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上承諾的定義是什麼

2020-12-11 西部文明播報

在實踐中,在合同的訂立的過程中必須是一方發出要約,如果另一方接受要約的那麼合同就已經定立了,要約的生效時間是在到達受要約人的時候就生效了。那麼在合同法上承諾的定義是什麼?閱讀完以下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的。

一、合同法上承諾的定義是什麼

依據《合同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即受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而與要約人成立合同。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二、合同法中承諾的法律效力

(一)確定承諾生效的標準

《合同法》第25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因此承諾的效果在於使合同成立,即一旦承諾生效,合同便宣告成立。故判斷承諾生效的時間具有重要意義。承諾生效時間以到達要約人時確定。

所謂到達,指承諾的通知到達要約人支配的範圍內,如要約人的信箱、營業場所等。至於要約人是否實際閱讀和了解承諾通知則不影響承諾的效力。承諾通知一旦到達於要約人,合同即宣告成立。如果承諾不需要通知,則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以行為作出,則一旦受要約人作出承諾的行為,即可使承諾生效。

(二)承諾遲延和承諾撤回

1、承諾遲延

承諾遲延也稱承諾遲到,是指受要約人未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

承諾的期限通常是由要約規定的,如果要約中未規定承諾時間,則受要約人應在合理期限內作出承諾。超過承諾期限作出承諾,該承諾不產生效力。根據《合同法》第28條,「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這就是說,對於遲到的承諾,要約人可承認其有效,但要約人應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如果要約人不願承認其為承諾,則該遲到的承諾為新要約,要約人將處於承諾人的地位。

2、承諾撤回

承諾撤回,是指受要約人在發出承諾通知以後,在承諾正式生效之前撤回其承諾。

根據《合同法》第27條,「承諾可以撤回。撤回承諾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者與承諾通知同時到達要約人」。因此撤回的通知必須在承諾生效之前到達要約人,或與承諾通知同時到達要約人,撤回才能生效。如果承諾通知已經到達要約人,合同已經成立,則受要約人不能再撤回承諾。

三、任何有效的承諾須具備的條件

(一)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和承諾是一種相對人的行為。因此,承諾必須由被要約人作出。被要約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約的內容並對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認為是承諾。被要約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約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權的代理人。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其承諾都具有同等效力。

(二)承諾必須是在有效時間內作出。要約在其存續期間內才有效力,一旦受約人承諾便可成立合同,因此承諾必須在此期間內作出。如果要約未規定存續期間,在對話人之間,承諾應立即作出;在非對話人之間,承諾應在合理的期間作出(《合同法》第23條)。凡在要約的存續期間屆滿後承諾的,是遲到的承諾,不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合同法》第28條)。但是,受約人在要約的存續期間內作出承諾,依通常情形在相當期間內可到達要約人,但因電報故障、信函誤投等傳達故障致使承諾遲到的,為特殊的遲到。在這種特殊遲到的情況下,承諾人原可期待合同因適時承諾而成立,依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有通知義務,即及時地向承諾人發出承諾遲到的通知。怠於為此通知的,承諾視為未遲到,合同因而成立(《合同法》第29條)。該承諾遲到的時間,屬於一種事實通知,以要約人將遲到的事實通知承諾人即足夠,並且依發送而生效力,不到達的風險由承諾人負擔。如甲向乙要約,乙的承諾發生特殊的遲到。甲不依法向乙為此承諾遲到的通知,合同成立;甲向乙發送承諾遲到的通知,但因傳達故障乙並未收到,合同不成立。所謂及時發出,指依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在情事所允許的範圍內,不遲延而為發送。在承諾使用快遞的傳達工具時,承諾遲到的通知原則上亦須使用相當地正確方法。承諾遲到的通知義務,不是法律上真正的義務,而是非真正義務,違反它不產生損害賠償責任。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合同法》第26條第1款)。這裡所說的行為,通常是指履行行為,如預付價款、裝運貨物或者在工地上開工等。

(三)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即承諾必須是無條件地接受要約的所有條件。據此,凡是第三者對要約人所作的「承諾」;凡是超過規定時間的承諾,(有的也叫「遲到的承諾」);凡是內容與要約不相一致的承諾,都不是有效的承諾,而是一項新的要約或反要約,必須經原要約人承諾後才能成立合同,關於承諾有效要件,大陸法系各國要求較嚴,非具備以上三要件者則不能有效。而英美國的法律對此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態度。例如,美國《統一商法典》規定,商人之間的要約,除要約中已明確規定承諾時不得附加任何條件或所附加的條款對要約作了重大修改外,被要約人在承諾中附加某些條款,承諾仍可有效。

承諾可以書面方式進行,也可以口頭方式進行。通常,它須與要約方式相應,即要約以什麼方式進行,其承諾也應以什麼方式進行。對於口頭要約的承諾,除要約有期限外,沉默不能作為承諾的方式,承諾的效力表現為要約人收到受要約人的承諾時,合同即為成立。口頭承諾,要約人了解時即發生效力。非口頭承諾生效的時間應以承諾的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為準。一般認為,承諾和要約一樣準許在送到對方之前或同時撤回。但遲到的撤回承諾的通知,不發生撤回承諾的效力。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最新合同法上承諾的定義是什麼的相關內容。綜上,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便可以想要約人作出承諾,承諾可以在到達要約人之前撤回但是是不能撤銷的。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諮詢我們的律師。

來源:找法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普法課堂】合同法三大抗辯權的定義分別是什麼
    那麼,合同法三大抗辯權的定義分別是什麼?接下來就是由找法網小編帶來合同法三大抗辯權的定義分別是什麼的有關知識,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一、合同法三大抗辯權的定義分別是什麼 1、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定義 是指在沒有規定履行順序的雙務 合同中,當事人一方在當事人另一方未為對待給付以前,有權拒絕先為給付的權利。
  • 合同法中「承諾」的法律效力
    合同中「承諾」的法律效力怎麼認定?《合同法》第25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認定「承諾」的法律效力應先明確確定承諾生效的標準及承諾遲延和承諾撤回。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一)確定承諾生效的標準《合同法》第25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因此承諾的效果在於使合同成立,即一旦承諾生效,合同便宣告成立。故判斷承諾生效的時間具有重要意義。承諾生效時間以到達要約人時確定。
  • 要約和承諾的區別是什麼
    要約和承諾是交易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兩個過程,是交易雙方之間意思的磨合。要約與承諾表現上看是相似,其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那麼到底要約和承諾的區別是什麼?下面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要約和承諾的區別是什麼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承諾是指對要約接受的一種意思表示。
  • 亞洲合同法原則:合同法的「亞洲聲音」
    行文至此,一個實質的問題也便自然產生:PACL條文或者規則的直接來源是什麼?是亞洲法抑或是西方歐美法或者《歐洲合同法原則》、《國際商事合同通則》或者《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這直接反映出工作方法的差異。
  • ​什麼是合同法中的締約過失責任?
    第三種觀點比較完整,本文贊同第三種定義方法,以誠信原則立論,認為締約過失責任主要是違背了誠信原則,是誠信原則在合同法中的具體化。我國有學者認為:「締約上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背其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所負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並應承擔民事責任。」也有學者認為:締約過失責任「是當事人因過失或故意致使合同未成立、被撤銷或無效而應承擔的財產責任」。
  • 口頭承諾算不算合同?籤合同要不要按指印?|合同法小知識
    生活中,我們的購物小票、結帳單、淘寶訂單、微信聊天記錄、電子郵件都有可能是書面合同哦,只要符合要約+承諾這兩個要件,就會成立合同。民法典與合同法新舊對照|法信 根據民法典第469條規定可知民法典與合同法新舊對照|法信 如果你是一名律師
  • 論合同法上的自由裁量權
    《合同法》上彈性條款的增多即意味著合同領域的裁判者的自由裁量權的擴大。總言之,擴張自由裁量權是《合同法》立法的基本態度。  我國合同立法上對自由式裁量權的擴大,完全符合合同法的基本規律和現代立法的趨勢。
  • 律師說法—《民法典》與《合同法》不同之處的解讀(上)
    隨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頒布,《民法總則》和《合同法》將隨之廢止。那麼,《民法典》合同編到底和《合同法》有哪些不同之處呢?這些不同之處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又有怎樣密不可分的聯繫呢?下面就為您詳細介紹。
  • 合同承諾的構成要件是怎麼樣的
    2、方式①原則上以通知的方式作出;②依交易習慣或要約表明者,也可以以行為作出。③對要約內容作非實質性變更的,原則上構成承諾,但有兩個例外:要約人及時表示反對的;要約表明不得作任何變更的。④非實質性變更構成承諾的,以承諾內容為合同內容。
  • 違約責任的特徵是什麼,合同法怎麼規定的?
    違約責任的特徵是什麼,合同法怎麼規定的?法妞問答15小時前【點擊文末小程序,免費諮詢法律問題】  在實務中,合同的主要條款一般包含合同各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反合同義務應承擔的責任等,其中非常重要的條款是關於違約責任的約定。那麼違約責任的特徵是什麼,合同法怎麼規定的?
  • 聊天記錄承諾可以當作協議嗎
    那麼,聊天記錄承諾可以當作協議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下面由 王超律師 為大家進行相應的解答,以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以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一、聊天記錄承諾可以當作協議嗎(《合同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聊天記錄承諾不可以當作協議。
  • 承諾撤回與撤消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合同的成立離不開要約與承諾,要約可以撤回也可以撤銷,那麼承諾是否也可以撤回與撤銷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太了解承諾的撤回與撤銷,那麼承諾撤回與撤消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接下來小編為您整理了以下相關資料,以供大家參考。
  • 一造學習筆記之合同法:要想掌握知識點,必先了解內容大綱
    今天我們就開始了解一個全新的內容——《合同法》,雖在生活中也見過各式各樣的合同,但都是走馬觀花,只知其名,不知內裡。我們今天就來簡單了解一下合同法的包含內容。附:合同法內容大綱【真題練習】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對合同內容進行協商並達成一致意見時的合同狀態稱為( )。
  • 合同法上的「對待給付義務」
    對待給付義務,作為一個存在於民法和合同法理論上的概念,也許並不為經濟活動的當事各方以及一部分法律工作者所熟悉,但是對待給付義務這個概念在近幾年中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級人民法院合同糾紛案件的判決中,說明負責審理案件的法官和合議庭越來越重視合同法上的對待給付義務,從而在相關的民事判決中將此概念予以應用
  • 浙江省2011年7月自考合同法原理與實務真題
    根據合同法規定,李某是否應支付利息?( )A.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 B.車站檢票時C.乘客上車時 D.到達目的地時7.我國《合同法》對要約和承諾生效的時間採取( )A.要約是發信主義 B.承諾為到達主義C.要約和承諾均為到達主義 D.要約和承諾均為發信主義8.某化肥廠與東方租賃公司達成協議,由東方租賃公司向亞風機械廠購進設備一套,由化肥廠使用,所有權屬於東方租賃公司
  • 合同要約和承諾怎麼寫
    一、合同要約和承諾怎麼寫根據《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的主要內容有:第一、內容要具體確定;第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同時,根據《合同法》第21條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必須要有以下具體內容:首先,表明經受要約人做出的承諾。承諾是受要約人作出的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其次,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非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的接受要約的意思表示是一種要約而非承諾。
  • 從「出賣他人之物」論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前一種情形可表述為標的物為出賣人之外其他人所有且出賣人與物之所有人不存在任何合意的外部表示以及法律上的其他關係使標的物歸於出賣人所有。後一種情形可表述為在買賣合同訂立之時出賣人尚不具有出賣物之所有權,但是其與物之所有人存在標的物歸於出賣人的合意的外部表示,只是所有權尚未移轉,或出於其他法律關係的原因導致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存在時間上的問題。
  • 2018年自考《合同法》練習題冊(3)
    2018年自考《合同法》練習題冊(3)31.甲根據乙的選擇,向丙購買了1臺大型設備,出租給乙使用。乙在該設備安裝完畢後,發現不能正常運行。下列哪些判斷是正確的?a.乙、丙之間分包合同有效b.甲可以撤銷與乙之間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c.丙可以乙為被告訴請支付工程款d.丙可以甲為被告訴請支付工程款,但法院應當追加乙為第三人1.合同法不適用於(     )A.出版合同        B.收養合同        C.土地使用權合同   D.質押合同2.在下列哪種情形中,在當事人之間產生合同法律關係
  • MORANGE | 留學生權益科普 | 合同法(二)
    我們先從合同法開始介紹,其後也會不斷穿插公司法、犯罪法的介紹等等。從合同法開始一方面考慮到商科和法律專業的同學在大學課程中會學習到商法,另一方面其他專業的同學也可以把這些法律知識應用到留學生活各個方面,例如籤訂租房合同,兼職合同等等。希望大家能夠運用法律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權益。在文章的最後,我們還有學長的視頻講解哦,千萬不要錯過了~講解內容裡術語的英文版也均會在視頻內出現。
  • 2019年10月成人自考合同法真題
    全國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合同法試題   課程代碼:00230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  A.承諾只能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B.承諾在承諾通知發出時生效  C.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D.承諾不得撤回  5.下列不屬於合同絕對必要條款的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