一時間「逆行」武漢,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獲頒「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 世界頂尖鋰電池研究團隊及其研究進展
    在負極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錫負極,矽負極和鋰金屬負極上。目前也有不少團隊致力於固態電解質的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液態的電解液易燃問題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此外在鋰金屬負極的研究中,引入並使用固態電解質可以抑制鋰枝晶的生長。本文結合部分世界頂尖鋰電池研究團隊做簡單介紹,並對該行業的熱點研究方向進行闡述。  Joh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