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源:攝圖網
禱告是基督徒靈命操練上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也是每個基督徒日常必做的功課。聖經裡記載,耶穌常常禱告,在路加福音裡記載,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完後,有門徒過來請求耶穌教導他們當如何禱告,耶穌就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
禱告要說什麼呢?馬太福音說:「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太6:9-13)」。
「我們在天上的父」
這裡開頭就用到了「我們」,說明神與人的關係,不單單是神與某一個人的關係,而是神與所有得救之人的關係。在神裡面,沒有「你」、「我」、「他」的分別,因著耶穌基督我們在神裡面合一,成為了一體,成為了一個大家庭,因此我們的禱告也不僅僅是個人性的禱告,而是我們這樣一群蒙了救恩的百姓,向神獻上的禱告。
申命記4章35節說:「惟有耶和華他是神,除他以外,再無別神。」6章4節又說:「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我們禱告的對象是誰,這一點非常重要。出埃及記裡,神給以色列百姓十誡命,其中第一二條就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出20:3-5)」。
我們所獻上禱告的對象,時創造天地萬物的獨一真神,當我們認識這唯一的真神時,我們就不該再敬拜其它的物了。
而現在,這創世的神,獨一的神,我們在獻上禱告時可以稱祂為「父」,這是極其親切、榮耀的稱呼。在舊約時代,誰敢稱呼神為「父」呢?那時人對神是敬畏、懼怕的,先知以賽亞在見到神的面時,嗚呼哀哉:「禍哉!我滅亡了!(賽6:5)」。但耶穌基督來到這個地上後,拆毀了人與神中間隔斷的牆,使我們能夠藉著主重新回到神面前,稱他為「阿爸父」。這是怎樣的一種父愛呢?路加福音15章裡,耶穌使用了浪子的比喻,小兒子跟父親分了家產後,拿著他所得的那一份離開家鄉去到很遠的地方,當他揮霍完他的產業後,又遇上那地的大饑荒,餓的幾乎要拿豬吃的豆莢充飢。這時他才悔悟過來,想起家裡父親的好,便起身要回去向父親悔改。相離甚遠,父親就跑來迎接他,又因這失而復得的兒子大擺宴席。
我們的神也是這樣的愛我們,「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103:13)」,當我們向父神獻上禱告的時候,神應允我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8)」。神愛我們,願意將他看為美善的東西賜給我們,正如主耶穌所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9-11)」。
所以,我們禱告時首先要明白,我們自己的身份是誰?又是在向著誰禱告?我們是神的兒女,我們禱告的對象是創世的真神,因此,我們要帶著信心去禱告,以心靈與誠實向他尋求。